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查询的有关统计数据: 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约1800万,比2000年增加了约400万人,而2010北京市公共交通日运送人次却比2000年增加了1320万人次(2010年北京公共交通日运送1860万,2000年为1100万,上述数字为公交与轨道交通运送之和);2000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约150万辆,而2010年为480万辆,比10年前增加了330万辆,2010年北京市机动车日运送人次比10年前增加约660万人次(按每车每天运送2人次计算)。因此,尽管10年来北京市公共交通设施发展迅速,道路桥梁数量突飞猛进,然而,由于北京市的日出行人次却比10年前多了1300多万,而且,交通拥堵便成为必然。
进而,为何北京市日出行人次比十年前能够多出1300万之巨?这1300多万“流动人口”是哪里来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现行住房制度造成的。
众所周知,我国从1998年进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开始确立了由房地产开发商供应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住房模式,而无论哪种模式,几乎所有上班族都远离单位,北京市有近3000万人需要每天需要在城里来回移动,交通哪有不堵之道理?
由于北京市有近3000万人需要每天需要在城里来回移动,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地铁十三号线、五号线、八通线很快就突破原先设计运力,早晚高峰时那么拥挤不堪了。
由于现行住房制度造成的上班路途遥远,很多人买车是“迫不得已”,以至造成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速较快,不得已采取了限制购买的政策,据有关报道,因为汽车限购影响北京市汽车产业产值约1300亿元,而北京市2010年的卖地收入才1500亿元。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政府为了治理交通拥堵需要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这些资金需要通过卖地获得,而卖地制度(或住房制度)造成了全体市民交通出行需要更多的交通基础设施,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现在住房制度是一种造成交通拥堵、甚至严重影响汽车等产业发展的恶性制度。
如果要改变交通拥堵——加快交通建设——需要资金——卖地获取——远离单位——造成交通拥堵这种恶性循环,必须改变现行居住模式,如果北京市有50%的常住人口实现就近居住,或者说,将现有每天3000万的出行人次降低为1500万人,北京市的交通拥堵状况将大大缓解。就近居住后,机动车使用频次将成倍降低,不但有利于节能环保,也完全可以放开汽车限购,让需要的人自由购买,届时,真正因为上班路途遥远而购买汽车的人也将大为减少。
北京如此,上海、广州、深圳等其他大城市何尝不是因为现行住房制度造成了交通拥堵!
期待尽快改革现行住房制度,早日实现就近居住,切实解决交通拥堵!!!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