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论无产阶级专政
毛主席语录
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
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因此,要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
列宁说,“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工人阶级一部分,党员一部分,也有这种情况。无产阶级中,机关工作人员中,都有发生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
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
(三十三条语录)
山东大学理论小组
编 者 的 话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指引下,我省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同全国各地一样,正在蓬勃兴起。我们理论小组的干部、工人、工农兵学员和教师,在校党委领导下,在广大工农兵群众的帮助下,编写了这本学习《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参考材料,供同志们学习这些语录时参考。但是,由于我们水平所限,可能还存在不少缺点以致错误,热忱的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我们在编写和修改这部书稿的过程中,得到许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山东大学理论小组
一九七五年四月
本书正文
1、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马克思:《马克思致约•魏德迈》1852年3月5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32—333页。
这条语录摘自马克思一八五二年三月五日致约•魏德迈的信。魏德迈是德国和美国工人运动的杰出活动家,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盟员,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和战友。
这条语录极其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同资产阶级国家学说之间的主要的和根本的区别,表达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论述了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发展规律,最简单地概括了什么是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这里,马克思把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那句话分了三点,这三点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割裂的,它完整地表达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包括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全部任务和实际内容。
马克思指出,过去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现象并对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十九世纪法国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梯也里、米涅、基佐等人,曾把十七、十八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种种事件看作是阶级斗争的表现,阶级斗争是当时一切政治事变的发条。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就曾承认资本主义社会是由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构成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这三个阶级的经济利益是对立的。但是,由于他们受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都没有对阶级和阶级斗争作出科学的解释。他们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见解,完全是适应当时资产阶级的需要。他们只承认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但是否认和反对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他们虽然看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有矛盾,但不承认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他们坚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把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一切阶级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亘古不灭”的,不了解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并污蔑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疯狂举动”。所有这一切,只不过是妄图证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永恒性”,为实行和维护资产阶级专政服务而已。
马克思接着着重指出了他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说的新贡献。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地研究了整个人类的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揭示了社会划分为阶级的根源,阶级的实质,阶级斗争的作用和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规律,从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学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这就是说,阶级不是自古就有、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产品极少,只能自给,没有剩余,因而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没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到了原始公社末期,由于生产力有了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公有制逐渐转变为私有制,因而出现了剥削,出现了阶级。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消亡了,形成了有阶级的社会。所以阶级的出现总是和私有制相联系的。阶级出现后,“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又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生产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充满着阶级斗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但是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只有将来全世界都实现了共产主义,阶级才能最后消灭。阶级的产生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级的消灭是以生产的高度发展阶段为前提的。”
“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是马克思总结历史上阶级斗争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规律而得出的科学结论。自从阶级产生以来,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的更替是阶级斗争的结果,阶级专政的更替也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代替奴隶主专政,资产阶级专政代替封建地主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都是阶级斗争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激烈阶级斗争的结果,必然是通过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说:“无产阶级专政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而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中的继续。”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阶级斗争的存在,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的加强。夺得政权的无产阶级如果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资本主义复辟将是可能的;不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向共产主义过渡就不能实现。
“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这是马克思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如何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而得出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任务的科学结论。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阶级,消灭一切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我们一定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不断铲除滋生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土壤和条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毛主席最近作了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一定要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务必把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搞清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才能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政策,才能深刻认识无产阶级专政的全部任务和实际内容,从而大大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
2、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4月—5月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1页。
这条语录摘自《哥达纲领批判》的第四章。在这一章中,马克思主要批判了《哥达纲领草案》中贩卖的拉萨尔机会主义的国家观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治要求,即把国家说成是超阶级的组织,把工人运动的奋斗目标说成是“力求用一切合法手段来争取自由国家”。马克思在批判中指出:工人阶级的革命目的是为了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使国家变成自由的,这绝不是已经摆脱了狭隘的奴才思想的工人的目的。”
这条语录着重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即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列宁曾指出:马克思的这个结论,是根据“他对无产阶级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的分析,根据这个社会发展情况的实际材料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对立并且不可调和的实际材料所得出的。”
首先,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为什么要有一个“革命转变时期”呢?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阶级社会,只靠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这样一次革命行动是不能完成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可能在资产阶级专政下产生,必须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利用无产阶级政权,在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逐步建立;而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建立共产主义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需要一个过程,即革命转变时期。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一小撮被推翻的剥削阶级,时刻都在妄图恢复他们失去的“天堂”;小生产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工人阶级队伍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共产党员中,都会产生因受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而蜕化变质的新的资产阶级分子;资产阶级法权在所有制方面还没有完全取消,在人们的相互关系方面还严重存在,在分配方面还占统治地位;在上层建筑各个领域中有些方面资产阶级还占优势;此外,由于资产阶级的种种错误思想、传统和习惯还束缚着一部分人的头脑,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因此,无产阶级虽然取得了政权,如果搞得不好,资本主义复辟将是随时可能的。苏修叛徒集团篡夺了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在列宁的故乡复辟了资本主义,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在我国,刘少奇叛徒集团、林彪反党集团代表着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和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的利益,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搞分裂活动,搞阴谋诡计,就是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因此,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必须继续革命,知道消灭一切阶级,消灭一切阶级差别,才能进入共产主义。所以,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渡时期。
其次,马克思强调指出:“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既然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整个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取得统治地位的无产阶级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并运用它来达到消灭资产阶级,消灭一切阶级,完成从阶级社会到无阶级社会,即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正如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指出的:“向前发展,即向共产主义发展,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决不能走别的道路,因为再没有其他人也没有其他道路能够粉碎剥削者资本家的反抗。”还说“一个阶级的专政,不仅对一般阶级社会是必要的,不仅对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是必要的,而且,对介于资本主义和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之间的整整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必要的”
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提出了我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我们一定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认真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不断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以实现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
3、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
马克思:《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零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1850年1月——11月1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79—480页。
这条语录摘自马克思《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〇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的第三节。这一著作,对法国这一时期的历史作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在策略上的一些极其重要的原则。马克思的这条语录,是在痛斥了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指出了他们的要害在于“把现代社会理想化”和妄图“消除阶级的革命斗争”之后提出的。
马克思在这条语录中强调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就是要达到在全世界消灭四个“一切”,即:消灭一切阶级差别,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这里,马克思讲的是一切,不是一部分,不是大部分,也不是绝大部分,而是全部!这是极其艰巨、复杂而长期的战斗任务,是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它不仅要在经济领域里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而且要在政治战线、思想战线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说,只有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坚持不断革命,直到在地球上消灭这四个一切,使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我们决不能在过渡的路上停下来。
