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时评

秦晓为蒋洁敏辩护?

闲言 · 2013-11-28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财新网最近专文披露了周X、蒋洁敏联手侵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的事实。胡舒立女士能够对参与侵吞国资5个亿的周X、蒋洁敏毫不留情,为何却对参与侵吞了几百个亿的秦晓网开一面,甚至还推崇备至?难道观念的相同,就可以无视事实,抹杀罪行?

  财新网最近专文披露了周X、蒋洁敏联手侵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的事实。从已披露的资料看,周X的赚钱,主要是靠权力关系。通过权力关系来获取赚钱的生意,这在高干亲属中所在多有,对此,海内外媒体早已有很多报道。在现行法制下,这种行为是否触犯法律,主要看定价,看是否以畸高(买进)畸低(卖出)的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周X、蒋洁敏的罪行,主要也体现在定价上。据财新网报道,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当时任中石油总经理的蒋洁敏亲自批示,以极低价格将长庆油田的两个油区包给了周X,周X转手就赚了5个亿。

  转手即赚5个亿,这当然是大案,是侵吞国有利益的严重罪行。但比之当年的秦晓,却如同小巫见大巫。秦晓在平安上市前夕,将招商局手持的平安股价以极低价转让给匿名的私人公司,让对方转手即赚几百个亿,这才是真正的鲸吞。相比之下,周X、蒋洁敏的手笔,只能算是蚕食。

  秦晓为什么要这么做?对方匿名公司究竟是何人?是秦晓本人的马甲,还是像周X一般的背景深沉之士?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在云山雾罩之中。官方闻风不动,普通老百姓当然也没有能力揭开谜底。倒是做贼心虚的秦晓,屡次为自己辩护。巧得很的是,几乎秦晓为自己辩护的所有理由,都可以用来为周X、蒋洁敏辩护,甚至辩护得更加有力。如果放过秦晓却单抓周X、蒋洁敏,难免令人有“选择性反腐”之嫌。

  下面来看看秦晓的辩护是如何落实在周X、蒋洁敏身上的。一,秦晓声称,卖出平安股份是因为自己“喜欢掌控”,眼看平安要上市,掌控不住了,所以情愿亏它几百个亿,也要提前把股份卖了——这样的理由如果能够成立,那么蒋洁敏也可套用:出包长庆油田两个油区是为了更好地掌控其他的油区,价格低一点,也是战略的需要,为了快速完成结构调整。二,秦晓在解释贱卖时,声称“不能权益法,只能成本法”,意思是不能看这些股份卖的时候价值多少(这真是天下奇闻),只能根据自己形成这些资产的成本来计算,虽然价值几百亿的资产被按十几亿卖出,但和当初的买入价比,自己还是赚了——这种理由简直就是为蒋洁敏量身打造的:长庆油田两个油区的发包价虽然低了,但是本钱我们早就赚回来了,怎么能算贱卖?三,秦晓最后理屈词穷的自辩是:这件事不可能存在猫腻,我本人也没办法搞什么名堂,因为““有国资委、审计署,还有市场和我们的投资者,都在监督”——那时的招商还未上市,论监督力,远不能与上市公司中石油相比。如果“有国资委、审计署,还有市场和我们的投资者,都在监督”足以成为秦晓没有搞腐败交易的理由,当然更可以成为周X、蒋洁敏之间不存在腐败的理由,同时也足以证明所有国企都是干净的,国企管理层都是清廉的。

  财新网专文揭露周X、蒋洁敏,其立意甚佳,胡舒立女士秉承了《财经》时的一贯风格。但问题在于,胡女士能够对参与侵吞国资5个亿的周X、蒋洁敏毫不留情,为何却对参与侵吞了几百个亿的秦晓网开一面,甚至还推崇备至?难道观念的相同,就可以无视事实,抹杀罪行?

附:

金融“918事变”——秦晓贱卖平安的滔天罪恶

央视批地产豪强欠税3.8万亿 潘任美、秦晓地产公司榜上有名

最该道歉的那些人:秦晓之类从文革极左到改革极右

资料:陈小鲁、秦晓发起西纠组织是老舍先生自尽的元凶

司马南:天上掉下一个胡舒立?

