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斗争与理论发展
刘希良 杨小军
(长沙学院,长沙 410003)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化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斗争与理论发展史。时至今日,这一理论斗争与理论发展经历了一个理论斗争引领理论发展、理论斗争遮蔽理论发展、理论斗争复兴理论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化仍然面临着理论斗争与理论发展问题,面临着在理论发展过程中与教条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分化演化和宣传方式的新斗争。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化必须重视理论斗争,通过理论斗争促进理论发展,但必须科学看待理论斗争,使理论斗争为理论发展服务。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斗争;理论发展
一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P57)为了改变世界,自问世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处在各种各样的理论斗争之中,这在中国也表现得非常明显。至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经过了三段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段,建国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段”,[2]这三个阶段恰好构成了一个理论斗争与理论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1.理论斗争引领理论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在理论斗争中传播和发展,无理论斗争则无理论发展,理论斗争引领理论发展。首先,传播马克思主义是理论斗争的结果。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P1471)但是这送来的马克思主义应不应当接受、介绍和宣传,却是通过理论斗争实现的,如胡适与李大钊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其次,运用马克思主义是理论斗争的结果。五四之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就意味着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动工人阶级起来革命。这是否正当?这也是通过理论斗争实现的,如1919年至1920年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经过激烈论战,最后以无政府主义的失败、马克思主义的胜利而告终。它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了充分的思想上、干部上、组织上的准备,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4] ](P90)最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理论斗争的结果。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理论斗争。如马克思主义者邓中夏、瞿秋白、陈独秀等通过参与“科玄论战”,就科学的人生观问题与丁文江和胡适等科学派之间的斗争。“科玄论战之后,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而五四时期‘赛先生’(科学)在这里和以后日益成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代称;或者说,马克思主义日益作为科学为人们所理解、接受和信仰。”[5](P63)另一方面是党内的思想理论斗争。如毛泽东等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与王明等“左倾”教条主义的斗争。总的来看,这一阶段的理论斗争以反“左”为主,形成了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代表的系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
2.理论斗争遮蔽理论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理论斗争被夸大和政治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逐渐被斗争遮蔽,发展不足。这一阶段又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稳步推进时期”,“第二阶段(1957-196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艰难前行时期”,“第三阶段(1966-197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遭受重挫时期”。[6] (P136-137)第一阶段的斗争包括批判《武训传》,批判俞平伯、胡适、胡风,进行大规模的思想整顿和改造运动等。总的来说,虽然这一时期的批判和运动犯了简单化、扩大化的错误,给被批判者和思想理论界造成了很大伤害,但是这些批判和运动一方面是为了适用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的需要,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这些批判和运动中也得到了发展,如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过渡时期总路线,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第二阶段的斗争包括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和从庐山会议开始的反“右倾”斗争。总的来看,虽然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过一定反思,如号召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提出过有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某些想法,如明确把社会主义划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建设做过一些探讨,如明确提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四个现代化等等;但是随着 “左倾”思想的日益盛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逐渐被政治化的思想理论斗争遮蔽。第三阶段的斗争表现为从批判吴晗《海瑞罢官》肇始的“文化大革命”。不管做何种解读,“文化大革命”首先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理论斗争。这一时期由于极速“左倾”,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了毛泽东的某些著作、言论、讲话等的代名词,成了绝对不容质疑的教条,甚至被蒙上了宗教色彩。总的来看,这一阶段的理论斗争以反“右”为主,虽然形成了有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某些理论,但与前一阶段相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明显不足。
3.理论斗争复兴理论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与前阶段相比,理论斗争的政治色彩明显淡化,理论斗争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有的学者就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作了总结,如“邓小平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讲话,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人道主义异化问题讨论,提出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产权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表,探讨用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评析西方产权理论”、“评析新自由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评析历史虚无主义,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发表,提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关系问题”、“评析民主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评析‘普世价值观’”,等等。[7] (P12-24)总的来看,这一阶段的理论斗争正如邓小平所言,既反“右”又反“左”,但以反“左”为主,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化经历了一个以反“左”为主,到反“右”为主,再到反“左”为主的过程;是一个接受马列主义,反对把马列主义教条化,在中国化过程中发展马列主义,形成毛泽东思想,然后使毛泽东思想教条化,最后冲破一切教条主义,在新的斗争中重获重大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曲折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二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化仍然面临着理论斗争与理论发展问题,这表现如下:
1.与教条主义的新斗争。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反教条主义的。恩格斯就明确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8](P681)然而,自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以来,却与教条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实事求是和教条主义两大传统,[9] (P5)当前,教条主义主要有三种新形式:(1)面具化的马克思主义。这种教条主义戴着马克思主义的面具,有的利用腐败、贫富分化和其它经济社会问题,反对发展市场经济,要求反思改革开放,主张重归计划经济等,有的打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或西方文化的某些陈旧甚至落后的东西。(2)标签化的马克思主义。这种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标签到处贴用,往往借助某些新话语,自嘘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式。(3)学术化的马克思主义。毋庸质疑,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学术研究,有利于国际交流和对话,有利于澄清某些理论问题,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但有些学者在追求“回到马克思”和“以西解马”或进行“文本解读”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只有经其解读的 “新马”才是正确理论,才是指导现实的唯一标准,从而陷入了教条主义的窠臼。教条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崇拜。教条主义者之所以使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地位并谋得话语权力。因此,克服教条主义,必须积极创造平等和民主的理论氛围,鼓励开放和包容。
