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雨夹雪:漫谈阶级斗争与人类社会发展

雨夹雪 · 2009-07-29 · 来源:
通化钢铁事件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近来,我国发生了“通化钢铁事件”,这是国内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尖锐化的突出表现。阶级斗争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买办资产阶级在这一问题上长期刻意歪曲,不少朋友对阶级斗争认识比较混乱。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我对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问题的一点看法,未必正确,仅供广大左派朋友参考。    

一、阶级、阶级社会与阶级斗争    

1.阶级的概念  

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本质是阶级关系。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领域中,集中反映的就是各阶级的利益及其相互关系。    

在中国和在西方,古代社会中的“阶级”,就是指社会上存在的身份等级。在中国的古典文献中,“阶级”既指官位俸禄的等级,也指社会伦理制度,即“礼”规定的等级秩序。没有官位的“老百姓”,在古代通称为“庶民”。“士”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有的是拿俸禄的“食邑”的官,也有的是自食其力的“食田”的民,所谓“学而优则士”。所以古时有“士大夫”和“士民”的称谓,但后来“士”通指“读书人”。在中国古代,“民”的划分是“士民、农民、工民、商民”四民。在西方过去有文字的各个历史时代,社会等级制度也是普遍存在的,可以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的阶梯。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领主、陪臣、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各种独特的门第等。    

但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和古代社会中的“阶级”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的不同而分成的集团。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又是一个政治范畴。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首先是指阶级这个人类社会共同体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形成的,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阶级最本质的特征,其余的特征都是由这一本质特征派生出来的,这就是阶级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其次,划分阶级的首要依据是经济地位,即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阶级是一个政治范畴,是指在阶级社会的一定社会结构中,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国家,而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借助于国家而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即成为拥有社会公共权力的政治主体。由于在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与统治阶级同时产生的其他阶级则处于不同的政治地位。阶级具有基于共同的经济地位而产生政治倾向的一致性;基于共同的生活方式而产生心理习惯的相似性;以及基于共同的历史命运而产生理想追求的聚合性。    

我们在讨论阶级斗争问题时,必须首先明确阶级的概念,即阶级不仅仅指身份等级的不同,更是指在整个社会中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乃至文化地位的差异。    

2.大阶级、小阶级和亚阶级    

当前,在阶级斗争问题的认识混乱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对阶级认识和称谓的混乱。例如,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常用的称谓有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官僚阶级、知识分子阶级等等。这些称谓有些是阶级,有些根本不是阶级,总的来说,加剧了认识混乱。    

我认为,一个社会的阶级可以划分为大阶级、小阶级和亚阶级三种类型。    

所谓大阶级,指阶级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中对立的两大阶级。在社会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一个社会的大阶级有且只有两个。例如,奴隶社会的两大阶级即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封建社会的两大阶级即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社会变革时期,由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不止一种,社会的大阶级也不止两个。例如,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期,大阶级就有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四个。    

所谓小阶级,指阶级社会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中的阶级。在阶级社会,除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还包括一部分个体劳动者,这些个体劳动者构成了一个小阶级。小阶级的“小”不是人数少,而是指在社会中不起决定作用。小阶级具有劳动者和私有者的双重地位,作为劳动者,在思想上倾向于被剥削阶级,作为私有者,又倾向于剥削阶级,极易受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在社会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一个社会的小阶级有且只有一个。例如,奴隶社会的小阶级即平民阶级,封建社会的小阶级即自耕农阶级(封建社会的农民阶级主要指农奴或佃农),资本主义社会的小阶级即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指中农、小手工业者、小商人、自由职业者等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体劳动者)。    

所谓亚阶级,指根据社会地位和职业的不同对大阶级和小阶级的进一步划分。例如,就近代中国而言,资产阶级又可以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又可分为中农阶级、小手工业者阶级、小商人阶级,无产阶级又可分为产业工人阶级、手工业工人阶级、店员工人阶级和雇农阶级等。  

当然,一个社会的阶级绝非泾渭分明的,划分阶级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仅以中国封建社会为例。大部分农民并非完全没有土地,只是土地不足以自给自足,应该属于自耕农阶级还是佃农阶级呢?对于这部分农民中的大多数,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租佃土地,完全可以说属于佃农阶级,少数接近自给自足的则应该属于自耕农阶级。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大作坊主和大商人应该属于地主阶级,个体手工业者和小商人应该属于自耕农阶级,没有生产资料的手工业者则应该属于佃农阶级。(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自耕农阶级、佃农阶级绝不仅指这三种职业,而是指在租佃关系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剥削者、个体劳动者和被剥削者)。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有两种人存在于阶级社会始终,一种是官僚,另一种是知识分子。如何看待这两种人的阶级地位呢?应该说,这两种人不是独立的阶级,而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在什么社会,为什么社会服务,就属于什么阶级。奴隶社会的官僚和知识分子属于奴隶主阶级,封建社会的官僚和知识分子属于封建地主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的官僚和知识分子属于资产阶级。虽然不排除个别官僚和知识分子站在劳动人民一边,但是就整个社会而言,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权力的知识分子和掌握经济权力的剥削者(指直接剥削者)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剥削压迫劳动人民,他们和劳动人民是根本对立的。在现实中,官僚、知识分子和剥削者往往三位一体,例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士大夫既是官僚,又是知识分子,也是地主。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官僚、知识分子和资本家三位一体的现象更加普遍。    

总之,任何一个阶级社会都可以划分为对立的两大阶级和位于两大阶级之间的个体劳动者阶级,这三个阶级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亚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属于某个阶级。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权力的知识分子和掌握经济权力的剥削者共同构成了统治阶级,共同剥削压迫劳动人民。    

3.“五种型态说”与阶级社会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且对人类社会形态作出了科学划分。从社会制度的角度划分,有五种形态说,即“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后来,斯大林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概括为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即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制的、封建占有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中国概括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    

然而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沦为非主流,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日益猖獗的情况下,否定中国存在奴隶社会发展阶段和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的观点甚嚣尘上。他们说中国夏商周的奴隶比重不高,所以不是奴隶社会;秦以后并未实行分封世袭制,所以不是封建社会。他们抛出了所谓“部民社会”、“宗法专制社会”等等论调,妄图诬称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    