金融“918事变”——秦晓贱卖平安的滔天罪恶

  一、

  2001年,秦晓即将获得“剑桥经济学博士”前夕,刚担任招商局董事长就立刻决定转让平安股权。据秦晓说, “我们能主导它,它就是我们的主营,我们不能主导它,它就不是我们的主营。” “话语权不够大,是我们作出卖平安股权决策的依据。”

  用媒体广为流传的话讲,秦晓卖平安,目的是要“削藩”。

  这里不禁要问一问:中国平安,究竟是谁的“藩”?就凭你招商局,配当中国保险企业的皇帝吗?

  秦晓“削藩”背后的狂妄自大,令人毛骨悚然,倘若区区一个招商局,区区一个秦晓,就可借外资来吞并中国数一数二的保险业来“削”平安保险的“藩”;那当年的国民党,蒋介石,难道就有资格借日军吞并东三省来“削”张学良东北军的“藩”吗??

  二、

  有人会问:贱卖平安保险,和日军侵占东三省怎么能对比?——让我们看看这段历史:

  2007年底,中国股市泡沫炒到最高6000多点。到08年6月前后,跌幅达55%。从市值的角度来看:超过16万亿,相当于30多个越南的总产值,7年的全国工资总额(按2006年计),20年的全国教育经费(同样为2006年),全国地震捐款总额的400倍,大型航母200多艘;相当于1999年到2007年创造的全部总产值,也就是说,从去年到现在中国股市8个月跌去了以往8年创造的全国GDP总和。具体到每个投资者身上,全国有效账户不过8千万,按照16万亿的三分之一流通市值计算,每个投资者资金损失超过13万,按照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计算,8个月赔掉了10年的收入总和。

  ——摘自《张宏良:4000万股民已成为金融买办要挟中央的人质

  而股市泡沫被戳破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举世震惊的平安股市增发:

  中国平安于1月18日董事会会议通过了规模庞大的再融资计划,在A股上市近一年后,平安再次开启融资“阀门”,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同时拟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不超过412亿元,融资额总计近1600亿元,创A股史上最大再融资。

  2008年1月21日 ,多家媒体在首页重要位置刊登新闻:《中国平安或创A股史上最大再融资》。沪指当即从5200点狂泻。中国平安再融资给脆弱的市场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但是,《理财周报》以翔实的数据证明,105家机构在暴跌前夜已经逃遁中国平安。

  再融资,围绕打压股市一个接一个展开,犹如在传递一个无形的接力棒,配合得可谓天衣无缝。倘若2月25日证监会不明确表态,这一接力棒恐怕会继续延续下去。而且,这一接力棒重点打压的思路非常清晰,“以小博大”,尽可能大地产生恐吓效果,压低股市,逼出散户投资者的筹码,让他们的绝望中亏损血汗钱。事实上,股市的恐慌性下跌也的确证明某些人的目的达到了。

  ——再融资背后隐藏“阴谋” 有人在刻意做空中国股市

  这场金融战役,以中国万亿财富流失,股民哀鸿遍野,中国股市从此一蹶不振结束。然而战胜的一方会是谁呢?

  2002年10月8日 ,汇丰集团(HSBC)以6亿美元(约人民币50亿元)认购平安股份,持股比例为10%。汇丰集团成为平安第二大股东。2004年6月平安上市后股权摊薄,汇丰又斥资12亿港元(以平安发行价10.33元)增持平安股权至9.9%、成为中国平安第一大股东。2005年6月,汇丰以81.04亿港元(每股13.2港币,较当日香港二级市场溢价9%)的价格,增持中国平安已发行股本9.91%,将汇丰持有的平安股份增加到19.9%。中国平安正式进入“汇丰时代”。现在汇丰更是已经持有中国平安48.18%的流通股份,稳居中国平安流通股东之首

  ——人民网:的“中国”平安1600亿元融资计划要干什么

  三、

  这个“汇丰银行”是何方神圣呢?

  汇丰集团总部设于伦敦的汇丰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是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经多年扩展而成。而汇丰银行于1864年在香港建立的。1865年开始营业。汇丰银行在旧中国的业务主要有国际汇兑、发行纸币、存贷款业务、经办和举放对中国政府的外债、经理中国的关盐税业务等。

  这段介绍中已经给出了几个关键信息:

  186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刚结束)在香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英国殖民地)建立,总部在伦敦(由英国金权贵族遥控),主营业务居然有旧中国的“发行纸币”、“举放对中国政府的外债”,尤其是“经理中国的关盐税业务”。

