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样板戏”,当代文化舞台或将空无一物
人间正道
观看了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文艺晚会,感触很深,整台晚会最精彩的地方是一些传统的老的红色歌舞,高亢、阳刚,给人一种力量、美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个时代的信仰、精神。而这些歌舞的编排,可以清楚地看出“样板戏”的影子。
“样板戏”也叫“革命样板戏”,百度上的概念是:一个在特殊政治环境下产生的特殊戏剧样式。最著名的是八个:《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其他比较有影响的还有《杜鹃山》、《龙江颂》、《平原作战》等。说起这些名字,我小的时候都看过,虽然具体的内容记不清楚,但一些片断一直深刻地印在脑海里,很美。后来,随着妖魔化毛泽东时代的泛滥,“样板戏”也被打入了冷宫,逐渐从主流媒体上消失了,据说老作家巴金曾经上书说,电台一播李铁梅《仇恨入心要发芽》的唱段,神经就受不了,联想到暗无天日的牛棚岁月,我很难理解这种心态,不知道“样板戏”到底让这个老作家受过何种刺激。
“样板戏”尽管不被一些人待见,也承载了许多是是非非,但这不影响它的生命力,在民间从来就没有失传过,许多爱好者不时地就要来上一段,特来精神。近年来,一些文艺团体还重新编排起了传统“样板戏”,甚至悄然走上了主流,不知这会让那些听到“样板戏”唱腔就要神经的人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我不懂戏剧,但我喜欢听“样板戏”,我的感觉就是一个“美”,浩然正气,激昂澎湃,能够激发人的精、气、神。“样板戏”反映的都是老百姓的事情,这与传统戏剧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不一样。“样板戏”在这一点上,是对传统戏剧的革命,也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时代的文化反映。
在一个主张精英治国的时代,“样板戏”的被打压是必然的,然而没有“样板戏”时代,文化舞台上就没有了经典,当普天同庆中国共产党90华诞的时候,人们拿来吟唱的主打,却是散发着“样板戏”风采的老歌舞。
对于“样板戏”,一个网友说的很精彩:样板戏主要人物的主要唱段,被那些艺术家们唱出了音乐的内涵,唱出了音乐的境界与张力,生发出了无穷无尽的力量。那种力量也许感动不了七仙女她妈,但一定会感动七仙女,尤其感动那位被封建奴化教育和贫穷逼迫得连性欲都泯灭了的青年雇工董永;也许感动不了王金龙,但一定会感动妓女苏三,也一定会感动苦难民女窦娥,感动荒山泪女张慧珠,感动全天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
“样板戏”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的生命力都是顽强的,因为“样板戏”代表了文化的先进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意志,“样板戏”会代代传唱是勿庸置疑的,而那些听见“样板戏”就会神经的人无疑会成为一个笑话。
2011-07-01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