事实上这种观点是毫无道理的,是混淆了奴隶制度和奴隶社会,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概念。奴隶制度是一种经济制度,即奴隶主拥有奴隶,奴隶须为奴隶主干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的制度。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即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土地上建国的制度,即分封世袭制。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则是马克思主义把资本主义以前的阶级社会划分成的人身依附为中心和土地依附为中心的两个发展阶段。奴隶社会未必实行奴隶制度,实行奴隶制度也未必是奴隶社会(像南北战争以前的美国南方实行奴隶制度,但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也类似。中国夏商周和秦以后,西欧希腊罗马时期和中世纪,印度早期的瓦尔纳制度和后期的阇提制度都有明显不同,都经历了以人身依附为中心和土地依附为中心的两个发展阶段。正如今天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各国也各具特色,甚至存在发达资本主义和殖民地资本主义明显不同的两种类型一样,古代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家当然也有区别。但无论是叫奴隶社会还是部民社会,封建社会还是宗法专制社会,从整体上看人类社会在原始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间存在两个发展阶段是不容否认的,在没有合适的统一名称之前,不妨仍旧称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当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属于阶级社会,存在很多共同点,如果把它们合并起来,把人类社会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阶级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三大阶段也无不可。特别要说一句,社会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是阶级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既是阶级社会的最后阶段又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带有阶级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双重属性。    

此外,有人用马克思的三种形态说取代五种型态说,把人类社会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三种形态,这也是不合适的。三种形态说本身并没有错,是五种型态说的重要补充,和五种型态说本质上是一致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对应于“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对应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共产主义社会对应于“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但是如果用三种形态说取代五种型态说,就导致阶级社会和非阶级社会划分到相同的形态,从而掩盖和抹煞了阶级斗争,变成为剥削和压迫辩护的学说了,这显然和马克思的本意背道而驰。    

总之,人类社会形态可以划分为原始社会、阶级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三大阶段,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五种型态说”个别称谓可以商榷,但从整体上看人类社会存在这五个发展阶段是不容否认的。    

4.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指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它又包括各个社会形态的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和社会变革时期代表新生产关系的剥削阶级与代表旧生产关系的剥削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和剥削阶级内部的亚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等类型。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首先在各个社会形态的两大基本阶级之间展开,如奴隶社会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斗争,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    

在阶级社会里,代表新生产关系的剥削阶级和代表旧生产关系的另一个剥削阶级之间,也会发生激烈的斗争。例如,在奴隶社会末期,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在封建社会末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    

此外,剥削阶级内部的亚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也属于阶级斗争,例如,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产阶级反对买办资产阶级的斗争,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工业资产阶级反对金融资产阶级的斗争等。    

但是,劳动人民内部的一些冲突不属于阶级斗争,例如,工人和农民之间的一些矛盾就不属于阶级斗争。因为“阶级斗争”这个概念是有明确范围的,它只限于对抗阶级之间。无论是各个社会形态的两大基本阶级,代表新生产关系的剥削阶级和代表旧生产关系的剥削阶级之间,还是剥削阶级内部的亚阶级之间的矛盾都是对抗性的(后两者之间的矛盾除了对抗性,也有非对抗性的一面)。而劳动人民都是受剥削受压迫的,从根本上讲利益是一致的,劳动人民内部的一些冲突实际上是剥削阶级分化政策的结果。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阶级斗争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三种基本形式,绝不仅仅限于暴力斗争。有人宣称“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对抗虽然还存在,但阶级对话与合作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的观点是十分荒谬的,对话是无奈的,合作是被迫的。所谓“阶级对话与合作”不过是不具备暴力斗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形式。    

二、阶级斗争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和阶级斗争的起源    

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归集体公有。在公有制的基础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是平等的,相互间是互助合作的关系。在这里不存在什么剥削。人们往往按照年龄和性别实行自然分工,例如有经验的老人负责制造工具,强壮的男子负责狩猎,妇女负责采集、照看孩子和从事家务。大家互助合作,和睦相处。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归公有,然后实行平均分配。    

有人认为原始社会就有了官僚特权和私有观念,这是大错特错的。原始社会丝毫没有私有观念。鄂温克人获得野兽之后,由族长把兽肉平均分给大家。兽皮不够均分,就先分给一部分人,等以后猎取了野兽,再补分给其他人。近代在非洲发现的还处在原始社会的居民,当送给其中的某个人一块糖时,他不是自己把糖吃掉,而是先把糖放入自己嘴里舔一舔,然后再依次传给所有伙伴们尝一尝,大家共同享用。当他们得到一块布时,也是按照人数,把布撕成小片,每人取得一片。在母系氏族公社内部,除个人常用的工具外,所有的财产归集体公有。有威望的年长妇女担任首领,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参加者是全体的成年男女,享有平等的表决权。所谓“首领”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职业,没有丝毫特权。    

官僚特权和私有观念是伴随私有制产生的,官僚特权和私有观念的产生又进一步推动了私有制的发展和阶级产生。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了私有制。原来由全体成年男女参加的氏族议事会,逐步变为由全体成年男子参加,再变为各大家族的族长组成。族长们变成了剥削阶级,同时也变成了特权阶级,其他成员变成了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家庭或者家族最早的剥削单位。不同阶级之间出现了斗争,随着阶级斗争的深化就出现了国家来对人民进行有效的统治。剥削阶级亦特权阶级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地位进一步确立,原始社会也就结束了。    

原始社会不是天堂,但更不是地狱。近年来为了论证阶级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的合理性,极力突出原始社会的黑暗面,宣传“原始社会虽然没有阶级对立,没有剥削,但是当时的生产非常落后,生活非常困苦。人们穿的是树叶、兽皮,住的是山洞、窝棚,经常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疾病和野兽的侵害,使他们经常处于险境。他们的寿命非常短。在饥饿的驱使下,还有过吃掉俘虏的现象。所以原始社会绝非什么人类的‘黄金时代’,而是愚昧、落后的时代”。其实,这说的大多是原始社会前期的情况,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达到了全盛的时期,在没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还是能够接近温饱水平的。因为没有剥削和压迫,幸福指数显然远远高于阶级社会。后世称这一时期为“大同社会”、“黄金时代”并非毫无道理。    

