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干校:我的儿时印象和阅读感受
库爽生
每当读到一些知识分子控诉“五七”干校的所谓“牛棚”生活的文章时,我都十分惊异。在我的印象中,知识分子们的“牛棚”里,储满了农村青年和孩子们欣羡的生活。那是多幸福的人生啊!
我是在湖北一个小镇上长大的。那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小镇,——即便大雪飞扬的严冬,也是一方“热土”,每一条小溪都蒸腾着白雾。是的,这里是温泉之乡。因为温泉的魅力,就有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风景,就有了部队疗养院,就有了直升飞机常起常落,就有了党校、五七干校、师范学校和其他各种机构来这儿安营扎寨。
小镇有了五七干校的时候,作为懵懵懂懂的孩童,我似乎已有了对于美的敏感。我清楚的记得,我天真纯洁的目光常常追踪着一群群“气质不凡”的人,——和小镇上的人们相比,干校的男男女女都显得那么有风度,那么有精神。当他们轻松愉快地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时候,当他们在篮球场上叫喊着奔跑的时候,甚至当他们集体扛着锄头排着队下地劳动的时候,我都远远地蹦蹦跳跳地追随着他们……在我眼中,他们是那么奇异,男人们比小镇上的男人潇洒,女人们比小镇上的女人漂亮。因为他们的穿着打扮更好看,更令人向往。我曾经悄悄地在他们的宿舍附近驻足观望,看他们争论我听不懂的问题,看他们谈笑风生,看他们唱歌、拉小提琴……甚至我还发现他们的宿舍摆着有图像有声音的大匣子——后来在回忆中才悟出那是电视机。
对于五七干校里的城市里的干部,我们小镇上的人当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只有欣羡的份儿,欣羡他们是多么幸福啊!可是,令人惊异的是,一些“生在福中不知福”的知识分子,后来竟然反复撰文写书,含泪控诉所谓“牛棚”生活。看到什么《牛棚杂忆》之类的书名,我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因为,我“窥视”过小镇上的五七干校干部们的宿舍,他们是住着一排排宽敞明亮整洁、四周绿树环绕、空气清新的红砖青瓦房子呀,哪里是什么牛棚?世界上有这样的牛棚,世界上有这样高贵的牛?
不过,幸而并非所有曾经上过干校的知识分子都说谎。我读过著名诗人臧克家和郭小川抒写五七干校的诗歌。在他们的作品中,真实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干校生活的观察与感受。
臧克家1969年11月30日来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1972年回京。1978年出版诗集《忆向阳》,诗集中收录了50余首回忆咸宁五七干校(向阳湖)生活的诗歌。臧克家的《高歌忆向阳》一文即是《忆向阳》的序言。
在序言中,臧克家说:“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我于一九六九年十一月三十日到了湖北咸宁干校。这个日子,我永生不能忘。它是我生命史上的一座分界碑。这以前,我把自己局限于一个小天地里,从家庭到办公室,便是我的全部活动场所。身体萎弱,精神空虚。上二楼,得开电梯,凭打针吃药过日子。为了思想改造,为了挽救身心的危机,我下定决心,换个新环境,去尝试、锻炼。当一脚踏在大江南岸向阳湖畔的土地上,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天地展开在我的面前。眼界顿时宽大了,心境也开阔了。……一切等级、职位的观念,统统没有了,大家共有一个光荣称号:“五七战士”。小的个人生活圈子,打破了,把小我统一在大的集体之中。在都会里,睡软床,夜夜失眠,而今,身子一沾硬板便鼾声大作。胃口也开了,淡饭也觉得特别香甜。心,象干枯的土地得到了及时的雨水一样滋润。我和五千多个战友,一同劳动,学习、锻炼,试身手、战湖荒。咸宁的向阳湖,成了我们的用武之地。“向阳湖”,多么富有诗意的一个名字呵。“五七战士”,多么光荣的一个称号呵。……在干校三年,我只觉得自己是劳动大军中的一名战士,根本没想到写作,也不去想什么时候回北京。时间虽不太长,却深深体味到毛主席关于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火热斗争中去的教导了。一九七二年“十一”刚过,组织上让我回北京。听到这消息,心里很难过。临上路,同志们拥来送别,依依恋恋。几步一回头,泣不成声。不只我是这样,每个离开干校的同志都是如此。这眼泪,不是表示情感的脆弱,而是反映思想的健康。泪有种种,它代表的思想感情也有种种。”
