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时评

西方为获利给中国改革开“药方”

赵全敏 魏东旭 · 2012-04-04 · 来源:世界新闻报
国研中心与世行毒药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中国现已走到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2月28日在该机构《2030年的中国》研究报告发布会上如是说。佐利克认为,“中国目前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而世行希望其开出的“处方”会被用于中国的改革蓝图。一些西方主流媒体也借机给中国开“药方”。不过,一些中国经济专家和分析人士对《世界新闻报》指出,西方真心和假意并存,最终是为了从中国获利。

    西方舆论先唱衰再支招

    世界金融危机余波未,中国近期宏观经济形势又较为复杂,西方舆论先是为中国做出了一系列“危险预报”,随后又开始热情建言支招。
    从去年开始,部分国际机构刻意夸大中国物价上涨、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地方债务、银行呆坏账增加等问题,高盛、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等外资机构纷纷下调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经济展望报告》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国《华尔街日报》还曾提醒投资者“当心中国软着陆失败”。
    不久前,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刊登了该刊资深记者迈克尔•舒曼的一篇文章,评论中国经济形势。认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可能在2014年到2015年间爆发危机”。
    经过一番唱衰后,国际机构和西方主流媒体又开始献计献策,给中国开出不少“改革药方”。
    世行在题为《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中国未来20年所面临的风险及应对的措施建议。世行报告引入注目的部分主要包括,重新界定国有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作用,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为所有人提供均等机会和社会保障;改善财政可持续性;确保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方继续融入全球市场等六大“谏言”。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主编约翰•麦克列威特3月2日在清华大学发表题为“全球动荡与中国崛起”的演讲时就建议“中国应当在国有企业、银行与资本自由化等方面,以及世界银行报告中所提到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评论员雷思海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对此指出,西方媒体和经济学家此前集中唱衰中国经济,就是为了让随后开出的药方更容易被接受,最终是想让中国尽可能倒向西方的发展模式并从中获利。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亚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强调,西方舆论力挺佐利克给中国经济改革支招,最终是为了利益。谭亚玲解释说,西方国家不仅仍受金融危机余波影响,而且大都面临财政和债务难题;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外国资本非常想进入中国市场,并试图从中得到更多回报,所以会制造出“期待中国市场更加开放的论调”。

    西方“开药”的真心与假意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石油价格高位波动、许多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仍然较大。欧盟委员会在最新报告中预测,今年欧元区经济将萎缩0.3%,陷入轻度衰退,欧盟27国经济增长也将陷入停滞。美国经济因面临债务压力、投资增速放缓等负面因素影响,而被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为“今年经济增速仅为1.8%”。
    与之相比,2000年至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累计贡献已经超过美国。日本大和综合研究所经济学家金森俊树指出,“金融危机中,中国成为稳定世界经济之锚”。
    显而易见,与西方萎靡不振的经济状况相比,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成为支持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因此中国理应有信心和实力独立完成自己的改革功课。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世行的报告可听可不听,反驳是没有意义的,中国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就好”。
    而在谭亚玲看来,佐利克对中国现状以及中国目前现行的机制特性还是比较熟悉的,他强调按照市场模式来改革中国现状,这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好的方面。
    不过,谭亚玲也表示,在西方向中国提出开放的时候,首先还是看开放的状态和程度是否适合中国。雷思海也警告,世行报告中暗含削弱中国国企实力的意图,这很可能是为了降低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事实上,中国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排斥“外来思维”。以金融行业为例,中国不仅看重全球视野和国际惯例,还更加注重与本土市场相结合。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巴曙松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1997年的时候,中国的银行业在国际市场上,资本金、实力、市值、总资产规模均名不见经传;而现在,在全球市值前十大银行中,有三、四家都是中国的银行。”巴曙松说,将全球视野与中国本土具体金融市场结合,进而推出独创性的方案,往往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既不能片面强调中国国情,也不能单按照国际惯例来做”。
    由此可见,西方给中国开出的“改革药方”显然不是必需品,对其中的“真心”参考即可;对其中的“假意”可完全置之不理,甚至还要保持警惕。

    中国人应敢于独立批判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2月28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最吸引眼球的环节恐怕还要数“中国独立学者闹场”。
    当时,一名自称“独立学者”的杜建国从会场中站起身来,愤怒地打断了佐利克的发言,指控世界银行的报告对中国是一剂“毒药”,并当场派发,他的文章--《世界银行,带上你的毒药滚回美国去》。
    对于闹场的中国独立学者,世行行长佐利克表示,在美国,面临到这种抗议跟争论是很正常的,所以他很适应,但是也希望类似的争论能够在一个可以共同讨论的一个形式下来进行。尽管如此,在外界看来,杜建国的这一举动仍然反映出国内学界的一个重要态度,即反对国际经济机构对国内经济的干预,并对欧美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
    事实上,不论这位独立学者的观点和理论是否站得住脚,其敢于质疑世界银行这类西方主流金融机构的勇气就是值得肯定的。
    敢于向西方质疑的独立学者精神对处于转型期的国家尤为重要。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各界就轻信了国际金融机构开始全面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并主动寻求IMF的资金支持。结果“休克疗法”不仅未医好弊病,反而对俄经济和社会造成重创。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虽仍被看好,但在西方舆论炒作下,已被可以营造出“急需改革,否则难以维系”的氛围,因此也需要这种敢于向西方说不的声音敲一敲警钟。

    改革不必遵循已有模式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确实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但中国能够成功实行调整,把经济发展持续下去。
    香港《大公报》3月3日刊发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陶文钊撰写的文章,文章强调“中国在二十年机遇期内可以实现持续高速增长,而且还可以延长机遇期”。
    文章还强调,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在遵循什么已有的模式。对于人口如此之多、家底又如此之薄的经济体来说,中国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就是邓小平所说的“摸着石子过河”的道理,也是中国过去三十二年的实践。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3月7日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有能力保持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走着走着,初心为何不见了?
  2.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3. 为什么“专家”和“教授”们越来越臭不要脸了?!
  4. 陈丹青说玻璃杯不能装咖啡、美国教育不啃老,网友就笑了
  5.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6. 扫把到了,灰尘就会消除
  7.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8. 元龙||美国欲吞并加拿大,打脸中国亲美派!
  9. 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
  10. 双石|“高台以后,我们的信心的确缺乏……”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5.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7.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8. 到底谁“封建”?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毛主席扫黄,雷厉风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彻底关闭!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