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泰囧》的火爆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上映四星期后,这部小成本的电影创造的票房神话和大众话题依然扶摇直上。目前,《泰囧》累积的票房已经超过12亿元,据称打破了至少十项国内影史记录。
与《泰囧》的火爆呈鲜明对照的则是另外两部大片的惨淡。《一九四二》投资过2亿,号称是大导演冯小刚耗尽19年心血的圆梦之作,票房却不过4亿,而业内人士称,至少要5亿才能收回成本。《王的盛宴》则成了2012最大悲剧:投资近1亿仅得5000万票房。
《泰囧》为什么这么受欢迎?记得《泰囧》上映之初,笔者一位朋友看完之后是这样评价的:“真逗”。用“真逗”两个字来形容这部电影,已恰当得不假他求。据说,在观看《泰囧》时,电影院里观众平均1.5分钟笑一次,全场爆笑近百次。如此“笑果”,在同档期上映的影片中,绝无仅有,这应该就是《泰囧》爆火的主要原因吧?
相比较而言,《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就沉重多了,冯小刚和陆川都还算是有抱负的导演,希望观众能够通过他们的作品思考点什么,比如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等等。他们的思考未必是正确的,但愿意思考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泰囧》与《一九四二》、《王的盛宴》在观众中遭遇的冰火两重天,让我联想起马克斯.韦伯在100多年前严厉批评德意志民族时所指出的那种“软乎乎的幸福主义”,在我看来,正是这种“软乎乎的幸福主义”所构成的社会心理的氛围,导致了不同主题电影的不同命运。由于社会心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未来的走向,因此这比电影本身更值得我们剖析。
什么是“软乎乎的幸福主义”?按照韦伯的解释,就是只要过“好日子”就行了,别的都无须多想。附着“幸福主义”之上的则是一种“懒洋洋的乐观主义”,这种心理和思维方式,倾向于把困难的解决推到遥远的未来,寄望于无限的增长和自发的博弈会自动化解一切矛盾。在这种心理状态中,自信、宽容、开放、活跃经常与自恋、怯懦、苟且和即时行乐联袂而行,难分彼此。《泰囧》异常火爆表明,这种“软乎乎的幸福主义”已经日渐成为民众,特别是大部分城市居民全部的生活内容和精神追求。
但韦伯认为,沉醉于这种心理状态的社会往往潜伏着巨大的风险。这位被称为是“资产阶级的马克思”的人物,是在1895年就任德国弗莱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时,发表的一篇著名演讲《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中严肃地提出这个问题的。当时德国已经在普法战争中击败了法国,完成了国家统一,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在科技和文化,特别是国民生活水平及基本教育素质方面,还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德国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但在韦伯看来,德国固然处于历史上最有希望的时刻,但同时也处于历史上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
韦伯在演讲中指出,德国所面临的时代主题,就是要为德意志民族的复兴而斗争。但当时的德国却还没有一个阶级、一个阶层在政治上成熟到可以代表本民族的长远的根本利益的程度。容克贵族不行,他们代表的是极其落后的生产关系;资产阶级也不行,他们梦寐以求的不过就是有个强权来保护自己,并时刻准备在国内出现动荡时把资产转移到国外;工人阶级也差得很远,他们没有自己的坚强组织,也没有自己的政治目标,基本上还是一群庸众。
然而在德意志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都还有许多严峻的挑战。国内有贫富差距等尖锐矛盾;在国际上,和英、法、俄等列强的摊牌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这种时候,德国最需要的心态是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但在德国社会弥漫着的却是要踏踏实实地过“好日子”的气氛,这是自欺欺人,非常危险。韦伯因此大声疾呼:德意志民族远没有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相反,如果没有更高的政治目标来统摄德国的未来发展,那么眼前的繁荣就会成为过眼烟云。
韦伯认为,摆在德意志民族面前的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加紧打造一个新的“政治民族”。所谓“政治民族”,就是指要善于从民族复兴这样一个政治目标的角度,而不单单是从消费水平、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考量自身前途的民族。韦伯认为,有这样一种思考习惯的民族,才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民族,才有可能在未来的航程中避开暗礁险滩,战胜惊涛骇浪。以后的历史事实证明,韦伯的对德意志民族的预言不幸而言中了。德意志民族在韦伯演讲后5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历尽艰辛,几乎万劫不复。
用韦伯在100多年前的思考,来观照当下洋溢着“崛起”的自得情绪的中国社会,会有什么发现呢?非常遗憾的是,只要面对事实我们就不能不承认,韦伯所说的德意志民族沉浸于其中的“软乎乎的幸福主义”、“懒洋洋的乐观主义”和“政治上的不成熟”,未尝不是今日中国的一个现实情景。如果说有什么区别,则只能说中国面临的问题比当年的德国还要严重,因为中国甚至连基本的国家统一都还没有完成。而中国的民众,主要是中国的精英们,也很难称得起“政治上成熟”,这从肤浅教条的“普世价值”居然能够事实上统摄中国相当一部分舆论和高校的讲坛就可见一斑。
不久前,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先生来到中国推出他的新著《目标中国:华盛顿的“屠龙”战略》。这位常年研究地缘政治的美国学者试图通过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利比亚内战真相、“黄金大米神话”、中日钓鱼岛争端等一系列国际事件,分析美国的对华总体战略,试图唤起中国社会的警觉。但遗憾的是,恩道尔先生在中国受到了冷遇,似乎人们都害怕他的“盛世危言”影响了自己的好心情。
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一个绝对必要的前提是中华民族也必须成为一个成熟的“政治民族”,必须跳出“软乎乎的幸福主义”和“懒洋洋的乐观主义”。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好日子”既然来了就不会再走,因为从长远来看,斗争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唯一能作的只不过是对斗争的前景、规模和方式进行尽可能理性的控制——但《泰囧》火爆所折射的社会心理,提醒我们要达到这一目标还要做艰辛的努力。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