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后闹得沸沸扬扬的大陆小孩在香港地铁吃食物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陆港之争,早已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对于此事的由来,其实我所在的学界早已有了较为深入的背景分析,看似简单的一个火山口,其实底下埋藏的是数十年的政治、历史和文化沉淀,所以我本不打算对此多言。
但2月4日看了黃世泽先生的《中国游客如何搞砸中港关系》,颇让我觉得有点不吐不快。首先就法理而言,香港本来隶属于中国国家主权的范围之内,逻辑上二者关系并不对等,所以中港这一提法本身就不正确,应该换为陆港。其次,将这次风波的责任全归到大陆游客身上也有失公允。而且,我从黄文之中,还看到了从陆港之争事件之上,反映出来的香港居民在国家认同上的巨大缺失。
与香港相比,其它大陆地区当然显得非常贫穷而又落后。仓禀不足,则往往不知礼义荣辱,自然没有养尊处优,携殖民余荫,得整个大陆转口贸易之利的香港那么富裕,而且也有法制传统。然而,这么个富裕的小兄弟,却在1997年之后“不幸”要被穷哥哥纳入大的体系之内。虽有一国两制之名,但大陆的穷亲戚去香港,需要和去国外一样的签证(港澳通行证);而众多真正的“外国人”却享受着完全免签的待遇。另外,就政治、外交等其它方面,也享受着大陆穷亲戚没有的令人骄傲的优待。所以,香港人比起其它任何大陆人,那种得天独厚的感觉,本来就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但优越感并不是问题,将这种优越感上升到明目张胆的地域和种族歧视,就要激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了。
以此次事件的最新动向来看,港府在某种程度上的纵容是令人吃惊的。如果说2月1日香港《苹果日报》上刊登出的《香港人,忍够了!》的全版广告,其中表现的沙文主义已经让人侧目的话,据最新的报道,已经有香港居民上街围堵普通大陆游客,并高唱充满歧视,内容令人发指的《蝗虫歌》,我只能说这让我回想起二战前欧洲对犹太人的态度。确实二者都是以文明之名,表现了对“劣等”民族或族群的公然蔑视。在这首歌中,甚至有“虫国化名叫支那”、“虫卵在医院蜉化”、“匪国暴民”等字样。
即使是任何一个民主的国度里,要讲究议论自由,如此的暴言暴行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更何况还本来是同文同种的华族血亲!香港政府如果依然以言论自由为借口,对这种族群歧视的行为听之任之,则我只能说这不是民主之耻,而是管理之失。对大陆双非产子居港权、购置奶粉等问题的处理已然没有前瞻性,在对待族群极端主义上的缺乏决断力,同样也显示了港府管理上仍有改善与提高空间。
在任何一个社会,上层管理总与基层民众之间对一件事有着不同的看法,这是非常自然的。比如陆港关系,就总体而言,我从一个海外华人中立的角度上来看,香港的长久繁荣与稳定,确实离不开大陆。但就微观层面,普通香港民众却未必全部都能体会到大陆对香港的正面效益。每天面对的,却是陆客过多带来的交通拥挤、房价高企、产房紧张、奶粉断供以及双非居港权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
所以,欲解决陆港矛盾,需要的并不是打嘴仗,而是港府确确实实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但只能就事论事,解决矛盾,而不能让这些事激化到种族、族群、地域等社会层面。比如刚刚港府卫生局长周一岳就表示,要将2012年双非孕妇数字限制在3万5000人,这是早就应该采取的实质性补救措施。一旦整个社会出现了这种族群分裂的可怕苗头,则绝对不能听之任之。从围堵陆客的香港居民,以及《蝗虫歌》流行的背后,更透露出香港居民对中国国家认同的全面缺失。
在和平时期,安享太平盛世的普通港人当然不知道国家的价值,但如果在骂同胞“支那人”之余,我还是想请大家翻翻史书,看看无根的犹太人无论有多少财富,都在短短数十年里灰飞烟灭。国家到底有多重要,我想以色列立国的先驱,可能确实要比香港那些上街高骂同胞“蝗虫”的华人要懂得多。
是新加坡佛学院助理教授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