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朱永嘉:读《毛泽东年谱》之四--关于李商隐其人及其无题诗的性质问题

朱永嘉 · 2015-02-02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毛泽东年谱》记载,1975年8月2日与3日,刘大杰两次写信给毛泽东,在信中提到李义山的无题诗说:“有一部分是政治诗,也有少数是恋爱诗,这样妥当吗?”毛主席在1976年2月12日复信中说:“李义山无题诗现在难下断语,暂时存疑可也。”这也许是毛主席在文学问题上的绝笔了,我想在本文介绍一下李义山其人,兼及毛泽东与芦荻谈论李商隐诗及其无题诗何以会引起疑问之事。

  李义山即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李贺齐名。两唐书皆有传,《旧唐书》其本传称: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待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仇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即牛僧孺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綯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李商隐)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綯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前后约三年)。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綯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綯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綯,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从这段李商隐的经历,可知其受令狐綯之父令狐楚赏识和提携,与令狐綯早年是朋友。后来李商隐受李德裕党王茂元赏识,而妻以女,从此在仕途上一直受到令狐綯的排挤,李商隐在政治上成为牛李党争的牺牲品。李商隐是一个有理想的文人,有抱负而不得施展,故他的诗作,既有浪漫主义的气息,又充满着愤懑抗争的情绪,因而大部分属于政治诗的范畴。他在作品中通过咏史来表达其对现实政治不满和抗争的思想,例如他所作《咏史》一诗之前二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该诗虽是为悼念唐文宗李昂而作,但提出的问题则有普遍意义。再说他在《贾生》这一咏史诗中,为贾谊的遭遇抱不平,也是为自己的遭遇抱不平,其云: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毛泽东晚年直接提到李商隐诗之事,是在1975年7月14日的晚上,毛泽东与芦荻读古诗时,曾问芦荻,会不会背李商隐的《安定城楼》那首诗,芦荻说不能背,毛泽东自己背了出来: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背完后说:“这也是个年轻人的登楼之作,也是有抱负而不得施展。”安定,即泾州,是唐代泾源节度使治所,那时的泾州,在现在甘肃泾川县北。王茂元在唐文宗太和九年拜泾源节度使,开成三年,李商隐赴其幕下任掌书记,王茂元赏识李商隐的才干,以女妻之。时李商隐以博学鸿词科试,落选回泾州,登安定楼,故有是作。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诗的首句便是描述登高城楼上遥望绿杨枝外广阔的汀州。诗中第二句,讲了二个都是少年不得志的才子,一个是贾谊,一个是王粲。贾谊的事迹见《史记·屈贾列传》,王粲的事迹见《三国志》本传。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阳)人,名列建安七子之首,在长安受蔡邕推重,史称: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当时王粲只有十七岁,他记忆力超强,史称:

  “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闇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釭,局坏,粲为覆之。釭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

  实际上毛泽东也是一个有超强记忆力之人,那么高龄,还能把李商隐那首诗脱口当场背出,毛泽东还说这首诗值得一读。第五、六句,用的是范蠡的典故,范蠡帮助越王勾践雪会稽之耻,便离开越国了,“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表述自己的壮志,希望如范蠡那样,扭转中唐的危局,然后乘扁舟回归江湖。七、八两句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的第六节,讲庄子与惠施的故事。惠施是梁惠王的宰相,听说庄子要来看望他,于是忧虑庄子会抢他的位子。庄子见到惠施以后说:

  “南方有鸟,其名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即猫头鹰)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赫!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赫我邪?’”