无产阶级不断革命的理论,是我们把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进行到底的指路明灯。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林彪反党集团竭力攻击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顽固维护剥削阶级、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观念,宣扬反动没落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其罪恶目的就是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对此,我们必须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认真学好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把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4、通过把一切劳动资料转交给生产者的办法消灭现存压迫条件,从而迫使每一个体力适合于工作的人为保证自己的生存而工作,这样,我们就会消灭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唯一的基础。但是,必须先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才可能实现这种变革,而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
马克思:《纪念国际成立七周年》1871年9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43页
这条语录摘自马克思一八七一年九月二十五日所做的《纪念国际成立七周年》讲话。马克思在讲话中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突出地强调了无产阶级军队和暴力革命的重要意义。指出要消灭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必须先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而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是无产阶级的军队。这是因为任何阶级专政必须凭借强力,军队则是专政的最主要强力。因此,无产阶级不拥有强大的、在无产阶级政党绝对领导下的军队,就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军队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强柱石。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谁想夺取国家政权,并想保持它,谁就应有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我们国家无产阶级专政所以是巩固的,不怕地主资产阶级造反,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不敢轻易动手,重要的一条,就是因为有毛主席统帅下的解放军和民兵。按照毛主席的建军路线搞好军队工作,显然关系重大。一切新老修正主义者,为了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总是竭力反对革命的武装和革命战争,为他们推行修正主义路线,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制造舆论。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为了篡夺军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打造反革命舆论,把自己吹捧成是什么“常胜将军”、“天才军事家”,等等,妄图实现他“指挥一切、调动一切”的狂妄野心。我们必须剥去他的画皮,揭穿他妄图篡党篡军的反革命目的,并肃清其流毒。只要我们的军权牢牢地掌握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手里,进一步发挥军队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强柱石的作用,无产阶级专政就能不断地加强和巩固。
5、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1—272页。
这条语录摘自马克思和恩格斯写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二章。这篇光辉著作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主要说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党的基本任务和最终奋斗目标。
这条语录的基本思想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既要搞经济领域中的社会主义革命,同私有制彻底决裂,又要搞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社会主义革命,同传统的旧观念彻底决裂。
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一切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只搞经济基础方面的革命,不搞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不清除旧思想的影响,彻底与传统的观念决裂,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不仅不能巩固、发展,而且有复辟倒退的危险。所以,共产主义革命必须实行两个“彻底的决裂”。
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和条件。我们必须坚持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彻底与私有制决裂,继续在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完成所有制改造方面尚未完成的那一部分任务;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方面,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同时还要彻底与传统的观念决裂,坚持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批判孔孟之道,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作风的侵蚀,消灭道德和精神方面遗留下来的旧社会的痕迹,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与私有制和传统的观念彻底决裂的共产主义战士。
6、谁要是仅仅承认阶级斗争,那他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可能还没有走出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政治的圈子。用阶级斗争学说来限制马克思主义,就是割裂和歪曲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变为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同庸俗小资产阶级(以及大资产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测验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
列宁:《国家与革命》1917年8—9月《列宁选集》第3卷第199页
这条语录摘自列宁所著《国家与革命》一书的第二章第三节。这一节是一九一八年底《国家与革命》再版时列宁增写的。十月革命后,叛徒考茨基于一九一八年八月抛出了一本《无产阶级专政》的反动小册子,拼命攻击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因此,列宁根据马克思在一八五二年给魏德迈的信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论述(见第一条语录),总结了十月革命的实践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质,驳斥了考茨基之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歪曲和攻击。
这条语录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否承认和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列宁首先指出:“谁要是仅仅承认阶级斗争,那他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可能还没有走出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政治的圈子。”这是因为:第一,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曾提出过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但是,他们提出阶级斗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而决不承认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所以还属于资产阶级思想的范畴。第二,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不触动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机会主义者、修正主义者也承认阶级斗争,但他们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考茨基在他的《无产阶级专政》这一反动小册子中认为:剥削者总是占人口少数,而这个少数在一旦失去政权后,就会老老实实服从无产阶级多数。因此,考茨基认为,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不会遭到剥削者的反抗,也不会有复辟的危险性,无产阶级专政应该取消。现代修正主义者,如苏修叛徒集团和刘少奇、林彪之流,为了复辟资本主义也玩弄一些阶级斗争的词句,甚至装作承认无产阶级专政,但实际上都疯狂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他们编造了所谓“全民国家”“全民党”“阶级斗争熄灭论”等谬论,用以掩盖其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行径。由此可见,仅仅一般地承认阶级斗争,而不把阶级斗争进行到底,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就还没有走出资产阶级政治的圈子。
接着列宁说:“用阶级斗争学说来限制马克思主义,就是割裂和歪曲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变为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这句话主要是针对以叛徒考茨基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者说的。因为他们口头上承认马克思主义,而实际行动上竭力宣扬“议会道路”,反对暴力革命,反对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反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正如列宁指出的:“考茨基什么都谈了,能为自由派和资产阶级民主派接受的、不超出他们的思想范围的一切都谈了,就是没有谈主要的东西,没有谈到:无产阶级不粉碎资产阶级的反抗,不用暴力镇压自己的敌人,就不能获得胜利”。“这种机会主义把承认阶级斗争的范围局限于资产阶级关系的领域以内”,即局限于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进行微不足道的和平的经济改良和政治改良,不触动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基础。当然,这种“斗争”,资产阶级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列宁说:“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因为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是整个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最主要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同修正主义、机会主义斗争的焦点。一切机会主义者,都极力否定它、篡改它、攻击它。现代修正主义者,表面上承认它,却念念不忘推翻它。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全力拥护它、坚持它、捍卫它。因此,对待无产阶级专政的态度问题,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和分水岭。
我们要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更加自觉地为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而奋斗。
7、无产阶级专政是新阶级对更强大的敌人,对资产阶级进行的最奋勇和最无情的战争,资产阶级的反抗因为自己被推翻(哪怕是在一个国家内)而凶猛十倍。它的强大不仅在于国际资本的力量,不仅在于它的各种国际联系牢固有力,而且还在于习惯的力量,小生产的力量。因为,可惜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小生产,而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由于这一切原因,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不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拼命的、殊死的战争,不进行需要坚持不懈、纪律严明、坚韧不拔和意志统一的战争,便不能战胜资产阶级。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5月(列宁选集)第4卷第181页
这条语录摘自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第二章。这条语录,主要说明了无产阶级只有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拼命的斗争,才能战胜资产阶级,才能造成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
首先,列宁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进行的战争,而且是长期的、殊死的、最无情的战争。这是因为资产阶级有牢固的国际联系,有国际资本的支持;小生产和习惯力量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资产阶级的反抗,因其被推翻而凶猛十倍。因此,只有对资产阶级进行无情的斗争,才能镇压他们的猖狂进攻。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这个工具所进行的阶级斗争。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阶级斗争不但没有结束,而且是非常尖锐、非常残酷。不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便不能战胜资产阶级。
其次,列宁指出了被推翻的剥削阶级的力量之所以强大,还在于小生产是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他指出:“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小生产是指个体农民和小手工业者进行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生产。这是一种小商品经济,它必然发生两极分化:小部分上升,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大部分逐渐破产,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所以,小商品经济是一个非常广阔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小生产者具有劳动者和私有者两重性。作为小私有者,他们倾向于资本主义,特别是其中较富裕的小私有者具有严重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但是,他们又是劳动者,他们要求摆脱地主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和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所以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有可能通过团结改造、说服教育的途径,引导小生产者走社会主义道路。小生产者在走上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以后,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和基础,还没有彻底清除,还会产生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因此,改造小生产者,是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最后,列宁强调:为了战胜更强大的敌人,铲除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必须改造小生产,不仅“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而且要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尖锐复杂的斗争。
我国农业和手工业在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虽已基本完成,但是,全民所有制在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方面还很薄弱,私有经济的残余还没有完全消失,农民还不可避免地保留着原来小生产者的某些固有的特点,一部分富裕农民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因而必然同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道路发生一定的矛盾,如果不同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斗争,集体经济就可能变质,资本主义就有可能在农村复辟。只有通过耐心的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最大限度的孤立和打击一小撮阶级敌人,才能使社会主义牢固地占领农村阵地。在农民中,贫下中农占多数,他们从实践中知道,只有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唯一的光明大道。我们党依靠他们团结中农,一步一步地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也一定能够引导他们继续前进。
8、在由资本主义进到社会主义的任何过渡中,由于两个主要原因,或者说在两个主要方向上,必须有专政。第一,不无情地镇压剥削者的反抗,便不能战胜和铲除资本主义,因为不能一下子就把这些剥削者的财产,把他们在组织上和知识上的优势完全剥夺掉,所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期间,他们必然企图推翻他们仇视的贫民政权。第二,任何大革命,尤其是社会主义革命,即令不发生对外战争,也决不会不经过国内战争,而国内战争造成的经济破坏比对外战争造成的更大,国内战争中会发生千百万起动摇和倒戈事件,会造成方向极不明确、力量极不平衡的混乱状态。旧社会中的各种坏分子,数量当然非常之多,大半都是与小资产阶级有联系的(因为一切战争和一切危机,首先使小资产阶级破产,首先摧残他们),这些人,在这种大转变的时候,自然不能不“露头角”。而这些坏分子“露头角”就不能不使犯罪行为、流氓行为、贿赂、投机及各种坏事增多。要消除这种现象,就必须花费时间,必须有铁的手腕。
在历史上任何一次大革命中,人民没有不本能地感觉到这一点,没有不表现其除恶灭害决心、把盗贼就地枪决的。从前各次革命中的不幸,就在于群众努力地无情地镇压坏分子的那种革命热忱,未能长久坚持下去。当时群众革命热忱之所以这样不能持久,其社会原因,即阶级原因,就是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强大,而又唯有它(如果它已经有充分的数量,充分的觉悟和充分的纪律)才能把大多数被剥削劳动者(如果更简单更通俗些说,就是大多数贫民)吸引过来,才能掌握政权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内来彻底镇压一切剥削者和一切坏分子。
历次革命中这个历史意义的经验,这个世界历史意义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教训,马克思把它总结了,给了一个简单、严格、准确、明显的公式: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1918年3—4月(列宁选集)第3卷第516—517页
这条语录摘自《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书中《“严密的组织”和专政》一节。它深刻阐明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任务就是用“铁的手腕”无情镇压反抗无产阶级专政的剥削者和坏分子。
