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好莱坞的幻梦
——评美国科幻片《遗忘星球》
[按语:]
西南新左翼文艺群主办的川渝新左翼文艺讨论会,从本次讨论开始,正式改名为“白果林文艺讨论会”。经过近一年半的努力,我们群已经不仅仅只有川渝两地的网友,我们自身也逐渐在提高文艺水准。为了适应我们群的发展,我们现在用我们群成立的地址“白果林”作为我们讨论的名称。这个名称还有两个意思:一是,白果是银杏树的果子,而银杏是成都的市树;白果又谐音百果,而百果是“百花齐放”的结果。这非常符合我们改定我们群名称的两个原则:取消地域限制、突出文艺性。白果还隐含了成都的意思,具有纪念意义。
这次讨论主题选定比较意外,因为初看起来,美国一部娱乐性的科幻电影,好象跟我们新左翼文艺的推选原则联系不那么紧密。但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我们逐渐感觉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就这个话题展开的议论,也比较有意义。另外,科幻电影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影响力比较大,而科幻文艺,在成都又有比较好的基础,因此这个讨论也格外有意思。这次组织的文章,大家各从自己的角度,对电影所反映的问题提出了思考,并联系到中国电影的实际谈了各自的思考。
这次讨论会,我们仍然采取网上和网下两种方式进行。网下聚会讨论,于2013-9-21日在成都白果林举行。参会人:田锋、韩非、李楠、徐波、赵永健、倪剑雄。参与网络讨论的有:余家文、陈逸风、谭凯鸣、马宇翔等。
会议围绕主题和本群工作的一些事项展开了充分讨论。明确了改换我们讨论会名称等工作。
(西南新左翼文艺群:225174960)
倪剑雄:值得警惕的“阿喀琉斯想象”
——看美国电影《遗忘星球》
不知道《未来世界》是不是第一部在中国大陆放映的美国科幻电影。这部大约30年以前的电影,在今天已经显得不那么科幻,有的情节甚至有点落伍,比如,当时还在谈什么广播与电视的竞争。而今天互联网在传媒业已经成为老大。但里面有个情节,就是复制人,在今天还远远是没影的事。因此,新科幻电影《遗忘的星球》对此作了很技巧的安排,它里面也以描述复制人的故事为主线,并且时间不遥远,就是2077年。但那些复制人不是我们用3D打印复制出来的,而来自外星人。
——宇宙何其浩瀚!外星人到底什么样,只要天知道!所以,一切幻想,都有足够理由把其中包含的任何荒诞无稽推向天外和未来,让人难以辨清真相,也似乎无从辩驳。
但是,既然是人想象,这个想象的起点总得有点根据。
人类一切想象的根据,只有自己的经验和对这些经验的理解。历史影片《特罗伊》里的英雄阿喀琉斯为自己的战争经历得出人类的历史,将永远无法避免残酷战争的推论。而这个推论,在今天看来,已经没那么必然了。因为人类在进步,因为人类的进步,我们可以相信,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战争会逐渐成为过去。但美国的科幻电影,却常常把外星人想象成我们将会面对的新的劲敌,实际上也透露出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同样受到自己经验和对自己理解方式的局限。这个,就是我对那些抗击外星人、拯救地球之类无端想象的评价。这些想象,有的甚至十分荒诞。
有没有外星人生物,我们难以确定;外星生物到底什么样,我们也难以设想;科学家霍金甚至认为宇宙中有“气态生物”。我们谁能够想象这些“气态生物”怎么代谢的吗?理解的起点都没有!我们所知的生命体诞生、进化的环境就是地球,而我们地球生物所以这样,都因为地球环境造成的。并且即使在同一个地球,生物形态还千差万别。我们凭什么把外星人想象得跟人一样?——尤其是,我们凭什么把文明高度发达的外星人的本性,想象成地球上的野蛮人?其实,这些想象,都属于阿喀琉斯似的想象,来源于人类不幸的历史。当今的美国某些科幻作家的想象,本质上就象这些阿喀琉斯似的古代人的想象。
《遗忘星球》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为了榨取地球能源,某外星人来到地球征战,把地球人打败了。为了维护他们榨取地球能源的设备不受到残留人类的攻击,他们复制了大量地球人作设备维护师,实际上就观众能够看到的两个:杰克·哈珀和维多莉亚,还有另外三个跟他们俩完全一样的复制人。他们的本体是基因非常优秀的人。但后来哈珀发现了自己是被复制出来的,感到非常震惊。由于他脑子里还残留一点本体人的记忆,因此为爱情感动,开始和反抗者组织联合作战,最终把泰特的指挥中心炸掉,自己也牺牲了。作为被复制体,伦理上他只算一个工具。影片编导约科金斯基就是这样生活在“高度发达”的美国的当代阿喀琉斯。他运用高超的电影制作技术,再现的却是野蛮的古代想象,正如无数这样的科幻电影所描述的外星人一样,用高超的未来科技肆意展示古代人的贪婪掠夺和野蛮屠戮。仅此而已。
由此,我想到我们中国的科幻迷,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模式化的幻想?想到我们的青少年是怎么样理解我们的世界的?会不会受这些“阿喀琉斯想象”的影响?