  为什么一个英国控制的,在中国殖民地开设的银行,居然可以经理中国的关盐税业务呢?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应偿付日本军费2.3亿两。如此巨额的赔款,不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所未有过,在世界历史上也同样是空前的。就当时中国的财力而言,就是拿整个国家一年的全部财政收入支付赔款也不够,何况时限迫切,条件苛刻,清政府遭遇到的困难之大可以想见。这种局面的出现,给英、俄、法、德、美等国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他们竞相争夺对清政府的贷款权。

  清政府第二次大借款在1895年8月至1896年3月间进行。清政府同英、德订立《英德洋款合同》:共借款1 600万英镑(合银一亿两),年息五厘,折扣九四,以海关收入作担保,分三十六年还清。在借款未还清前,海关总税务司一职仍由英国人担任。

  又,为尽早了结对日赔款,清政府决定在1898年4月之前即三年之内,一次付清剩余赔款。翁同、张荫桓、李鸿章等人对英、俄等国的外交讹诈和战争恫吓穷于应付。然而,对于英、俄的金钱贿赂,负责此次借款谈判的诸位要员则人人有染。最后,汇丰银行通过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帮忙和贿赂,以及汇丰银行的熙礼尔、嘉谟伦和杰克逊的努力而获得借款权。1898年2月7日,赫德与熙礼尔等人来到总理衙门,提出借款条件必须以厘金和盐税作抵押。3月1日,借款合同正式签字。

  1900年,接着八国联军侵华。根据1901年9月签订的《辛丑条约》,列强勒索巨额赔款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庚子赔款”。清政府财政已经山穷水尽。列强于是胁迫清政府将赔款改为保票(即定期公债券),交予各国,分39年偿清,年息四厘,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三项财源作担保。这项巨额赔款,实际上又变成了一笔长期的巨额外债。

  汇丰不仅经管着6 700万英镑赔款中750英镑的英国份额,还被指定为保管银行。这笔由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拨来存入汇丰银行的款项,由汇丰银行负责监督它们是否按月拨到。由于赔款是延期支付的性质,并不是一次付清,所以对所赔款项还收取四厘的利息。赔款按黄金计算,但以白银支付,由汇丰银行办理金银兑换,这对金融汇兑专家而言,又可以从中赚取差额。

  ——《汇丰帝国》

  起源于中国的汇丰集团,为什么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读到这里明白了吗?

  ——19世纪的汇丰银行,就是鸦片战争之后,英国的金权贵族(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犹太人的金权贵族集团)奴役中国的直接金融力量,恰如关东军是日本奴役中国的直接武装力量。区别在于,用军队奴役一个国家是军事战争,用债务(debt)奴役一个国家,靠的是货币战争。

  四、

  五百多年以来,武装战争从来和金融战争融合一体(推荐宋鸿兵的《货币战争2》)。而一百年多前,列强在控制中国命脉的金融战争大体有这么个套路:

  1、 武装侵略,打败政府,割地赔款

  2、 赔款是这么实现的,由外国银行“贷款”给中国,再由中国“偿付”给外国银行

  3、 在赔款过程中出现的“债务”(debt),由中国的民生命脉抵押(关税、盐税)

  4、 在贷款和还贷过程中,由外国银行、投行控股的公司运营中国的民生命脉(必须先私有化),操控政府,从而实现长久殖民的目的。

  这个套路,西方的金权贵族至今仍在使用,各位朋友应该并不陌生——伊拉克,阿富汗就是典型:

  1、 武装入侵,打败“独裁政府”,将国家经济破坏殆尽

  2、 制定“重建”的援助计划,由外国银行“贷款”给占领地国家,再用这些“贷款”支付给外国工程队(很少雇佣本地人)担任重建

  3、 在“重建”过程中形成的天量债务(debt),由国家的战略资源(比如石油)做担保

  4、 在贷款和还贷过程中,由外国银行、投行控股的公司运营着伊拉克、阿富汗的民生命脉(必须先私有化),操控政府,从而实现长久殖民的目的。

  要了解这个过程,倘若对繁冗的严肃文章缺乏兴趣,这里推荐好莱坞大片《跨国银行》,其中讲述了跨国投行通过贷款帮非洲军阀购买高级武器,试图赢得该国“债务”(debt),从而操控该国的历史。

  通过战争获取金融战争胜利的政治成本、经济成本略高(会受到金权贵族操控的民族国家其国民的反对。对严肃史料缺乏兴趣的朋友,可观看美国人拍的纪录片《华氏911》《共和国的衰落》《奥巴马的欺骗》,反对权贵集团绑架共和国)。于是又有比这更高级的形式:

  1、 为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制定各种发展计划,从“治理环境”“保护森林”到“发展经济”

