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即霸权
圣经有个故事,说人类原本都说同一种语言,所以能够齐心协力建造直耸天堂的巴别塔,上帝见状慌了神,降下神力,让不同民族说不同的语言,结果无法沟通也就难以协力,人类最终也没造出来能直达天堂的巴别塔。
可两千多年后的现在,事情却非如此。
整个拉丁美洲数十个国家民族,只要会说西班牙语,完全可以畅通无阻的沟通(巴西的葡萄牙语跟西语极其相似)。如果你踏上人类的摇篮和语言最丰富的非洲,只要会说法语,就可以通行大半国家。如果你会说俄语,那么在中亚到东欧广袤的地区都可以或多或少的与人交谈(只不过在东欧要提防被人打……)。英语更不用说了,这个连14世纪英国人自己都觉得下贱卑劣的语言(英国王室一直说法语,直到1399年亨利四世登基,英国才出了第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王),竟然登堂入室,从一个小岛的土话,变成了遥远大陆上数亿人的母语。以至于万里之外的印度,如果没了英语,竟然连一张能让全国所有文化人看得懂的文告也发不出(大概只有50%的印度人日常使用印地语)。
真的是这些语言优美而富于表现力,所以遥远民族纷纷放弃母语改说欧洲人的语言吗?欧洲人手上的长枪大炮大概最有发言权。
语言即霸权。它随霸权而来,又成为霸权的基石。
幸亏老祖宗武德在线,即使在跟西方存在代差的倾颓狼狈之极的19世纪末的狂风骤雨之中,仍然保住了汉语的基本盘,让咱们还是地球上最大的聚落。而没有变成英法俄德西这些字母语言的附庸。
语言即霸权,最大的汉语基本盘,正是争霸之资。
诺贝尔文学奖
因为18世纪的发迹,几乎垄断人类语言的欧洲人,显然不太喜欢能够动摇他们主导地位的汉语。
所以,他们总是想各种拐弯抹角的办法,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灌输欧洲语言是正统,其他语言是旁支的意念。
比如诺贝尔文学奖,给英法德意西语的欧洲作家是一套看上去还挺正常的标准,换到了他们眼中的“非主流语言”作家,标准就变成了另一套。只要不是欧洲的作家,诺贝尔奖就特别喜欢发奖给写伤痕文学的作家。越伤痕越离谱越抹黑的越好,至于作品本身没有没人看过不重要。
这次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赔率最高的领跑者,中国作家残雪就是这样,她靠小说《黄泥街》出道,写的是十年动乱中一个叫黄泥街的地方,这里的人吃虫子分尸体喝污水浸粪尿,生活在极端污浊之下,却还记得要“路线正确”,人已经活成禽兽一般,却还忘不了意识形态斗争的荒诞故事。当年诺奖给莫老,如今又要给这个残雪,文学奖真是偏爱这种文风呢。一个中国人都不熟悉的作家,竟然突然有了世界级的声望,甚至诺贝尔文学奖一步寸前,颇有点滑稽。
李敖看的通透,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简单,得奖挺难,因为先得能卖得了你的祖国。不抹黑自己的同胞,还想得到西方人的认可?
其实不光中国,文学奖给拉美的那些作家,哪个不是写社会多么黑暗,拉丁裔民族如何没有希望的人。知道为什么村上春树文章流传那么广,却万年陪跑总是得不了奖吗?因为他笔下的日本不够黑暗,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而不像他的前辈川端康成,把日本写的那么低沉晦暗。虽然村上春树、夏目漱石的文字,流行程度十数倍于川端康成,但是拿奖的只能是批判暗讽日本的川端,而村上、夏目只能陪跑。
川端康成是个永恒的旅游者,生于日本的艺术家,被迫对日本文化不断的进行批判,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中清理出真正属于自己风土和本能的东西,只有在这方面取得切实成果的人是成功的。
三岛由纪夫
西方人的枪炮,没有能让汉语变成“旁支侧流”,现在又用这种明褒实贬的办法,阉割中文的灵魂。试想,让《黄泥街》或者《丰乳肥臀》成为获得国际认同的汉语经典,定义为汉语文学的佳作,而非“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或者“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该是什么样的效果?