列宁着重指出:从资本主义进到社会主义的任何过渡,无产阶级专政都是绝对必要的。列宁针对当时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时期的斗争,深刻说明了“必须有专政”、“必须有铁的手腕”的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必须镇压剥削者的反抗。剥削者被推翻了,但是还没有被消灭,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还有力量,而且在组织上和文化技术上还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必然怀着刻骨的仇恨企图颠覆无产阶级政权。不无情镇压剥削者的反抗,就不能战胜和铲除资本主义。
第二,必须镇压各种坏分子的反革命活动。尤其在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的大革命时期,各种坏分子必然要“露头角”,使各种犯罪行为、流氓行为、贿赂、投机及各种坏事增多,危害极大。列宁在这里强调指出,旧社会的各种坏分子,不仅数量“非常之多”,而且“大半都是与小资产阶级有联系的”。这是因为小资产阶级经济的脆弱性,经不起战争灾祸和危机的袭击,所以往往首先破产。小资产阶级破产后的前途:一是投入无产阶级队伍,一是堕落为流氓无产者,直接成了各种犯罪行为的祸端;同时小资产阶级的自发势力、无政府状态、狂热病、动摇不定等劣根性,又容易被各种坏分子所利用而拉下水。所以,列宁认为,各种犯罪分子的犯罪活动不可能在一个早晨清除干净。要消除这种现象,就“必须花费时间”,必须有无产阶级的“铁的手腕”。
列宁总结了历次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有铁的手腕”,对阶级敌人实行坚决的镇压。否则,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持久。语录中“从前各次革命”,主要指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和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社。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是,这次革命未能长久坚持下去,巴黎公社这个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只存在七十二天。原因就在于当时还没有具备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一些重要先决条件,其中很重要的是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强大,没有坚决实行革命专政,未能长期保持“努力地无情地镇压坏分子的那种革命热忱”。列宁指出,从历次革命的经验中,马克思总结了一条基本的经验,就是无产阶级要取得彻底解放,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还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无产阶级就必须长期保持“努力地无情地镇压坏分子的那种革命热忱”,团结大多数被剥削的劳动者,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最彻底的革命阶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最后解放全人类。所以,唯有无产阶级才能把大多数被剥削劳动者吸引过来,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对敌人实行群众专政,坚决无情地镇压一切剥削者和一切坏分子。
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我们对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右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老资产阶级分子,必须用“铁的手腕”,实行全面专政,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这是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防止倒退、彻底战胜阶级敌人的需要,对于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没有肃清的暗藏的反革命分子是不会死心的,他们必定要乘机捣乱。美帝国主义者和蒋介石集团经常还在派遣特务到我们这里来进行破坏活动。原有的发革命分子肃清了,还可能出现一些新的反革命分子。如果我们丧失警惕性,那就会上大当,吃大亏。不管什么地方出现反革命分子捣乱,都应当坚决消灭它。”“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对于那些盗窃犯、诈骗犯、杀人放火犯、流氓集团和各种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坏分子,也必须实行专政。”
9、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剥削者阶级,即地主和资本家阶级,还没有消失,也不可能一下子消失。剥削者已被击溃,可是还没有被消灭。他们还有国际的基础,即国际资本,他们是国际资本的一个部分。他们还部分地保留着某些生产资料,还有金钱,还有广泛的社会联系。他们反抗的劲头正由于他们的失败而增长了千百倍。管理国家、军事和经济的“艺术”、使他们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他们的作用与他们在人口总数里所占的人数相比,要大得不可计量。被推翻了的剥削者反对胜利了的被剥削者的先锋队,即反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变得无比残酷了。既然是革命,既然不是用改良主义的幻想代替革命这个概念(象第二国际中的一切英雄所干的那样),那末情形也就只能这样。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1919年10月(列宁选集)第4卷第92页
这条语录摘自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的第五部分。在这篇光辉著作中,列宁分析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经济结构的特点和阶级结构的特点,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这条语录的基本思想是说明镇压被推翻的地主和资本家阶级的反抗,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因为被推翻的剥削阶级人还在,心不死,时刻梦想夺回他们失去的“天堂”。因此,对他们必须坚决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在语录中,列宁对被推翻的剥削阶级,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剥削阶级,只是被击溃,并未被消灭,他们反抗的劲头由于被推翻而增长了千百倍;他们还保留着某些生产资料、货币资本和广泛的社会联系;他们有着管理国家、管理军事和管理经济的经验,使他们在和无产阶级作斗争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这就造成了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斗争的无比残酷性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却推行了一条回避阶级斗争,调和阶级矛盾,维护和复辟资本主义的修正主义路线。列宁驳斥了机会主义的谬论,强调必须加强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对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实行无情的镇压。
在我国,地主资产阶级反抗的劲头也由于他们的失败而增长,无产阶级同他们之间的阶级斗争,也变得无比残酷了。林彪反党集团的产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林彪反党集团代表了被打倒的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了被打倒的反动派推翻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愿望。他们对无产阶级专政怀着刻骨仇恨,用尽一切卑鄙手段,疯狂向无产阶级专政进攻。林彪反党集团还代表了新产生的资产阶级分子篡权的愿望。这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对无产阶级专政极端仇恨、极端害怕,恨不得一下子将无产阶级专政推翻。我们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决镇压林彪反党集团的反革命活动,镇压新老资产阶级分子篡权复辟的反革命活动,使社会主义的江山永不变色。
10、我们在俄国(推翻资产阶级后的第三年)还是在采取最初步骤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阶级还存在,而且在任何地方,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都还要存在好多年。在没有农民(但仍然有小业主!)的英国,也许这个时期会短一些。消灭阶级不仅意味着要驱逐地主和资本家,——这个我们已经比较容易地做到了,——而且意味着要消灭小商品生产者,可是对于这种人不能驱逐,不能镇压,必须同他们和睦相处;可以(而且必须)改造他们,重新教育他们,这只能是通过很长期、很缓慢、很谨慎的组织工作才能做到。他们用小资产阶级的自发势力从各方面来包围无产阶级,浸染无产阶级,腐蚀无产阶级,经常使小资产阶级的怯弱性、涣散性、个人主义以及由狂热转为灰心等旧病在无产阶级内部复发起来。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需要实行极严格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才能抵制这种恶劣影响,才能使无产阶级正确地、有效地、胜利地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这是它的主要作用)。无产阶级专政是对旧社会的势力和传统进行的顽强斗争,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暴力的和和平的,军事的和经济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斗争。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没有铁一般的和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没有为本阶级全体忠实的人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地进行这种斗争是不可能的。战胜集中的大资产阶级,要比“战胜”千百万小业主容易千百倍;而这些小业主用他们日常的、琐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腐化活动制造着为资产阶级所需要的、使资产阶级得以复辟的恶果。谁要是把无产阶级政党的铁的纪律哪怕是稍微削弱一点(特别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那他事实上就是帮助资产阶级来反对无产阶级。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5月(列宁选集)第4卷200—201页
这条语录摘自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的第五章,主要论述了无产阶级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了战胜资产阶级,必须同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旧社会的习惯势力和传统进行顽强的、长期的斗争。列宁反复指出,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对无产阶级政党有极大的危害性。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实行高度的集中制和铁的纪律,才能发挥先锋队的组织作用,领导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抵制小资产阶级的种种恶劣影响和腐蚀,才能教育、改造好小生产者,完成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反映私有制的种种旧意识形态,其中包括旧的习惯势力,不可能随之消失。这些东西是滋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之一。要战胜旧社会的习惯势力,不是短时期可以完成的,而要贯彻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同时,更应该看到,旧社会的习惯势力总是要从各方面来包围、浸染、腐蚀无产阶级,使小资产阶级的各种旧病在无产阶级内部复发起来,并滋生出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因此,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对旧社会的势力和传统进行的顽强斗争,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暴力的和和平的,军事的和经济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斗争。”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下的继续。无产阶级专政时期阶级斗争是十分复杂的、尖锐的,不仅要镇压被推翻的反动阶级,而且要彻底清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势力和旧传统;不仅要对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而且要经过长期的斗争逐步改造小生产者,消除他们对无产阶级的浸染和腐蚀,铲除他们用腐化活动制造为资产阶级所需要、使资产阶级得以复辟的恶果。而这一复杂的尖锐的斗争,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因此,列宁十分尖锐地指出:“谁要是把无产阶级政党的铁的纪律哪怕是稍微削弱一点(特别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那他事实上就是帮助资产阶级来反对无产阶级。”
11、是的,在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旧社会之间并没有一道万里长城。革命爆发的时候,情形并不象一个人死的时候那样,只要把死尸抬出去就完事了。旧社会灭亡的时候,它的尸体是不能装进棺材、埋入坟墓的。它在我们中间腐烂发臭并且毒害我们。
列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工、农和红军代表苏维埃,工会联席会议》1918年6月(列宁全集)第27卷第407页
这条语录摘自列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工、农和红军代表苏维埃,工会联席会议》一文。这次会议于一九一八年六月四日召开,主要议题是和饥荒作斗争。会上列宁作了报告。列宁强调指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一场极其艰苦的斗争。”“要用暴力来对付一切剥削者”。为了战胜饥荒,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还提出三个基本口号,这就是:集中管理粮食,联合无产阶级,组织贫苦农民。
要战胜饥荒,争取粮食,反对富农,就要把工人及其先进部队联合起来,组织战斗的鼓动队,到各地进行宣传鼓动。宣传鼓动队绝大多数是好的,取得很大成绩。但也有一些鼓动队因受资产阶级思想的毒害而发生腐化和酗酒的现象。孟什维克分子格罗曼,借此攻击布尔什维克,污蔑战斗的鼓动队是“酒贩”和“强盗”。列宁为了驳斥格罗曼的攻击,明确肯定了工人阶级是最伟大的阶级,同时深刻而尖锐地指出:“在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旧社会之间并没有一道万里长城。……旧社会灭亡的时候,它的死尸是不能装进棺材、埋入坟墓的。它在我们中间腐烂发臭并且毒害我们。”由于资本主义社会这个腐烂的死尸散发出来的臭气的毒害,有些战斗鼓动队酗酒腐化,是不足为怪的,这证明工人阶级暂时还没有完全去掉旧社会给他们的影响。当然,对于这些缺点,决不能忽视,一定要坚决克服。否则,工人阶级一部分,也会蜕化变质,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和发生资产阶级生活作风。林彪一类地主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不仅利用旧社会的“臭气”来向无产阶级专政进攻,甚至还把流毒几千年的孔孟“尸体”搬出来毒害人们。工人阶级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在斗争中不断改造自己,消除资产阶级腐尸臭气的毒害,把反腐蚀、反毒害、反复辟的斗争进行到底,把经济领域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12、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例如,社会劳动日是由所有的个人劳动小时构成的;每一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所提供的部分,就是他在社会劳动日里的一份。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份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
显然,这里通行的就是调节商品交换(就它是等价的交换而言)的同一原则。内容和形式都改变了,因为在改变了的环境下,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东西,另一方面,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的财产。至于消费资料在各个生产者中间的分配,那末这里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
所以,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法权,虽然原则和实践在这里已不再互相矛盾,而在商品交换中,等价物的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不是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
虽然有这种进步,但这个平等的权利还仍然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
但是,一个人在体力或智力上胜过另一个人,因此在同一时间内提供较多的劳动,或者能够劳动较长的时间;而劳动,为了要使它能够成为一种尺度,就必须按照它的时间或强度来确定,不然它就不成其为尺度了。这种平等的权利,对不同等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它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因为它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因而也就默认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所以就它的内容来讲,它象一切权利一样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利。权利,就它的本性来讲,只在于使用同一的尺度;但是不同等的个人(而如果他们不是不同等的,他们就不成其为不同的个人)要用同一的尺度去计量,就只有从同一个角度去看待他们,从一个特定的方面去对待他们,例如在现在所讲的这个场合,把他们只当做劳动者;再不把他们看做别的什么,把其他一切都撇开了。其次,一个劳动者已经结婚,另一个则没有;一个劳动者的子女较多,另一个的子女较少,如此等等。在劳动成果相同、从而由社会消费品中分得的份额相同的条件下,某一个人事实上所得到的比另一个多些,也就比另一个富些,如此等等。要避免所有这些弊病,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
但是这些弊病,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它经过长久的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形态中,是不可避免的。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4—5月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0—12页
这条语录摘自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第一章的第三节。在这一节里,马克思主要批判了《哥达纲领草案》贩卖拉萨尔的“不折不扣”和“公平分配劳动所得”的谬论,批判了“分配决定论”。在批判中,马克思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理,并科学地论述了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历史进步性和它的局限性。
这条语录深刻分析了“按劳分配”原则的两重性,着重指出消费品分配方面的“弊病”,即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