  2、 威胁、贿赂这些国家(主要是民选国家)的政要,刺杀不服从的少数人,逼他们通过贷款发展本国经济的法案或动议

  3、 向外国银行借来天量贷款,雇佣外国的工程队,从事本国机场、旅游胜地一类只让少数富人获益的工程,而工程的结果是国家负担起人民无法承受的债务。

  4、 在贷款和还贷过程中,由外国银行、投行控股的公司运营着这些国家的民生命脉(必须先私有化),操控政府,从而实现长久统治的目的。

  想要这个过程,如果没有条件搜集大量严肃资料来判断,则推荐《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时代精神》第二部。

  威胁、贿赂、刺杀,来控制一个国家的政要,只对弱小的国家有效。对一个强大的国家,光靠威胁利诱是无法实现目的的,若不愿直接发动战争,则最好的办法是:

  1、 为发展中的大国提供各种精英培训,尤其是经济学精英的培训,尤其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精英的培训。

  2、 在这些精英回到母国后,在“协助”该国发展的过程中偏向这些精英,扶植他们的政治、经济地位。

  3、 在这些精英控制了该国的政治、经济主导权后,他们会自觉推动国有资产私有化进程,开放外资介入本国金融业

  4、 外资操控的金融业,在宽松货币政策下通过贷款行为逐步渗入该国的工农业,资源,运输,住房、医疗、教育等各个民生命脉

  5、 与自己培养的该国精英协作,分别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制造严重困境(贪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高失业率等),再利用这些困境的爆发(颜色革命或经济危机)而攫取政治上、经济上的绝对主导权(建立傀儡政府,并在经济危机过程中通过破产偿付或廉价收购来占有财富)

  这种战略在拉丁美洲、东欧都有广泛的实践,可参考加拿大人娜奥米所著《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一书。

  金权贵族奴役一个国家的最高形式,是美国所呈现的状态(可参考《时代精神2》),通过精英代议制的所谓民主来操纵超级大国(参见《奥巴马的欺骗》),对内加重两极分化、转嫁危机(参见《inside job》),对外推行帝国主义侵略与霸权主义统治。而金权贵族奴役全世界的形式,则是依仗所操纵的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环境灾难,一步步实现所谓的“新世界秩序”。终有一天人类连呼吸都要向他们缴税,穷人连繁衍的权力都不复存在。

  五、

  平安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很像是一场持续数十年的金融战争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看一次看见了中华民族的老对手,当年被毛主席和共产党赶跑的“汇丰集团”。这里让我们简略回顾一下这段三十余年的历史过程:

  第一阶段:平安保险成立

  1978年,袁庚起草了一份《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报告。10月被任命为交通部所属的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主持招商局全面工作。同年向中央建议设立蛇口工业区,担任总指挥。

  从此——1873年由李鸿章主持下,靠官款、洋行买办、洋行企业家集股和经营的官督商办企业——招商局,在经历了一百年多一点之后,终于重新恢复生机。

  1981年,蛇口工业区在全国率先成立社保基金,1985年正式成立蛇口社保公司。1988年,由蛇口社保公司与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共同出资成立蛇口平安保险公司,由司机马明哲担任董事、总经理。此时蛇口社保持有平安保险51%的股份。

  第二阶段:平安保险股权转移和稀释

  1990年8月,招商局下属的蛇口工业区通过一份颇受争议的内部协议,"买走"了蛇口社保公司在平安保险中的大部分股权,余下的由蛇口工业区代管理。

  1993年12月,摩根和高盛各自出资3500万美元溢价入股平安,各持有5.56%股份。

  1997年,平安实行股份制改造,中远集团、深圳市财政局、工行、招商局和新豪时为五大发起人。其中,工行与招商局分别持有约15%股权,深圳市财政局则持有约5.2%。高盛和大摩的持股比例也相应同时增到7.63%。

  第三阶段:汇丰逐步控制平安保险股权

  2002年底,在秦晓主导下,招商局以不到20亿人民币的价格出售了其持有的大约14%的股权,“削藩成功”,退出平安保险,而对于招商局股权给谁,当事各方闭口不谈。事后得知是“由自然人控制的两家投资公司——宝华投资和源信行投资”。在媒体披露下,神秘富豪“刘方”和“郑建源”天下闻名。

  2002年10月,汇丰银行斥资6亿美元(相当于44亿人民币)参股平安10%,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排名前几的股东中还有新江南和新豪时两家平安的“员工股股东”。2003年,平安保险在香港上市,

