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为保卫西北而战!保卫华北而战!保卫全国而战!为收复
失地而战!为联合工农商学兵、联合各党各派各界各军驱逐
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而战!”
话说1936年9月30日,红4方面军分成5路纵队,开始由岷州、漳县等地出发北上。此时已经延误了10天左右时间,失去了进占通渭、庄浪、会宁、静宁等地的先机,国民党军胡宗南、毛炳文、王均各部相继逼近这一地区,中央和军委制定的以打击胡宗南为主要目标的《静会战役计划》已经不可能实现了。
9月30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就在这一天,刘伯承与汪荣华喜结良缘。
原来在红4方面军二过草地时,刘伯承初次见到了刚被分配到总参谋部4局的汪荣华。这位来自大别山的少女,淳朴端庄,勤劳聪慧,14岁就瞒着父母参加了红军。叱咤风云、身经百战的刘伯承,一见汪荣华,怦然心动,以笔代言,平生第一次用蝇头小楷写下了情书,倾吐心声。二人终于结成了终身伴侣,从此恩爱一生,整整走过人生的半个世纪,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始终是一对模范夫妇。
话分两头。且说斯诺、海德姆在9月底从前线回到了保安。海德姆向毛泽东提交了他的考察报告,并表示要留下来和红军一起战斗。毛泽东非常高兴,当即决定聘请他担任军委卫生部的顾问兼任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医生。
而此时的斯诺,对苏区的采访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完全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了,可他感到不足的是,毛泽东始终没有谈他个人的经历,以及他在革命中所起的作用。斯诺交给毛泽东一个采访计划,提出了一大串有关他个人的问题,请求毛泽东谈谈他个人的历史。毛泽东说:
“我们共产党人一贯靠集体智慧和才能。至于个人,那是无关紧要的。”
斯诺没有办法,只好使出了激将法。一天晚上,他对毛泽东说:
“人们读了你所说的话,就是想知道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再说,你也应该纠正流传的关于你的一些谣言。”
于是,斯诺就把社会上关于毛泽东死亡的各种传说和一些流行的谣言,如实地告诉了毛泽东:有人说毛泽东会说一口流利的法语;有人说毛泽东是一个无知的农民;有的消息则强调毛泽东是一个发疯的狂热分子;还有一条消息说毛泽东是一个半死的肺病患者。斯诺还把本书前面已经引用过的共产国际出版的新闻简报《印象通报》上刊登毛泽东讣告的事,也说了出来!这些谣言和消息,有的是毛泽东知道的,有的是他闻所未闻的。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他觉得对于这些无稽之谈倒也很有辟谣的必要。于是他看了看斯诺提纲中所提的问题,思索了一会儿,便说道:
“如果我不回答你的问题,而是把我的平生梗概提供给你,你觉得怎么样?我认为这样会使人更容易理解些,而且,最后一样回答了你的全部问题。”
斯诺高兴得叫了起来:
“好极了!我要的就是这个!”
