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好消息不断,其中来自美国的一则好消息尤其令人回味无穷。3月28日,环球时报刊登一篇这样的报道:“美媒:中国外交长大成人”。该报道说,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的外交政策长大成人”的文章,根据是“公开为阿富汗和谈斡旋,标志着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显著转变。这是北京首次就一项既敏感又重要的地缘政治事务担当真正的领导角色。中国终于小心翼翼地走入大国角色”。
手里捧着这张鼎鼎大名的大报,眼光凝固在令人醒目的大标题上,笔者被震得呆如木鸡,很长时间回不过神来,这倒不是有关中国“公开为阿富汗和谈斡旋”这一消息有什么惊人之处,也不是对如此这般中国就成了“真正的领导角色”、就“终于小心翼翼地走入大国角色”这一逻辑多么深奥理解不了,笔者所震惊的是,原来,在此之前中国的外交都属于未成年。
这样一来,笔者浮想联翩,倒由此弄出了三个“不明白”。
第一个不明白。此前中国外交的基本政策是“韬光养晦”,并一直很为国内“专家”“学者”和国际精英人士所称赞,直到现在他们还在呼吁中国要回到过去“韬光养晦”的正确轨道上来。如果说此前中国的外交属于未成年,难道连声名遐迩的“韬光养晦”也在其中吗?这不是有点将其看低瞧扁了吗?这真的把笔者给搞糊涂了,不明白。
第二个不明白。在中国,外交人士历来属于高端阶层,从事中国外交的也好,制订中国外交政策的也罢,各个都峨冠博带、神秘高深得不可方物,难道这些大人物一直都在干儿童或者少年层次的外交吗?如果说中国的外交直到现在才长大成人,那么按逻辑推理以前:要么上述人等原来都是些愣头青,要么就是他们尽干了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没屁股的事情,二者必居其一。中国外交在美国人的笔下居然这等不堪,这倒让笔者很是费解,不明白。
第三个不明白。众所周知,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各个都是顶尖政治高手,在外交上也毫不逊色,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从来没听有人议论那个时候的中国外交成年与否,笔者以为,大概也不会有谁去这样想。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中国的外交究竟什么时候从成人变成了未成年人或者小孩子的把戏了呢?难道人世间真的有返老还童的神奇故事不成?笔者对此真的是越想越不明白。
子曰,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笔者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遗憾的是至今对天命一无所知。这也罢了,笔者生性迟钝,愚不可及,落后于人完全可以理解。但上述三个不明白却让笔者大惑特惑,难道这意味着笔者五十多岁的人居然连四十岁的见识都不具备吗?这也太令人灰心悲哀了。所以,虽然看到官媒如此这般地报道了来自美国对中国的赞许,但笔者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反倒涌起了阵阵土埋头顶的沧桑感。
但不管怎么说,有美国人赞扬中国外交长大成人,还是难能可贵的。东北有句形容一个人还不成熟的民间俗语是,“黄嘴丫子还没褪净”,看过窝里不会飞的小麻雀的人都知道“黄嘴丫子”是怎样一种形象。所以笔者想借用一句家乡话来祝愿,祝愿中国外交从此褪掉自己的黄嘴牙子。(中国药科大学 张志坤)
附:美媒:中国外交长大成人
公开为阿富汗和谈斡旋,标志着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显著转变。这是北京首次就一项既敏感又重要的地缘政治事务担当真正的领导角色。中国终于小心翼翼地走入大国角色。
北京曾偶尔承担艰难外交任务,例如举办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调停南北苏丹争端等。但这些举措其实都是受驱于其他国家,中国只是充当次要和并不情愿的角色。同时,其几次“独立外交尝试”未免有些象征意味。
然而,中国当前处理阿富汗问题的做法迥异于以往。北京展示出乐意介入阿事务的程度,令许多外国外交官和一些本国专家均感意外。中国不仅正在幕后努力促成和解共识,还向亲密盟友巴基斯坦施压。
除非发生最例外状况,中国向来不愿动用对任何盟友或伙伴的影响力。但如今北京正在权衡其此前不愿触及的对巴敏感政策问题,例如已敦促巴政府展开军事行动打击激进组织巢穴,并帮助阿加快政治和解。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变化源自北京感受到的新威胁,稳定中国整个西部周边地区的局势已越发势在必行。
北京的新外交还受到一个逐渐拓展的概念推动——随着中国实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如何才能最好地确保本国的全球利益。
尽管北京仍在口头上坚持不干涉政策,但相关变化已清晰明了。早在2013年,中国外长就在联大会议上表示,中国将更主动和建设性地参与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并努力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这在军事领域已显而易见。另一种重要变化是,北京开始乐于更具战略性地施展金融力量。
长期满足于对境外安全事务置身局外的北京,终于意识到无动于衷会造成更大风险。中国日益乐意将其政治关系、军事资产和经济实力用于战略目标。在东亚,其领土主张仍是令人担忧的因素之一。但在世界其他地方——其利益要求稳定压倒一切的地方,中国的自负或许是一种良性力量。(马安洲为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政策研究员,王会聪译)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