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在受审时,自曝先后将受贿2300万元用于中科院院士参评,最后仅因一票之差未能如愿。张曙光可能后悔得直跺脚直骂娘,只差一票啊!如果当年狠狠心把贿资增加到3300万元,可以肯定,今天院士桂冠已经牢牢地戴在头上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院士贿选震惊了科技界,也惊吓了院士群里的不少院士。以索贿方式运作院士的行为,正式揭开了社会上强烈关注的学术腐败渗入了神圣的“科学殿堂”。
其实,院士贿选的“怪像”何止是一个被曝光的张曙光!
院士,在中国是一个备受尊崇的称谓,除了耀眼的光环,还有着很多终身受用的利益。近些年来,院士增选潜规则盛行几乎是公开的秘密,质疑声也层出不穷。院士增选出现越来越多的“运作”行为,或由单位出面,或用利益链条,组织公关团队,给予财力支持;参选院士也要找路子、走门子。院士的身份、身价能够把一群知识菁英弄得望穿秋水要,把有些官员弄得神魂颠倒。觊觎于一顶院士桂冠,诱惑学人官员犯罪。而这次被曝光的学术腐败案例,是利益冲突尖锐化后,利益受损方举报,这种追惩模式,是权力与学术、金钱与学术、美色与学术等资源彼此交换的主要动力。院士增选成了为金钱而举起的一只手!
学术腐败本身承载了多过物质的、利益的、荣誉的等非学术的东西。这使得一些学霸、官商,以使权力、财富、学术构成彼此互动的利益链条。有一些当选院士的人,不一定是科研能力最强、埋头苦干、有突出成就的人,而多是那些拥有一定社会地位、一定利益链条、一定能力调动资源的“官学两栖”人。
对院士贿选的学术腐败必须采取“零容忍”,建议以张曙光贿选院士案例为契机,敦促司法部门追查相关受贿人员,对全社会、科技界有一个详细交待。建议今年两院院士增选活动立即停止,认真开展整改活动,汲取教训,健全制度,纯洁殿堂,有助于推动今后院士评选的公开透明,为院士祛魅,为科学助力,还院士一个名副其实的受尊敬的称号。
希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接纳我的建议,立即付诸行动。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