从这一天开始,一直到10月初的十几个晚上,毛泽东将自己的生平告诉了斯诺。他从自己的家庭出身、童年时代、求学生活,一直谈到共产党的诞生、红军的创建、中央苏区的建设和5次反“围剿”的斗争。
他们的谈话通常从晚上9点多钟开始,谈到十一二点,毛泽东要招待斯诺吃一顿便餐,有馒头和简单的菜,菜里有一点点肉。这在困难的条件下已是十分难得了。对客人来说,这是夜宵,对毛泽东来说,则是正常的晚饭。
1936年10月,毛泽东在接受斯诺采访时,曾深情地提及他的另一位老师。他说:
“学校里有一个国文老师,学生给他起了个‘袁大胡子’的外号。他嘲笑我的文章,说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他是一个半通不通的人。我不得不改变我的文风,去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的措辞。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需要的话,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
有一天,夜已经很深了,毛泽东的窑洞里依然是烟雾弥漫,斯诺仍然在奋笔疾书。毛泽东谈到了新民学会。他还说: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1917年10月),湖北成立了另一个团体,叫作互助社,同新民学会性质相近。它的许多社员后来也成了共产党人。其中有它的领袖恽代英。”
毛泽东点燃一支烟,长久地注视着桌上蜡烛毕剥的火花,那目光像是一个跋涉在黑夜里的行人看到了远处的灯光。他打着手势继续说: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有3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目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3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恽代英译的考茨基著《阶级斗争》;以及柯察普的《社会主义史》。”
毛泽东很重视他与斯诺的谈话,他经常搁下大堆的报告和电报,取消一些会议,同斯诺彻夜长谈。在毛泽东看来,他与斯诺的谈话,绝非一般私人朋友式的交谈。斯诺是这样理解毛泽东的,他写道:
“毕竟我是一种媒介,他通过我,第一次得到了向世界发表谈话、更重要的是向全中国发表谈话的机会。他被剥夺了合法地向中国报界发表意见的可能。但是他知道,他的看法一旦用英语发表出去,尽管国民党实行新闻检查,也会传回到大多数知识分子的耳朵里。”
再说1936年10月1日,毛泽东以他和周恩来、彭德怀的名义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并转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建议他们发一通知给各部队,要求各部队“对一切白军相遇接近时,先由我方试派人员携带要求建立反日统一战线而态度诚恳的信件,如彼方先派人来或因同意我方要求来接洽,不论其动机仅是怕打或真有合作抗日诚意,我方一律以诚恳面貌招待他们,以期沟通双方,扩大西北统一战线范围”。
10月2日,西方野战军红15军团先头部队73师骑兵团在绕过海原县城后,连续奔袭20多个小时,行程150多公里,抢在胡宗南等部到达之前夺取了甘肃会宁县城,为红军3大主力会师创造了条件。
10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致电张学良说:
“为了迅速执行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红军首先停止向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只有在国民党军队向红军进攻时,我军才在自卫的方式上给予必要的回击。”“即祈当机立断,立即停止西北各军向红军的进攻,并祈将敝方意见,转达蒋介石先生速即决策,互派正式代表谈判停战抗日的具体条件。”
10月7日,红1军团红1师在会宁地区的青江驿同红4方面军红4军先头部队第9师会师。
10月9日,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率红军总部、红4方面军总指挥部和红4军主力、红31军到达会宁,与红1军团红1师及红15军团73师会师。
10月10日,红2方面军在艰苦的北进中渡过了渭河。
这一天,古老的会宁城披上了节日的盛装,五颜六色的标语贴满了大街小巷,鲜艳的红旗在城头上迎风飘扬。会师的指战员们心里充满了欢乐和希望,会宁城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红4方面军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李卓然向中共中央发了致敬电。他们在电文说:
“在会宁我们已经与红1师的战士们携手见面了。他们英勇杀敌的气概,和蔼亲诚的态度,使我们敬仰钦佩。”
一年前,当红1、红4方面军在巴西分手时,毛泽东曾经预言:“一年后,4方面军会回来的。”如今刚好过去了1年,两个方面军果真又在一个旗帜下团聚在一起了。
是日黄昏,红1、红4方面军各调一部分部队在会宁西津门内的文庙大成殿内举行了隆重的联欢大会。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和红1军团红1师师长陈赓来到了会场。
朱德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并宣读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通电全文如下:
朱总司令,张总政委,彭司令员兼政委,贺总指挥,任政委,徐总指挥,陈政委转一二四方面军各军事政治机关各军师团营连排班首长及全体红色战士同志们:
(甲)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准备好了举行对于中国新的大规模的进攻,我有五千余年光荣历史的中华民族处在空前未有的危急存亡地位的时候,我民族革命战争的先锋队,第1第2第4三个方面军在甘肃境内会合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谨以热烈的敬意与欢跃的贺忱,致之于我们的民族英雄与红军领导者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张国焘同志,周恩来同志,彭德怀同志,林彪同志,徐向前同志,陈昌浩同志,贺龙同志,任弼时同志,王稼祥同志,刘伯承同志,叶剑英同志,萧克同志,徐海东同志之前,致之于各军军长同志政委同志各师师长同志政委同志各团团长同志政委同志之前,致之于各级参谋机关首长之前,致之于各级政治机关首长之前,致之于全体红色军事政治指挥员战斗员全体光荣的民族英雄之前。
(乙)我们的这一在抗日前进阵地的会合,证明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侵略是快要受到我们全民族最坚强的抗日先锋队的打击了,证明中国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与抗日联军是有了坚强的支柱了。证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全国同胞是有了团结御侮的核心了,证明正在抗日前线的爱国工人,爱国农民,爱国学生,爱国军人,爱国记者,爱国商人,英勇的东北义勇军以及一切爱国志士是有了援助者与领导者了。总之,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进入抗日前进阵地,在中国与日本抗争的国际火线上,在全国国内政治关系上,将要起一个决定的作用了。
(丙)我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进入抗日前进阵地,也将向正在革命怒涛中的西班牙民族证明我们是它们反对法西斯反革命的好朋友,将向法国、比国、捷克国及全欧洲各国爱好和平的民族证明我们是他们防御法西斯德国侵略的好朋友,将向英勇抗争至死不屈的亚比西尼亚民族证明我们是他们反对法西斯意大利侵略的好朋友,将向全世界一切被压迫的国家与民族证明我们是他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好朋友,最后我们将向苏联共和国、外蒙共和国、内蒙民族、西北回人证明我们是与他们共同奋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世界侵略者的最切近的好朋友。
(丁)我们即刻就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了,这就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就是创造全国国防政府抗日联军与民主共和国的阶段。我们要在这个新阶段中树立全国人民的模范,树立抗日战线的模范,争取一切国民党军队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通抗日前进道路,扩大抗日根据地,巩固抗日根据地,为保卫西北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为保卫全国而战,为收复失地而战,为联合工农商学兵,为联合各党各派各界各军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而战。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万岁!
中华民主共和国万岁!
中华苏维埃万岁!
中华民族自由平等独立解放万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通电宣读已毕,红1师的指战员们把早已准备好的大批慰问品送给红4方面军的战友,把会师大会推向了高潮。两军战友眼含热泪,悲喜交集地拥抱在一起,互致问候。
10月11日,中革军委制定了《十月份作战纲领》,即“宁夏战役计划”。《纲领》规定:
“4方面军以1个军率造船技术部队迅速进至靖远、中卫地段,取得攻击中卫与定远营的渡河点,加速造船,于11月10日前完成渡河准备任务。4方面军主力在通马静会地区就地休整,派多支部队组成扇形运动防御,直通定西、陇西、武山、甘谷、秦安、庄浪、静宁各地敌军附近,与之保持接触,敌不进,我不退,敌进节节抵抗,迟滞其前进时间,以期可能在10月份保持西兰大道于我手中。”
《纲领》还规定:红2方面军进至通渭、马营以北,界石铺以南地区,休息数日,尔后转进至静宁、隆德线以北地区休整,并威胁胡宗南部侧翼,迟滞其西进,再后准备以主力或一部接替红1方面军在固原北部的防务。红1方面军主力应逐次转移到同心城地区休整,红28、红29军集中定边、盐池,以一部逼近灵武,侦察宁夏情况。
《作战纲领》要求:各部在11月1日前休整、补充、扩大,从11月中旬起,以红1方面军主力和红4方面军的3个军进攻宁夏;以红4方面军另两个军、红2方面军全部和陕甘宁军区独立师,组成向南防御部队,必要时抽一部参加进攻宁夏。
话分两头。且说斯诺十几天的采访快要结束了,他翻着采访本问毛泽东:
“你多次谈到恽代英这个人。而我在几个月的采访中也曾多次听人谈论他,甚至有人称他为中国的甘地。他的人品很高尚,而且他似乎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转变起了重要作用。不知这样评价是否合适?”