  2004年6月平安上市后股权摊薄,汇丰又斥资12亿港元(以平安发行价10.33元)增持平安股权至9.9%、成为中国平安第一大股东。

  2005年5月,汇丰控股旗下的汇丰保险以81.04亿港元代价,增持平安保险已发行股本9.91%。汇丰保险增持的股份购自平安保险现行两名外资股东,即高盛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公司。

  到2008年,股市泡沫崩溃之时,汇丰更是已经持有中国平安48.18%的流通股份,稳居中国平安流通股东之首。

  第四阶段:

  中国平安2007年报告公开声明:“本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不存在控股股东,也不存在实际控制人。”说起来中国平安的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位置上仍然坐着两位标准的中国人,不过也别看不起中国经理人,因为尽管平安2008年投资富通集团已经巨亏228亿、亏损幅度达95%,但总经理马明哲的年薪已经达到了6600万。

  毕竟,毕竟,2008年初中国平安成功地实现了1600亿的天量增发,戳破了中国市值16万亿的股市泡沫。

  六、

  面对学者和网民的广泛质疑声,3月6日,秦晓在接受凤凰台采访时谈到,自从他2001年掌管招商局,总资产从500亿升到3000亿,好像贱卖平安时那50多亿的差额、事后400多亿的市值都是重建招商局的代价。

  真相是,这十年来,为规避金融危机,各国央行普遍采取货币宽松政策,大量货币流入金融与房地产领域,导致房价飞涨,信贷行业突飞猛进,与此同时政府所未有地大规模投资交通运输业以拉动经济增长。

  运输、交通、物流、金融、地产,全部都是招商局的主营业务。好几年前,招商局就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17个省市投资有3975公里的高等级公路、桥梁、隧道。招商局旗下还有中国最大的超级油轮船队经营商,香港最大规模的修船厂,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招商银行财大气粗,一次投资失败就敢亏。更不用说在香港、深圳、漳州以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苏州等全中国最宝贵的黄金地段拥有大量的土地储备……

  事情太明显了,十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都摆在这里。真正让一个企业发展壮大,靠的可不仅仅是几个剑桥经济博士的个人头脑和魄力,关键在于这些企业在经济界占据的战略地位和拥有的组织力量、及其背后的支持者。

  秦晓在招商局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可贱卖平安在前,贵买永隆在后,光这两次就是数百亿级别的资产流失;要知道招商局以中国政府掌控的雄厚权力、财力、信誉、动员能力、社会关系为保障,本该长袖善舞,一个秦晓凭什么贪天之功呢?

  且不用说招商局资产花了十年才从500亿增长到3000亿,且看看“削藩”给贱卖掉的中国平安:到2009年12月31日,平安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9357亿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917亿元。集团实现总收入人民币1528亿元,净利润人民币145亿元。招商局3000亿资产,和20亿贱卖掉的平安保险在08年增发的1600亿融资比如何,和现在平安集团一万亿总资产比如何?和平安集团控制的万亿级的金融力量比如何?和08年靠平安增发戳破的16万亿股市市值比如何?

  七

  时隔一百年,中华民族与英国“汇丰集团”的恩恩怨怨还在延续。如果这真是一场金融战争的话,将之比附日本军阀的侵华战争,恐怕不无道理。如果08年的股灾好比1937年的七七事变,打响了外国金权贵族全面侵华的战争;这么看来,6年之前,02年招商局贱卖中国平安股份,和1931年的918事变在历史地位上何其相似!

  东三省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地缘政治的战略要地,千百万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东三省”这块“藩”,区区蒋介石岂有资格来“削”?即便国民党要削藩,岂能交由日本鬼子来“削”?

  寿险、产险也是中国金融界的固有领土,金融战争的战略要地,千百万人民在这块阵地上寄托自己的财富。

  在寿险、产险界数一数二的中国平安这块“藩”,岂是区区招商局有资格来“削”的?

  你区区秦晓,又凭什么让外资来“削”中国金融的“藩”呢?

司马南:天上掉下一个胡舒立?

  天上飘落胡舒立,地上地下均神秘,

  温故知新乃良训,下文值得看仔细。

  舒立出国没问题,舒立获奖没问题,

  舒立办刊没问题,舒立揭黑没问题。

  问题只在你自己,君安震荡君曾记?

  庄家吕梁招人恨,亿安科技复何异?

  股民信心不打垮,银行怎贱一万亿?

