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辛子陵的“1974年邓小平出席联大只给孙女买回来一块巧克力”,说说我看到的问题
[ 红色土地,青青草 ] 于2008-03-17
这句话放到现在说,一点问题都没有,还能透出邓小平对晚辈的“温情”。
问题在哪里呢?还是对那时候国家财政、财会系统不了解,不熟悉,甚至是无知。如果去走访一下我国的“老外交”们,我相信他们会毫无例外的告诉你:那时候即使是驻外使节的工作人员,也是没有外汇花的,这是纪律,铁的纪律。 外交部驻外人员可以有些许自由公开花外汇了是什么时候?应该是90年代以后。以前也可以花点,但那是违反纪律的。所以也造就了外交部这个“最清水”的衙门。
1974年邓小平的外汇哪里来的?他自己的?公家的?没有交待。跟他通行的其他工作人员,是不是也都给自己家儿孙买了“巧克力”? 不得而知。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这岂不是问题? 毛泽东时代出国访问的国家领导人是不是都有给自己儿孙带礼物的风气? 我打个大大的问号。 我不是说邓这样做不对,放到现在看,很对。但他毕竟属于那个年代,他要遵守那个年代的纪律、规章。 辛子陵可以轻轻巧巧一句话,意在渲染“悲情”:看,那个时候多么艰难,连邓小平也只能给孙女买块巧克力带回来。 这种话骗骗现在的孩子没有问题,我不知道辛子陵1974年是不是吃过巧克力? 我1980年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除了北京、上海、天津来的同学,连西安、石家庄这样大省会的同学很多都没有吃过巧克力,可见1974年能给孙女买块巧克力是非常好的礼物了。按照辛子陵的设想,应该买什么回来才能证明那时候“经济不崩溃”?
人要厚道。那时候物质生活贫乏,是事实。但那也是积累打底子的阶段,发展的过程。不能用现在的物质标准来要求那个年代。煽动、渲染对毛泽东时代的不满,为了什么?鼓干劲?争成绩?非要“否定毛泽东时代”才能证明自己正确? 这难道不是“窝里斗”的习惯?
最后补充下3万8千元:我昨天的贴,是想让辛子陵们认识到一个概念:财务上的“零用钱”(petty cash),和国家经济没有任何关系! 辛子陵的3万8千元,如果只是搜集来的“零用钱”有可能,学财务的都知道。 但这和经济有什么关系? 如果一个单位,或者财政部所属银行,有大量零用钱,这恐怕是严重问题吧?况且,1974年,能办理外汇业务的银行是不是只有一家? 就是中国银行,何来“全国各大银行”之说?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