阶级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有必然性的,无论这一取代是否合理。因为原始社会的结构过于简单,按照年龄和性别实行的自然分工没有知识分子的存在空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社会结构必然不堪重负。当然,如果对这种社会结构进行改革,使其保留公有制和人人平等、互助合作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经过阶级社会直接到达共产主义社会理论上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是实际上人类社会没有走这条道路,讨论这个问题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阶级社会取代原始社会进行了十分激烈的斗争。劳动人民不希望受剥削受压迫,对阶级社会取代原始社会进行了激烈的反抗。最初的“五大文明中心”,印度的哈巴拉文明和希腊的爱琴文明几百年就毁灭了,当地人又回到了原始社会。这原因固然很多,但劳动人民的反抗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游牧民族更是长期在阶级社会和原始社会之间徘徊。这一切都表明,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阶级社会形成之日就遭到了激烈的反抗。    

总之,原始社会很长时间内不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也不存在官僚特权和私有观念,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官僚特权和私有观念,官僚特权和私有观念的产生又进一步推动了私有制的发展和阶级产生。劳动人民不希望受剥削受压迫,对阶级社会取代原始社会进行了激烈的反抗。    

2.阶级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⑴奴隶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进入奴隶社会后,随之出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后,从事脑力劳动就成为奴隶主的特权,奴隶则被剥夺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权利。奴隶主脱离体力劳动,把体力劳动看作是卑贱的事。他们还利用自己所占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对奴隶的统治。这样,就形成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使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权力的知识分子和掌握经济权力的剥削者三位一体,共同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社会结构最终形成。这一社会结构也是阶级社会的基本社会结构,贯穿阶级社会的始终。    

奴隶社会的剥削和压迫是异常野蛮残酷的,以希腊罗马为例,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主和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完全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创造的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奴隶主为了维护奴隶制度,不断强化军队、监狱、法庭等国家机构,对奴隶进行统治,镇压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其统治,还从思想上欺骗和麻痹奴隶,他们编造种种谬论,把奴隶制说成是永久长存的,以使奴隶安于现状,听天由命,不作反抗。    

奴隶社会的阶级斗争也是异常激烈的。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被奴役的氏族部落反抗征服者的斗争,往往表现为大规模的起义。但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方式,更为经常的是消极怠工、逃亡、破坏生产工具或杀死个别穷凶极恶的奴隶主。奴隶社会激烈的阶级斗争使这种社会存在不稳定性,特别是军事力量不可靠,奴隶军队战斗力不强,平民军队数量有限,雇佣军就更不必说了。几乎所有进入奴隶社会的文明中心都在盛极一时后在奴隶起义和“蛮族”进攻双重打击下迅速衰亡。    

⑵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在西方,所有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封给贵族、功臣,贵族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封给亲信,如此下去。而在中国,自从商鞅变法起就实行土地私有制,地主对辖内土地拥有绝对支配权,可以任意买卖。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其他阶级。封建社会中往往存在相当明显的等级制度,统治阶级享有种种特权,形成金字塔式的统治架构。封建社会的思想观念通常以“君上大权”为骨架,融入一些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思想而汇集成,最典型的是中国的“儒家思想”。    

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是农民起义。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是一次对土地和财产大规模的再分配,同时也是政治和思想观念上的一次革新。往往经过农民起义清除了旧的统治集团之后,新的朝代都会出现一个盛世。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农民拥有部分生产资料,较之奴隶社会劳动人民处境有所改善,稳定性较之奴隶社会也有了很大提高。    

⑶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发展到最高阶段,成为社会生产普遍的和统治的形式,劳动力也变成了商品。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攫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制度是最野蛮和最残酷的剥削制度。工人阶级和奴隶阶级同样没有生产资料,但是工人阶级的地位远远不如奴隶阶级。在奴隶社会,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奴隶死了奴隶主也受到了损失;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死了资本家不会受到任何损失,重新雇别人就可以了。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是工人贫困的积累。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使剥削和压迫达到了最大限度。从资本主义社会诞生之初,就发生了圈地运动、种族灭绝等一系列令人发指的罪行。美国南北战争前一位种植园奴隶主去了北方后感叹:“北方说我们不人道,是奴隶制度。可是,北方工人连奴隶都不如,我们至少不会让奴隶饿死,而北方每天都有失业工人饿死。北方之行使我感到,我们在人道主义上占优势”。而这时美国南方的奴隶制度已经资本主义奴隶制了,比古代奴隶社会的奴隶制残酷了很多。机器的改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本来是增加社会财富、缩短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却变成了提高劳动强度、增加失业人口、使无产阶级陷于贫困的手段。今天,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黑帮横行、娼妓遍地、毒品泛滥、失业惊人,在古代这种国家早就灭亡了。    

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存在到今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极大的欺骗性。资本主义社会在人身依附关系上有了很大进步,它宣传“自由竞争”、“机会均等”,利用几千年来的私有观念造成的劳动人民渴望发家致富的心理愚弄百姓。事实上,“自由竞争”、“机会均等”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任何一个社会无论多么不合理,都有提高社会地位的机会,封建社会人人都有机会作皇帝,只是要冒死亡的风险,即“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作了皇帝的人不过是自己或祖宗抓住了机会。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而工人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发家致富的机会不可能均等,在这种情况下自由竞争,只会使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当然不排除个别工人变成资本家,但就整个工人阶级而言,和资本家进行“机会均等”的“自由竞争”只能使工人阶级受到剥削压迫不断加剧。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受到了愚弄。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也是很激烈的。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斗争发展最完备的社会形态。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三种基本形式。从资本主义社会形成至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未停止。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高潮。    

⑷社会变革时期的阶级斗争  

前面讲的都是在各个社会形态的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然而在社会变革时期,代表新生产关系的剥削阶级和代表旧生产关系的另一个剥削阶级之间,也会发生激烈的斗争。例如,在奴隶社会末期,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在封建社会末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    

社会变革时期的阶级斗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劳动人民积极参加,站在代表新生产关系的剥削阶级对抗代表旧生产关系的剥削阶级。因为旧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弊病已经充分暴露,劳动人民已经不堪忍受,而新生产关系尚未占统治地位,它的矛盾和弊病尚未充分暴露。当然,劳动人民积极参加的最终目的还是消灭剥削和压迫,不仅仅是消灭旧生产关系。  

