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刹闸国企私有化

    深化国企改革是篇大文章,也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企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这一讲话精神,为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划定了红线、明确了底线、指明了方向。
    [详细]
  • 地产豪强欠税3.8万亿

    据央视披露,自2005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这8年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应交而未交的土地增值税总额超过3.8万亿元。国务院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也才4万亿。众多著名房地产公司被央视点名,如任志强的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潘石屹和张欣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欠税64亿元,全国排名第二。“潘任美”悉数上榜。王石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欠税58亿元,全国排名第四。秦晓的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欠税44亿元,全国排名第六。
    [详细]
  • 美国债务违约“核弹”

    北京时间10月1日中午12时,美国国会两院没有就新预算案达成一致,白宫下令联邦政府机构关闭。而这仅仅是战火的开始,10月17日,美国将迎来提高债务上限的考验。如果全球最大债务国美国本月无法偿债,这将是其历史上首次违约。巴菲特评论:“这就像一颗核弹爆炸一样,后果简直不堪设想。”美财政部认为:“债务违约后果堪比2008年金融危机。” 中国作为美国国债的全球最大单一持有国,将是美国债务违约的全球最大受害国。
    [详细]
  • 地方债危机

    近两年来,一些地方债务逐步攀升。根据审计署公布的36个地方政府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的审计情况,截至2012年底,上述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3.85万亿元,两年以来增长了12.94%。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学者表示,对地方债总量扩张可能引发的危机要高度重视。事实上,很多地方并不是单纯被地方债压垮了,仅仅地方债的利息就压垮了一些地方政府。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开源节流,而卖地模式终有尽头,届时地方债将迎来巨大危机。
    [详细]
  • 铁路投资进一步向社会资本开放

    国务院近日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2012年拟设立的铁路发展基金在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时将发挥重要作用,将使铁路投融资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针对铁路市场化改革,有学者认为,铁路放开要谨慎而行。中国铁路资产是国有资产,属于全民,铁路改革的主体应当是全体民众。因此,改革方案的设计不应当是“顶层的”,而应当走群众路线。铁路是国民经济先行官,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命脉行业,因此改革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原则,要坚决反对外资染指中国铁路。
    [详细]
  • 各界争议一夜之间放开贷款利率

    央行日前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对此,各界反响热烈。深圳特区报称,贷款利率放开政策宣布得太突然。网友@林治波评论:“实质上就是银行单方面‘金融涨价’” @大众老虎评论:“利率市场化为投机资本做空拆除政策障碍,资本项目自由化为外资做空后撤出打开通道”。学者张宏良评论:“利率市场化的本质是炒买炒卖全体人民储蓄和资产”。金融改革关系国计民生,须慎之又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详细]
  • 葛兰素史克“贿赂门”

    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投资有限公司在华经营期间,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该案涉及人员多,涉案数额巨大。而有涉案旅行社爆料,葛兰素史克公司只是一个缩影,多年来中国已成为跨国公司商业贿赂的重灾区。近日又有网友爆料说胡耀邦之女李恒(胡满妹)竟是葛兰素史克前高管,曾任葛兰素史克的公共事务部总监。由此可见,葛兰素史克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详细]
  • 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观察

    2013年7月10日和11日,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会议最终达成一系列共识。中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与美方进行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这一投资领域的开放,对中国影响重大。除此之外,在这次中美会议上出现的把中美关系比作“夫妻关系”的言论,还有美国在谈判中的颐指气使,以及美国无视斯诺登事件而继续指责所谓“中国网络入侵”的问题,都引发了国内许多网友和学者的热议和抨击。
    [详细]
  • 民间资本办银行

    7月5日,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其中颇引起金融界人士关注的一条是,中国将“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指导意见提出,将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
    [详细]
  • “钱荒”、股灾与金融危机

    没有人相信中国会爆发金融危机,但金融危机还是爆发了。只是人们用“钱荒”二字代替“危机”提法,这体现了中国语言的丰富和掩饰的技巧。当热钱开始撤退、银行间利率飙升、ATM机无法提现、股市出现断崖式的暴跌、世界舆论开始将这一金融现象定性为金融领域的流动性危机时,我们的确也无需掩耳盗铃了。现在需要正视中国这场金融危机背后的深刻根源。
    [详细]
显示数: 1 2 3 4 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