文学是这样,文艺何尝不是这样?
顾长卫们拍的那些海外获奖到手软的压抑到看不下去的电影,有几个在国内的电影院能收获一丁点票房?
跟林永健撞脸的超模贾晨宇,成了西方最热门的东方脸之一。这里并非是攻击模特的长相,但西方选十个中国超模,九个半都选这样的,让人不禁狐疑,西方就是要这么定义“东方美”?
西交大的破天荒
语言的霸权,何止于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作为被“定义”的落后国家,英语的普及和重要性,在国内被抬到了极不相称的地位。世界各大国当中,大概只有中国的大学把英语能力作为获取本科学位的前提。
直到今年,西交大发布声明,不再将英语考级与学士学位授予挂钩,算是破天荒的恢复了一点正常。
在AI几乎可以实时搞定任何语言的翻译的当下,让所有中国大学生都要浪费时间去学习和考核英语,真的有意义吗?
作为最善于吸收和利用外国文化和科技的标杆日本(日语中大概有五分之一是直用音译英语),在2020年连大学入学考试都取消了英语,咱们却还要求大学生必修英语实在有点滑稽。
这种莫名其妙全民学英语的情况,不正是潜移默化中植入:英语是世界语言、汉语是偏支旁门吗。
然而,西交大的声明之后,引起了各种非议。甚至连义和团的帽子都来了。
好嘛,英语变成普通人的出路,高薪工作的前提,阶级固化的灵药了。英语果然是比汉语高级……
问题是,日本韩国普通人英文普遍极差、普遍哑巴英语情况下,不懂英语真的耽误这两个国家与世界接轨、科学昌明了吗?耽误人家睁眼看世界了吗?印度30%的人英语达到母语水平,日本这个比例大概不到3%,印度比日本更好的学习到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了没有?
笔者英文水平尚可,最近开始翻译一本英文小说,在整个过程中越来越觉得,那些说懂英语才能睁眼看世界的言论都是伪命题。英语如果能让一个人达到可以“睁眼看世界”的水平,那得是不查字典看得懂专著、无字幕看的了美剧的水平,这远远不是大学四六级能达到的,如果非要让所有的大学生中能够普及这种水平的英语,即使勉强实现,那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将是极大的浪费。
而目前的四六级的英语教育,教出来的哑巴英语,还真不如把那个时间花在学学怎么用ChatGPT来的靠谱。
至于英语带来好工作,也带来阶级上升的机会的情况,在外企全面退潮的当下,到底是英语好用,还是我们选拔用人标准出了问题?
笔者并非要反对学习英语,有需要的人当然应该学习英语,但英语就如同游泳、财务、编程、开车一样,当然是个十分有用的技能,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必备的技能,但真的不必全民都去掌握。
不被英语捆绑,而不是要彻底不学,按需施教,才是正确的做法,也是文化自信的开始
学习对手
其实英语四六级跟学士学位挂钩这事,跟咱们的大学排名乱象颇有点相似。都是评价体系出了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大学非要重金请留学生,也不愿把资源投给本国学生或者更苦的青教?还不是因为海外“权威”大学排名当中,国际交流与国际学生的数量,对评高分十分重要。因此在错误的评价体系之下,扭曲出错误的行为。
不客气的说,在藏区卧冰含雪宁死不退的祁发宝和他战友们的子侄,也不一定有机会进入国防七子这些重点院校就读,敌寇的学生却不但能来中国最高航空航天院校就读,说不定还有奖学金免学费,实在有点……
英语的去魅、海外大学排名的去魅,的确风向正在逆转,自信似在增强。
美国人说我们要peak out,美国自己就不会peak out了吗?btw,这里引用英文的材料也是说明,少数人精通英语,比所有人都泛泛学一点,有用的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英语的重要性,本质上是英美国家的霸权势力的投射。在国际实力快速变迁的当下,英语是否真的能如几十年前一样有用,要打上一个问号。
不被英语捆绑,而不是要彻底不学,按需施教,才是正确的做法,也是文化自信的开始。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