毛泽东神情凝重地点了点头,说:
“你的评价是正确的。恽代英是个受人尊敬的人,他是全国革命青年的领袖。我与他有着深厚的友谊。”
毛泽东对个人经历部分的谈话相当慎重,他生怕斯诺夸大了个人的作用,或记错了什么地方。他要求斯诺将谈话内容整理出来后,交给黄华翻译成中文,由他亲自审阅,修改了少数地方。再由黄华再翻译成英文,交还给斯诺。
斯诺也感觉到:“我一个晚上接着一个晚上,一边写着他个人的历史,一边开始认识到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历史,也是共产主义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和支持的记录。”斯诺还注意到,在毛泽东追述往事的时候,有一个旁听者至少和斯诺同样感兴趣,她就是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很明显,毛泽东谈到的有关自己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有许多是贺子珍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在毛泽东和斯诺谈话时,贺子珍常常会送来一碟酸枣或者炒辣椒。
斯诺这样描述了毛泽东给他讲述往事时的神情和他的印象: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又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说到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的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他似乎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但个人自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他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我从来没有看见他生过气,不过我听到别人说,他有几次曾经大发脾气,使人害怕。在那种时候,据说他嬉笑怒骂的本领,是极其杰出和无法招架的。毛泽东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相当重感情的人。我记得有一两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抢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湿润的。有一个战士告诉我,他曾经亲眼看到,毛泽东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给一位在前线受伤的兄弟。他们又说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毛泽东也不愿意穿鞋的。”
斯诺在保安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去毛泽东那里坐坐,只有一次是属于例外。那一天,斯诺夜访毛泽东,毛泽东一见有人带几本新哲学书来,当即要求斯诺改日再谈。此后,毛泽东一连用三四个夜晚,专心攻读那几本书。
在毛泽东和斯诺几十个夜晚的长谈中,所谈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谈时局、谈政策、谈红军之外,也谈生活中的许多趣事、闲话。未谈正题之前,他总要说一两个小故事。
毛泽东态度平易近人,说话又生动活泼,逸趣横生,久久不倦。谈话一般都谈到夜间两点来钟。斯诺说,这是他生平经历过的最可宝贵的谈话。斯诺这样评价毛泽东的学识和才干:
“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他是中国现有的最有才干的战略家,这是令人很感兴趣的事。”“不可否认,你会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你会觉得,在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可以用毛的政治智慧,来说明他在共产党里的领导地位。但是,这说明不了指战员们和老乡们对他的爱戴。在说话时,他善于把很复杂的问题,讲得连没有文化的人也听得懂。他惯用俗话和家常的比喻。他从来不向听众说大话,而且,总是以平等的口气和人谈话,他和人民之间是交心的;他和群众的思想,从来都是沟通的。”
斯诺还发现毛泽东“对于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熟悉世界历史,对于欧洲社会和政治的情形,也有实际的了解。”
斯诺在陕北苏区生活了近4个月,以“离家”的心情,将要告别红色中国的临时首府保安。毛泽东为保证他的路途安全,先后4次给红军驻西安张学良部的代表刘鼎打电报,要他请张学良所部王以哲军长、刘多荃师长派车来接斯诺。
10月12日晨,斯诺吃过早饭后来向毛泽东告别。毛泽东正在伏案疾书,见斯诺笑容满面地进了门,忙起身招呼他就座。斯诺问道:
“主席,又在忙着些什么呢?”
毛泽东说:
“一个抗日的高潮必将到来,我正在赶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你们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后的反响如何?”
“共产党在宣言中呼吁中国各党派联合起来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国人民热烈响应,甚至连国民党中的许多爱国人士现在也赞成同共产党联合。”
“为什么会得到各党派赞成呢?”
“因为日本的侵略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中国一切力量都必须团结起来的程度。而且,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解放的基本原则,符合各党派的根本利益。”
“我这次在吴旗、宁夏、甘肃等地看到红军战士在前线上主动后撤,避免和国民党军队交手,他们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可见中国共产党真是说到做到啊!”
