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头条,看到了《“公社集体养懒汉”吗?》(原创2023-09-13 07:50·东边四号)一文。文章谈到,“多年来,一些人经常呱噪‘公社集体养懒汉’,呱噪积多,它就简直成了一个定论。前不久,我写了《赞“最能吃苦的人”,兼呸“集体养懒汉”论》一文,呸了‘公社集体养懒汉’论,期盼以正视听。然而此文推荐量、阅读量都很低,根本没什么回音。我很是不解,于是再写本文《“公社集体养懒汉”吗?》,希望能引起共鸣。”
本人完全赞同这位网友的观点和做法。
公社集体不仅没有养懒汉,而且是养出了四亿多劳动后备军。
我国在1956年的人口是6.23亿人,而1983年是10.3亿人,在二十多年的公社时期增加了四亿多人。从养活6亿多人发展到养活10亿多人,这是懒汉能做到的事?
改革开放之后,所以我国能成为世界工厂,改革过程中的所谓人口红利,事实上都是得益于人民公社时期养出的四亿多的劳动后备军,有了这支后备军,改革开放才有了工业发展的劳动力基础,才有了世界工厂形成的基础,才能吸引外资企业进来,民营企业的发展才有支撑。
在人民公社时期,一个家庭,夫妇两个劳动力常常需要养活一个七、八口之家,如果人民公社养的都是懒汉,那这七、八个人靠吃西北风生活?
如果人民公社养懒汉,为什么劳动力少的人家要超支,用现金支付口粮款?而劳动力多的人家,工分多的人可以分红拿现金呢?
如果人民公社养懒汉,那就不会发生搞不好的生产队的社员需要外出讨饭的现象!
如果说,人民公社时期有一些生产队会存在懒汉,这样说是恰当的。譬如有的生产队人均2亩多地,照样完成交公粮的任务,而且社员分的粮食也基本够吃,但是有的生产队人均四、五亩耕地,却弄得要吃返销粮,甚至外出讨饭。这就是有极少数的生产队,懒人占了上风。
人民公社从整体上说,不仅没有把社员变成懒汉,而且就连党政干部都是能吃苦,经常参加劳动,养成了艰苦奋斗的良好风气。人民公社时期的区政府的党政干部,公社的主任、书记,大队书记等,大多有自己的蹲点队和包干区,这些干部们常常与社员同劳动,深入一线,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
人民公社时代,是国家的创业时期,也是使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根本转变的年代,在整个社会都养成了劳动光荣的观念和风气,男女老少都会力所能及地参加劳动。正是在这种艰苦奋斗的基础上,才使一个一穷二白的、以原始种植为基础的落后的农业大国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实现了工业化。才有了改革开放的基础和客观条件。
我国人口增长的数据,我国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及其变化,这些基本事实,是很容易了解的。但为什么还有人会整天在呱噪“公社集体养懒汉”呢?如果不是故意歪曲事实,那就是其思维方式存在问题。青蛙如果跌入井里,整日里坐井观天,那他自然会不停地说:天就是井口那么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