  熊市漫漫整五年,钵满盆满惟外资。

  一俟老板温柔港,揭黑风暴戛然止。

  高盛高华实在高,低估低觉实在低,

  金融监管虚以设,崩溃中国假以时。

  胡作非为竟可以,缘何资本舒而立?

  呜呼国界安在哉,小民忧国复唏嘘。

  此文扩展深阅读,江涌先生有分析,

  大鳄猎杀中国龙,动魄惊心谋演义。

  注尾句:江涌先生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的著作《猎杀中国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

  附文:胡舒立其人其事

  (原文链接http://bbs.51bmw.com/thread-27453-1-1.html )

  据新华社《瞭望》杂志报道:境外利益集团利用在华获得的丰厚利润,自己培育并拥有分析师,或高薪聘请优秀华人学者担当顾问或独立董事,通过境内外媒体精心包装、刻意打造,提供各类 活动 舞台,提高其知名度、美誉度,从而成为 中国 国内行业精英,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以其影响行业乃至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文章所指并非危言耸听。随着一些媒体“得天独厚”的资金实力、传播手段等优势,在极短的时间内制造了一连串轰动的“黑幕”、炮制了一系列所谓独立经济学家,在中国经济的决策面颐指气使,误导国内舆论,严重干扰了中国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财经》杂志揭黑性报道的实质

  “中国财经记者第一人”胡舒立创办的《财经》,在创办开始的几年内屡有斩获,以其全景式的报道方式透析“琼民源事件”,披露“基金黑幕”,揭发“银广夏”,掀开“庄家吕梁”、“亿安科技”、“蓝日”、“德隆”等一系列黑幕,震惊全国。

  现在回转头来看《财经》的揭黑报道,其对中国证券市场造成的影响可谓深远。

  1998年“君安震荡”,将中国百姓对券商的崇拜打垮;2000年“基金黑幕”将中国百姓对公募基金的信赖击碎;2001年“庄家吕梁”将中国百姓对私募 基金的痛恨煽动到极点;而接下来01年6月,正是A股2245点的时候,“亿安科技”出台,A股信心开始涣散,掉头向下;到8月A股稍微反弹一下,“银广夏”宜将乘勇追穷寇,中国百姓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完全崩溃。此后,贱卖银行1万亿,贱卖其他国产至少还有1万亿的五年慢慢大熊市,就此开始。

  然而,《财经》关键时刻的揭黑报道对于外资来说是个大利好。来看一个事实: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WTO,此后外资金融机构叩开国门,五年大熊市,此时的上市公司成为“舞弊”和“诈骗”的代名词时,外资一进来就得到了一个非常便宜的好价格。

  再反过来思考,假如当时的揭黑报道是偶然所谓,《财经》掀起的“揭黑风暴”,为什么这几年却不见踪影了呢?为什么在外资幸福地进入中国之后,就渐趋沉静了呢?

  并且,与对待中国企业不同,面对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种种弊行,胡舒立和《财经》企业却又变得大度和宽容了,譬如瑞银承销中石油卑鄙肮脏,《财经》不谴责、不判断;更有对高盛高华这样的 国际 金融资本绕开中国监管壁垒,设立假合资券商的违法行为,2004年8月16日《财经》杂志竟然以“高盛进入中国证券业突破即将来临”为题,称颂这一违法行为为“酝酿近三年而操作一年有余的精巧运筹,终于导出一个引入外资市场化处置证券公司风险的创举!”

  所以,当三月份股市暴跌复暴跌的时候,以“独立、独家、独到”自诩的胡舒立及《财经》杂志,联合谢国忠、许小年对亿万百姓喊出“不应救、不能救、亦不必救”时,或许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所以,当“谢国忠们”唱空中国楼市、股市的时候就不能奇怪《财经》照样在显著位置,用特别的标题,将谢国忠奉为“《财经》特约经济学家”,连篇累牍的让他抒发“泡沫中国”“崩溃中国”的论调了。

  胡舒立其人其事

  这是一份中所周知的建立:1982年胡舒立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到《工人日报》当记者;1985年,美国已将民间机构---世界新闻研究所邀请她,到美国进行为期5个月的访问;1987年的8月胡舒立拒绝了在洛杉矶一家报纸的工作机会,回国。

  美国的“民间机构”星罗棋布,但是大多数背后都有特定倾向的财阀支持。“世界新闻研究所”全称叫word press institute,简称WPI,至今已经有48年历史,到2008年一共邀请过94个国家共500人到美国“访问”,中国至今除胡舒立外,还有一个叫吴 昌华的女士1993年“受邀访问”过,吴昌华现任由汇丰银行等40多加国际“民间组织”发起的“非政府机构”世界气候机关中国区的总裁。