非常可惜,我很少看科幻小说。印象中有一个中篇翻译小说讲科幻,也是讲野蛮人打仗,科学技术仅仅增加了他们战争的残酷;还有一个太空背景的小说,是讲生物技术,要将人类和外星人合为一体,只觉得无比怪诞。但也有另外两个科幻,一个比较严肃,即《珊瑚岛上的死光》,写激光杀人机器,只可惜这个在今天早不算幻想了。另外一个,写一个自称来自宇宙的科学异人,被当成精神病人被关在精神病院里。一个记者好奇,去采访这个异人,结果也被这个异人高超的一番对人类社会、历史、哲学、科技、宇宙理论的生动严密的阐述弄得晕晕忽忽。这个小说,显然是个搞科技工作的人写的,引用了大量的常人无法理解的理论,而阐述又非常生动有趣,只是论说的结果,却给人一片迷茫。这个小说总的,可以算高质量的,属于专业上讲的“硬科幻”。只是,跟以上那些作品一样,我已经记不得小说的名字了。当然,科幻电影也有很多。著名的《星球大战》在美国上映的时候,居然引起社会恐慌、居然有人被吓死,居然……还有这样的电影!在2013年说《2012》,可以说那仅是个胡扯的故事,因为拍摄的技术性非常值得肯定,因此也成为一个魔弹,只是没听说还有人被吓死。
美国科幻片的想象模式,不仅有自身的经验来源,也有哲学认识的来源,就是私有制和出于私有观念的生存竞争意识。这个观念导致人们不认为生命个体之间有和睦相处、相扶相帮的可能性。但这个判断在宇宙之间或可能有的合理性,也来自人类自身对极速的迷信连带造成的想象——外星人总是会在我们人类毫无防备的时候“猝然降临”,是不速之客,因此很可能就是一个侵略者,我们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了解的时间都不存在,如何可能形成相互的认识、理解和接受?没有这个过程,如何有合作的可能?
但我们看到,在人类现实当中,由于科技和文化的发达,我们相互交往的条件早已经具备,事实上和平事业正在艰难曲折中不可逆的持续发展。这个经验就也告诉我们,人类的事业,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是主宰力量。现在仅因为生产关系的原因,我们人类广泛沟通尚且不能够作到足够的深入。另外,在生命种群之间,相互残杀也不是全部,生存合作自来存在、蜜蜂采集花蜜,不就是合作吗?为什么外星人就不能和地球人相互合作?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把外星人想象成跟人类自然能够达成合作的物种呢?这个,显然还不仅仅是想象力贫乏。并且,我们真能够和外星人“猝不及防”地相遇吗?即使排除了我们事实在做的搜集和发布宇宙信息的事情需要多么漫长的时间和实际发出的对无边宇宙所作探问的审慎,就算真的有外星人登陆地球,难道我们相互之间就一定还陌生到只能将对方当成敌人吗?这些,在当代的“阿喀琉斯”心目中是没有的。因为他太“古代”了!
在这部影片里,我们看到编导所持守的观念,不仅属于丛林时代的“阿喀琉斯想象”,甚至难免还让人隐约看到它似乎暗含某种目的性,就是强调美国的私有价值。在宇宙中肆意虚构的原则应用于人类,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以虚构的假象来给人类的观念预设一个前置条件:外星人是存在的,人类面对着巨大的生存威胁。有这个威胁存在,人类的和睦就是不可能的,普通人必须供养精英,因此残酷的竞争就有存在必要性,丛林法则有存在的合理性。
但这个预设实际上无论从逻辑还是实际看来,都毫无意义。
因为,一则外星人即使存在,它是否会给我们带来威胁也不一定。无边无际的宇宙包含了超越了人类想象的无限可能性;人类就自己的智能和地球资源,能否预想我们有抗击外星人入侵的可能也难以确知;另外,我的天,除了那些愚人节八卦,谁见过外星人?!因此,鼓吹外星人威胁,最能满足对自由竟争的丛林法则的宣传需要,这是强权的需要,是帝国主义的需要。而这个宣传,在我们不意间,已经成为公然到处泛滥的谣言。
我们不必沉溺甚至迷信那些野蛮人的“阿喀琉斯想象”,倒是应该多想想我们自己的事,想想我们应该怎样应对这些谣言,应该怎么识破并警惕它后面的图谋。
(2013-9-21 成都)
(群号:225174960)
李永康:失落的记忆,复苏的人性
——电影《遗忘星球》观后感
“对人类来说,怎样才是最好的死亡方式,莫过于为了自己信仰的圣殿和祖先的足迹。”这是美国科幻片《遗忘星球》中一句耐人寻味的台词。
说实话,老夫过去对美国大片的看法,无非是巨额的资金投入、高科技的制作手段、激烈的打斗场面、血腥残暴的镜头,加上一些床头情节,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刺激观众的神经,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套路。刚开始还有新鲜感、刺激感,但时间一长,难免产生审美疲劳,所以一般情况下,也就不太刻意去关注这些所谓的大片了。这次朋友推荐了《遗忘星球》这部片子,并要求写一篇观后感,俺老汉才不得不从网上找出这个片子过过目。
