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民日报》评论部《宁要微词,不要危机》一文的时候,有些感想,顺手加了些旁批。现在稍加整理贴出,以备一说而已。
原文:在改革进程中,可怕的不是反对声音的出现,而是一出现不同声音,改革就戛然而止。
旁批:不同的声音从来就有,改革却从未停止。不知文中判断从何而来,所指何事?
改革即变动,不变动的社会从来就不存在。因此改革不可能因某种声音、某种势力而停止,但它们却可以影响变动的快慢和走向。如果反对意见、不同声音于民、于国、于党有利,从而调整改革节奏和方向,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这种调整确实会使现有改革停止下来,但这种调整本身难道不也是一种改革?是不是改革一旦启动,就必得按既定方向狂奔,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是地雷阵?
问题不在改不改革,而在往哪里改、怎么改。
原文:“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
旁批:改革目的何在?不是国富民强、社会进步?仅仅是使党没有危险?改革对象是整个社会,改革风险由全社会承担。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为确保党没有危险,不惜让社会有风险。果真如此,百姓为何还非得让他“领导”着?
原文:纵观世界一些大党大国的衰落,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只有修修补补的机巧,没有大刀阔斧的魄力,最终因改革停滞而走入死胡同[微软用户3] 。
旁批:修修补补本是改革题中应有之意,大刀阔斧倒像是革命。经过几次持续的大刀阔斧,被改的对象还能留下影子不能?我们到底是要拆房重建,还是修补?
原文: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旁批:联系前文看,“危机”似乎仅指党的危机。如前所述,若党无危机以社会承担风险为条件,党的利益与百姓利益相悖,那有什么理由让百姓拒绝这种危机?或者可以说,百姓有什么理由不欢迎这种危机?
原文: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尤其要时刻警惕短期行为损害执政根基,防止局部利益左右发展方向,力避消极懈怠延误改革时机,所思所虑不独是当前社会的发展稳定,更有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
旁批:着眼点在党则党亡,着眼点在民在国则党兴。
2012-2-24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