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动荡之秋
近日,国内特殊杂志《炎黄春秋》内部出了一件大事:杂志社法人、常务社长、总编辑吴思辞职。在辞职信中,吴思委婉表达出杂志社内部已“越来越深地陷入各种缠斗之中”,辞职并非本人意愿、也非杂志社内部大多数员工的意见,言语间无疑指向《炎黄春秋》的实际控制人杜导正。
作为一家订阅量16万的杂志,《炎黄春秋》主编换人很难说不与利益有关。据内部人士分析,主编吴思辞职会对《炎黄春秋》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杜此举很可能是为了扶持自己的女儿杜明明“接班”。
民主!“民主”?
如果要让《炎黄春秋》总结其办刊特色,关键词肯定是“民主”。创刊伊始,杜导正等创刊者就将《炎黄春秋》的定位描述为“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并在这面大旗下汇聚了不少铁杆粉丝,吴思也是其中之一。不过,吴思这次惨遭“专政”后,是否还对中国的民主化报有信心,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从实际刊发的内容看,为了吸引眼球,《炎黄春秋》往往选用一些耸人听闻的题材,而很少进行严肃的理论探讨。为了宣扬“民主”的主张,《炎黄春秋》甚至不惜裁剪、歪曲历史事实。例如,其刊登的一篇文章里就这样写道:
“……以令人信服的历史考证说明,恩格斯晚年放弃了所谓‘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恩格斯说 :‘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 第六二八~六二九页)”
然而,这段话根本不是恩格斯的原话,而是属于“不是出自马克思恩格斯手笔的”、1965年第一版马恩全集误收的材料!这些材料在第二版及其后中都被删去了,而文章在引用时恰恰没有标明版次。这种小报做派,除了能把撒切尔夫人逝世消息的标题写成“麦琪死在利兹酒店床上(MEEGIE DEAD IN BED AT RITZ)”的英国《太阳报》,业界怕是很难再找到第二家了。
“中国最敢说话的杂志”
此外,抛开其观点主张,《炎黄春秋》肯定算得上中国最牛的几本月刊之一,牛到敢于和新闻出版总署公然叫板。
今年9月17日,《炎黄春秋》就已接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公文通知,要求其改变主管单位。在此之前,《炎黄春秋》作为国有事业单位,却挂靠在民间组织“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名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四不像”:不像企业、不像事业单位、不像国有、不像民营。正是这个古怪的身份,使得这本杂志几乎不受法律的约束,可以毫无顾虑地刊发文章,也因此为《炎黄春秋》博得了一个“中国最敢说话的杂志”的名声(至于《炎黄春秋》究竟说的是什么话,读者稍后便知)。然而,两个多月过去了,《炎黄春秋》的规范化运作仍然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不禁让人想起2012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彼时《炎黄春秋》就被要求转成企业,然而在杜等人“一顶二炒三拖”的介入下,转企一事最终不了了之。这样的企业,谁敢说不牛?
更为荒谬的是,《炎黄春秋》真正的幕后人杜导正原本是体制内的高官,曾在1987至1989年间担任过新闻出版总署的署长,对新闻出版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可能不了解——或者可以说,太了解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