社会变革时期的阶级斗争往往以代表新生产关系的剥削阶级和代表旧生产关系的另一个剥削阶级之间的妥协而告终。例如。英国革命最终以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妥协的光荣革命结束,法国革命最终以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妥协的《1875年宪法》结束。因为二者都是剥削阶级,两者之间的矛盾除了对抗性,也有非对抗性的一面,二者都不能容许劳动人民消灭剥削和压迫。因此,代表新生产关系的剥削阶级在斗争中既具有革命性,同时也存在政治上的动摇性、斗争中的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最终和旧剥削阶级妥协共同对付劳动人民。    

3.共产主义社会和阶级斗争的发展趋势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消灭了阶级的社会,当然也要消灭阶级斗争。但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决不会在一夜间消灭,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带有阶级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双重属性。消灭剥削阶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使命。消灭剥削阶级决不仅仅指消灭资本家,也包括消灭官僚和知识分子。前文已经说过,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权力的知识分子和掌握经济权力的剥削者三位一体,共同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社会结构是阶级社会的基本社会结构,贯穿阶级社会的始终。资产阶级不仅包括资本家,也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官僚和知识分子。如果仅仅消灭掌握经济权力的剥削者,不消灭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权力的知识分子,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阶级社会复辟就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消灭官僚和知识分子决不是肉体消灭,而是消灭官僚和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特权,消灭官僚和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拥有特权的社会结构,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使官僚和知识分子成为和工人、农民一样的普通职业。这一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也是长期的、反复的、尖锐的,具体情况下文还要详细介绍。    

特别要说明一下,有人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就不存在社会分工了,所有人都从事同样的职业。应该说,这是违背社会发展趋势的。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分工只会日益细密,而不会消失。共产主义社会要消灭的是社会分工之间的地位差别,而不是社会分工本身。  

消灭了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权力的知识分子和掌握经济权力的剥削者三位一体共同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社会结构,使官僚和知识分子成为和工人、农民一样的普通职业之后,官僚特权观念和私有观念的影响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期。同官僚特权观念和私有观念的斗争将是阶级斗争的最后一个阶段,随着共产主义社会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官僚特权观念和私有观念的影响将日益减弱,阶级斗争也将随之逐渐消灭。    

总之,共产主义社会将通过长期斗争消灭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权力的知识分子和掌握经济权力的剥削者三位一体共同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社会结构,使官僚和知识分子成为和工人、农民一样的普通职业,最终消灭官僚特权观念和私有观念等剥削压迫观念。这一切实现了,阶级斗争才会随之逐渐消灭。    

三、阶级斗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关于阶级斗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论述很多。我这里仅简单的说我对几个问题的一点看法,以帮助澄清买办资产阶级的“告别革命”思想对阶级斗争的作用认识上的混乱。  

1.革命与改革,孰优孰劣?  

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行动。改革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调整变动。近年来,“告别革命”的思想愈演愈烈,历史学界的“精英”纷纷跳出来把从古到今的革命与改革“重新认识”了一般,极力拔高改革,贬低革命,宣传“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甚至宣称“改革才是历史的火车头”。  

其实,这完全是不值一驳的。改革是由于旧制度已经腐朽,其缺陷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统治阶级被迫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调整变动。然而,统治阶级本身就是已经腐朽的旧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保障自己的利益,这就决定了改革不可能根本改变腐朽的旧制度,至多通过修补延长一点旧制度的寿命。正如一个人不可能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一样,改革不过是把“斩立决”改为“秋后处斩”,延长了一点寿命,同时也延长了痛苦。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行动,革命者本身就是已经腐朽的旧制度的受害者,这就决定了革命可以从根本上推翻腐朽的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从实践上看,首先谈谈通过革命和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效果。仅以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而言。英法是通过革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果发展的状况相对好一些。德日是通过改革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果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害人害己。    

再谈谈同一社会形态内部革命和改革的发展效果。仅以中国封建社会而言,桑弘羊的盐铁官营,杨炎的两税法,王安石的变法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等重要改革,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了社会矛盾的,反而加重了农民负担。例如,盐铁官营之后,生产的农具大而不适用,质量差,价钱贵,农民不愿买,就用木头工具耕田,用手去除草,有时买盐铁要走很远的路,官吏还常强迫购买,给农民造成很多不便。后来,这些改革被概括为改革一次农民负担就加重一次的“黄宗羲定律”。而封建社会每一个盛世都是在通过农民革命进行对土地和财产大规模的再分配和清除了腐朽的旧的统治集团的基础上形成的。  

总之,改革是要维护腐朽的旧制度,革命是要建立优越的新制度。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实现社会变革的效果还是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发展效果,革命都远远优于改革。    

2.民主社会主义,行得通吗?  

民主社会主义,也称社会民主主义,起源于19世纪初,恩格斯逝世后,在伯恩施坦、考茨基的影响下,社会民主主义逐步演变为一种在资本主义范围内通过议会道路来改良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又叫修正主义。今天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奉的思想体系与意识形态,基本主张是否定阶级斗争,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今天也有不少人鼓吹中国应该搞民主社会主义。  

其实,民主社会主义完全是行不通的。从理论上看,一个阶级社会过渡到另一个阶级社会走改良道路是有可能的(当然严重的后遗症免不了)。因为这只是改变了剥削压迫的方式,而不会改变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权力的知识分子和掌握经济权力的剥削者三位一体,共同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社会结构。代表新生产关系的剥削阶级和代表旧生产关系的另一个剥削阶级,二者都是剥削阶级,两者之间的矛盾除了对抗性,也有非对抗性的一面,二者都不能容许劳动人民消灭剥削和压迫。因此,代表新生产关系的剥削阶级有可能的和旧剥削阶级妥协共同对付劳动人民。从根本上推翻阶级社会,消灭剥削和压迫走改良道路是不可能的。统治阶级本身就是阶级社会剥削和压迫制度的最大受益者,一切改革根本目的只能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决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放弃剥削和压迫。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人民只有通过阶级斗争,通过革命才能达到消灭剥削和压迫的目的,寄希望于统治阶级放弃自己的利益,放弃剥削和压迫无异于缘木求鱼,在理论上是十分荒谬的。    

