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日我在家休息,找了一本诗选在躺椅上读。这本诗选是河南的一个朋友带给我的,放在书桌上有好几个月了,一直没有时间去读它,过节了,想放松一下自己的生活,所以拿在手上慢慢读起来。《诗经》的国风,就是古代采诗官采集的各国的民歌民谣。记得白居易的《新乐府》有一首《采诗官》,其云:“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言者无罪闻着诫,下流上通上下泰。”他讲到自秦至隋,已有十代不置采诗官,那样的话庙堂流行的音乐诗歌便是:“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若求兴谕规刺言,万句千章无一字。不是章句无规刺,渐及朝廷绝讽议。诤臣杜口为冗员,谏鼓高悬作虚器。”还说其结果只能是:“君耳唯闻堂上言,君眼不见门前事。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最后,白居易在此文的结尾说:“君兮君兮愿听此,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这大概就是白居易《新乐府》诗的指导思想,用新乐府那样的形式,放开言路,对于治道和稳定是有益的。
我想白居易能传之千古的作品是他早年的《新乐府》而不是他晚年的闲适诗,他那些反映自己晚年贫病缠身的我也喜欢,也引起共鸣,但能震撼人心,历久不衰的应是他的《新乐府》。同样的道理,鲁迅的呐喊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会经久不衰;而梁实秋讲吃喝玩乐的作品,也会有人喜欢,只是那些喜欢吃喝玩乐有闲有适之人而已,它不可能得到多数民众的呼应。历史的民意会给作品以历史地位的。外国人评奖的意思实在太小太小了。白居易与杜甫的诗歌、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拿不到诺贝尔奖的,但千百年的历史让他们得到的是永恒的传承。近日那些对外国这些文学奖那么热衷的朋友,我只是感到他们的骨头太轻太贱罢了,得奖不得奖有什么好在乎的啊!只能一笑置之而已,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能算得了什么呀!任何作品都要让时间老人,让历史来检验的,让民众的喜爱来检验的,所以别头脑发热,忘乎所以。下面言归正传。
这本书的书题为《打工诗选》,这一薄本《打工诗选》的编者为梁彦选与一丁,印书的时间是2004年3月,地点是河南郑州,青色封面,看来是编选者自费印刷的作品。它收集了全国各地农民工的诗作,反映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农民工生活和他们的情趣,反映了农民工离乡、就业、打工生活,反映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及对一切不公正现象的愤怒。这些年大家对农民工的问题比过去重视多了,有一些情况比过去有所改善,但许多问题还是存在的,即使是过去欠下的债也应该还。所以我摘抄其中一些诗篇,与大家一起共享。我想大家读了这些诗篇,会为农民工的遭际而感到心潮起伏难平,甚至泪流满面,这是当时农民工对切身苦难的倾诉。今分四节分别摘录如下:
(一)
那天清晨的雾很大
南海/蜀风
母亲把圈里
唯一一头长膘的架子猪卖了
给我做了奔赴南方的路费
那天清晨的雾很大
邻家的犬吠和鸡鸣
搅碎了黎明的静谧
母亲在灶房里忙碌着
那盏十五瓦的灯
忽明忽暗像母亲的心情
我捂着母亲一瓢一瓢舀出来的钞票
提起母亲为我收拾的帆布包
坚决地跨出门槛
走向无法预测的南方
母亲额前的皱纹
眼前的牵挂
擦泪的姿势
瞬间定格在心里
斩断了所有的退路
那天清晨的雾好大
万物朦胧
道路却很清晰
把我安全的指向今天
按:这首诗写农民工踏上离乡打工之路时,看到母亲的难以言说的感情,和自己对乡土、母亲无限的依恋。记得白居易的《母别子》开首便有“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这是讲母子之别离。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