方老师打假一开始是为了出名,这是我很早以前的个人判断。原因是若干年前无意看到一集CCTV《走进科学》,正好讲到“解剖外星人视频的真伪”。不料竟看到方老师作为“专家嘉宾”出现在电视屏幕中,二话不说,当机立断:“这段视频是假的,因为在当时(1940年代)没有视频中那种式样的电话线(curly cord)”。
当时使我惊讶的倒不是方老师在UFO、电器历史学科上渊博的知识(后来渐渐从网上了解到,curly cord的确是50年代末才推广的,而方老师也确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对”),而是他先前给我留下的作为一名海归的、在高等领域的、专注的知识分子的印象和参加这种三流节目行为间形成的反差。
那个之前表现得不容质疑、义正言辞、每句话中都透露着科学的严谨与高尚,即使是一个单词的翻译正误也与他人争论不休的方舟子的形象荡然无存,留下的是一个“拿着美国生物化学博士学历来上中国电视”的方老师。
之后偶尔也会在媒体中有他的身影,打假打黑,却并不令人厌恶,而且他某些看似“完美”的观点我还蛮认同,因为当时我认为他只是为了出名。毕竟对于一个学者,我十分理解他最在乎的无非是声誉。
然而自从方老师与名人较上劲,开始否定中医,鼓吹转基因食物起,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就不单单是“渴望功名”那么简单了。因为这是赤裸裸的炒作,而炒作的目的与他的“打假”无关。
先前因为相信这位“生物化学家”,我也从来不反对转基因食品,自认为凭着高中学到的生物的知识,知道在高温下染色质上的DNA会解旋、断链,进了肚子的东西不会与体细胞发生基因层面的信息交换。但是最近我才意识到,在温度不够高的情况下食物完全可能会与体内的微生物发生联系,微生物的DNA确实有被转基因食品影响的可能;另外,由于食物本身基因改变而产生的新型蛋白质也可能会引起过敏。
事实是,许多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在国外尚处于实验认证阶段,OECD、ILSI、FAO和WHO也都有各自严格的安全认证流程,而且还不能笼统地概括所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而只能对一种具体作物做出一种具体分析(可以参考Kuiper, Kleter, Noteborn and Kok, 2001;http://scholar.google.com/scholar?q=Kuiper,+Kleter,+Noteborn+and+Kok,+2001&hl=en&btnG=Search&as_sdt=1,5&as_sdtp=on)
而方老师自诩为这方面的专家,竟从未积极肯定过这种基因被传播的可能性,反而大力鼓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按照方老师的逻辑,他在全盘否定中医理论(即所谓“废医验药”)时所说的“存在未知的危险”和“慢性中毒”其实正是转基因食物身上也存在的问题;然而方老师在这个问题上却无比专制,避而不谈,只用他所谓的“国际权威”堵住公众的质疑,其真实用心难以推测。
不过,也许还有一点可能许多人没有提到过,那就是在“疯牛病”刚刚进入大众的眼帘并引发恐慌时,方老师曾经无比淡定地说过:“喝牛奶不会得此病。” (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4-02-09/1650289830.shtml)然而,国外学科进几年来的研究却更加坚定地表明,牛奶非常可能传播该病的病原体prion(朊病毒,一种类似于病毒却没有核酸的蛋白质,即方老师为其所创造的新词“普里朊”),而国内外对于牛奶相关方面的质量监控机制却严重匮乏。(可以参考 Franscini, Gedaily, Matthey, Franitza, 2006;http://scholar.google.com/scholar?hl=en&q=Franscini,+Gedaily,+Matthey,+Franitza,+2006&btnG=Search&as_sdt=0,5&as_ylo=&as_vis=0)因此,方老师不止一次地表现出的这种淡定着实让我怀疑其真正用心。
总之,无论怎么说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方舟子老师。最后,希望他能重回自己的打假行列,少穿几次皇帝的新装。
p.s. 看到过方老师的支持者,在驳斥他人时喜欢用“你不懂科学”这句话,所以特别在这里推荐一本书,读罢应该就能理解从方老师嘴里吐出来的大部分东西了:
已故北大生物系主任陈阅增先生(不知道方老师是否也打过他的假了?)主编的《普通生物学》。个人认为是国内目前最为科学和标准,也比较通俗易懂的教科书,无需精读,略读即可。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