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有变化,朝着进步的方向变化,是否值得表扬呢?不知道。
如果何新不是机会主义者,真的发自内心的变成了坚定的社会主义者,这种进步是值得表扬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主义本来就是不伦不类的理论,有其特定的功用和目的,作为很大的知识分子,何新自然早已经了解这一点。
社会主义者尊重国家,但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而不是一个国家主义者,社会主义与国家主义有联系,也有明显的区别,国家主义或者强调国家级的集中,或者抹杀阶级的分化,国家主义往往通过隐身于国家而变成了资产阶级或者官僚资本主义。
否则,为什么不坚持社会主义呢?如果一个主义既坚持国家,又坚持平等,不就是社会主义吗?因此,何新的国家主义刚一提出,我就采取了批评的态度,这不是先见之明,历史上有思想的社会主义者早已经批评过国家主义了。
在社会主义已经成为现实之后,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被异化之后,应当返璞归真,而不是竖起更加有问题的国家主义。社会主义者一旦树立国家主义,便不是求同存异了,而是特意的求异而彰显不同,然后为时尚驱遣了。
二十年前,何新站在非学潮的一方,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何新因此而有了很大的成绩。几年前,何新站到国家主义的立场上。是进步呢?还是退步?是退步。退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认知的确如此,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是何新的表态,“为当时的治国者提供治国策略”,这就有疑问了。提供策略就要提一种有着明显问题的理论吗?反倒机会主义了。如果理论被采纳。是否也与自由主义一样造成了今日的困境?如果不被采纳,几年来不是白忙活吗?贡献何在?
在自由主义横行的时候,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其实没有严重的分歧,自由主义也常常说为了强国,尽管结果强了资本家和战略投机者。作为有影响的思想者,如果何新能早日坚定地站到社会主义一面,茅于轼们也不会一边倒的掌握话语权。
何新今日的立场坚定吗?清晰吗?仍然是未知数,什么是“新社会主义”?应当早日明确,历史前行,必然有新的理论出现,即便马列毛的理论也要进步。但问题也出在“新”上,“新”的含义其实是很含糊的,有可能是这种策略,也可能是那种策略。
尽管如此,何新目前的这个表态还是值得鼓励的,但希望他的声音大一点,明确一点。
怎么大一点呢?就是多写一些文章,激烈一点,尤其对茅于轼等声音要大一点,不要一团和气,不要没有声音,也不要很少声音,要大声一点。你看茅于轼的声音有多大?何新作为有影响的理论家最好也要有相应的表现。
怎么明确一点呢?尽快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澄清大家的疑问。否则,我们会想到“新公有制”理论
《中国不高兴》这本书的本质是什么?是民族主义
当然,这本书我还没看,可能也不会买来看,我只看了一些网上评论以及记者访谈。
这已经足够了,因为多年以前我在书摊上翻过《中国可以说不》
坦率地说,无论《中国不高兴》或者《中国可以说不》都是别扭的书,“别扭”已经是非常客气的说法了
牛皮不是吹出来的。自我陶醉往往是自我欺骗,自我蒙蔽。国家或民族之崛起,并非耍酷、赶潮、摆造型。
按照《中国可以说不》和《中国不高兴》的思路,中国似乎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了,真的这样吗?差远了,我们不过是靠低层次的劳动残酷积累出一些金钱而已。在常规加工业方面的确有所进步,但离高质量的强国还差得远呢。
中国何时《中国可以说不》了?谁说的?外汇不贬值?法德支持藏独?朝核六方会谈?日本在钓鱼岛?越南菲律宾在南海?对贸易保护主义?阻止战略投机者的甩卖?阻止国内企业被人家控股了?阻止西方世界的文化侵略了?都没有。
说说是可以的,但人家不听你的。如果“严正谴责”也算说“不”的话,这“不”的声音会让中国人想到另外一层含义。
事实上,即便在“极左时代”中国也可以说不的,实际上更加有力,抗美援朝,炮击金门,南沙海战,援越战争,三个世界联合亚非拉,都用实际行动在实力更加弱小的年代发出洪亮的声音了。即便今日之古巴、委内瑞拉、俄罗斯都有响亮的声音。
莫非我们的声音是软声音?靠经济来发声?从这个角度看,或许有些理由。
问题是,经济统计了国内的企业,位于国内的企业就是中国的企业吗?
这么多年过去了,汽车行业有多少份额呢?印度的卡卡,其国内占有率都远高于中国。中国有什么?有皮鞋、有裤子、有食品加工、有建筑业,都不是高难度的产业,利润很薄,且股权是否属于中国都是未知的。我们有什么理由盲目自信?盲目乐观?就靠GDP吗?
单靠统计也可以增加GDP啊,靠膨胀也可以啊,房价涨呗,GDP自然上去了。
什么是发展?产业链的高中低都要有大块头产品,产权必须属于中国。我们有多少核心知识产权?华为和海尔算是牛企了,但这种企业太少了,佳能、丰田、惠普、微软、思科、升阳、IBM、甲骨文、谷歌、大众,我们还差的很远。
军品也是一个大指标,卫星、导弹、潜艇基本是传承的思路,航母?战机?也不行啊。
很有意思的是“五十年代初和八十年代初感觉最好”,这是温和右派的通俗感觉。其中的含义却耐人寻味。
五十年代初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八十年代初改造社会主义,这个感觉或者判断表明,《中国不高兴》其实是民族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中国不高兴》实际上表达了“这种方法已经强了国”,而没有看到“不改造”的其他后果,也没有看到“现实本是八十年代初的自然延续”。
总的看来,《中国不高兴》有着用虚假的民族主义来赚钱赚眼球的嫌疑?动机在于“保守的投机”。
民族主义有好的一面,也有很多坏的方面。好的一面是在民族的层面上保证自身利益,坏的一面呢?既可能导致地方分裂主义,也可能变成“反阶级论”的工具,民族主义并不是社会主义。这一点必须搞清楚。
如果说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有一些共识,也只在于民族主义维护民族利益,问题是社会主义同时维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为什么出去人民平等这个内涵,而单独提倡民族主义呢?如果说何新放弃国家主义是一种进步,那么《中国不高兴》其实还在坚持着一种颇有毛病的方法。
姑且只看民族主义的光明面,民族主义是麻醉剂吗?能靠“感觉良好”称雄于世界吗?
事实上,中国的意识形态正在瓦解,传统的在瓦解,社会主义的在,毛泽东的在瓦解,甚至邓小平的也在瓦解,资本主义、分裂意识渐成主流,甚至基督教都已经深入农村,有什么理由盲目乐观呢?两万亿又怎样?辛辛苦苦七八年,一下贬的你七荤八素,你拿什么说不啊?
医疗、教育、住房,哪一个值得骄傲?小资产阶级接近破产,中产阶级勉强维持,大街上的宝马奔驰属于三十万人。
中国,是谁的中国?是人民的中国?是外国人的中国?还是权贵的中国?有个说法是“一群外国人在RUN中国”,为什么啊?出国了,反过来为外国人投资,在国内却拿了外国的国籍,说不?对谁说不?中国人样子的外国人对外国人说不?
如果认为《中国可以说不》了,并且有能力《中国不高兴》了,其自然的结论就是我们必须承认成绩是主要的,至少要二八开,成绩是八。现实真的如此吗?现实并非如此,依我看,后患无穷的发展只能三七开,成绩为三。这个三就是加工业,仅仅如此罢了。
结果是什么?《权贵高兴》和《外国人高兴》,《人民不高兴》,不要拿民族主义或者假民族主义代替社会主义。
对《中国不高兴》是不是太乐观了?能不能秉承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一下?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