  这里是把个人的名位利禄比之于腐鼠,由此可知这是李商隐明志之诗。毛主席背诵这首诗,告诉芦荻,青年人应有理想和抱负,要有鸿鹄之志。如果我们读一下毛泽东在1925年他三十二岁时所作词《沁园春·长沙》之后半阙,就可以理解他对李商隐这首诗的共鸣: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主席背诵李商隐这首《安定城楼》,是鼓励青年们应有远大理想。青年人不满现实的态度,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趋向,一种是奋发向上的,一种是趋向颓废堕落的状态。如果青年人一旦都变成庸庸碌碌,不求上进,得过且过,苟且偷安,那可真是民族危机最深重的表现。为什么?因为青年代表着国家民族的未来。

  毛泽东让芦荻背李商隐的《安定城楼》那首诗,是因听芦荻读王粲的《登楼赋》引起的。王粲所登之楼是荆州麦城的城楼(今湖北当阳楼),当时王粲客居荆州刘表幕下,刘表在荆州没有大志,昏聩无能,王粲在那里很难有所作为,这一篇《登楼赋》实为对时局感到郁闷之作。全文分三大段,第一段写登楼观景,第二段叙述在楚地十二年看不到前途和希望所激起对故乡的思念,第三段叙述对时局焦虑的心情。毛泽东在读完全篇以后,主要分析了它第三段所反映的的思想境界。今录其第三段文字于下: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年谱载毛泽东评论说:

  “王粲真正焦心的,是‘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王粲守着个腐朽的贵族(指刘表——编者注),无所作为,让时光白白地流去,期待着天下太平,却迟迟无望,他自然很痛苦。的最高理想,是‘王道之一平’,出现贤明君主,统一天下,稳定时局,他就可‘假高衢而骋力’,干一番于国于民有益的大事业了。‘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两句,是借着用典道出了的心事,他怕自己成为无用之人,终身碌碌无所作为。儒家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王粲不守这个信条,正因为天下大乱,他又处于‘穷’境,却更要出来济世,这就高了。(朱注:这也就是范仲淹讲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知识分子一遇麻烦,就爱标榜退隐,其实历史上有许多所谓隐士,原是假的,是沽名钓誉,即使真隐了,也不值得提倡。(朱注:看来在现实生活中毛主席是瞧不起那些所谓逍遥派的。)像陶渊明,就过分抬高了他的退隐。不过陶渊明倒是真隐了,而且亲自种过田,情况有所不同。(朱注:其不同之处,是陶渊明还亲自参加劳动,现代知识分子中的逍遥派是轻视劳动的。)赋里含有故土之思。人对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过去的朋侣,感情总是很深的,很难忘记的,到老年更容易回忆、怀念这些。写《答友人》,说‘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就是怀念杨开慧的,开慧就是霞姑嘛!(朱注:伟人在晚年同样也会写自己怀念早逝爱人之爱情诗,‘斑竹一枝千滴泪’是从李贺《箜篌引》诗中‘江娥啼竹素女愁’一句转化而来,斑竹的典故出自舜妃娥皇与女英因舜逝而泪洒湘竹的传说故事,湘江上游的斑竹便与这个美好的传说凝结在一起,毛主席借此来怀念杨开慧,用典非常贴切。红霞指代杨开慧,红霞万朵是指中国革命史上,有多少女性英雄为革命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啊!)可是现在有的解释不是这样,不符合我的思想。”

  1975年7月14日晚上,毛泽东与芦荻一起读王粲的《登楼赋》,背诵李商隐的《安定城楼》诗,实际上都是他回忆自己早年读过的作品,也反映了他在青年时期,从文学作品中所领悟的高尚的思想境界。下面我们还是回到李商隐的诗上来。

