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要决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突出体现。报告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强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本次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之一。
优秀传统文化
也是有效治理手段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县象鼻嘴村的党支部书记向平华是来自最基层的干部。 象鼻嘴村的文化建设搞得很有特色,向平华说:“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治理现代化也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象鼻嘴村有个不成文的“乡规民约”:但凡两口子双双出门打工的,带着娃娃走;如果娃不出门,父母里面就留一个。“象鼻嘴村没有‘留守儿童’。”向平华说,“我跟大家讲,你们出门打工10年,孩子就长到了十几岁;就算赚到钱,孩子没学好、心理扭曲了,到头还是一场空。留个人陪孩子,培养亲情、讲讲孝道,比什么都强。这些话很实在,村民也容易听进去。”
没有留守儿童,邻里关系和睦,基层组织发挥作用,象鼻嘴村做事也顺溜。向平华说:“比如国家粮食直补到我们那里,每人头上一两百元钱,能管多大用?我们和村民商量,把钱集中起来修路、修沟渠,大家再出出力,事情就办成了。”
“要说治理,‘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根线’,基层最重要。”向平华说,“总书记参加上海团审议时也说了,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应该把基层组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我们手里的武器。”
公共政策
应更多考虑普通群众需求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了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关键在落实。落实的关键在基层。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汪晖教授表示,在现代治理体系中,出台公共政策应该更多考虑普通群众的需求。在今年的提案中,汪晖希望国家能为建筑业的农民工“编织”一张安全网。
“我国建筑业总产值早在2011年就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但总数达4000万的建筑业农民工却承受严重的欠薪、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伤害。”汪晖说,“问题根源就在于绝大部分建筑业农民工缺乏一纸证明其身份、规范其权利的劳动合同。”
汪晖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教授潘毅合作,形成的提案有扎实的社会调查基础。清华、北大、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师生近年开展的一项“关注新生代农民工计划”,对全国建筑业用工状况进行了大规模问卷调研,调研报告显示:2013年超过80%的建筑业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这个数字甚至比2011年还高出5个百分点。
《劳动合同法》中的明文规定,落实起来却无比艰难;劳动合同签订率随着经济发展“不增反降”……汪晖意识到,工人维权不但需要法律支持,还需要组织给力。他在提案的“委员建议”栏中加了一条,希望“通过工会系统监督建筑公司的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缴纳社会保险、职业安全培训、发放劳保工具等工作,并在建筑工人权益受损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提供支持和援助,介入农民工的维权纠纷,避免维权事件的暴力化”。
顶层设计
应助社会形成自治能力
象鼻嘴村的村民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党的基层组织在发挥作用。建筑业里遭遇拖欠工薪或工伤补偿的农民工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缺少谈判维权的有效渠道和能力。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做好制度“顶层设计”的目的,恰恰应该是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安全和发展的空间。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
在采访中,汪晖说,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该注重社会自治能力的形成。自上而下落实,自下而上探索,整个治理体系才会更好地发挥不同主体的能动性。“公共领域是分层次的;对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他们生活的地方,是地方性的公共领域。”汪晖说,“现在大家经常讨论西方制度,其实西方以选举为中心的所谓民主制度,在实践中已经遇到很大问题,但也有一些经验值得借鉴。比如美国的一些小镇居民,他们通过参与公共政策讨论,可以和比较强势的资方或者权力进行博弈,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可以说有一些不错的底层设计,这种地方治理的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借鉴。”(记者 杨凯)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