  按照这个“民间机构”的受邀标准,申请者必须提交五方面材料来证明自己具有潜在的领导能力:1.五年以上全职新闻工作经历;2.流利的英语;3.几篇发表的文章;4.三封推荐函;5.三个以上的工作范本。

  明明是新闻研究所,却要受邀者“具有潜在的领导能力”,是培养新闻记者呢?还是培养政治领袖?第二点奇怪的是,其时胡舒立才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才三年,不符合“五年以上全职”的条件,难道美国人对此视而不见?

  胡舒立在美国一直待到1987年8月才回国,其间一年多的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不得而知。

  此后胡舒立1992年从认知10年的《工人日报》到众多第一家民营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任编辑部主任;1993年,胡舒立赴美国华盛顿接受外国记者中心 (COFJ)的专业培训;1994年胡舒立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作为期一年的学习,研读发展经济学;1995年他获得COFJ颁发的“杰出新闻记者 奖”;1998年《财经》创刊,胡舒立任主编;2001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50位“亚洲之星”之一;2004年美国世界HR实验室评价她为“中 国最具价值的财经记者”。

  蹊跷的是,1995年COFJ颁发给胡舒立“杰出新闻记者奖”,此时《财经》还没有创刊,基金、银广厦黑幕等还没被揭露,胡舒立个人离开中国新闻岗位已经2年多了,是什么报道能让胡舒立担当“杰出新闻记者奖”的荣誉呢?

  不过,1998年胡舒立创办的《财经》杂志。既有新闻专业素养,又有发展经济学专长,还有“国际声望”,自认总编,就水到渠成、实至名归了。

  看这份公开的胡舒立简历会发现,一个中国人用中文写作,在中国媒体工作,报道中国人的事情,也是给国人看的,但是美国人却用“访问”、“培训”、“进修” 等孜孜不倦的给予培养,在她还没有“杰出”的时候,就提前预支给她“杰出新闻记者将”;在《财经》初出茅庐的第三年,美国人就从亚洲30亿人中,将她选拔 出来,评她为50位“亚洲之星”之一,让她和全亚洲当年最优秀的政治领袖、科技精英平起平坐。

  至于美国人的那个“HR实验室”的“中国最具价值的财经记者”,胡适立有过什么价值?最具有什么价值?对谁最有价值?则似乎欠缺一点解释。

  总之被包装成了名记之后,胡舒立就披上了一件光彩的外衣。中国政法大学刘纪鹏教授不满意《财经》和许小年唱空中国股市,写了一篇“《财经》杂志悠着点儿” 的文章,事后先把这篇文章寄给了胡舒立主编,希望能够在《财经》杂志上发表,但被婉言谢绝。之后刘教授听说《21世纪经济报道》有魄力,准备删减后稿子在 那儿发表,结果也无果。

  事后刘教授才听说,“《财经》杂志在北大办了基金,奖励最优秀的财经记者,财经记者要想获得那个奖,那当然不能得罪《财经》杂志。”刘教授在博客中感叹:“令人尊敬的互助便已是中国财经界的女杰,除了我这样一把年纪也没什么发展前途的人,谁又得罪得起呢?”

  《财经》的资金哪里来?

  凭借胡舒立《财经》之前乏善可陈的从业经历,如何足以使她刚刚切入陌生的证券行业,就能够步骤鲜明、点穴掏心的完成《财经》一举成名的五大杰作呢?是不是有资本市场阅历丰富的资深人士,对《财经》的工作给予了精心的规划?

  另一方面对于基金黑幕、银广厦等问题的长期深入调查,恐怕不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财经》能实现的,必须部署广泛的证券人脉关系,设计科学先进的调查方案和手段,而此前一直有利于证券行业的胡舒立,恐怕也是无能为力的。

  再者,《财经》1999年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设立《财经》奖学金,后来由创办北大财经新闻研究中心,胡舒立自任主任,解析来又与英国《金融时报》共同举办财经新闻国际培训项目。

  《财经》的钱从哪里来?