从实践上看,首先,当前民主社会主义已经完全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第二国际分裂后,“社会民主主义”成为社会党的意识形态标志,反对共产党的“共产主义”的信仰和意识形态,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但是仍然宣称自己关心的是社会的平等,关心如何消除由于不公正的分配而带来的经济剥削,大多数社会党仍然宣称遵循马克思主义。20世纪50年代,社会民主党人为了凸显社会民主主义的“民主性”,而将“社会民主主义”改为“民主社会主义”。在英国工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积极推动下,“社会党国际”于 1951年6月30日 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大会上重建。大会通过《民主社会主义的目的和任务》的宣言,简称《法兰克福宣言》,正式将实现“民主社会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宣布“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党人的意识形态,公开宣称抛弃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历史包袱”。20世纪90年代,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社会民主党人又把其思想体系的名称从“民主社会主义”再次改为“社会民主主义”。意在和苏联东欧的现实社会主义“划清界限”。这种改变意味着,它并不是一种“民主”的“社会主义”,而是一种“社会”的“民主主义”。他们认为,不应再追求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不再把社会主义视为一种社会制度,公开宣称抛弃了社会主义这一“历史包袱”。有人甚至公开宣称,过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能拿到选票就应该信,现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拿不到选票了就应该抛弃,完全变成了骗取选票的流氓政客。    

其次,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已经彻底破产。战后初期﹐那些遭受战争巨大破坏的国家﹐都处于社会产品严重短缺﹐人民生活十分困难的状态。这些国家的政府﹐就以保障每个公民获得当时条件下的一般生活水平为口号﹐开始建立起适应当时经济恢复和发展需要的“福利国家制度”。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随著经济比较迅速的发展和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垄断资产阶级进一步推行所谓“高福利”政策﹐使政府举办的社会福利项目增多﹐开支空前增长。当然,“福利国家”仍然是资本主义,以瑞典为例,社民党从1932年开始执政。其执政时间达半个多世纪,但瑞典社会的两极分化现象依然在发展,贫富悬殊问题长期悬而未决。据统计,瑞典50%的股票 为只占人口l%的股东所占有,其中20家大股东拥有全国大公司股票的86%,而1984年领取救济金的贫困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与1945年(占 6.2%)相当。即使建立"雇员投资基金"之后,基金收入的4/5仍归资本家支配,只有收入的1/5作为专门基金。在瑞典,旷工、酗酒、吸毒、赌博、卖淫、强奸、凶杀、离婚,自杀等社会问题在资本主义国家也属于比较严重的。近年来,社会民主党人宣传“第三条道路”,主旨是要改造福利国家,即消减社会福利,和右翼政党已经毫无区别。社会民主党的右转遭到劳动人民强烈反对,影响日益下降。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例,2003年3月,施罗德政府宣布了《2010年议程》的改革计划,提出福利制度改革的整体方案: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提高医疗保险中由个人承担的医疗医药费用比例,对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金等都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这一改革方案引来党内和全社会的强烈反响。为弥补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2003年德国6个州政府削减教育经费,变大学生免费入学为每人每年收取1000欧元的学费 ,此举引起师生们的愤怒,有的学校故意在露天广场授课,更有甚者抬棺游行或裸奔游行。在党内外的压力下,施罗德于 2004年2月6日 宣布辞去社民党主席的职务,最终德国社会民主党下台。    

此外,民主社会主义在苏东剧变中起了极恶劣的影响。社会党国际1989年通过的《斯德哥尔摩宣言》,主张实行民主社会主义,即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层次上实行民主,认为多元化与人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反对权力集中和阶级专政,宣称在宏观调节下通过市场才能使社会创新,要求对国有制进行限制并实行民主控制。显然,这是一份推动和平演变的宣言书。社会党国际的“新东方政策”是苏东剧变的重要条件,剧变后苏东原共产党大多加入了社会党国际。布热津斯基说过,"民主社会主义和福利国家,常常是同共产主义学说的吸引力进行斗争和为共产主义模式提供另一种民主选择的最有效办法。"    

民主社会主义产生和蜕变的根源是无产阶级和劳动者阶级中“成功人士”的卖身投靠。地位已经处于无产阶级和劳动者阶级中的领导层或享有特权的部分人士,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或已经实现了由“无产阶级”过渡为“有产阶级”的成功人物,即工人和劳动大众中参加了资产阶级政府的,或变成了“管理工”。由于这些人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变成了资产阶级统治集团阵营里的一个有机组成分子,成为了代资产阶级管理无产阶级劳动大众中的“贵族”或“官僚”,他们就自然而然地会站在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立场上说话,鼓吹“民主”地、“和平”地参加政府的好处,成为修正主义的积极提倡者、拥护者和推行者。由于这些“成功人士”实际上已经是资产阶级,最终不可避免的会抛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走向人民群众的对立面。    

民主社会主义从最初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目标,逐步发展为仅仅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搞“福利国家”,最后认为资本主义已经无可取代,消减社会福利,甚至伙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从而宣告了民主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彻底破产。民主社会主义的堕落清楚的告诉我们,否定阶级斗争的修正主义、改良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其结果只能是走向人民群众的对立面,蜕变成剥削阶级的走狗。    

3.应该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地位和作用?  

前文已经说过,社会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带有阶级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双重属性。消灭剥削阶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使命。消灭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权力的知识分子和掌握经济权力的资本家三位一体共同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社会结构,使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成为和工人、农民一样的普通职业是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  

在实践中,社会主义国家消灭掌握经济权力的资本家一般比较早,这是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一个伟大胜利。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并未消灭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和掌握文化权力的知识分子,只是减少了他们的特权,社会主义社会厂长经理也没有和工人完全平等。在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享有特权的情况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也是不完全的,工人、农民和官僚、知识分子、厂长经理人均占有的生产资料份额事实上并不相同。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享有特权的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带有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双重属性。这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没有彻底消灭剥削和压迫,只是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剥削和压迫,使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受到了一次重大冲击,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阶级斗争仍然是长期的、反复的、尖锐的。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必然反映到执政的共产党内,形成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即不断扩大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享有的特权,最终复辟资本主义社会的路线和不断缩小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享有的特权,最终使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成为和工人、农民一样的普通职业,实现共产主义的路线。    

