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优先于制度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田忠国
十七大和两会之后,继续改革、深化改革的车马炮业已摆好,下一步就到了人们所说的“改革攻坚”了。我猜想,攻坚的重点应该在权力结构的制衡上,虽然内部制衡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结构性相对独立的外部制衡。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内部制衡还是相对独立的结构性制衡,我们都应该清醒的看到,结构是由程序建构的,如果结构的存在,但在程序上不完整、不完善,也就是说,每个程序链缺少自我验证和闭环功能,最终导致的必然是结构的混乱。
如果结构产生了结构性混乱,制衡就会完全失去效用。
但如果人们试图用制度整合由程序不清导致的结构性混乱,其结果将会适得其反,导致结构难以驾驭的结构性混乱。由此可知,权力制衡的要义在于程序优先。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清楚,结构性制约的机制原理不在于结构本身,而在于程序的组合结构。
我为什么说程序优先于制度呢?
一、 程序是权力和权利结构的标准路径
结构是由程序构成的。没有程序,就没有结构。现在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包括机械设备,莫不证明了这一点。所谓程序,从操作系统和机械设备上说,就是工作过程。一个工作的完整过程,叫系统闭环。所谓系统闭环,就是程序从起点到终点的完整过程,假如一个程序无法闭环,就证明这个程序是无效的程序,因为,说明这个有起点无终点,而一个有起点无终点的程序,是无法产生程序应该产生的功能的。系统和机械设备是这样,权力和权利结构亦是如此。但是,机械设备和权力或权利不同的地方是:机械设备的程序规范是由零部件构成和完成的,而权力和权利程序功能完成,却是由人完成的,因此,标准的权力或权利运行路径,需要制度规范。失去制度约束的权力和权利程序,必然导致程序的混乱,而程序的混乱,将直接造成失去程序功能的结果。
程序和制度在程序运行中固然重要,便也不能离开:
一) 、程序制度的公平正义。
二) 、程序制度的制衡作用。
三) 、程序制度为精神信仰。
四) 、多元思想下的价值目标共识。
五) 、自由民主与主体精神
假如程序制度没有承载程序制度中必须承载的五大要素,应该说这个程序制度是不完善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之。
二、 制度是规范标准路径的规范标准
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制度是干什么的?这个问题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答案,但我的答案只有一个:制度是为了确保程序的正确运行、规范人们的权力行为和权利行为的。离开此而谈制度、制定制度,则制度就会成为无法操作的摆设。我以为,我们的有些制度之所以无法操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程序和制度的关系认识不清,对于制度要达到的目标也模糊不清造成的。“易经”中的一句话,既“简则易从,易从则易能”,就深刻的揭示了制定制度必须坚持的原则。
三、 中国的崛起基础是制度创新
中国的崛起靠什么?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说,人才,资本,思想,创新等等,但使人才、资本、思想、创新等能脱颖而出的是什么?我以为是制度机制。因为,我个人认为,一个社会如果缺少人才、思想、创新、资本等等制度优化机制做为保障,排挤人才、排挤其它思想观点、排挤创新的现象就不可避免,而资本的短期逐利现象,也是无法阻止的现象。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崛起的真正基础是制度创新。但是,我国的实践证明,没有平民道德评议或者叫道德审议的思想创新、制度创新,往往是精英欲望泛滥的开始。精英欲望泛滥,一方面导致精英利益联盟化;另一方面,由于精英利益的联盟化,为了维护精英利益,精英霸权的现象毕毕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丧失良知就成了精英们的一种时尚追求。因此,我以为,建构我国精英与平民的互动机制,是使精英恢复良知,激活理性创新,形成精英与平民价值目标共识的有效途径。另外,我认为我国应该建立平民阶层与精英阶层平权搏弈的空间,所谓平权搏弈的空间,就是在思想理论上,让精英层与平民层同坛论道,各自表达自己的看法,视批评与反批评为平权的标志,而不是精英层的霸权所在地。
但是,我国精英与平民价值观念的矛盾与冲突,却成了阻碍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四、 制度创新的基础决定于人类对社会动态稳定的动力机制的认识水平
情感倾向决定思想倾向,思想倾向决定制度的价值倾向,因此,我以为一个制度能否超越阶级价值取向,是制度水平如何的关键。超越阶级价值取向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全体公民的平等权利。从这个层面上说,没有全体公民的平等权利,便没有社会和谐和社会的动态稳定,因为,社会和谐的途径是通过和平斗争或者叫和平搏弈,社会阶层利益重构趋于合理的结果,如果没有全体公民的平等权利,必然导致某一群体政治权利的丧失,平等权的制衡效用就会消失得不见踪影,若如此,社会怎么能够和谐?社会又怎么达到动态稳定?世界历史证明,静态稳定是社会的非常态,是一种危险的标示语言,而动态稳定才是社会的常态,也才是社会正常发展的动力机制。程序和制度,就是为了维护动态稳定的常态,形成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而设置的社会规范。由此可知,人类制定的程序制度如何,决定于人类对社会动态稳定的动力机制的认识水平。因为,社会动态稳定的动力机制,是社会客观存在的程序之网而形成的程序机制。
五、 社会是权力与权利组成的程序的网
任何社会都是权力与权利组成的程序的网。只是人们不通过认真研究,深入分析,就无法看到这个由程序-----社会的客观规律-----组成的网而已。这个由权力和权利程序组成的社会之网,在制度的维系下,就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但是,不容讳言的是,良好的制度体系,是一种充分发挥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保障,而一个不好的制度体系,将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破坏力量。所谓良好的制度体系,就是维系平民的神性与精英的神性,抑止平民的魔性和精英的魔性的制度机制,但这个制度机制的基础不是别的,是平权状态下的相互制约与搏弈。
六、 分清制约与权威的关系
有权力,就必然需要权利的制约,没有权利对权力的制约,权力就会彰显出魔性的一面,比如说贪污腐败、权钱交易、公款嫖娼,就是权力魔性的突出表现,所谓制约,就是制约权力魔性的一面,彰显权力神性的一面。权力神性彰显了,权力的权威性也就建立起来了。彰显权力神性的一面时,其权力是不可以制约的,而只能事后从神性的道德上进行审议。我以为,这就是权力与权威的关系。
七、 制度是建构在程序基础上的社会平权价值秩序的规范标准
制度是建构在程序基础上的社会平权价值秩序的规范标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因为我既没留过洋,也没进过大学学堂,不知道学术语言应该怎么表达,所以也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说自己的话了。我之所以说“制度是建构在程序基础上的社会平权价值秩序的规范标准”,是基于我对社会动态变化规律的个人认识,也就是说,社会动态变化不论多么复杂、多么令人困惑,但究其本质,都是各种不同的价值程序逻辑相互推荡产生的波澜。这种波澜或平和或暴烈,平和时必然有“制度是建构在程序基础上的社会平权价值秩序的规范标准”的社会化制约,暴烈时必然缺少“社会平权价值秩序的规范标准”机制。因此,从制度机制上说,民主的问题不是个左、右问题,也不是个党派执政的问题,而是个“制度是建构在程序基础上的社会平权价值秩序的规范标准”的问题,因为,只有平等的、超越阶层利益的制度机制,才能使各阶层的利益空间趋于合理,而各阶层趋于合理的利益空间,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各阶层利益都得到合理保护的前提条件,更是维系社会各阶层神性、抑止魔性的前提条件。
2008年4月5日星期六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