  2004年10月24日《中国经济时报》刊登了记者单羽清写的一篇文章《胡舒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文中胡舒立说在《财经》1岁的时候,发行量才 7000份,而且绝不搞有偿新闻、关系稿编辑部的采访费用还充裕,自负盈亏的杂志,发行区区7000份,常识推断,此时《财经》应该是捉襟见肘的经济状 态,但是它不但“采访费充裕”而且能到北京大学设立奖学金。

  同样这篇文章透露了一个信息《财经》编辑部里“埋首工作的人中有金发碧眼的外籍人士”一个内宣刊物,也需要外频翻译?难道《财经》是中外合资媒体?

  事实上,90年代中后期确实已经有少数外资投行进入了中国。民间私密调查队当时的中国企事业,仅仅是西方旃檀电影里虚构的情节,但是对西方大公司,却是家常便饭。难道是他们提供了帮助?

  据财经内部人士透露,《财经》杂志的收益主要来自三部分:广告、发行和举办会议、活动等。其中会议活动资金五分之四来源于跨国公司(含金融机构),资金里三分之一强是国际投行注入的。

  在广告发布方面,通过对其2008年第5、8、9期的样本分析,跨国公司在其刊登的广告页数分别为:35、40、45页,占广告总量的90%以上。

  那些被“连锁”了的媒体

  今年5月6日,《环球企业家》推出谢国忠的《救市是赌徒,熊市或持续18个月!》这次,谢国忠的文章没有在《财经》发表。

  但仔细思考不难发现,《环球企业家》推出的两位总编中,总编辑李勇和胡舒立在《工人日报》有同事之宜,1998年《财经》创办不久,就投入胡主编的麾下, 此后辗转高升,直至《环球企业家》总编。另一个执行主编叫杨福,2002年8月---2002年12月在《财经》任高级记者。

  当胡舒立在救市上推出“三不主义”引起举国震怒的时候,深谙 张弛知道的《财经》暂敛锋芒,而《环球企业家》此刻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了!

  我们要问,全国五花八门的媒体里,还有多少个“李勇”、“杨福”在辛勤工作呢?

  5月6日,谢国忠反对“救市”的《救市是赌徒,熊市或持续18个月!》发表后,当日新浪网以《泡沫悖论》为题,将其挂上该网站财经频道首页,差不多同样时 间,搜狐以同题目将该文在首页看出……该日,中国的专业财经网站如金融界、和讯、东方财富网无不以各样的标题,隆重刊出这篇文章。

  同日,人民网、新华网在财经频道刊登《瞭望》杂志刊登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先生《境外利益集团在华游说活跃如何制约成关键》 的文章却鲜有人问津,新浪不登,搜狐不理,各大专业财经网站更是视而不见,这篇思考总结几年来关于中国寂静问题的重要文章,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反响。

  摩根的“经济学家”谢国忠难道比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远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有更强的话语权吗?中国作家协会的《环球企业家》难道比新华社的《瞭望》更重要吗?

  单凭这一个例子还不能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谢国忠话了,胡舒立化了、美国金融资本家化了,但是,不能否认,我们已经将新浪、网易、搜狐、等中国的有线门户全 部卖给了美国人了,我们将空中网、中华网、华友世纪等中国的无线门户全部卖给美国人了,甚至我们将楼宇之间的广告传媒——分众传媒也卖给了美国了……

  根据CNNIC的报告,到今天为止,中国的网民大概是2.4亿个,超过美国的2.1亿个。同样是CNNIC的第21期报告,到2007年,大约有73%的 网民通过互联网阅读新闻。2.4亿网民,有1.75亿是通过互联网阅读新闻,可以认为,中国最有知识、最有财富、对社会最有影响力的社会中坚力量都在通过 互联网了解着这个社会的信息。

  然而中国人打开电脑,信息是美国人传送的,打开手机,信息是美国人传递的,站到电梯前,广告也是美国人传递的……这个重要的舆论阵地,我们也交到了美国人手中。

  当互联网只剩下谢国忠、许小年、胡舒立的声音的时候,中国的百姓还有信心支撑中国的资本市场吗?

  这些商业化网站,遵守中国的法律、政策。看起来规规矩矩,看起来和主旋律一致合拍,但是你无法让他刊登《专家:境外利益集团在华游说活跃如何制约成关键》这样的文章,你无法让他将夏斌做得比谢国忠重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在着一点点的偏颇之间,他们就将天然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进一步人为地造成“完全信息部队称”。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3.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4.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5. 菲律宾冲撞中国海警船,中国会打吗?
  6.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9. 张志坤|“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将向何处去
  10.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7. 朝鲜领导落泪
  8.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9.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0.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关于推出纸质阅读资料的公告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