首先,马克思在这条语录中分析了“按劳分配”原则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这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还存在着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同时还存在私有制的残余;在城乡、工农、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还存在着差别;还实行商品制度,货币交换;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风俗、旧习惯、旧传统还存在,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人们的思想觉悟也不够高,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因此,马克思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还不能实行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原则,而只能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其次,马克思分析了“按劳分配”原则的特点和进步性。按劳分配的原则和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不过,马克思指出,“内容和形式都改变了”。从内容来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等价交换的基础是公有制,劳动者不是出卖自己的劳动,也就是说,劳动力不是商品,它反映的不是剥削关系。这些内容和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是不同的。从形式来看,由于马克思是从全部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的单一公有制出发设想的“按劳分配”,是以一定量的劳动和另一等量劳动的直接交换,即消费品直接分配,而不是像商品交换那样需要借助于价值和货币的交换形式,所以形式也改变了。
同时,马克思还指出:“原则和实践在这里已不再互相矛盾”了,“按劳分配”实行的原则是,就整个社会来说,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量的总和(在扣除为社会基金进行的劳动以后)与社会分配给他们的消费品形态的劳动量的总和是相等的;就个别场合来说,也是如此。劳动者所得到的报酬,都是以劳动为尺度来计量的。因此,在这里原则和实践已不再互相矛盾了。而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社会里,就整个社会来看,价格和价值的总和还是一致的,但就个别场合来看,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和价值往往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交换在个别场合往往是不等价的。所以,马克思说:“在商品交换中,等价格的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不是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因而原则和实践是互相矛盾的。
由此可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对几千年私有制社会“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分配制度的否定。“按劳分配”是反对剥削,主张“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因此,马克思指出,这种分配制度是历史的进步。
再次,马克思着重分析了“按劳分配”原则的局限性。“按劳分配”的原则,以劳动作为分配的尺度,对于一切劳动者来说,这是个平等权利。但是,在这个平等权利的后面又包含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主要是由于各个劳动者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如劳动能力强弱不一样,家庭负担不相同,这样,即使是按劳取酬,但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也会造成他们之间实际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各不相同,会出现富裕程度的差别。这说明还存在着实际上的不平等。“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平等的权利还仍然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弊病”,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还是加以扩大,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分配问题上,毛主席历来教导我们: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培养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成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而刘少奇、林彪一伙却极力鼓吹“物质刺激”、“工分挂帅”,有意扩大个人收入上的差距,用追求名利、级别、待遇等资产阶级思想来腐蚀人们的灵魂,妄图在工人阶级中培养和收买一小部分背叛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特殊阶层,从而为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组织大、小“舰队”。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我们对资产阶级法权,必须“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
13、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通常称为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法权”没有完全取消,只是在已经实现的经济变革的范围内,也就是在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上取消。“资产阶级法权”承认生产资料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社会主义则把生产资料变为公有财产。在这个范围内,也只有在这个范围内,“资产阶级法权”才不存在了。
但是它在另一方面却依然存在,依然是社会各个成员间分配产品和分配劳动的调节者(决定者)。“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个社会主义原则已经实现了;“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这个社会主义原则也已经实现了。但是,这还不是共产主义,还没有消除对不同等的人按不等量的(事实上是不等量的)劳动给予等量产品的“资产阶级法权”。
列宁:《国家与革命》1917年8—9月(列宁选集)第3卷第251—252页
这条语录摘自列宁《国家与革命》一书第五章第三节。列宁讲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时期,还不具备国家消亡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专政是非常必要的。列宁引用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消费品分配的论述(见第十二条语录),说明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共产主义。列宁根据马克思对拉萨尔所提出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个人获得同等劳动产品的平等权利”、“平等的分配”等错误观点的批判,作出结论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只能消灭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不平等,不能立即消灭“按劳分配”方面的缺点和资产阶级法权规范内的实际上的不平等。
列宁首先指出,资产阶级法权在生产资料公有制范围内已不存在了。这是因为“资产阶级法权”承认生产资料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社会主义则把生产资料公有了,因而资产阶级法权在这个范围内也就不能存在了。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解决,但是还没有完全解决。现阶段主要有两种所有制,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但是,在工、农、商业中都还有部分的私有制。马克思、列宁所设想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法权在所有制方面已经不存在了,是指的全部生产资料已经归整个社会所有。我们显然还没有走到这一步。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要忽视无产阶级专政在这方面还有极艰难的任务。
列宁接着指出,资产阶级法权“依然是社会各个成员间分配产品和分配劳动的调节者(决定者)。”“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只有在剥削制度被消灭以后,才能实行。所以,列宁指出这是社会主义的原则。我国的新宪法第九条,对这一分配原则的性质也作了肯定。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与资本主义的分配原则有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资分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那么,为什么说“按劳动”分配是资产阶级法权,依然受资产阶级法权调节着呢?这是从下面的意义上说的:用同一标准衡量不同的人。因为,“按劳分配”是“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即具有不同劳动能力的人领取与其各自劳动相等的一分报酬。从形式上看是平等权利,劳动平等,分配平等。但实际上由于各个人的身体强弱、能力大小、家庭负担以及其他条件的不同,实行“按劳动”分配,各个人的实际收入和生活状况必然会有差别,有的人富裕些,有的人困难些。因此,应用同一标准(劳动)来衡量不同的人,衡量在事实上各不相同的人的分配原则,从其主要性质来说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法权的范畴。对于共产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真正平等的分配原则来说它是不合理的,不公平的。但是,社会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脱胎出来,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因此,“按劳分配”及其存在的一些缺点,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不能立即取消它。
但是,对待产品分配方面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必须“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因为它是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和条件,毕竟不是共产主义的东西,将来终究是要归于消灭的。因此,不能扩大它,而应该逐步缩小它。要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逐步扩大共产主义因素,缩小工资差别,向着取消资产阶级法权的方向发展,向着“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方向发展。
毛主席在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中指出:“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毛主席还指出:“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这和列宁的论述是完全一样的,是对列宁主义的发展。
林彪反党集团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穷奢极欲地追求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利用资产阶级法权大干种种反革命勾当,煽动或挑拨一些妄图扩大资产阶级法权发展资本主义的人,去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林彪反党集团及其阶级基础,为了夺回他们失去的“天堂”,为了篡权复辟,特别仇恨我国无产阶级专政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对资产阶级法权进行限制。这从反面说明,对资产阶级法权“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是何等的重要。不对资产阶级法权进行限制,就会使少数人通过扩大资产阶级法权,把商品和货币转化为资本和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改变他们把持的单位的社会主义性质,改变所有制性质,产生形形色色的新资产阶级分子。这样,社会主义公有制就会变成资本主义私有制,无产阶级专政就会蜕变为资产阶级专政。因此,我们必须揭露林彪反党集团利用资产阶级法权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罪恶阴谋,必须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14、马克思不仅极其准确地估计到人们不可避免的不平等,而且还估计到,仅仅把生产资料转归全社会公有(通常说的“社会主义”)还不能消除分配方面的缺点和“资产阶级法权”的不平等,就产品“按劳动”分配这一点说,“资产阶级法权”仍然占着统治地位。
列宁:《国家与革命》1917年8—9月(列宁选集)第3卷第251页
这条语录摘自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一书的第五章第三节。当时,一些庸俗的经济学家和资产阶级教授们经常谴责社会主义者,说他们忘记了人与人的不平等,说社会主义者“幻想”消灭这种不平等。列宁用这段话,说明这种谴责只能证明资产阶级思想家们的极端无知,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只有到了完全的共产主义,才能使国家完全消亡,才能使事实上存在的不平等的“资产阶级法权”完全消除。而在社会主义社会,还不能消除分配方面的缺点和“资产阶级法权”的不平等。
这条语录的中心思想讲的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仅仅把生产资料转归全社会公有,还不能完全消除资产阶级法权,就产品“按劳动”分配这一点来说,资产阶级法权仍然占着统治地位。
为什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呢?主要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很高,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三大差别还存在,私有制的残余还存在,劳动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所以只能“按劳动”进行产品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和按需分配比较起来,是不公平的,不平等的。就这个事实上的不平等来说,资产阶级法权仍占统治地位。对这个“决定者”,无产阶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不得不承认它,它还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又必须限制它,因为它是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不限制它,任意扩大它,就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就不可能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创造条件。
15、既然在消费品的分配方面存在着资产阶级的法权,那当然一定要有资产阶级的国家,因为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法权又就等于零。
可见,在共产主义下,在一定的时期内,不仅仅会保留资产阶级法权,甚至还会保留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
列宁:《国家与革命》1917年8—9月(列宁选集)第3卷第256页
这条语录摘自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一书第五章的第四节《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表现在经济上形成成熟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在社会主义阶段,经济上还不可能完全成熟,还不能摆脱资本主义的传统和痕迹,还保留着“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列宁指出,在这个阶段,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残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还需要国家存在。
在这条语录中,列宁首先指出:既然在消费品的分配方面存在着资产阶级的法权,那就应当有一个机构,迫使人们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遵守这些法权规范。社会主义阶段,带强制性的机构,首先要保卫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谁破坏公有制,就镇压谁,这是主要的。同时,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工资制度还不平等,按劳分配、商品制度、货币交换还存在,资产阶级法权还存在,这些在一定时期内对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工农联盟,等等,还有一定的作用,还不能很快取消。因为无产阶级的国家对消费品分配方面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还不能不利用它,还必须迫使人们在一定范围内遵守它。否则,谁想怎样就怎样,各行其是,没有一点约束力,法权就等于零。
在这条语录中,列宁还指出: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还会保留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个国家首先说的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来的国家,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是根本的。但过渡时期的国家为什么是“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呢?我们只能从下面特定的含义来理解,就是说,由于消费品的分配方面,还存在着资产阶级的法权,这种法权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还不能取消。因此,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一方面要看到它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要人们遵守它,一方面更要限制它,所以,列宁说,这样的国家是“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列宁在一定的意义下和一定的范围内称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但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根本不同的。忽略这一点,就会犯修正主义的错误。就拿对资产阶级法权的态度来看,这也是对立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竭力维护资产阶级法权,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则是坚决防止在所有制方面已被取消的资产阶级法权复辟,继续在较长时间内逐步完善所有制改造方面尚未完成的那一部分任务;并在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即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方面,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不断削弱产生资本主义的基础。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切不可在资产阶级法权问题上,混淆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专政的界限,迷失方向。