  李商隐也有一点“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精神,他也敢于抨击现实生活中的不公正,刘蕡是他早年在令狐楚幕下的朋友,当年牛僧孺与令狐楚出镇襄阳、兴元时,都曾辟刘蕡入幕,待之如师友。刘蕡在太和二年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举对策时,抨击了宦官专权,要求“揭国柄以归于相,持兵柄以归于将”,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却得罪了当政的宦官集团,被黜不取。至会昌元年,刘蕡被宦官诬陷,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大中二年春,李商隐自江陵至桂林郑亚幕府,刘蕡才从贬所返还,二人在黄陵即今湘江入洞庭湖的地方相遇后分手。李商隐有诗《赠刘司户蕡》,其云: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诗从二人在黄陵相遇说起,二人相聚于黄陵庙,庙在山上,相传为舜妃葬处。山在湖口,是湘江汇入洞庭湖之入口处,云根指山峰兀立,似为江风巨浪所摇动,舟系重碇而船之桅杆随风浪摇晃,显得日暗天昏。诗中借景以显二人相遇之情,燕鸿指刘蕡,初起之势为宦官所折断,骚客是诗人自称,谓与刘蕡惊遇,南归指其南返柳州之魂,他们二人都是失意者。汉廷急召,借贾谊被贬三年为汉文帝召回之典,喻指二人谁被先召回朝廷。“楚路高歌”借楚人接舆的故事,“自欲翻”表示刘蕡之事自应翻转过来。末句言两人相逢既欢又悲,欢是相逢,悲是前程茫茫。“九重门”指朝堂,凤指贤臣,只能巢居西方,阻隔于庙堂之外。全诗反映了他对朝廷昏暗的不满,和对刘蕡不幸之同情,显示出对朝政不满的抗争精神。次年刘蕡在浔阳(今江西九江)病死,于是李商隐复作《哭刘蕡》一诗吊之,其云: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首句是指斥上帝安居深宫,重闭禁门,也不派巫咸到下界来申问冤屈。黄陵别后是指其与刘蕡在黄陵相遇而别成为永诀。九江报来死讯,商隐以“春涛隔”言二人生死之别,以“秋雨翻”叙述听闻刘蕡死讯之悲痛。安仁是指晋之潘岳,字安仁,擅作哀诔之文。宋玉曾作《招魂》以哀怜屈原之自沉汨罗,借以自喻只能写哭吊的诗文以凭吊故人。末联称刘蕡为自己平生之师友,又自谦不敢哭于寝门。《礼记·檀弓上》说,死者是师,应在内寝哭吊,死者是友人应在寝门外哭吊。李商隐在政治上爱憎分明,又善用典,而且用得恰到好处,他讥刺的是现实生活中执掌生杀大权的宦官集团,这些诗都反映了他敢于与命运相抗争的斗争精神。从毛主席的诗词中,也可以看到他喜欢李贺与李商隐的诗,因为他们都富于浪漫主义的抗争精神。毛泽东在1964年8月18日,在讨论哲学问题时,顺便讲到诗的创作,年谱记载他说:“司马迁对《诗经》评价很高,说诗三百首皆古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愤之所为作,心里没有气,他写诗?”李贺与李商隐的诗都是发愤之作,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他们在诗文中会因发愤而有一种与世上不合理现象相抗争的精神。毛主席还说过,他不喜欢杜甫和白居易那种哭哭啼啼的现实主义,他们缺的也就是发愤抗争的精神。做人要敢于与一切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包括自己命运上的不公正,既要敢于又要善于抗争,总之要抗争,不是苦苦哀求,即使哭也要哭得有敢于抗争的精神。郭沫若在其《李白与杜甫》一书中的好恶,大概也由此而来。当然,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杜甫与白居易的诗在文学史上还是有其应有之地位的。我仍喜欢杜甫三吏三别这类反映现实生活痛苦的作品和白居易作品的平易近人所给人的亲切感。对于文学作品的爱好,还是应该宽松对待,罗卜青菜,各有所爱,让人们各有所好为佳。在这个领域,实际上很难强求完全一致,各人在主次上可以有所不同,说到底,还是应当“百花齐放”吧!

