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乔石同志去世。老先生可以说是共产党员的典范,一生奉献,一无所求,不管在台上还是台下,都非常低调,也没有子女亲戚传出过什么负面新闻。这样的老领导、老干部,很值得后辈们学习。
诸多媒体在报道乔石去世、介绍其生平的时候,都不忘提到一句“在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说他“遭到隔离审查和拘禁,并下放到五七干校”。其中“残酷迫害”这四个字可谓标准表达,所有国内媒体只要提到乔石的文革经历,必然用到这四个字。
我看了就有点困惑,从这些新闻报道来看,“遭到隔离审查和拘禁,并下放到五七干校”,就算是“残酷迫害”了?怎么个残酷法?
网上能找得到的有关文字材料是乔石夫人的回忆,具体的说法是:
“(因为乔石的夫人郁文是蒋介石的机要秘书陈布雷的侄女)乔石等都被关进中联部的‘南小楼’,隔离审查。郁文只是处级干部,加之性格亲和、平时群众关系好,因此涉险过关。
1969年6月,乔石夫妇等中联部人员共678人,被发配到黑龙江肇源“五七干校”(1970年迁往河南省沈丘县)。
1971年1月,耿飚调任中联部部长。在他的努力下,中联部被打倒的干部逐步“解放”。乔石和郁文都先后调回中联部,在新成立的研究组工作。”
原来是这么个“残酷迫害”。其实就是乔石本人在中联部内部隔离审查了一段时间,夫人没事儿,然后夫妻二人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参加了一年半的劳动,就又回到中联部工作。
五七干校,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了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让干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的场所。当时乔石年龄是45岁,正直壮年,参加劳动好像也不算多大个迫害。
再看乔石的官方简历:1963至1982年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员,副局长,局长,副部长。根据乔石夫人的回忆,乔石1978年2月就当上了中联部副部长。也就是说,从1963年到1978年这段时间,其中大部分时间中国处于“文革”时期,乔石因为历史关系在中联部内部被隔离审查过一段时间,然后又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参加了一年半的劳动,其它时间都在中联部工作,从研究员一路提拔到了副部长。在文革结束前,至少被提拔到了局长的位置上。在此期间总的来说在仕途上是节节高升的。
这样一段经历,怎么能说被“残酷迫害”呢?说他因为是陈布雷的亲戚,在政治上遭到过不公正的对待,我觉得是可以的。用“残酷迫害”是太过分了。
但是从这四个字,我觉得可以看得出来:我们现在的媒体似乎有一种默契,就是只要提到前三十年的政治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就一定要彻底抹黑。只要谁受过冤枉、批判,那么就一定是“残酷迫害”,要描写的惨不忍睹,才能算是“政治正确”。我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是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的。不管前三十年怎么样评价、文革怎么评价,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不要。
乔石在文革中,没有被“残酷迫害”。这就是事实。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