社会主义社会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享有的特权被列宁概括为资产阶级法权(资产阶级法权包括干部特权、群众之间的差别和商品经济等诸多内容,但毫无疑问干部特权是主要方面)。后来,毛主席又明确提出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理论。大意即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尚且不具备消灭资产阶级法权,使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成为和工人、农民一样的普通职业的条件。但是,必须对资产阶级法权加以限制,否则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必然会利用已经享有的特权不断扩大资产阶级法权,最终复辟资本主义社会。对资产阶级法权加以限制的基本方法是群众运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通过群众运动不断揭露和批判企图复辟资本主义社会的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通过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的改革不断缩小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和工人、农民的差别,实现工农群众的对干部的民主监督。最终,随着生产的发展,在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基础上消灭资产阶级法权。毛主席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理论是指导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科学理论。    

遗憾的是,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对阶级斗争普遍不够重视,不断扩大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享有的特权,最终复辟资本主义社会的路线占了上风。以苏联为例,修正主义头子赫鲁晓夫上台后,立即放弃了斯大林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阶级斗争的理论,鼓吹苏联党和国家已经从代表工人、农民利益的“阶级国家”、“阶级党”变成“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全民国家”、“全民党”。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进一步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宣传苏联社会是已经不存在阶级斗争的“和谐社会”。同时,苏联大搞扩大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享有的特权的“改革”,事实上使工人、农民和官僚、知识分子、厂长经理人均占有的生产资料份额差距不断拉大,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逐渐蜕变成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此外,部分官僚、知识分子、厂长经理还通过贪污、盗窃、贿赂等腐败行为直接化公为私。苏联报刊承认, “许多领导人和党组织的负责人”,“靠损害人民的利益而轻易谋取暴利”。最终,到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期,时机成熟,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向国际帝国主义递交了投名状,大搞私有化、市场化,彻底复辟了资本主义,恢复了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权力的知识分子和掌握经济权力的资本家三位一体共同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社会结构。东欧与苏联类似,享有特权的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蜕变。    

有人说东欧与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缓慢,这是站不住脚的。以苏联为例,1940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较1913年增长了837%,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而194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较1913年只增长了67%,不要忘了,这一时期美国在一战中大发横财,而苏联是这一时期战争损失最惨重的国家。1913年苏联工业产值仅为美国的7%,1980年苏联工业产值上升到美国的80%。不能说苏联东欧生产力发展缓慢。而且,中国显然比苏联生产力水平低多了,如果机械套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剧变的应该是中国。幸存的中国、朝鲜、古巴、越南、老挝五国都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也都是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阶级斗争的国家,剧变的东欧与苏联、蒙古大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但几乎都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阶级斗争。这充分证明,东欧与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不是生产力发展缓慢,而是对阶级斗争不够重视。  

当然,这不是说社会主义社会不用重视生产力发展,也不是说阶级斗争比经济建设更重要。就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来说,阶级矛盾已经不是社会主要矛盾,而且社会主义社会越发展,阶级矛盾的重要性越下降,但这丝毫不否认社会主义国家对阶级斗争不够重视,阶级矛盾没有处理好从而转化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可能性。阶级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矛盾之一,不重视阶级斗争,经济建设的成果同样会化为乌有。事实上,经济建设固然重要,但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甚至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不搞经济建设;而阶级斗争也许不如经济建设重要,但是对阶级斗争不够重视,贬低甚至否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阶级斗争的思潮则相当普遍,而且造成了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复辟的严重后果。这说明,阶级斗争问题是决定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阶级斗争仍然是长期的、反复的、尖锐的。毛主席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理论是指导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科学理论。社会主义社会享有特权的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带有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双重属性。通过群众运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限制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享有的特权,最终实现消灭这些特权,把他们改造为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阶级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矛盾之一,阶级斗争问题是决定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不重视阶级斗争造成了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复辟的严重后果。    

四、警惕超阶级和伪阶级的社会历史观    

1.超阶级的历史观  

所谓超阶级的历史观,即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或者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但否认政治的本质是阶级关系,否认阶级关系是阶级社会的中心环节的社会历史观。当前主要表现为唯生产力论和民族主义论。    

⑴唯生产力论  

唯生产力论的主要表现是把社会分成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或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三种类型。所谓前工业社会即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很低,主要以农业、渔业、采矿等消耗天然资源的经济部门为主的社会形态。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大机器工业生产取代了以往的农业、手工业生产。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部门主要以制造业即第二产业为主。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后工业社会的关键变量是信息和知识,主要经济部门是以加工和服务为主导的第三产业。    

显然,唯生产力论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仅仅指社会主要生产部门的变化,把社会分成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三种类型是正确的。但人类社会绝不仅仅是生产,而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内容,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也只能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标准。而唯生产力论把主要生产部门的变化作为划分标准完全没有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见物不见人。总之,唯生产力论是掩盖和抹煞了阶级斗争,为剥削和压迫辩护的学说。    

⑵民族主义论  

民族主义论的主要表现是用民族冲突取代阶级斗争,宣传“民族矛盾高于阶级矛盾”、“文明的冲突”等。    

民族主义论也是站不住脚的,毛主席早就教导过我们“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民族矛盾实质是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是阶级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例如,中国近代的最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也就是中国人民群众(一般不包括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中国买办资产阶级)和外国资产阶级的矛盾,同样是阶级矛盾,而绝不是中国人民群众和外国人民群众的矛盾,不是什么“文明的冲突”。同样,不久前发生的“7· 5” 事件是少数民族新生资产阶级、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和国内汉族买办资产阶级联合对汉维各族人民群众的一次进攻。(有人认为国内买办资产阶级不可能赞成分裂中国,这是不对的。国内买办资产阶级当然希望统治的地区大些,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社会需要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不可能违抗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分裂中国的命令,只能半推半就。正如叶利钦为复辟资本主义社会一手推动了苏联解体一样)。民族矛盾本身就是阶级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怎么能说“民族矛盾高于阶级矛盾”呢?  