16、虽然杜林先生给每个人以“等量消费”的权利,但是他不能强迫任何人这样做。相反地,他感到骄傲的是,在他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可以任意处置自己的金钱。因此,他无法阻止下面这样的事情发生:一些人积蓄起一小部分钱财,而另一些人靠所得的工资不够维持生活。他甚至使这种事情成为不可避免的,因为他明确地承认家庭的共同财产的继承权,从而就进一步产生父母养育儿女的义务。但是这样一来,等量消费就有了一个巨大的裂缝。独身者用他每天八马克或十二马克的工资可以过得舒适而愉快,可是家有八个未成年小孩的鳏夫用这么多工资却只能勉强度日。但是另一方面,公社不加任何考虑地接受金钱的支付,于是就提供一种可能,不通过自己的劳动而通过其他途径去获得这些金钱。没有臭味。公社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但是,这样就造成了一切的条件,使以前只起劳动券作用的金属货币开始执行真正的货币职能了。现在,出现了一方面储藏货币而另一方面产生债务的机会和动机。货币需要者向货币储藏者借债。借得的货币被公社用来支付生活资料,从而又成为目前社会中那样的货币,即人的劳动的社会体现、劳动的真正尺度、一般的流通手段。世界上的一切“法律和行政规范”对它无能为力,就象对乘法表或水的化学组成无能为力一样。因为货币储藏者能够迫使货币需要者支付利息,所以高利贷也和这种执行货币职能的金属货币一起恢复起来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42—343页
这条语录摘自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三编第四章。在这一章里,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经济公社的分配方式和货币交换形式及其理论根据,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重要原理。
这条语录中心思想是讲只要存在货币交换,就必然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杜林是马克思主义的凶恶敌人,是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杜林认为,资本主义罪恶的根源就是分配的极端不平等,社会主义者的任务就是要“消灭”这种不平等的分配方式。因此,杜林认为,未来社会的分配应该置根于“普遍的公平原则”之上。根据“普遍的公平原则”,杜林规定:(一)经济公社每个社员都享有“消费平等”的权利。为此,公社定期付给每个社员同等数量的工作报酬——货币工资;公社给每类物品规定一个统一的价格。这样每一个社员都得到同等的工资和购买同等价格的物品。杜林说,这样一来,即使不造成质量上的消费平等,也造成数量上的消费平等。(二)实现“消费平等”权利的形式是货币交换。公社将金属货币付给每一个社员作为工作报酬,社员用这些金属货币向公社购买消费品。但杜林对货币交换的分析是自相矛盾的。杜林一方面承认在经济公社里,实行消费平等权利的形式是通过金属货币,但另一方面,杜林又主观规定这种金属货币在经济公社里,从不执行真正货币的职能,而实际上只起劳动券的作用。同时,杜林还认为,金属货币的存在,也不会使货币导致任何资本式的应用。这样,在杜林看来,“普遍的公平原则”,在经济上就“实现”了,资本主义分配方式就“消灭”了。
恩格斯在这条语录中,对杜林的上述谬论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恩格斯首先指出,“等量消费”事实上是不等数量的,金属货币不起货币职能的作用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用金属货币交换形式来平均分配消费品,必将使高利贷恢复起来,高利贷者将变成商人,变成银行家,变成生产的支配者和生产资料的支配者,最后“它将在金融巨头的控制下,并且为他们的钱袋勇敢地竭尽全力地工作。”这是什么原因呢?虽然杜林给每个社员有“等量消费”的权利,但事实上,每个人的消费量是不等的,独身者用他所得工资可以过得舒服而愉快,多子女的鳏夫用这么多工资却只能勉强度日。这样,等量消费就有了一个巨大的裂缝。一部分人不仅生活过得愉快舒服,并且还有结余而贮藏货币;一部分人靠工资不能维持生活而只好向货币贮藏者借债度日。当然借债不仅要还本,而且还要加上利息。因此,高利贷也就恢复起来了。最后,金融巨头主宰一切,必然导致资本主义。
其次, 恩格斯指出,杜林根本不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不懂得货币在一定条件下必然转化为资本,导致资本主义。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由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创造的,它是社会劳动的凝结。但价值本身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它只有和另一种商品交换时,其价值才被表现出来,用另一种商品表现它自己的价值。例如,一把斧子=二十斤谷物,一把斧子的价值用二十斤谷物来表现,反过来说,二十斤谷物表现了一把斧子的价值。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从一般的平常的商品中选出一种有威信的商品,这种有威信的商品可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这种特定的商品,于是就被分离出来,成为一般等价物,这就是货币。由于贵金属(金和银)最适合于做货币材料,所以货币材料才固定的由贵金属来充当,这就是金属货币。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我们就可以看到它有内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有的职能,即:价值尺度,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尺度;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贮藏手段,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用货币可以买到任何一种商品,货币的这种性质引起了人们贮藏货币的欲望。其他还有支付手段等职能。
由于杜林根本不懂得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因而十分荒唐地竟然禁止金属货币执行货币的职能,而硬要他执行本来就不是货币职能的职能——劳动券。但是,“货币对抗着杜林先生由于自己不懂货币而要强加给它的那种滥用,去实现它本身所特有的正确的应用。”货币在一定条件下,必然转化为资本,必然导致资本主义产生。
我们学习恩格斯的这条语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国家现在还存在着货币交换,还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存在着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资产阶级分子或资本主义倾向严重的人,往往不择手段地获得货币,利用货币交换,进行投机倒把等剥削活动,复辟资本主义。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同利用货币从事资本主义活动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必须对货币交换中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
17、如果生产商品的社会把商品本身所固有的价值形式进一步发展为货币形式,那末还隐藏在价值中的各种萌芽就显露出来了。最先的和最重要的结果是商品形式的普遍化。甚至以前直接为自己消费而生产出来的物品,也被货币强加上商品的形式而卷入交换之中。于是商品形式和货币就侵入那些为生产而直接结合起来的社会组织的内部经济生活中,它们逐一破坏这个社会组织的各种纽带,而把它分解为一群群私有生产者。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49—350页
这条语录摘自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第三编第四章。在这条语录前,恩格斯曾分析了价值概念,认为价值概念是商品生产的经济条件的最一般的最广泛的表现,这一概念曾包含着货币的萌芽,货币是发展了的价值形式,因为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可以由货币这种特殊商品来表现。
这条语录主要说明商品交换、货币交换必然瓦解公有制产生私有制,导致资本主义。
恩格斯首先指出,货币产生后,隐藏在价值中的各种萌芽就显露出来了。在价值中,包含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从而也包含着或者是交换根本不能成立,或者是商品的真正价值不能实现的可能。因此,“在产品的价值形式中,已经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形式、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对立、产业后备军和危机的萌芽。”当价值形式进一步发展为货币形式时,这些隐藏在价值中的各种萌芽,也就显露出来了。
进而,恩格斯指出,货币产生后,最先的和最重要的结果,是商品形式的普遍化,商品是为他人的消费,即为社会的消费而生产的产品。它要通过交换才能进入社会的消费。在货币没有产生以前,无论是远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就已萌芽的交换,或者是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更加经常、范围更加扩大的交换,都仍然存在着商品的直接交换,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物物交换。这种商品的直接交换形式日益显出它的缺陷,愈来愈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例如,斧子所有者需要谷物,谷物所有者不需要斧子而需要布匹,这两个商品所有者就不能成交。这不仅影响到这些生产者的生活,而且也严重影响着生产,交换不能顺利进行,再生产也难继续进行。萌芽状态的商品生产的发展受到限制。不过,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同时发生的,解决问题的手段是产生一个具有新的社会职能的新因素——货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一般等价物,就解决了商品直接交换所发生的困难,这样就大大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从而也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货币的作用随着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增长。早在奴隶社会里,货币不仅是买卖商品的手段,而且已经开始成为少数人用来从事商业以占有别人劳动的手段,这就产生了商人。很明显,商人阶级的出现是商品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必然大大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货币转化为资本,被资本家用来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从而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具有统治的普遍的性质。货币的职能之一是充当世界货币。很明显,货币的这个作用在更大的范围内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这些就是货币使商品形式普遍化的主要因素。所谓“普遍化”,主要是指使商品交换扩大了范围,把一切物品,包括为自己的消费而生产出来的物品,都被货币加上商品的形式而卷入交换。
恩格斯进一步又指出,货币侵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为生产而直接结合起来的社会组织的内部经济生活中,就使这些原始的公社解体,产生私有制,使公社社员成为一群群私有生产者。其次,货币既然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体现,就有可能出现一方面贮藏货币,而另一方面产生债务的机会和动机,产生高利贷盘剥,促使贫富分化和对立。再次,货币既是财富的代表,就能成为非生产者统治生产者的手段。正如恩格斯所说:“无论促进这一过程的还有什么其他基于生产发展的原因,货币始终是其中影响公社的最有力的手段。”
现在,我国还存在着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决定了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必须通过货币进行商品交换,这就有可能使有些人通过某种合法的和大量非法的手段,占有大量货币,走上资本主义发财致富的道路,成为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我们一方面要利用货币交换的一些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要严格限制它的消极作用,对于利用货币交换,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生资产阶级分子,要狠狠打击,绝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18、什么是周转自由呢?周转自由就是贸易自由,而贸易自由就是说倒退到资本主义去。周转自由和贸易自由,这就是指各个小业主之间进行商品交换。我们所有的人,凡是学过马克思主义初步原理的,都知道这种周转和贸易自由不可避免地要使商品生产者分化为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分化为资本家和雇佣工人,这就是说,重新恢复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这种制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在全世界都正是从商品农业经济中生长起来的。我们在理论上很了解这一点,而在俄国,凡留心观察小农的生活和经营条件的人,都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列宁:《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1921年3月(列宁全集)第32卷第206页
这条语录摘自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在这次大会上列宁作了一系列报告,并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新经济政策规定: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超过税额的余粮由农民自己支配,允许私人贸易和开设小企业。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所采取的一项特殊政策,是无产阶级为了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势力而采取的迂回政策。列宁认为,当时的任务是要在恢复农业的基础上恢复工业,给工农联盟建立新的经济基础。而要恢复农业就得用实物税代替军事共产主义的余粮收集制,就必须扩大全国商品流转,允许私人贸易有一定的自由。这样做,在开始的时候,资本主义成分会活跃起来,但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一切国民经济命脉的条件下,这并不可怕。相反,在农业生产恢复的基础上,工业就可以恢复并发展起来,反过来又会给最后消灭资本主义势力,改造个体农民经济提供物质条件。
这条语录主要说明允许周转和贸易自由,必然要产生资本主义。
列宁说明了当时俄国需要有一定周转和贸易自由的原因之后,尖锐地指出:“周转和贸易自由不可避免地要使商品生产者分化为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分化为资本家和雇佣工人,这就是说,重新恢复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列宁的这个科学结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得出来的。这是因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条件下不仅生产具有盲目性,而且由于各个劳动者生产条件、熟练程度、劳动强度不相同,因而各自生产同种商品所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也不相同,商品的个别价值也就不同。但同种商品到市场上出卖,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出卖。这样,部分因生产条件好,其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就赚钱,发了财;多数因生产条件差,其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就赔钱、破产而陷入贫穷。这就必然会引起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化。赚钱的,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发展成为资本家;破产的,一无所有,只好出卖劳动力,变成雇佣工人。于是,小商品生产就转化为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所以,列宁说:“我们在理论上很了解这一点”。同时,列宁还指出:“在俄国,凡留心观察小农的生活和经营条件的人,都不会看不到这一点。”这正说明,列宁要求全党注意这个问题,既要利用它,又要限制它。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怎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小农恢复贸易自由、资本主义自由而又不至于因此破坏无产阶级专政的根基?问题在于分寸,分寸掌握好,就不会破坏无产阶级专政。
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告诫我们:对现在实行的商品制度,“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如果不加以限制,就会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产生提供条件;如果加以限制,商品生产在现阶段就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服务。
19、资产阶级是产生于商品生产的;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一个农民家里有几百普特的余粮,不肯贷给工人国家救济挨饿的工人,而要拿去做投机生意,——这是什么呢?这不是资产阶级吗?资产阶级不正是从这里产生的吗?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七次代表大会》1919年12月,《列宁全集》第30卷第206页
全俄苏维埃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在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五日至九日召开的。列宁在这次大会上作了报告。当说到粮食问题时,列宁讲了这段话。当时,战争的创伤给苏维埃带来了许多严重的困难,其中粮食的困难更为严重。针对这种情况,苏维埃政权对粮食采取了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把余粮贷给国家。列宁在这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在一个饥馑的国家里,粮食买卖自由就是投机自由,就是富人发财自由。”对这个问题“我们宁死也不让步。”还指出:“在粮食这一基本问题上,我们要竭尽一切力量消灭投机,不让有钱人靠贩卖粮食发财致富,要使劳动者在国有土地上靠世世代代的辛勤劳作所得的全部余粮都成为国家的财富,在国家遭到破坏的今天,要农民把这些余粮贷给工人国家。如果农民能这样作,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这条语录,主要说明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资产阶级是产生于商品生产的”;另一层意思是,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在一个饥馑的国家里,如果一个农民把几百普特的余粮,不肯贷给工人国家救济挨饿的工人,而来贩卖发家致富,这就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就是从这里产生的。
列宁指出:“资产阶级是产生于商品生产的”。商品生产怎样产生资产阶级的呢?商品生产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基础,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商品生产虽有不断发展,但仍处于从属地位。封建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在竞争过程中,少数生产条件好的,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逐渐更加富裕起来,多数生产条件差的,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便破了产。发财的,变成资本家;破产的,则沦为雇佣工人,这样,资产阶级便从商品生产中产生出来。
其次,列宁严厉警告那些富农和投机经商的农民说,如果拿粮食搞投机倒把而不救济挨饿的工人,就会成为资产阶级,就要受到严厉的镇压。当时的俄国,粮食问题极端严重,为了收集粮食救济挨饿的工人,保卫无产阶级的政权,苏维埃政府于一九一九年一月发布了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要求农民把家中的余粮贷给国家。对这个法令,广大贫苦农民是积极支持的,他们和无产阶级站在一起,向资本主义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救济挨饿的工人。可是富农和部分富裕农民为了发财致富,对余粮收集制进行违抗,有些农民家里有几百普特粮食(一普特等于三十二点七六市斤),不肯贷给国家,而去搞投机生意,发展资本主义。所以列宁说:“资产阶级不正是从这里产生的吗?”