毛泽东肯定地说:
“我们拥护议会形式的代议制政府,即实现孙逸仙的遗嘱,坚持他在大革命时期提出的三个基本原则,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如果国民党开展这一运动,我们准备同它合作,并且支持他们,组成反帝统一战线。这是拯救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
斯诺感慨地说:
“主席,我这次来陕北苏区,在红军中间待了将近4个月,和你们党40多位高级将领交流了思想和看法,使我真正看到了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抗日决心,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党政军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团结合作有诚心。因此,你们的号召,无论对什么阶级都是有感召力的。”
他喝了口茶,继续说:
“我早就很想找机会突破为期已达9年的军事封锁,亲眼看看中国共产党,你们的红军,你们的边区,很想揭开这个谜,看看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有些什么打算?中国的领导力量究竟在哪里?这次保安之行,解答了我关心的问题。我看到了共产党领导力量之所在,看到了红军的军情、精神、训练、纪律、装备,特别是高度的政治觉悟。从政治上来说,红军真可谓是一支铁打的军队。”
毛泽东高兴地说:
“你是第一个来苏区的外国记者,凡受过你采访的同志都赞扬你勤奋,尊重事实,善于探索研究,而且公正。我们中国人爱说一句古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就是说,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就得参加革命。你深入苏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是你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不毛之地辛勤采访,寻找红军,追求真理的结果。”
斯诺谦虚地说:
“主席过奖了,我做得还不够。要说做了一点工作,也是经过千锤百炼具备良好品质勇于献身精神的年轻红军将士对我的感染,他们毫无杂念,极纯洁的思想令人敬佩。”
毛泽东站了起来,踱了几步,说: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而成了世界名人,你发现了共产党的真谛,揭破了红军这个人们不解之谜,你的发现和哥伦布的发现,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你们探索寻求的精神,将为世人共仰。”
斯诺也高兴地站了起来,说:
“主席,我在中国生活的几年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日本要鲸吞中国,并且要在亚洲扩张侵略。但是日本要控制中国必将引起震惊世界的抵抗,亚洲人民将奋起反击,东方只有在一场战争中才能产生深刻的变革。我的这些见解受到当时西方国家决策人的嘲笑。那些身居高位的人认为,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不会抵抗,日本很快征服中国以后,就会北上进攻苏联。我是一个‘密苏里人’,遇事总要找出是非曲直,弄清真相。我在苏区的所见所闻雄辩地证明中国有办法,有组织,有领导,有可行的纲领,中国有希望。”
毛泽东说:
“我相信你会如实公正报道你在苏区的所见所闻。”
“请主席相信,我会如实报道苏区之行的,中外人民将看到一个红星照耀的中国。我明天就回北平。”
这时贺清华进来了,给斯诺和毛泽东的杯子里添满了开水。斯诺一看手表,时针已经指向下午3点半。毛泽东吩咐贺清华说:
“你给管灶的同志说,让他们用保安特产备好下午饭,我们为斯诺先生饯行。”
贺清华转身去安排饭菜。毛泽东对斯诺说:
“你要启程回北平了,准备工作都安排好了吗?”
斯诺回答说:
“一切都安排好了,今天是来向你告别的。”
“好,应该马上回去。”毛泽东指着军用地图说:“你看张学良的东北友军从这些战线撤出,由南京的军队或其它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换防。现在,只有洛川还有东北军的一个师与红军毗邻。等蒋介石把门都堵死了,你要回北平就困难了。所以,你得赶紧离开苏区,我们已给你做好了一切安排。”
“感谢主席和苏区领导想得周到。”斯诺说:“说实在的,这里的领导好,群众朴实,山清水秀,一派和平景象。我已经和你们的干部、战士和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实在不愿意离去。但是,我要很快把我在陕北苏区的采访真实地报道给国统区人民,报道给世界人民,就必须赶快回北平。”
毛泽东笑着说:
“这说明我们这些杀人放火的‘赤匪’,把你这个外国人也‘赤化’了啊!”
