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波
近日,中国新闻网援引美国《侨报》的报道,透露2007年中国大陆赴美生子只有600人,到2010年增至5000人,而2012年赴美生子人数远远超过1万。
其实,精英阶层移民几乎可以不算新闻,该报道的描述只是通过这几年赴美生子人数的变化让人们对当下移民的热度和规模有一个较为具体的感受而已。
近年来,人们对移民热潮已有强烈观感,左邻右舍的孩子有不少选择出国留学,甚至认为“学成就不回国,学不成才回国”。“裸官”现象和贪官外逃,提示了权力移民的孔道早已开凿。富豪移民则更加理直气壮:发财是凭借自己的能力,选择良好生活很正当,选择在哪里生活更是个人的权利。
可以回顾一下移民热的来历。与19世纪中国人向外移民大不相同,那时的移民者多是迫于生计而“闯南洋”,或被拉到北美当做苦工的“猪仔”,如今的移民潮带有很强的向域外“归化”的意味。封闭年代,人们大多生活在幻境里,苦不自知,待国门一开,“国外先进、中国落后”不仅成了意识形态的宣传,更成为普通人的认知。
早些年,人才被派出去学习,学成不回国者不少。后来偷渡和正常途径的移民都“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地普遍起来。现在,就连电影里都可以名正言顺地将移民作为梦想来表现并大加赞许了,今年热映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说的就是这类故事。
移民热潮的背后,是社会对中国与外国进行比较所形成的观念模式。外国代表着各种先进,移民外国代表着移民者的能力、才华、本事、奋斗精神、有追求和梦想。“移民光荣”从潜行的社会观念,变得堂堂正正。现在,富豪甚至会拿移民作为一种表达社会要求的手段:富豪作为个体,会说“发展环境不好,还是移民算了”;富豪作为群体,会因“绝大多数已移民或正在移民”而被用来证明市场或者政府需要改进。
确实,移民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正当的行为,而且某种程度上真的是一种能力证明。但正因如此,说满足了哪些条件,那些选择移民的人就会不移民了,其实是不靠谱的。例如富豪,固然可以用移民来表达对原所在环境或者政府服务的不满意,但发展环境变好了,政府服务改进了,富豪就不移民了吗?例如明星,为什么要移民呢?难道是因为国外的演艺环境更好?
大多数移民者,在国内可以算是精英,移民到了国外,却并不是去当移民目的地的精英,移民只是其生活场境改变的一种可能性。富豪移民国外,但其发财地点可能仍在国内,国外只是其财富的转移场地,至于生活,国外则既可能是前景,也可能是后路,可进可退。明星移民国外了,却不能在国外做明星,做明星还是要到国内做。这就跟贪官要让子女移民,自己也要弄张外国护照,掌权却还是要在国内,没什么两样。
我们不能说移民就是不爱国,也不能说个人没有追求好生活的权利,可是,为什么精英阶层纷纷移民,他们要实现的个人及后代的发展和安全等诉求,为什么要通过移民来保证,他们狡兔三窟的行为说明了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掌权者的妻子儿女都是外国人,甚至他自己也是一个外国人,那么他的权力会在多大程度上服务于民众?这个社会的经济在发展,财富在增加,先富人群的力量在增强,各类企业在长大,但支配资源和财富的人都已移民,这会有怎样的结果?假如说,放眼一看,所有社会平台都在发展;定睛一看,所有发展都由外籍人士掌握,这算不算国家空心化、社会空心化?
我们固然可以说“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甚至还可以讨论开放双重国籍的可行性,但我们对城市空心化、产业空心化都操了心,难道对精英纷纷移民而带来的国家空心化、社会空心化可以无动于衷?精英各有外国护照,后路十足,似乎随时可以卷起背包就走,但此时依然在这里掌握一切,而最广大的民众却铆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不仅无处可去,更没有参与资源、财富、文化的途径。这样的社会就算发展了、繁荣了,前景会好吗?
(系长江日报评论员)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