2.伪阶级的历史观  

所谓伪阶级的历史观,是表面承认政治的本质是阶级关系,承认阶级关系是阶级社会的中心环节,但又用人为的阶级取代现实的阶级的社会历史观。当前主要表现为中产阶级论和官僚阶级论。    

⑴中产阶级论  

中产阶级论宣传,随着社会发展,穷人和富人会减少,中产阶级会占大多数,形成 “橄榄型”社会结构。所谓中产阶级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  

中产阶级论完全是站不住脚的。首先,中产阶级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非常大,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是你说有多少就可以有多少的。按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说法,2001年,印度有6000万个家庭已经跃升为中产阶级家庭。以一家5口计算,印度目前有中产阶级3亿人。而印度户年均收入700美元就可算为中产阶级家庭,700美元按当时我国的外汇比价,也就相当于6000元人民币左右,分摊到一家5口,年人均大约只有1200元人民币左右,平均每人每月100元人民币。这样的收入水平,恐怕连吃口饱饭都成问题,就别提什么“中产”不“中产”了。任何一个社会,只要选择合适的标准,都可以划分为“橄榄型”社会结构。    

更重要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不断扩大。美国人口普查局发表的国内家庭消费支出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衡量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又创新高,达到0.469,更新了1967年采取现行方法进行统计以来的最高记录。报告显示,美国家庭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美国最富有的20%家庭中位收入上涨了2.2%,即3592美元,达到16.6万美元,占全体收入的50.4%。而最贫穷的20%家庭中位收入仅上升了0.2%,即17美元,达到11288美元,占全体收入的3.4%,创下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比例。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2007年,1%最富有的美国人的收入占所有美国人收入的21.2%,这一比例比2005年的19%有显著提高,也超过了2000年股市大牛市时创下的20.8%的历史记录。富人更富的同时,穷人也更穷。数据显示,位于收入下方50%美国人的收入只占全民收入的12.8%,低于2004年时的13.4%。显然,所谓“随着社会发展,穷人和富人会减少,中产阶级会占大多数,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的中产阶级论完全是掩盖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的伪科学。    

⑵官僚阶级论    

官僚阶级论宣传,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官民对立”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只有发展民权和民主,实现民权与官权的平衡,才能解决“官民对立”。  

官僚阶级论同样是站不住脚的。前文已经说过,官僚不是独立的阶级,而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在什么社会,为什么社会服务,就属于什么阶级。原始社会所谓“首领”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职业,没有丝毫特权。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官僚特权,官僚特权的产生又进一步推动了私有制的发展和阶级产生。奴隶社会最终形成了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权力的知识分子和掌握经济权力的剥削者三位一体,共同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社会结构。奴隶社会的官僚属于奴隶主阶级,封建社会的官僚属于封建地主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的官僚属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并未消灭官僚特权,只是减少了他们的特权,社会主义社会的官僚带有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双重属性。社会主义社会的官民对立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官僚的资产阶级属性带来的,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对立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并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官僚特权将逐步被消灭,官僚将成为和工人、农民一样的普通职业。  

官僚阶级论片面强调官僚特权,实质是用官僚特权掩盖知识分子和剥削者的特权,掩盖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权力的知识分子和掌握经济权力的剥削者三位一体共同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社会结构。用“官民对立”取代阶级对立,实质是否认当前官民对立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官僚的资产阶级属性带来的,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对立的一种形式,把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划到“民”的一方。官僚阶级论宣传的民权和民主,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民权和民主。一句话,官僚阶级论是为资本主义复辟造舆论。    

总之,超阶级和伪阶级的社会历史观,实质都是掩盖和抹煞了阶级斗争,为剥削和压迫辩护,为资本主义复辟造舆论的伪科学,必须坚决抵制和批判。    

五、当前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态势    

1.当前国内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态势    

前文已经说过,消灭剥削阶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使命。消灭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权力的知识分子和掌握经济权力的资本家三位一体共同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社会结构,使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成为和工人、农民一样的普通职业是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阶级斗争仍然是长期的、反复的、尖锐的。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必然反映到执政的共产党内,形成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即不断扩大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享有的特权,最终复辟资本主义社会的路线和不断缩小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享有的特权,最终使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成为和工人、农民一样的普通职业,实现共产主义的路线。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共产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改革和殖民地资本主义复辟改革这两种改革方向的较量。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是改革开放的关键,社会主义改革和殖民地资本主义复辟改革这两种性质的改革的斗争贯穿改革开放始终。邓小平同志指出:“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方向”。判断社会主义改革和殖民地资本主义复辟改革这两种性质的改革,应该看改革是落实了工农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缩小了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享有的特权,还是不断提高少数“精英”的地位,不断扩大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享有的特权;改革是提高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的比重,还是提高了生产资料非公有制的比重和按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的比重,推行私有化、市场化;改革是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还是使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改革是坚持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的福利化基础上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还是推行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的商品化并提高公共服务的价格。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实事求是地说,近三十年来,我国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共产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不够重视。某些人只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提阶级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矛盾之一;只强调发展生产力,不提必须保证生产力发展成果归人民群众享有;只强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提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能是代表工人、农民,不可能既代表工人、农民又代表资本家;只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提不坚持阶级斗争就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这必然导致殖民地资本主义复辟改革方向在我国改革中影响很大,出现不断扩大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享有的特权,不断推行私有化、市场化把公共财产放入个人腰包,不断扩大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推行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的商品化并提高公共服务的价格等明显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    

到了今天,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共产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不够重视的恶果已经充分暴露。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享有的特权不断扩大已经很大程度上恢复了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权力的知识分子和掌握经济权力的资本家三位一体共同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社会结构,甚至很大程度上重建了以出卖国家利益为生的买办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由主人翁变成了“弱势群体”,成为“带血的GDP”的牺牲品。吸毒、赌博、卖淫、失业等已经被消灭和基本消灭的社会问题死灰复燃并迅速发展。工人、农民已经承受不了极端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被迫奋起反抗,“群体性事件”不断,像前几天又发生了“通化钢铁事件”。有些共产党内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宣传“通化钢铁事件”都是个别人挑唆“不明真相的群众”造成的,却不想一想,“不明真相的群众”如果不是被逼上了绝路,会奋起反抗吗?国资委官员也承认: “工人的愤怒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建龙的每一次折腾,都是工人在付出代价,去年企业亏损,‘员工工资也减到每月人均300元’,‘厂区及职工家属区乃至整个通化市二道江区的供暖都无法供应’,这次陈国军与工人代表对话时,又发出了‘下岗’的威胁,终于导致工人情绪失控,也酿成了他个人的悲剧”。 显然,通化钢铁的工人已经被逼上了绝路。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的群众被逼上了绝路,这个国家又能存在多久呢?    