在我国,现在还实行商品制度,只要商品制度存在,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就有可能从商品生产和交换中产生出来。因此,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一方面要利用商品生产和交换,巩固工农联盟,发展生产;一方面要坚决同资产阶级作斗争,同投机倒把行为作斗争,限制商品生产产生资本主义的条件,逐步铲除滋长资产阶级的土壤。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不断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并积极创造条件,通过长期的斗争,消灭商品生产,向共产主义过渡。
20、是的,我们推翻了地主和资产阶级,扫清了道路,但是我们还没有建成社会主义大厦。旧的一代被清除了,而在这块土壤上还会不断产生新的一代,因为这块土壤过去产生过、现在还在产生许许多多资产者。有些人象小私有者一样看待资本家的胜利,他们说:“资本家已经捞了一把,现在该轮到我了。”可见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产生新的一代资产者的根源。
列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1918年4月《列宁全集》第27卷第275页
这条语录摘自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关于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的报告》。在报告中,列宁根据当时俄国的历史条件,指出:“当我们第一次进入革命进程的中心阶段时,问题就在于:是无产阶级的纪律和组织性取得胜利呢,还是俄国特别强大的小资产阶级私有者的自发势力取得胜利?”并说:“小资产阶级的自发势力,即小私有者和极端利己主义的自发势力是无产阶级的死敌。”
这条语录主要说明小私有者和有些像小私有者一样的人,存在着严重的私有观念,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损公肥私,总想多捞一把,总想成为富有者,成为资本家。列宁指出:这些人“是产生新的一代资产者的根源。”
小生产者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镇压资产阶级反抗的时候,由于过去受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随时有破产的危险,因此,是愿意支持无产阶级的。但是,在粉碎资产阶级的军事反抗以后,开始在严格劳动纪律的原则上,在严格的组织内,在正确的监督和统计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他们害怕纪律、组织、统计和监督,又想多捞一把,挖社会主义的墙角,妄图侵吞胜利的果实,达到个人发财的目的,使自己成为新的资本家。所以,列宁深刻地指出:旧的一代虽被清除了,但小私有者这块土壤还存在,通过两极分化,仍然不断产生新的资产者。
列宁还指出,有些人像小私有者一样看待对资本家的胜利,他们也想多捞一把,把集体的财产变成个人的财产,把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的胜利果实,偷偷摸摸地塞进自己的腰包。这些人一旦有了货币和财产,也会逐渐变成新的资本家。所以列宁说,这些人也“是产生新的一代资产者的根源。”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历史任务,就是要铲除产生新的一代资产者的根源,逐步造成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最后消灭阶级。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列宁说,‘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工人阶级一部分,党员一部分,也有这种情况。”根据毛主席的这一教导,联系列宁的这条语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因为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还存在着,所以,不论工人阶级一部分,还是党员一部分,只要不顾国家利益,妄图多捞一把,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腐化堕落,就必然会变成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这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完全是一堆“新”垃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敌人,对这些人,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否则,党就变修,国家就会改变颜色,社会主义就会蜕变成社会帝国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就会蜕化为法西斯专政,苏联变修的历史教训,就在于此。学习列宁的这条语录,我们要牢记这个沉痛的教训。
21、 非常熟悉经济情况的李可夫同志对我们说,我国现在存在着新的资产阶级。这是真的。它不仅从我们苏维埃的职员中间(从这里也能产生极少的一部分)产生出来,而且更多地从那些摆脱了资本主义银行的桎梏、目前因铁路不通而处于隔绝状态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中间产生出来。这是事实。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回避这一事实呢?你们只能沉溺在自己的幻想中,或是把不周密的书本知识当做复杂得多的现实。现实向我们证明,甚至在俄国,也同任何资本主义社会一样,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活着,起着作用,发展着,产生着资产阶级。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1919年3月,(列宁全集)第29卷第162页
这条语录摘自列宁在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关于党纲报告的结论》。列宁在报告中,批判了布哈林否认富农分子和资产阶级分子从小商品经济中生长出来的谬论。列宁在批判布哈林时指出:我们的纲领要成为国际的纲领,就必须考虑到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具有的阶级因素。所有国家都一样,资本主义在许多地方还在发展。在俄国的许多地区,也是这样。无产阶级虽然夺取了政权,剥夺了资本家的生产资料,镇压了资产阶级的反抗,但是,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又不断产生出来。
这条语录主要说明新的资产阶级分子有的是从苏维埃的职员中间产生出来,但更多的是从农民和手工业者中间产生出来。
苏维埃的职员为什么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呢?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出来的社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保留着商品制度和货币交换,苏维埃的职员由于受资产阶级思想的毒害,受被打倒的资产阶级分子的拉拢,可能利用商品制度和货币交换搞贪污盗窃,投机倒把,搞破坏,逐渐腐化变质,成为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
为什么更多的资产阶级分子是从摆脱资本主义银行桎梏、当时因铁路不通而处于隔绝状态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中间产生出来呢?这是因为,小生产者具有两重性。当时无产阶级没收了资本主义的银行,使那里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摆脱金融寡头的剥削和压迫,商品生产有了发展;又因铁路不通处于隔绝状态,无产阶级的政权运用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对小生产者的自发资本主义倾向加以限制又有困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产生新的资产阶级。所以,列宁深刻告诫我们说:“现实向我们证明,甚至在俄国,也同任何资本主义社会一样,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活着,起着作用、发展着,产生着资产阶级。”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是有两重性的,对其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必须加以限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如果对它们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加以限制,就势必不断产生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和资本主义。即使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如果放松了斗争,不继续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加以限制,一部分富裕农民,还不可避免地存在资本主义倾向,在一定条件下,还会产生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林彪反党集团污蔑农民“缺吃少穿”,其目的就是煽动农民搞“吃光分光”,瓦解和取消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使少数人上升为新的资产阶级,成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使绝大多数农民受资本主义剥削,受二茬罪。因此,我们必须向林彪反党集团及其社会基础进行坚决的斗争,对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对小生产者的自发倾向,不断地“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不断地削弱和消除产生资本主义的基础。
22、 在苏维埃的工程师当中,在苏维埃的教员当中,在苏维埃工厂内享受特权的,即最熟练、待遇最好的工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所固有的一切坏处都在不断地复活着,我们只有用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作再接再厉的、坚持不懈的、长期的、顽强的斗争,才能逐步地战胜这种祸害。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5月,(列宁选集)第4卷第267页
这条语录摘自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的“增补四”。列宁在这里主要是讲战胜、改造、教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使他们服从无产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的领导;并指出,战胜他们中间的资产阶级的习惯和传统,是一项巨大的任务和艰巨的的斗争。
这条语录的基本思想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所固有的一切坏处在不断复活,如不进行斗争,就会从这些“祸害”中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只有用顽强的斗争,才能战胜这些“祸害”。
所谓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所固有的一切坏处,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钻营勾当、追求政治和经济特权以及市侩庸俗习气,等等。这些旧习惯、旧传统以及资产阶级的环境影响,损害着无产阶级专政,腐蚀着无产阶级的思想。无产阶级必须在战胜、改造、重新陶冶和教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同时,也要重新教育自己,要用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进行长期、顽强的斗争,才能逐渐战胜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影响,并清除这些“祸害”。
学习这条语录,对我们工人和知识分子的改造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知识分子必须很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努力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认真改造世界观,清除“知识私有”等特权思想,培养自己成为具有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与工农兵相结合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无产阶级也要在斗争中改造自己,发扬共产主义精神,批判修正主义的“物质刺激”,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旧思想的侵蚀,树立为共产主义、为全人类的解放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23、工人和旧社会之间从来没有一道万里长城。工人还保存着许多资本主义社会的传统心理。工人在建设新社会,但他还没有变成清除掉旧世界的污泥的新人,他还站在旧世界的污泥里面。只能幻想把这种污泥清除掉。如果以为这可以马上办到,那就是愚蠢透顶的空想,就是在实践上把社会主义世界移到半空中去的空想。
不,我们不是这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我们是站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壤上建设的,我们要同劳动者身上也有的、经常拖无产阶级后腿的一切弱点和缺陷进行斗争。
列宁:《在全俄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1919年1月(列宁全集)第28卷第403页
这条语录摘自列宁在全俄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论证工会为什么要成为教育机关的时候说的。列宁充分肯定工人阶级作为旧社会掘墓人和新社会建设者的积极作用,同时又一再反复强调指出,工人阶级必须时刻注意清除资产阶级的阶级偏见和小私有者的倾向在自己身上的影响,学会管理国家和管理生产,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获得完全的胜利。
这条语录的中心思想,是说明工人因为还保存着许多资本主义社会的传统心理,是站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壤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因此,工人阶级也必须在斗争中改造自己,同拖无产阶级后腿的一切弱点和缺陷进行斗争。
列宁为什么反复强调对工人进行教育的重要性呢?因为,工人在旧社会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旧传统、旧观念必定对其产生影响;社会主义社会是刚从资本主义社会的脱胎出来的社会,必然还保留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痕迹,旧社会的污泥浊水还相当严重地存在着,这些也会对工人产生影响。所以,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会必须对工人进行耐心的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坚持和这些旧传统、旧观念作斗争,否则就可能在工人中产生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生活作风。正如毛主席所教导我们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剥削者要改造,劳动者也要改造,谁说工人阶级不要改造?当然,剥削者的改造和劳动者的改造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改造,不能混为一谈。”
林彪反党集团是“物质刺激”的狂热的鼓吹者,他们千方百计地妄图用钞票刺激工人,用“官、禄、德”引诱工人,在工人中间培养和收买一部分背叛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阶层,作为他们的阶级基础。他们还用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腐蚀工人,用“名、权、利”毒害青年工人。对林彪反党集团这些反革命活动,我们必须进行彻底批判,肃清其流毒。工人阶级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自觉抵制资产阶级的物质引诱,抵制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影响,努力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彻底与旧思想、旧风俗、旧习惯等旧世界的一切污泥浊水决裂,做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坚强战士。
24、 现在有一种使苏维埃代表变为“议会议员”,或变为官僚的小资产阶级趋势。必须吸引全体苏维埃代表实际参加管理工作来防止这种趋势。在许多地方,苏维埃的各部逐渐与各人民委员部合并成了一个机关。我们的目的是要吸引全体贫民实际参加管理工作,而实现这个任务的一切步骤,——其形式愈多愈好——应该详细地记载下来,加以研究,使之系统化,用更多的经验来检查它,并且定为法规。我们的目的,是要使每个劳动者,除做八小时“份内的”生产工作外,还要无报酬地履行对国家的义务。过渡到这个制度,是特别困难的,可是只有实现这种过渡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彻底巩固起来。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1918年3—4月(列宁选集)第3卷第525页
这条语录摘自列宁的《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书中《苏维埃组织的发展》一节。俄国无产阶级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剥夺剥夺者的问题后,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之一就是学会管理国家。列宁在《苏维埃组织的发展》这一节中,着重论述了必须吸收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工作,密切苏维埃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采取多种多样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形式和方法,来防止苏维埃政权的蜕化变质和苏维埃工作人员变成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在这条语录中尖锐地指出,由于小资产阶级的自发势力的腐蚀作用,当时苏维埃机关的工作人员中存在着蜕化变质的危险,有变成资产阶级“议会议员”、变成骑在劳动人民头上的官老爷的趋势。列宁还明确提出了防止苏维埃机关和工作人员蜕化变质的根本措施。这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吸收全体劳动群众直接参加苏维埃政权的管理,发挥自下而上的监督作用,使机关工作人员与劳动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列宁指出,这要成为一种制度,并且定为法规;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广大劳动群众进行政治教育,使每个劳动者懂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发挥主人翁作用,除日常的生产劳动之外,还要关心国家大事,把管理国家的工作看做自己应尽的义务,积极地自觉地参加国家机关的管理和监督。列宁认为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能巩固起来。