“我刚进入红区时,真担心你们会杀我,会把我的东西抢走,可现在简直不想离开这里。”
“你这次回去,就成了世界上的知名人士,你是第一个全面了解我们真实情况的外国记者。”
“我一定将你们的真实情况向全世界传播,使全世界同情你们事业的广大劳动人民感到兴奋和鼓舞。”
说话间,贺清华与大师傅端来了饭菜,有小米饭,有山药蛋,南瓜,还有炒辣椒。毛泽东热情地请斯诺用餐,笑着说:
“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这是保安的特产,营养丰富,耐人品味,不知斯诺先生是否喜欢吃?”
“喜欢吃。”斯诺说:“我们美国人还把南瓜与山药当作佳肴品尝呢!”
“保安的生活艰苦,这里条件差,你的身体却比来时健壮了。”
“是的,保安的小米、洋芋很有营养,这些山里长出来的东西,竟使我增加了体重。初来保安时,我不习惯吃小米,极想咖啡、黄油、面包、牛奶,竟然依照《字林西报》上介绍巧克力蛋糕烘制法试做蛋糕。伟大的试验失败后,我只得乖乖地吃小米,久而久之,才嚼出小米的甘甜味道来。今天,我是在保安吃最后一顿小米,要吃得饱饱的才能放碗。”
饭后,斯诺依依不舍地向毛泽东告辞,他说:
“我很幸运,有机会到陕北苏区来,记录了这里正在展开的一页历史,我是一个记者,有责任把它公诸于人民。主席,再见了!”
毛泽东紧紧握着他的手说:
“我们已经是朋友了,希望你以后再来。”
斯诺肯定地说:
“以后一定再来!”
“斯诺先生,祝你一路平安,早日抵达北平!”
毛泽东一直把斯诺送出院门外,驻足看着他渐渐远去。
第二天,乔治·海德姆恋恋不舍地为斯诺送行。斯诺把自己的一件黄色鹿皮夹克留给海德姆作纪念。海德姆紧紧握着斯诺的手,郑重嘱咐道:
“你回去写文章时,千万不要提到我的名字,因为上海有我的许多朋友,如果国民党政府知道我在苏区,我的那些朋友就会受到牵连。美国还有我的一家人,我在苏区的事暴露了,他们的处境也会很危险。”
自此以后,乔治·海德姆便成了“马海德同志”或“马大夫”,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土地上,忠实地实践着毛泽东的重托。
斯诺则在10月22日到了西安,11月初返回北平。他先在美国使馆举行记者招待会,发布了苏区之行的消息。11月12日,他写的《毛泽东访问记》开始在《密勒氏评论报》分期刊出。随后,美、英多家报刊,接连发表斯诺所写关于苏区的报道,以及斯诺在苏区拍摄的大量珍贵照片。斯诺还参加和召集各种形式的报告会,介绍他的苏区之行。
在斯诺的支持下,1937年3月由王福时等人编译的中文版《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在北平秘密出版。此书是关于斯诺对苏区介绍的大量材料的第一次结集出版。斯诺称赞此书是“向无数中国人第一次提供了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斯诺的前妻韦尔斯形容此书说:“对中国像一道闪电,它唤醒了人民。”
后来斯诺在1937年7月完成了全面反映他苏区之行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问世,立时被许多评论家称为是“真正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著作”。此后该书一版再版,还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轰动了整个世界。
胡愈之等人在共产党地下党组织的支持下,于1938年2月在上海以“复社”名义翻译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译本,取名为《西行漫记》。当毛泽东看到《西行漫记》时,十分高兴地说:
“这是一本真实报道了我们的情况,介绍了我们党的政策的书。斯诺是中国人民忠诚的朋友。”
《红星照耀中国》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1943年春,斯诺在苏联采访3名女游击队员,问道:“是谁教会你们打仗的?”她们回答说:“只有几个老同志,能教我们一些。我们从一本叫《红星照耀中国》的书中,学到了许多知识。那是我们从斯摩棱斯克城里买来的,我们游击队里差不多每个共青团员都读过它。”3名女游击队员再也没有想到,站在她们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写这本书的。
斯诺在1944年还从一位缅甸青年那里得知,在缅甸的德钦族抗日游击队里,《西行漫记》中关于红军活动的事迹,被作为组织开展游击战的指导范例。
