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龄:新华社应为子虚乌有的孔庆东“三骂”平反
一
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本人生性好争好辩。有丽影秋叶网友认为我“有时太不拉里”,“明明挺简单的一个问题,到你(我)这里就那么拗,非要再整出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来。”他说的也是实话。譬如有网友指出文明的日本人不骂“他妈的”而粗野的中国人“国骂”就是“他妈的”。我却整出了一个不骂“他妈的”的“文明”日本人当年却对我国妇女进行恣意奸淫的问题来了。可以肯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国人都会认为这是个问题,可是也有那么一些人就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
再譬如说,有岭南明月网友把“袁隆平认为当年的中国仅仅一年就饿死4000万、哈佛大学费正清认为饿死2700万”当作了真理。理由就是这两位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农学家和史学家之一。我又整出了一个“脑子灌浆糊”的问题:
“客观上只存在着的一个数据,却被这两位整成了悬殊巨大的两个。这两人的脑子里,必定有一个是灌的浆糊。先让他们扯清楚这个问题再说吧。要不,你就替他们作个裁判,看谁的脑子里是灌的浆糊?如果他们两人扯不清,你也判不清,那么,我就有理由作个结论,这两个人的脑子里都是灌的浆糊!!”
二
如今,我又整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新华社应为子虚乌有的孔庆东“三骂”平反!有人肯定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新华社不就发了一篇围剿孔庆东的檄文嘛,才两天时间就下架,这还用为他平反?
殊不知,这篇檄文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正是由于它两天就自动下了架!
中华网有一篇《新华社记者黄冠的讨孔檄文为何跑到“法制日报手机版”去首发》的帖子记述了一件怪事:
2011年11月11日 8点27分46秒,新华社记者黄冠的《“教授骂人”有触道德法律底线之嫌》问世。奇怪的很,首发不是在新华网,而是在法制日报手机版的“法制时评”栏目发难的。
12分钟后,该文又出现在人民网的“法治”栏目里。来源是法制日报。
两网发的这篇文章,前面都标着“新华社记者黄冠”。文尾都标注着“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本是此文源头的新华网却是在一个多小时之后的9点30分才转载。来源标志的竟然也是法制日报。前面的“新华社记者黄冠”却被省掉了,只在文尾用了个小括号,括着两个谁也不知是何方神圣的“黄冠”两个字。
这就怪了。谁都想为“剿孔”出力、夺头功,可是,谁都不愿意为可能的败退后果担责了!
究其原因,新华社所以要推出法制日报首先发难:一是想借法制日报的“法”给孔庆东来一顿杀威棒,打他一个下马威,这层意思在“有触道德法律底线”这个标题上已表露无遗;二是借法制日报的“法”为自己壮胆。让法制日报为自己作挡箭牌。
话又说回来,法制日报也不是傻瓜蛋,虽然“义不容辞”的打了头阵,但也多了一个心眼:你新华社的如意算盘打得好,我也必须略施小计,让你不能逍遥自在。所以,它就在文首挂了一块“新华社记者黄冠”的招牌,后面又垫了一张“新华社北京电”的底牌。这样一来,真要到了无法交待的关键时刻,你新华社别想顺溜走路,我自己则可以轻松脱开。
它们为什么会如此的“勾心斗角”?这是因为他们都明白,孔庆东的“三骂”是子虚乌有,事实上只是他们臆想中的存在。就像伊拉克的“生化核武”只在布什的脑子里存在一样。当然,他们也不会不明白,将这种“臆想存在”作为向孔庆东“开战”的理由,成功的机率远远地小于失败!这就不能不考虑风险责任的承担问题了。新华社想让法制日报担责,法制日报也不是省油的灯:必须由你新华社担责!
一件明知不可为的事而要冒险为之,说明他们剿灭孔庆东的急切心情早已是迫不及待!!
檄文就这样出来了。剿孔之战就这样爆发了。可是,不到两天,“假情报”行为就露馅了。继续剿下去,就有可能剿成“诽谤”了。于是,檄文赶紧下架!战事赶紧休了。
三
“三骂”是子虚乌有,真的吗?一点不假。有被骂记者曹华林为之作证:
曹林华:“(孔庆东接电话时)刚开始挺温和的。但一听说我是《南方人物周刊》的,火气就来了。……我刚介绍完身份,他就来了句“我不接受你们‘南方系’采访,去他妈的!”然后把电话挂了。”(见《我眼中的双面孔庆东》)
哪来的对记者“三骂”呢?顶多也就是“一骂”嘛!所谓的“三骂”,是孔庆东事后在博客中说出来的。请注意,是说出来的而不是骂出来的呀!
有人不认可我这个说法。说出来的“骂”和骂出来的“骂”有什么区别,难道骂不是通过嘴巴说出来的倒是用手打出来的吗?
确实如此,由于这两个“骂”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所以,搅到一起真还有点“难解难分”了。不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把它们分得一清二楚。譬如有位先生并没有杀人却在别人面前宣称把XXX杀了。他究竟杀没有杀人?谁都会肯定没有杀,只要不是傻瓜!在这里,“杀了人”是行动,表示真的杀了人;“说杀了人”是言论,没有杀人行动作前提,它不能表示真的杀了人。
同样,“骂了人”也是一种“行动”,是一次口舌声带的联合“行动”。表示真的骂了别人。“说骂了人”则是属于言论的范畴了,没有骂人的“行动”作前提,它不能表示真的骂了人。
孔庆东在博客中声称自己对别人进行了“三骂”,却没有事实上的“三骂”作前提支撑他的这一说法,所以,事实上也就没有这个“三骂”!被骂记者对这一点看得非常明白。
曹林华:“这些(三骂)都是他意淫的。他骂得没那么夸张,……”(见《我眼中的双面孔庆东》)
如果还有人认为孔庆东真的开了“三骂”,那就说明你比被骂者更清楚这件事了!
四
孔庆东没有“三骂”而新华社却以一个虚无的“三骂”为由头率领数十家媒体对孔庆东的“三骂”进行围剿,不但有明显的散布虚假事实贬低孔庆东人格的故意,也有明显的让孔庆东受到惩处的目的。所以,这是一种十分明显的对孔庆东的诽谤行为,虽然没有构成犯罪,虽然没有达到其想要达到的目的,但是,这种诽谤行为是一种客观存在,对孔庆东的诬篾仍然存在。而且,事实上也还有百分之五的人拿着这个并不存在的“三骂”大作文章,对孔庆东进行辱骂。所以,本人认为,新华社应该对其诽谤孔庆东的行为承担责任,为所谓的孔庆东“三骂”予以平反!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