毛主席继承并发展了列宁的思想,一贯教导我们,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大多数。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反对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级干部都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它的领导机构,都必须实行老、中、青三结合。”我们的党和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都有广大工农兵代表参加,我们的各级领导机构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中,不脱产的劳动群众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关严格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永远不脱离群众的重要保证。
25、 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而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我们曾多次重新登记党员,以便把这种“混进党里来的人”驱除出去,只让有觉悟的真正忠于共产主义的人留在党内。我们也用动员人们上前线和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的办法,来清洗党内那些只想从执政党党员的地位“捞到”好处而不愿肩负为共产主义忘我工作的重担的人。
列宁:《工人国家和征收党员周》1919年10月《列宁选集》第4卷第76页
这条语录摘自列宁在一九一九年十月写的《工人国家和征收党员周》一文。当时苏维埃俄国处在很困难的时候,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白卫军的武装叛乱正在加强,粮食供应极端困难,苏维埃政权还不稳固。在革命战争中吸收了大量新的党员,难免鱼目混珠,一些抱着个人目的的投机分子也混进党来。为了加强党的战斗力,保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一九一九年三月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改善党员社会成分,扩大党组织吸收工人和工农青年入党的决议和举行党员重新登记的决议,开始了第一次清党。同年八、九月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市相继举行了征收党员周。同年九月俄共(布)中央全会通过了在其他城市、农村和军队里征收党员周的决议。列宁这篇文章对当时的整党建党作了重要指示。
在这条语录中,列宁指出,注意提高党员的质量、不追求数量,是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区别。同时,把是否真正忠于共产主义作为党员条件。列宁认为,只有真心赞成共产主义的人,只有真正忠于工人国家的人,才是真诚的劳动者,才是受资本主义压迫的群众的真正代表,才配称为共产党员。反之,那些抱着个人目的混进党内,企图利用执政党的地位“捞到”好处而不愿为共产主义忘我工作的人,是徒有其名的党员,应该清洗出党。
共产党之所以要保证党员质量,是为了保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正如毛主席指出的:“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是否真正忠于共产主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检验真假共产党员的主要标准。一个忠于共产主义的党员,应该全心全意干革命,为人民服务,用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始终贯彻到革命的实际行动中去。所以列宁提出用动员上前线和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的办法来整党建党。
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分水岭,是真假共产党员的试金石。把政党作为谋私利的工具,这是资产阶级政党的特征。林彪一伙立党为私,其罪恶目的就是要改变党的阶级性质,使党蜕化为修正主义的党,资产阶级的党,法西斯的党。毛主席一贯谆谆教导我们,共产党员“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毛主席严肃地指出:“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毛主席要求我们党员:“一定要克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绝对平均主义和自由主义,否则就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我们一定要按照列宁和毛主席的教导,划清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修正主义党的界限,克服一部分党员中存在的资产阶级生活作风,坚决地同混进当里的投机分子、蜕化变质分子和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作斗争。我们要特别警惕像赫鲁晓夫、林彪那样的个人野心家和阴谋家,防止这样的坏人篡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
26、 机会主义是我们的主要敌人。工人运动中的上层分子的机会主义,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是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事实证明,由工人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派别活动家来维护资产阶级,比资产者亲自出马还好。
列宁:《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1920年7—8年月《列宁全集》第31卷第203页
这条语录摘自一九二〇年七月列宁在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基本任务的报告》。列宁在报告中分析了帝国主义各种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和有利的革命形势,号召各国无产阶级为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在讲到国际无产阶级反帝任务时,分析了帝国主义与机会主义的联系、机会主义的危害,强调了反帝必须反修的重要性。
这条语录的基本思想是讲,机会主义是我们的主要敌人。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两条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历史经验的总结。
为什么机会主义是我们的主要敌人呢?列宁在当时指出,机会主义在理论上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声称要消灭资本主义的弊病,为工人谋福利,实际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其根本目的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要完善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在政治上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在工人运动内部搞分裂活动,并企图把整个工人运动引上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邪路。因为机会主义具有极大的欺骗性、破坏性,所以,他们可以起资产阶级本身所起不到的作用。
列宁这里所说的工人运动中的上层分子,就是工人贵族。在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激化,阶级斗争空前尖锐,垄断资产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已难以维持其反动统治了,从而不得不在工人队伍中寻找代理人。其方式是从高额垄断利润中取出一小部分,以公开的或隐蔽的方法,用小恩小惠来收买工人运动的领袖,培植工人贵族。工人贵族,从他们的生活方式、工资数额和整个世界观来说,是资产阶级化了的工人阶层。它是资产阶级的社会支柱,是资本主义的看门狗和工人运动的叛卖者,是机会主义的阶级基础。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虽然被推翻,但还没有被消灭,滋生新资产阶级分子的土壤还存在,无产阶级和新老资产阶级分子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尖锐的和复杂的。在斗争中,资产阶级必然要在我们党内寻找代理人。只要还存在被打倒的反动阶级,党内(以及社会上)就有可能出现把复辟愿望变为复辟行动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妄图复辟资本主义,颠覆无产阶级专政。林彪就是被打倒的地主资产阶级和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在我们党内的代理人,是最凶恶的机会主义路线头子。它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基础和阶级根源。林彪反党集团也像垄断资产阶级收买工人贵族那样,妄图用“物质刺激”无限制地扩大工人的等级差别,在工人阶级中培养和收买一部分背叛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特殊阶层,分裂工人阶级的团结。他们用资产阶级世界观腐蚀工人,又妄图把工人阶级中一部分受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影响较深的人,作为支持他们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力量之一。他们打着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旗号,干着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勾当。我们对林彪反党集团的这一罪恶阴谋,必须进行彻底批判,肃清其流毒,自觉抵制资产阶级的物质引诱,彻底揭露“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反动本质,提高识别真假马列主义的能力,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而英勇奋斗。
27、资产阶级在我国已经被击败,可是还没有根除,没有消灭,甚至还没有彻底摧毁。因此,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的更高形式便提到日程上来了,由继续剥夺资本家的极简单的任务,转到一个更复杂和更困难得多的任务,就是要造成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很明显,这个任务是重大无比的,如果不解决这个任务,那也就是说,还没有社会主义。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1918年3—4月《列宁选集》第3卷第498页
这条语录摘自列宁的《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书中《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新阶段》一节。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后,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奋斗,剥夺了资产者,同时,胜利地镇压了资产阶级的怠工和反抗。这样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从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的是消灭阶级这一高度,论述了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新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即“由继续剥夺资本家的极简单的任务,转到一个更复杂和更困难得多的任务,就是要造成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并且指出:“这个任务是重大无比的”。
如何才能造成这个条件呢?这不仅要剥夺地主、资本家,把他们的生产资料转归无产阶级的国家所有,坚决镇压他们的反抗,而且要彻底改造小生产者,战胜资本主义的自发势力,还必须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对资产阶级法权加以限制,并创造条件逐步消灭它,还要进行上层建筑领域中的革命,实现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清除旧社会的一切痕迹,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铲除产生资产阶级的一切土壤。显然,这个任务比起剥夺剥夺者和镇压剥削阶级的反抗来,要困难得多,复杂得多。
28、显然,为了完全消灭阶级,不仅要推翻剥削者即地主和资本家,不仅要废除他们的所有制,而且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要消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这是很长时期才能实现的事业。
列宁:《伟大的创举》1919年6月(列宁选集)第4卷第11页
这条语录摘自列宁一九一九年六月写的《伟大的创举》一文。
列宁在这篇著作里,高度评价了当时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并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基本原理和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经验,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
这条语录的中心思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的是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为了完全消灭阶级,不仅要推翻地主和资本家,不仅要废除他们的所有制,而且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要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
列宁首先指出,为了消灭阶级,必须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因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阶级产生的根源。因此,为了消灭阶级,就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其中包括小生产者的私有制。
列宁进而指出,为了最终消灭阶级,还要“消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这些差别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又是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作为旧社会的痕迹还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长期存在。由于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存在差别,加上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可能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差别,在所有制关系上主要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差别,以及由这些差别所带来的其他一系列差别,这种差别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分子的土壤。因此,要完全消灭阶级,必须消灭这些差别。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了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缩小工资差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工农兵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等等。这些对铲除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缩小“三大差别”具有重大意义。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总是拼命维护和扩大“三大差别”,妄图打开缺口,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创造条件,逐步缩小、并经过长时期的努力最终完全消灭“三大差别”,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29、“共产主义的东西”只是在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时侯才开始产生的,这种劳动是个人为社会进行的、规模巨大的、无报酬的、没有任何当局即任何国家规定定额的劳动。这不是农村中常见的邻舍间的帮忙,而是为了全国需要进行的,大规模组织起来的、无报酬的劳动。因此,不仅把“共产主义”这个词用做党的名称,而且把它专门用来指我们生活中真正实现着共产主义的那些经济现象,是会更正确一些的。要说在俄国现在的制度中也有某种共产主义的东西,那就是星期六义务劳动,其他都不过是为反对资本主义和巩固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斗争。社会主义只有完全取得胜利以后,才会生长出共产主义,生长出我们从星期六义务劳动中看到的那种不是书本上的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当中的共产主义。
列宁:《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1919年12月(列宁选集)第4卷第143页
这条语录摘自列宁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在俄共(布)莫斯科市代表会议上的报告:《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在报告中,列宁特别分析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劳动的区别,高度评价了星期六义务劳动的伟大意义。