我相信,这位写过名诗《有的人》等大量优秀的传世作品的诗人,在这里说的是真话,是心里话,不像“有的人”那样睁着眼睛说瞎话,把整洁的干校住房称之为牛棚。
郭小川与1970年1月也是下放到湖北咸宁向阳湖畔的“五七”干校。在这里,他仍坚持创作,先后写了《柿情歌》、《欢乐歌》、《花纹歌》、《新路歌》、《长江组歌》、《赠友人》、《万里长江横渡》、《祝诗》、《长江边上五七路》等,特别是名诗《团泊洼的秋天》,富有艺术魅力,拥有大量读者。在这首1975年9月写于团泊洼干校的诗中,他写道:
秋风象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
高梁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翠的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蝉声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不在房顶上吱喳:
蛙声停息了,野性的独流碱河也不再喧哗。
大雁即将南去,水上默默浮动着白净的野鸭;
秋凉刚刚在这里落脚,暑热还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天的团泊洼啊,好象在香甜的梦中睡傻;
团泊洼的秋天啊,犹如少女一般羞羞答答。
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这样静静的吗?
全世界都在喧腾,哪里没有雷霆怒吼,风云变化!
是的,团泊洼的呼喊之声,也和别处一样洪大;
听听人们的胸口吧,其中也和闹市一样嘈杂。
这里没有第三次世界大战,但人人都在枪炮齐发;
谁的心灵深处——没有奔腾咆哮的千军万马!
这里没有刀光箭影的火阵,但日夜都在攻打厮杀;
谁的大小动脉里,——没有炽热的鲜血流淌哗哗!
这里的《共产党宣言》,并没有掩盖在尘埃之下;
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在这里照样有最真执的回答。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在战士的心头放射光华;
反对修正主义的浪潮,正惊退了贼头贼脑的鱼虾。
解放军兵营门口的跑道上,随时都有马蹄踏踏;
五七干校的校舍里,荧光屏上不时出现《创业》和《海霞》。
在明朗的阳光下,随时都有对修正主义的口诛笔伐;
在一排排红房之间,常常听见同志式的温存的夜话。
……至于战士的深情,你小小的团泊洼怎能包容得下!
不能用声音,只能用没有声音的“声音”加以表达:
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
一切无情的打击,只会使人腰杆挺直,青春换发。
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
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
战士自有战士的胆识:不信流言,不受欺诈;
一切无稽的罪名,只会使人头脑清醒,大脑发达。
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一切额外的贪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到肉麻。
战士的歌声,可以休止一时,却永远不会沙哑;
战士的明眼,可以关闭一时,却永远不会昏瞎。
请听听吧,这就是战士一句句从心中掏出的话。
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那样静静的吗?
是的,团泊洼是静静的,但那里时刻都会轰轰爆炸!
不,团泊洼是喧腾的,这首诗篇里就充满着嘈杂。
不管怎么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
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瞧,诗中描写的景物多美,表达的情思多美!这难道是住在牛棚里煎熬的人能够写得出来的吗?从诗中,我们还能窥见五七干校的干部学员们生活、学习和劳动的状况。如,“五七干校的校舍里,荧光屏上不时出现《创业》和《海霞》。”——五七干校在那时就能看上电视;“在一排排红房之间,常常听见同志式的温存的夜话。”——是“一排排红房”,并非什么牛棚,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多纯洁多和谐!
五七战士们的“牛棚”生活是多么快乐、多么有意义呀!生命中有了这段值得一辈子回味和珍惜的宝贵经历,居然还要控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