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又心:日本世纪大地震考验核能发展战略
在日本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数万德国人走上街头,要求政府终结现有一切核电设施。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认为,德国需要核能,在现阶段核能必须充当其他可再生能源成熟前的“过渡技术”。她同时承认日本核电站事件会促使各国更加重视核能设施的安全性。绿色和平组织则发出声明,认为日本正陷入核电危机,呼吁全球逐步放弃使用核电,停止建造新的核电厂。印度原子能管理委员会也表示,日本地震对核电站所造成的威胁可能导致严重的核安全事故,印度必须从这一事态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审查现有的核能发展计划。
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12日也表示,中国现在运行的核电装置是13台,这13台核电装置运行一切正常,都是安全的。张力军称,中国会吸取日本方面的一些教训,在核电的发展战略上和发展规划上进行适当地吸收。但是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发展核电的安排是不会改变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13日表示,日本大地震后,中国核电站建设的安全评估工作肯定会加强,核安全的监控也会加强。
对于日本福岛(Fukushima)核电站受损会产生何种影响,现在评价还为时过早。在地震造成的损坏导致其中两个核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失灵、损坏反应堆核心后,有关部门仍在竭尽全力确保这座核电站的安全。但是,世人已经看到该处核设施发生爆炸的令人胆寒的画面,还有传言称,工作人员已经暴露于核辐射之下。灾难性的反应堆熔毁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可能性。实际上关于核能利用战略经历了数次“好了伤痛忘了疼”的过程。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核事故、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事故,是核电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两次事故,曾经引发了人们对于核电的忧虑。其实科学从严都是一把双刃剑,因此这一忧虑并非空穴来风,核泄漏事故导致的核污染和核放射对人体的危害后果可能是科学家们无法料想到的。就已知科学知识,核泄露造成核高辐射,如果强度大可杀死生命,强度弱可改变生物基因,长期下去导致古怪得病。遭受核污染后的土地荒芜几十甚至上百年不能用耕种。现在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并不是危害有多大,而是核能利用的可控性有多大。况且不说人类可操控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以及战争的可控性,就是诸如地震等人类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所引发的核能泄露和辐射污染其实是永远不可能回避的。说到这里,我们不仅要关注核能利用战略问题,而且需要重新审视整个西方工业革命的最终发展终极。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