“星期六义务劳动”,是苏维埃俄国工人为战胜国内外阶级敌人的武装侵犯和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响应布尔什维克党“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的号召,自己发起和组织的、为满足全国需要而进行的无报酬的劳动,即工人每天从自己的休息时间内抽出一个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列宁称赞“星期六义务劳动”是工人阶级的伟大创举,是共产主义的幼芽。
列宁指出,社会主义的劳动,“是在劳动者的有组织的先锋队即先进部分施行最严格的计算、监督和监察的情况下进行社会劳动;同时还应该规定劳动量和劳动报酬。”而共产主义的劳动呢?“在这种制度下,人们习惯于履行社会义务而不需要特殊的强制机关,不拿报酬地为公共利益工作成了普遍的现象。”“星期六义务劳动”,具有共产主义劳动的特点,因为这种劳动是“个人为社会进行的、规模巨大的、无报酬的、没有任何当局即任何国家规定定额的劳动。”这种劳动是“活生生的现实当中的共产主义。”这种劳动有双重意义:“从国家的角度看,它是对国家十分实际的支援;从党的角度看
(我们这些做党员的应该了解这一点),它对清除混进党来的分子和抵制党在腐朽资本主义环境中所受的影响是有意义的。”
在社会主义时期,我们要热情支持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共产主义幼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因为社会主义时期,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社会主义的前进,是同新生事物的出现及其不断壮大发展分不开的。
对待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和共产主义幼芽抱什么态度,这是关系到前进还是倒退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发扬共产主义的革命精神,拿出全部精力,在三大革命实践中,发扬“星期六义务劳动”的精神,大力扶植新生事物,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
30我们一定要坚决地把我们已经开始的进行了两年的革命进行到底。(鼓掌)这个革命是一定可以实现的,只要我们使政权转到新的阶级的手里,只要我们在整个国家管理方面、整个国家建设方面、整个新生活的领导方面,从上到下完全由新阶级来代替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奴隶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一切有产者。
列宁:《在全俄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19年1月《列宁全集》第28卷第398页
这条语录摘自《在全俄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当时伟大的十月革命已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列宁的这一论述,就是在总结了这一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为了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必须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实现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列宁在这里讲的新阶级就是工人阶级,资本主义奴隶主就是资产阶级。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可以像奴隶主对待奴隶一样压迫和剥削工人,工人实际成了现代雇佣奴隶。列宁在这里强调的是要把已开始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工人阶级不仅要夺取政权和掌握政权,并且要在整个国家管理方面、整个国家建设方面、整个新生活的领导方面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工人阶级要直接参加国家管理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要占领整个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来改造整个社会。
毛主席指示:“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我国有七亿人口,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文化大革命中和一切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工人阶级经过自己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实现对于人民大众的国家及其政府的领导。”我们必须遵照列宁和毛主席的教导,坚持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实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31、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侯,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4—5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页
这条语录摘自《哥达纲领批判》第一章。在这一章中,马克思主要批判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公平分配劳动所得”等谬论。马克思在评判拉萨尔的谬论的同时,科学地分析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发展阶段,分析了两个阶段的分配原则是不同的: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虽然这个原则还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共产主义的第二阶段,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这条语录主要是论述实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要条件和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
马克思首先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三个必要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是剥削制度的产物,是阶级存在的表现。这时,人们被迫束缚于某一职业,社会活动固定化、片面化。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一切阶级差别都消失了,旧的分工情况才能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才能消失,反映这些差别的资产阶级法权也才能消失,劳动者摆脱了旧的分工的束缚,才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第二个条件是:“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在旧社会,劳动者受尽压迫和剥削,劳而不获,当然对劳动不会有什么兴趣,只是把它当做谋生的手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一般都能自觉地为革命而劳动。但由于实行的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一般说来,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只有到了共产主义,阶级消灭了,旧的思想、习惯、传统消灭了,劳动者的思想觉悟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才能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种劳动是完全自觉的、无报酬的、没有任何规定定额的劳动。第三个条件是:“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就是说,只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地丰富的时候,才具备了到达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只有这时,人们的眼界才非常开阔,才具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完全超出了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共产主义的前景是无限美好的,要实现这个美好的理想,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必须在社会主义时期,积极创造条件,为消灭阶级差别,消灭工农、城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以及反映这些差别的资产阶级法权而斗争;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向一切资产阶级的旧思想进行坚决的斗争,努力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积极发挥共产主义的劳动精神;必须“抓革命,促生产”,不断提高我国的生产力,不断调整我国的生产关系,努力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我们是不断革命论者,又是革命发展阶段论者。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有质的不同,不能混淆。实现共产主义必须经过社会主义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经过长期辛勤的劳动,不费力气,就想跳入共产主义,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又没有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万里长城,只要我们经过长期努力,只要我们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不断前进,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个最美好的理想。毛主席最近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一定要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为建设社会主义,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积极创造条件。
刘少奇、林彪一伙为了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忽而“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大刮“共产风”;忽而又胡说:共产主义就是“公产”主义,“大家发财,大家生活好”,把共产主义污蔑为“福利社会”。他们鼓吹这些谬论的目的,就是用资本主义篡改马克思主义伟大的共产主义学说,打着共产主义的旗号,干着复辟资本主义的勾当。对林彪一类反对社会主义、攻击共产主义的反动谬论,必须进行深入批判。
32、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5—286页
这条语录摘自《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小结。马克思、恩格斯以彻底革命的战斗精神,以气壮山河的革命气概,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共产党人的目的就是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在这个伟大的革命中,无产者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原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原则。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建立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只要国际上还有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存在,只要国内被推翻的剥削阶级没有彻底消灭,只要还存在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只要新老资产阶级分子还兴风作浪,只要资产阶级法权尚未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就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否则,资本主义还会有复辟的危险,无产阶级专政还会有得而复失的可能。这是应当引起我们十分警惕的!我们一定要懂得,在社会主义时期,为什么要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怎样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制度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共产主义一定要在全世界胜利,这是客观的必然规律。无产者在这个革命过程中,失掉的只是阶级压迫、剥削的锁链和旧社会的精神枷锁,而得到的将是全世界,即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只要无产者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团结起来,誓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一伟大理想一定能够在全世界得到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褒其美妙之青春。”
33、我也希望除听讲以外,你们还花些时间,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著作读几本。毫无疑问,你们在参考书目中以及你们图书馆里供苏维埃学校和党校学员用的参考书中,一定能找到这些主要著作。不过起初也许有人会因为难懂而感到害怕,所以要再次提醒你们不要因此懊丧,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侯,或者后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的,因为,我再说一遍,这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被资产阶级的学者和作家弄得混乱不堪的问题,每个想认真思考和独立领会这个问题的人,都必须再三研究,反复探讨,从各方面思考,才能获得明白透彻的了解。你们反复探讨这个问题的机会很多,因为这是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不仅在我们现时所处的这样一个革命风暴时期,就是在最平静的时期,你们也会每天在任何一份报纸上涉及任何一个经济问题或政治问题的材料中碰到这个问题:什么是国家,国家的实质怎样,国家的意义怎样,我们这个为推翻资本主义而斗争的党即共产党对国家的态度怎样。
列宁:《论国家》1919年7 月(列宁选集)第4卷第41—42页
这条语录是列宁在一九一九年七月十一日以《论国家》为题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的演讲中说的一段话。其中心思想是,说明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大意义。
但是苏维埃政权建立还不到两年,如何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而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为了颠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无不对苏维埃政权进行恶毒攻击。因此,国家问题,即无产阶级专政问题,就成了当时首先必须在理论上弄清楚的问题。如果这个“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弄不清楚,就不能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修正主义就会上台,资本主义就会复辟。所以,列宁号召广大干部和党员,认真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彻底弄懂“什么是国家,国家的实质怎样,国家的意义怎样,……共产党对国家的态度怎样”这样一些无产阶级专政的重大的理论问题。
弄通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要下功夫的。因为,国家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被资产阶级的学者和作家弄得混乱不堪的问题”。因此,列宁指出,要花些时间,读几本马克思的书,不要因为难懂而感到害怕和懊丧,“必须再三研究,反复探讨,从各方面思考,才能获得明白透彻的了解。”
毛主席一贯倡导“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当做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事来抓。毛主席最近做了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再一次号召我们“要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并且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我们一定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认真看书学习,务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学好弄通,这样在今后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才不会上当受骗,才能自觉地为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
要学好马克思主义,还必须克服经验主义。一九五九年反对彭德怀反党集团时,毛主席指出“现在,主要危险是经验主义。”事实证明,经验主义是修正主义的助手。有经验主义的人,否认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这个真理,轻视革命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懂得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成为理论的重要性,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这就很容易被那些打着马列主义旗号的机会主义者所俘虏。为了彻底战胜修正主义,我们一定要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做自觉的革命者。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带头学好。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更好地领导群众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先锋战士。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