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道》还写了二十世纪前期,一批中国青年在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为中华民族寻找道路,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加以翻译、传播,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艰难历程。我想,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都在要求我们应当重读《共产党宣言》,深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意义。这就是《望道》在当今出版的现实大意义。
>
《望道》的徐锦庚获过鲁迅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这次读着《望道》,我不能不逐字阅读。我相信我的阅读能力,知道自己应该以虔诚的尊敬来阅读它。
这部作品有一个副题:《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这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但版权页上将其归类为“《共产党宣言》研究”,可见它具有文献性。最初接受这一创作任务,是写《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和翻译者陈望道的故事。但是,这部《望道》超越了写陈望道,也超越了写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程。《望道》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年时代,那是他们在为人类寻找道路的年代。
作品写马克思初次读到恩格斯写的论文《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读着读着,“居然忘记吸烟,含在嘴里的雪茄也熄了火”。写马克思从恩格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还追溯到1516年英国人莫尔写的《乌托邦》。
那以后,从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到温斯坦莱、摩莱里,再到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乌托邦社会主义经过了300多年前仆后继的艰难探索并付出沉重代价。这一追溯,正是在追寻马克思和恩格斯青年时代思想的来源。
马克思在思索,空想社会主义如何能成为现实?“马克思坚定地认为:社会主义不经过革命是不能实现的。”徐锦庚写下,马克思用一个精辟的警句道出:“每一次革命都破坏旧社会,所以它是社会的。每一次革命都推翻旧政权,所以它具有政治性。”但是,马克思曲高和寡。“孤独的他迫切需要同盟军,恩格斯正是他所期待的同盟军。”于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了在巴黎雷让斯咖啡馆里那次历史性的会面。两人见面有说不完的话,最重要的话,徐锦庚这样写道:“他们决定:共同合作,为工人阶级的解放制定一个全新的世界观。”
在马克思主义深邃浩瀚的星辰大海中,徐锦庚追溯他们思想的来源,他们的相遇和相互创造,精粹地写下他们探索中至关重要的认识和最核心的奋斗目标,这是不容易的事。
《望道》还追溯到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的第一部著作《神圣的家族》。徐锦庚认为,这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他们完成了同过去的哲学思想的告别,开始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战斗历程。第二年,他们共同完成了第二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它宣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而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就是进行社会革命”,这些话今天听来已不陌生,但徐锦庚在这里是写出这些思想认识的源头。他接着写道:“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之一。另一个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此时也在萌芽之中。”
徐锦庚在完成了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合作的两部著作的追述后,就开始描述他们合作《共产党宣言》的历程了。
“夜已深。布鲁塞尔的街头空旷静寂,零星的夜行者匆匆而过,燕妮和孩子们已沉沉入睡,只有书房里的那盏昏暗台灯依然亮着。书桌前的马克思,犹如入定一般,背后墙上的巨大黑影纹丝不动。”
我引上述文字是想表示,这部作品的文学性很好,没有为文学而文学的描写,这里描绘的是马克思将要动笔写《共产党宣言》这个夜晚的庄严氛围。这氛围来自内心的庄严,这使他能穿透岁月,穿越布鲁塞尔的黑夜,看到那盏亮着的灯。
“马克思用通俗洗练的语言,注入自己所有的思想精华”,我读到这里不禁想,这句话是不是写得有点“过”了,是注入了马克思“所有的思想精华”吗?再往下看,我看到徐锦庚以大省略的方式引用《共产党宣言》里的原句:“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如此等等,仔细想,这难道不是马克思此时头脑里“所有的思想精华”吗?徐锦庚以大省略方式引用《共产党宣言》里的原句,则是为了突出重点和结论。
作品写到马克思写下最后一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然后,“他把鹅毛笔往后一扔。鹅毛笔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形,飘飘扬扬地落到地板上。滴下的墨水连同笔一道,构成了一个大大的叹号。”这是不是有点夸张?难道看到了?可以这样写吗?我以为这正是写得情思并臻很精彩的地方。而且,不言“惊叹号”,只用了“叹”字,是“惜字”而有意为之吧!
读或写纪实文学,要分清虚构与想象。虚构,是没有的事,编出来。这是报告文学或纪实文学的大忌,是不可以的。想象,是在有真实情节的基础上所作的文学描写。文学描写甚至可以因情感的精神的因素加以夸张,如文章中写真人真事,称之“泪如雨下”“挥汗如雨”“怒发冲冠”,只要符合彼情彼景中真实的人物心灵状态,难道不是更加精彩而传神吗!再有,《望道》写马克思逝世,为之送行的只有11个人,“现场显得冷清凄凉,唯有淅淅沥沥的春雨,忠实地哭泣着”。这“春雨的哭泣”,也是融入了作家深深的情感的。
作品还以有限的篇幅刻画出不可或缺的燕妮。我在阅读时无疑加入了我先前的阅读经验。我青年时阅读了《马克思传》《恩格斯传》和《列宁回忆录》。那时印象最深的是马克思竟然终生没有职业,他十七岁在中学毕业论文里为自己确定的使命是:为人类而工作。燕妮出生于德国贵族家庭,青春年华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不少英俊潇洒的贵族青年为之倾倒。燕妮却瞒着父母与清贫的马克思私定了婚约。是什么打动了燕妮?她倾慕的就是马克思立志为人类工作的胸怀,是这无与伦比的胸怀,让燕妮感到马克思才是真正的富有。2018年,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拍摄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我曾应邀为“文学指导”,再次深受教育。那时我曾写下:“马克思曾说自己常常踩着恩格斯的脚印走,恩格斯则说自己只是第二提琴手,他们共同谱写了人类解放最壮丽的乐章。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两座并峙的高山,他们的伟大友谊和思想是一个共同的海洋。”我讲这些是想说,我有点阅读经历来判断徐锦庚所写的这些内容的精准程度。
《望道》写到第五章,日后改名为“望道”的浙江义乌人“参一”才出场。到第六章,陈参一说出:“我已决定,此生要为‘求道’而活,为‘闻道’而死!”“我打算把名字改为‘望道’,追随真理之道!”
《望道》究竟写什么?我以为最宝贵的就是在写“道”。作家徐锦庚一开始就紧紧围绕人类思想史上一种新的世界观的诞生,写青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同过去的哲学观告别,怎样为工人阶级制定一个全新的世界观,写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到轰轰烈烈的社会实践。
有人说,这部作品没有贯穿全书的人物。我以为,有的。犹如鲁迅先生写的《故乡》,里面除了闰土,还有别的人物吗,有的,作品中的“我”就是个重要人物。《望道》的徐锦庚,就是贯穿全书的人物。这是一部自始至终以作家徐锦庚的追寻、追思结撰全书的作品,作家本人以全力以赴的姿态,渗透在作品的全部呼吸和脉动之中,成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人物。这是一部作家以自己的思索和责任全然投入的真正的创作。
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因准确地写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的诞生历程,文学性、思想性和文献性都达到值得仰视的程度。《望道》还写了二十世纪前期,一批中国青年在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为中华民族寻找道路,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加以翻译、传播,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艰难历程。我想,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都在要求我们应当重读《共产党宣言》,深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意义。这就是《望道》在当今出版的现实大意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