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黑奴繁殖场》读后感
以前学习西方殖民历史的时候,对十九世纪废除奴隶制的事情有些不明白。西方的说法是奴隶制不符合人性,因此废除了;东方的解释是生产力发展了,雇佣劳动比奴隶制度下的劳动更有效率。这两种解释都不能完全说服我,疑问一直存在。偶然网上看到1988年出版的旧书《黑奴繁殖场》,惊异于书名雷人之外,觉得该书或许能解决我心中的疑问,于是购买。
该书的英文原名是《Black’River Breed》,翻译过来应该是“黑水河繁殖场”,从内容上看,“黑奴繁殖场”更合适,也能吸引人。该书描述的是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岛上的一座奴隶繁殖场——“黑水河种植园”的事情,披露了由贩奴贸易导致的种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罪孽,控诉了西方资本主义借以发展兴盛的奴隶制对人性的亵渎、扭曲和摧残。小说中的种植园主沃德就像今天的人们对禽畜的繁殖进行干预一样,对手下的黑奴进行挑选,以便得到好的奴崽,奴崽长大后既可以当个好劳力留用又可以卖个好价钱。因为奴隶制的存在,奴隶没有政治权利,没有人身自由,白人种植园主可以随意对女黑奴实施性行为,所以导致了性关系的紊乱,由此带来一系列人伦问题,最终否定了奴隶制。答案也就在这里,不是西方统治者良心发现,而是数不清个女黑奴的牺牲,否定了奴隶制。小说快结束时,沃德的白人妻子因为与自己的亲生儿子乱伦被人杀死,沃德这才知道自己与妻子没有孩子,而自己与黑人女奴生的孩子只有一个加纳特是亲自抚养大的,其他的都在自己的托儿所里,是等待长大后卖掉的。此时,他不能接受现实,并付出相当的努力,想再娶个白人妻子生一个纯种的白人,以便继承财产,结果黑奴造反打碎了他的梦想。在最后逃亡时刻,小说结尾有这样一幕:
“快跟我们一道走吧。”弗吉妮娅(加纳特的女朋友)呼唤到。
“不。”沃德摇了摇头,眼里噙着泪水。
“你和加纳特走吧。没有我,你们也能开辟自己的新生活。”说着,他伸出手来告别。
“您准备去干什么?” 加纳特紧紧握住父亲的手,焦虑地催问。
“儿子呀,我必须去把你的母亲找到。”沃德口气镇定的回答。“不找到埃伦(加纳特的母亲,沃德的黑人家奴),我就不离开这里。”
沃德的这种家庭生活方式,并非个例。小说中弗吉妮娅的父亲曾这样说:“……我是在西印度群岛长大的。当年,我爸爸曾在多米尼加当律师。因此,对于种植园主们不见经传的非正统生活方式,我早就习以为常了。”
因此可以说,黑白混血是导致奴隶制被否定的根本原因。
作为一个中国老百姓,限于生活阅历和民族历史的局限,是无法凭空想象西方殖民者某些非正统生活方式的,这本小说的价值就在于此。长篇小说,因其篇幅长,可以容纳更多的内容,它的根本价值就是另类的历史记载,它不是信史,但是它能使得历史更有血肉更加丰满。
阅读这样的小说,对阅读者是有要求的,我以为在35岁以后阅读较为合适。长篇小说,特别是以现实主义手法写作的,需要阅读者对现实社会有相当程度的感性认识才能理解。就拿《黑奴繁殖场》这部小说来说吧,里面有多处色情描写,这些描写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是为了批判奴隶制的罪恶。
今天,西方满世界推销什么“普世价值”,就是不提当年他们是如何发迹的。《黑奴繁殖场》这部小说对今天的中国人非常有教育意义,可惜类似这样的文学作品似乎不再出版了。我在某专营旧书销售的网站上看到,揭露批判西方的小说几乎都在1978~1990年出版的,揭露批判西方的纯政治书籍大都在1985年以前包括文革时期出版的,1990年以后这两种书绝少出版。对此,我感到遗憾,同时也明白了,为啥今天中国的汉奸准汉奸如此之多,体制内外、各行各业都有,让我不得不对未来感到些许恐慌。
按照我对西方的认识,我认为《黑奴繁殖场》这部小说在西方统治阶层看来属于政治不正确一类,应该被封杀。也就是说,水平再怎么好,也不会有第二部作品问世了。从这部小说中,我认为水平较高,小说中的心理、语言、动作描写及故事结构都很不错,由此推断人生阅历应该是比较丰富的,问题是,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人?难道是十九世纪末的人?可是书的扉页上注明是“根据麦克唐纳国际联合出版公司富迪拉分公司伦敦一九八五年版译出”,这似乎提示属于现代作家。创作来源于生活,用长篇小说来演绎社会的真实,我认为这需要相当的感性认识的,从这一点来推断作家应该是十九世纪末的人,或者最起码也是二十世纪初的人,如果这样,这部作品在1985年不会出版——政治不正确的作品在西方不大可能再次出版。为了搞清楚的身世,委托一位英语专业毕业的同事进行查找,结果没有找到。最终,有一点基本可以肯定:应该是被封杀了。如果封杀的确属实,结合出版年代,我还是相信是现代作家,他应该出自平民家庭,因此不知道西方统治阶层的某些潜规则,他应该具有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善于编故事——这一点非常适合写故事性强的小说,对西方殖民历史也很熟悉,可能是到毛里求斯旅游时,在当地听说或者看到了有关殖民时代的传说或文字记录,这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于是,这部小说诞生了。
另外,我很感谢当年推荐翻译《黑奴繁殖场》这部小说的人,也很感谢译者姬建国,尽管书里对前者并未提及,对后者也未予以介绍。这几十年来,正是他们这样以及像他们这样默默无闻的人,在告诉我们西方不为人知的一面。不知道他们当中今天还活着的人们,如果还能提得起精神看看今天的中国,真不知是否会有陈子昂当年的悲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14年7月26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