《红星照耀中国》更大的影响还是在中国。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通过《西行漫记》,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所在,他们从各地奔赴红星的所在地,不断补充和壮大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力量。
且说在10月14日,朱德、张国焘致电中央说:
“《十月份作战纲领》完全同意,请迅速进行。”
中共中央致电朱德、张国焘并转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徐向前、陈昌浩,电文中说:
3个方面军会合后,为统一作战指挥,请朱德、张国焘以总司令、总政委名义,依照中央和军委的决定,指挥3个方面军的前线作战事宜。3个方面军对朱德、张国焘两总的报告,朱德、张国焘两总对3个方面军的电令,均望同时发给中革军委一份,以便密切前后方的联系。
10月15日,毛泽东发表《关于停战抗日的谈话》,单方面发布停战命令。全文如下:
苏维埃中央政府与人民红军军事委员会,现已发布命令:(一)一切红军部队停止对国民革命军之任何攻击行动;(二)仅在被攻击时,允许采取必须之自卫手段;(三)凡属国民革命军,因其向我进攻而被缴获之人员武器,在该军抗日时,一律送还,其愿当红军者听便。(四)如果国民革命军向抗日阵地转移时,制止任何防碍举动,并愿给以一切可能之援助。
吾人已决定再行恳切申请一切国民革命军部队与南京政府,与吾人停战携手抗日。该项申请书,已在草拟中。目前察晋绥3省形势.已属危急万状,吾人极愿与南京政府合作,以达援绥抗日救亡图存之目的,如南京政府诚能顾念国难,停止内战出兵抗日,苏维埃愿以全力援助,并愿以全国之红军主力为先锋,与日寇决一死战。
10月15日这一天,毛泽东给陈伯钧写了一封信,他写道:
伯钧同志:
闻你在6军(陈伯钧7月4日已调入2方面军任6军团军团长——笔者注),为红军庆得干才!你的身体好否?同志都想念的。我们都好,相见之期不远,愿共努力!此致
革命的敬礼!
毛泽东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出席会议,林育英列席会议。毛泽东发言说:
“由于中央策略的正确,2方面军的赞助,全国形势的发展,共产国际的影响,4方面军的同志大部分是拥护中央路线的。”
与会者认为:张国焘的错误是政治上、组织上、路线上的错误,是机会主义性质的,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为使红4方面军拥护和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会议决定:派林育英代表中共中央到4方面军传达中央和共产国际的决议。
10月16日这一天,朱德、张国焘致电中共中央及中革军委,报告红4方面军军以上干部配备情况:
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
红4军:军长陈再道,政委王宏坤,参谋长张才千,政治部主任刘志坚;下辖第10、11、12师。
红5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副军长罗南辉,参谋长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下辖第13、14、15师。
红9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伯稚,政治部主任曾日三;下辖第25、26、27师。
红30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参谋长黄鹄显,政治部主任李天焕;下辖第88、89、90师。
红31军:军长萧克,政委周纯全,参谋长李聚奎,政治部主任王新亭;下辖第91、92、93师。
另有甘肃省抗日救国军总指挥王维舟,红军大学校长刘伯承,政委何畏,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共产主义大学校长刘希平。
欲知红4方面军果能顺利到达陕北否?请看下一章。
东方翁曰:毛泽东起草的《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实际上是为中共中央提出了一个在抗战时期的总纲领。《通电》中那些深刻而又正确的内涵,别说是张国焘等野心家及当时的国民党人士,就是在他身边的人,恐怕都不可能深刻理解。特别是《通电》中的一些重要原则(见(乙)(丁)两部分),在他人看来,这些话可能是策略,或者说是大话,是空话。这些后来都曾经被一些人所忽视、所不赞成。历史不是都一一验证了这些原则的正确性吗?知毛泽东者,从历史到今天,究竟有多少人呢?
咨询微信: qunfeiyang2014, 13937776295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