2.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新斗争。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处在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斗争之中。当前,国内主要有三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1)新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以防止社会文化失序的的思潮。近些年来,国内传统文化热一浪高过一浪,建庙、祭祀、拜孔、诵经、学《易》到处盛行,无不与新保守主义相关。新保守主义主张尊重、传承和复兴传统文化有其正确性的一面,但它往往对传统文化只提倡而不批判,有的片面夸大传统文化的功能,有的主张以传统文化同化或消解马克思主义,有的甚至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坑蒙拐骗。(2)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源自国外,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宣扬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具有经济的、政治的和道德的等不同形态,代表人物有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等。新自由主义往往歪曲或恶意攻击马克思主义,贬损计划经济时代所取得的成就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如公有制、按劳分配制、民主集中制等,美化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及其制度安排,力图使中国资本主义化。(3)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否定革命的历史意义,主张“告别革命”的思潮。它认为中华“黄色文明”不如西方“蓝色文明”,必须由后者替代;认为革命只起破坏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作用,必须重新反思革命历史,重新评价历史人物,修改历史教科书;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建设必然“失败”。由于这些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存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斗争仍然任重道远。
3.与自身分化与演化的新斗争。马克思主义自产生后,还一直面临着分化和演化的问题,形成了东方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后者又进一步演化出了众多的流派,如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等等。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也具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董德刚教授就认为,目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广义的、狭义的和作为中国共产党行动指南的三种相互联系的马克思主义。[10] (P4-6)进一步来看,以经济学为例,“当前,我国在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过程中,已形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八大流派: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流派;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综合流派;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文本流派;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流派;演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数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转型经济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后凯恩斯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 [11] (P163)当然,以上这些学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还有待于实践进一步检验。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我国马克思主义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在此情况之下,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在分化和演变的过程中不蜕变为教条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便是需要努力克服的重大问题。
4.与宣传教育方式的新斗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一直注重通过理论宣传进行理论斗争。例如,马克思本人就曾通过主办《莱茵报》和《新莱茵报》等而与对手进行理论斗争并扩大自己的影响。列宁还曾系统地阐述“灌输论”,强调要使自发的工人运动变为自觉的革命运动,必须把社会主义意识从外面“灌输”给工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葛兰西也非常重视理论宣传,提出通过“阵地战”,夺取文化领导权,掌握话语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注重理论宣传和思想改造,是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然而,随着手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今天信息传播速度之快、更新之迅速、影响面之广,远非以往可比。而且,受众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大大提高,能够自由地创造、发布、传播和接受各种信息。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每个人对他人的信息需求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无知, 因此单靠“灌输”来宣传信息已不可行。另一方面,这种信息宣传和接受的自主性以及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激烈竞争也消解了信息的领导权,信息必须依靠自身的可接受性来掌握群众。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P9)因此,马克思主义如何能在中国化的过程中抓住事物的根本,增强解释力和说服力,便是马克思主义需要竭力奋斗的大事。
当然,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化发展所面临的以上四个方面的新斗争并不是分立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而且其所面临的新斗争也许远非这四个方面。但是,这些形势足以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化发展所面临的理论斗争也许比以往更复杂更艰巨,广大马克思主义者应当积极勇敢地参与新的理论斗争,促使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获得更大发展。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化的历史与现实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理论斗争,必须重视理论斗争,通过理论斗争促进理论发展,但必须科学进行理论斗争,使理论斗争为理论发展服务。具体而言,应当做到:
1. 正确处理理论斗争与理论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但马克思主义进行革命和批判乃是源于时代和现实的需要,是为了在理论斗争中获得理论发展,最终通过理论斗争促进社会发展。理论斗争只是手段,理论发展乃至社会发展才是目的,手段应当服务于目的。今天,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斗争,应当服务于丰富和发展自身,服务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正确处理理论斗争与言论自由的关系。真理越辩越明,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斗争,应当与政治保持一定的张力,不应以政治打压学术,以消灭斗争对象为目的,历史证明,那样只会适得其反,窒息自身的发展。应当给予斗争对手法律规定的充分的言论自由,创造有利于理论争辩的平台和氛围。不能自视正确和高明,而应平等交流和探讨,取长补短。
3.正确处理理论斗争与舆论管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斗争的历史说明,理论斗争需要合理的制度保障,否则容易政治化,甚至造成社会动乱。为此,政府应当合理界定舆论管理的边界,防止舆论管理错位和缺位,建立健全舆论管理的体制和制度,创造自由宽松的舆论环境,引导各种思想和观点合理有序的探讨争鸣。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化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斗争与理论发展史,今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斗争仍然任重道远,应当正确处理好理论斗争与理论发展,理论斗争与言论自由,理论斗争与舆论管理的关系,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获得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张静如,欧阳奇.论龚育之对中共历史研究的独特贡献[J],人民网:
http://cpc.people.com.cn/GB/68742/69158/69159/8204445.html.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李春德.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斗争[J],学习与实践,2006,(8).
[5]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6]姚宏志.建国后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和经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7]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课题组.改革开放3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赵明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两种传统:实事求是与教条主义[J],理论探讨,2005, (7).
[10]董德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 (3).
[11]薛宇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有八大流派[J],新化文摘,2009, (10).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