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纷纷迁国外,先富帮后富成泡影
数十年来,中国一些人靠倾斜政策发财了,靠贪污腐败发财了,靠种种不正当的手段发财了。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大意)。所以就这样富起来了。
邓小平还有一句话:先富帮后富(大意)。可是,最近的媒体报道,中国的很多富人,却要溜走,举家迁徙到欧洲去,到美洲去,特别是到美国去,像蜂涌一样。
看来,“先富帮后富”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其实,这用不着惊诧,结局一定会这样。
“先富帮后富”,这话没有问题,很理想,有些浪漫的色彩。但实践的结果往往与理想相悖。
首先,“先富帮后富”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比如风清气正,为官公道,为民安分,管理有序,全民道德素质良好,关爱之心、奉献之心比比皆是。这些是“先富帮后富”的政治、文化环境。没有这个环境,“先富帮后富”就失去了基础。
其次,邓小平同志仅仅提出了“先富帮后富”的口号,并没有提出先富的人如何帮后富,也就是说没有具体措施。小平没有讲,政府也没有讲。比如从税收上如何调节富人帮穷人,比如将富人们“挂上牌子”,向全社会公布,指令他们帮穷人或贫困地区,就像各级领导挂名搞帮扶一样。
最后,也是最要命的一条,“先富帮后富”不适合一般人的心理与性格。中国有句俗话:“愈有愈挣,愈有愈抠,愈有愈吝啬。”当然,也有富起来的人,发善心,施舍钱财,扶危济困,但古往今来,这样的人必定是少数。大多数富裕者,是没有慷慨解囊的心理和品格的,有的甚至十分吝啬。在国外,有巴尔扎克笔下葛朗台这样的典型;在中国,有《儒林外史》中严监生这样的范例。葛朗台这个家伙,吝啬得六亲不认,连在自己的亲骨肉面前也把金钱放在第一位,为了金钱不惜伤害亲生女儿。临死前,还长时间眼睁睁盯着金子。那个严监生临死前的表演也令人印象深刻,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他的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他的夫人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文学作品尽管有夸张的描写,但现实生活中近似或类似葛朗台、严监生的形象比比皆是。
葛朗台是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起家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他比旧式地主精明、也更凶狠,聚财方式更充斥着血腥味。他靠投机革命发了财,当过行政委员、市长。任职时期,利用职务,大捞油水,仅十几年就成为索漠城首富,他懂得商品流通和投机买卖,利用债务和商业信用大把赚钱。他兼有大土地所有者和金融资产者的特征,他的得势反映了复辟王朝时期土地、金融资产阶级主宰一切的社会现实。现在中国的某些富人与葛朗台何其相似,在打着“改革”的旗号下“补资本主义的课”,不择手段,疯狂吞噬国家和人民的财富,发了横财,他们不仅没有半点菩萨心肠,甚至要桃之夭夭。这比葛朗台更可恨。葛朗台没有把金子拿到国外去流动,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中国的某些富人,却连人带钱席卷而去。这岂不是对“先富帮后富”的最大嘲讽吗?岂不是民族的一个悲哀吗?
(2011年11月22日星期二凌晨草)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