  刘大杰在信中提出的是李商隐的《无题诗》,究竟是爱情诗还是政治诗,他认为有的是爱情诗,毛主席回信中则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存疑,让大家去思考和讨论。李商隐诗中,以《无题》为题的约有七首,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是以下二首,今照录如下。第一首《无题》云: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第二首《无题》云: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实这两首诗全看读者如何理解,其中有的句子,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既可以作为有情者对昨夜情人的思念,但也常作为政论文中攻击论敌的檄文。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二句常为人们引用对自己理想和事业不屈不挠的追求,如果在情人眼中,则成为对爱情永恒的追求了。当然从这二首诗的全文看,更容易引起有情人之间的共鸣。近日夜间我梦到与逝去的夫人张惠娟一起赴郊区共游,醒来便想起苏东坡的《江城子》一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比较起来,苏东坡这首词叙述对爱人的思念,很深切,很动情,但它所能引起的共鸣就比较狭小一些。毛主席对李商隐的二首《无题》诗,用“存疑”二字,可以让读者自己去展开想象的翅膀。李商隐的诗好在能为读者提供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同的读者在不同的境遇下可以各取所需。好诗的长处,便是在不同的时刻,在不同人身上引起不同的思考,但又都是健康向上的共鸣。若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便会引起无数海外游子对家国的思念,今照录如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家人问游子归期时,诗中显示其羁旅在外不得归期之愁苦,于是以“巴山夜雨涨秋池”来表达自己的愁情。下句便以“何当共剪西窗烛”来表达自己的心愿,那时再来诉说如“巴山夜雨”那种说不尽道不完的思念之情。诗境的妙处在以典型之个别来引起大众共同的某种情感上的共鸣,。它不仅是个人的诉说,而且是群体和众人共有的在感情上的倾诉,也就是在此情此景之下,人人心中所欲言,而为笔墨所隔,诗之长处便在于能长久地让人们从诗中不断寻味自己所希望表达的那种思念。当然,这只应是一种高尚而不是低俗的境界之体味。

  如果读毛泽东的诗词,李贺诗句的影子则更多一些。毛泽东在1964年1月,谈到“天若有情天亦老”时,曾说这是借用李贺的句子。李贺,字长吉,河南昌谷(今宜阳)人,死时年仅二十七岁。尽管他是李唐宗室的后裔,但家境贫困,从其“我当二十不得意”之句,可知他对自己怀才不遇充满悲愤与牢骚。“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出自他《金铜仙人辞汉歌》,这首诗是他辞奉礼郎由京师去洛阳时所作。金铜仙人是汉武帝所建,雄伟异常,魏明帝想把它拆离汉宫,运往洛阳,习凿齿的《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贺借此喻自己辞奉礼郎离京赴洛阳的感慨。今录诗的后面三句: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毛泽东在诗词中两次借用“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一次是在1929年10月所作《采桑子·重阳》一词中: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另一次是1949年4月所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贺的诗中表露的情绪是怨愤与惆怅,毛主席《采桑子·重阳》的背景是1929年井冈山时期朱毛之争,6月27日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错误地给毛主席严重警告处分,毛泽东离开了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10月间毛泽东转移到上杭苏家坡,患病在身,那时毛泽东还不满36岁。由于这不公平的对待,被剥夺了工作的机会,故他才有“人生易老天难老”之感慨,而词中“战地黄花分外香”和“寥廓江天万里霜”二句是对革命形势艰难的感慨和坚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则是面临胜利时斗志昂扬,与李贺诗中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相比,两者意境大不相同。当然,李贺歌颂边塞将士英雄气概的《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同样也有慷慨激昂的情绪在内,其诗云: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毛泽东所作诗《广昌路上》有“风卷红旗过大关”之句,在《如梦令·元旦》中有“风展红旗如画”之句,可能就受到李贺诗中“半卷红旗临易水”句的启发。面对“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急应是“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昂扬而无所畏惧,故在精神上都要具有一种慷慨激昂、无所畏惧的气质,小至一个人的为人,大至一个民族的灵魂,都要有这种激越昂扬、不断向上的精神,才能敢于面对困难,并努力去争取未来的无限希望。毛主席之所以偏爱辛弃疾的《稼轩词》,也许亦正由于这种精神,他们之间不仅有情感上互相沟通之处,而且诗人相互在用典与词句之间也互相假借,那是常有之事,它也反衬了诗人在文学上的品位和学养。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2.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5.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6.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9. 中日合作:是该扒扒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军美化师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0.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