总之,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共产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改革和殖民地资本主义复辟改革这两种改革方向的较量。近三十年来,我国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共产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不够重视。到了今天,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共产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不够重视的恶果已经充分暴露,当前国内的阶级斗争态势十分严峻,“通化钢铁事件”等“群体性事件”是国内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尖锐化的突出表现。如果再不抓阶级斗争,支持工人、农民对官僚、知识分子和资本家的正义斗争,限制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等享有的特权,倾覆之日为时不远。    

2.当前世界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态势  

近三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阶级斗争态势同样十分严峻。特别是东欧与苏联剧变之后,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空前强化了剥削和压迫,使整个人类社会面临严峻的危机。    

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看,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公司主管的平均收入,是整个美国经济中普通全职工人平均工资的40倍,而进入21世纪,这个数字变成367倍。近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宣传要改造福利国家,其实就是要消减社会福利。以法国为例,1995年法国政府草拟了社会保障方案,方案中对退休制度进行改革,取消各行业退休制度的优惠条件,增加领取退休金者缴纳医疗保障税的比例,增收遗产、利息、股票的社会保障税。2003年5月,法国拉法兰政府推出了养老金改革方案,即从2008年起延长缴纳养老金的年限,从目前的37.5年延长至40年,2020年再延至42年。2007年萨科奇一上台就宣布,要学习中国成功经验,大幅度消减社会福利。这一切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处境迅速恶化。    

就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来看,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原料产地、商品市场、投资场所,人民受到国内资产阶级和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处境更糟。以拉美国家为例,巴西占经济自立人口的62.4%的贫困人口收入仅占国民总收入的18.8%,只占经济自立人口的1.5%的富人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33.9%。阿根廷1997年失业率高达创记录的20%,但这还仅仅指得是完全失业,墨西哥有正式职业的人只占经济自立人口的10%,90%是临时工和钟点工,平均每周只有一两天有活干。石油大国委内瑞拉1998年80%是贫困人口,50%是绝对贫困人口。这些国家还面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侵略、颠覆、“颜色革命”的压力。像前不久洪都拉斯政变,美国尽管口头谴责,但是没有给塞拉亚归国复职任何实际支持,反而向政变者提供援助,从而不难看出政变背后的美国影子。    

就社会主义国家来看,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面临和中国类似的问题。即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共产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不够重视,导致官僚、知识分子和厂长经理享有的特权不断扩大。其中,朝鲜、古巴情况好一些,比较重视阶级斗争,重视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方向,取得了一定成就。两国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朝鲜还拥有了原子弹、人造卫星。越南、老挝和中国情况差不多,阶级斗争态势十分严峻。(严格意义上说,越南、老挝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宣称自己“正处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老挝宣称自己“正处于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做准备的阶段”。两国都否认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认为社会主义只是未来目标。但中国认为,越南、老挝比中国更像社会主义,因此不顾越南、老挝的强烈反对,硬是把社会主义的帽子扣到了两国头上。)此外,社会主义国家还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侵略、颠覆、和平演变的压力。    

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空前强化了剥削和压迫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首先,生产力发展陷于停滞。近三十年来,整个人类社会没有一项重大发明,只有对过去发明的修补。像光纤通信不过是把电话线从铜电缆改为光纤,怎么能和有没有电话相比?数字电视不过是提高了电视清晰度,怎么能和有没有电视相比?这表明,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已经窒息了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创造力,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其次,在生产力发展陷于停滞情况下,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由榨取相对剩余价值变为榨取绝对剩余价值,使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由相对贫困化转为绝对贫困化。以美国为例,从1971年到2007年,美国企业平均工资从每小时17.6美元降到了10美元。社会福利大幅度消减,1994年,美国克林顿政府颁布了《工作与责任心法案 》,实行“工作替代福利”的改革。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的价格猛涨,特别是高房价让美国人债务日增,绝大多数美国人处于资不抵债的破产状态。另外失业、酗酒、吸毒、赌博、卖淫、强奸、凶杀、离婚,自杀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尽管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利用新闻媒体反复对劳动人民洗脑,但是劳动人民的不满仍然急剧增加。盖洛普机构在2007年6月这样问道:“总体而言,你对美国当前的情况满意不满意?”结果,表达不满意者达到74%。这一切都表明,当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已经达到了劳动人民承受的极限,整个人类社会已经接近总崩溃。    

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唯一的手段就是通过阶级斗争推翻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改变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权力的知识分子和掌握经济权力的资本家三位一体共同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社会结构,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当前,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已经打的差不多了,资本主义制度也已经明显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有些朋友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是无限制的奢侈浪费,这是买办资产阶级长期刻意歪曲给我们的错误印象。无限制的奢侈浪费的社会永远不可能存在,真的实现了也绝不是什么好事。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指的只是满足人们必要的需求,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可以实现“按需分配”的水平。)通过阶级斗争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完全可能而且必要。相反,如果不及时通过阶级斗争推翻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会导致全人类的灭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1929年的经济危机时,如果没有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功经验的示范,并通过引进外国设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产品提供了市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很可能全面法西斯化,最后在无休止的战争和屠杀中把全人类引向灭亡。当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已经达到了劳动人民承受的极限,2008年经济危机暴发,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深化,古典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全部失灵,标志着资本主义道路彻底破产。今天资本主义世界已经没有了罗斯福那样勇于学习、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如果再沿着资本主义道路走下去,全人类在无休止的战争和屠杀中走向灭亡是难以避免的,这绝不是什么十分遥远的将来的事情。    

总之,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阶级斗争态势同样十分严峻。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空前强化了剥削和压迫,已经达到了劳动人民承受的极限,整个人类社会已经接近总崩溃。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唯一的手段就是通过阶级斗争推翻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改变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掌握文化权力的知识分子和掌握经济权力的资本家三位一体共同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社会结构,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否则,全人类的灭亡绝不是什么十分遥远的将来的事情。人类社会要么灭亡,要么实现共产主义,绝不存在第三条道路。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5.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6. 星话大白|越南
  7. 《邓选》学习 (十)
  8.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9.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10.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