朋友果然很有眼光。应该承认,这是一部无论从制作上、思想上、艺术策划上、场景构思上、故事情节上等各方面都值得推荐的影片。
该片定位于科幻片,由著名导演约瑟夫·科辛斯基执导,影星汤姆·克鲁斯领衔主演。
故事发生在21世纪70年代,那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年代,但物极必反,也可能是一个让人类走向悲剧的年代。故事情节大意如下:
某天,一群外星人因原居住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为了寻找新家园,他们向地球发起了攻击,首先摧毁了月球。失去月球以后,星体之间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地球随之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和海啸。在外星人大举进攻地球的时候,人类被迫使用原子弹等核手段来抵御外星人的进攻。最后,人类虽然胜利了,但地球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不再适应人类继续居住,于是不得不迁往土星最大的行星“泰坦星”,并在太空建造了一个名叫“泰特”的空间站,与留在地球平台上工作的同胞保持联络和指挥。那些留在地球平台上的人类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维修无人机(一种非常先进的攻击型武器),以抵御隐藏在地球的外星人残部的攻击,保护水电平台正常工作。而这些水电平台的任务则是利用海水进行热核反映,并将核反映产生的能源提供给“泰坦星”和“泰特”空间站。
杰克·哈珀(汤姆·克鲁斯饰)与维多莉亚(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饰)这对最佳搭档在地球的某个平台上工作。杰克·哈珀的任务是负责驾驶飞行器巡视,发现有无人机损坏便及时进行维修。维多莉亚负责与空间站“泰特”之间的联络,并通过监视器为杰克·哈珀提供情报和帮助。
由于外星人的破坏,无人机经常遭到攻击,丢失了很多核燃料电池。一天,杰克·哈珀在寻找一架无人机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书,当他随手翻开一页,进入眼帘的第一句话是“对人类来说,怎样才是最好的死亡方式,莫过于为了自己信仰的圣殿和祖先的足迹”。杰克·哈珀将这本书带回了自己居住的工作平台。
一天,杰克·哈珀降落在一个尚未受到破坏而风景优美的湖畔小屋时,发现一只飞船从天而降,他驾驶飞行器前往降落地点,发现飞船休眠舱内躺着的是自己的同胞——人类。这时,一辆无人机也跟踪而至,竟然向休眠舱里的人类发动攻击。为了保护飞船中最后一名幸存的同胞,杰克·哈珀差一点在无人机的攻击下丧命。
杰克·哈珀将幸存者茱莉亚(欧嘉·柯瑞兰寇饰)带回工作平台,维多莉亚向总部报告了这个情况,“泰特”要求将茱莉亚带回空间站。
杰克·哈珀与茱莉亚在寻找飞船的黑匣子(飞行记录仪)时,遇到外星人的攻击,并将二人绑架。在与之对话的过程中,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骗局,绑架他们的根本不是什么外星人,而是本就居住在地球的人类。
通过“奥得赛”飞船飞行记录仪回放,迷雾方才揭晓。原来外星人为了掠夺地球资源,在建造“泰特”空间站的时候已经被人类发现,于是发射“奥得赛”飞船前往探测,而杰克·哈珀与维多莉亚正是飞船的正副驾驶。结果飞船在接近目标时被外星人控制,杰克·哈珀为了保护自己的同胞,在千钧一发之际将休眠舱弹出了飞船。
外星人将杰克·哈珀和维多莉亚大脑中的记忆洗去,使之成为一对冰冷的工作机器,然后对地球进行了大规模的核打击。为了控制和掠夺地球资源,他们在地球上建造了无数个以海水为核燃料的水电平台,再复制了数个杰克·哈珀和维多莉亚,安排他们到地球平台上工作,与无人机一起保护这些水电平台,使之源源不断地为“泰坦星”和“泰特”空间站提供能源。
地球上幸存的人类为了反击外星人,他们想方设法夺取无人机上的核燃料电池,并用它们去摧毁水电平台。为了摧毁外星人的空间站,他们俘获了一架无人机,试图利用无人机运载核弹去引爆“泰特”空间站。但他们没法通过无人机的扫描识别系统,因此必须想方设法唤醒杰克·哈珀的记忆,恢复其人性,以协助他们完成任务。
真相大白后,杰克·哈珀利用“泰特”要求将飞船幸存者带回空间站的指示,将核弹隐藏在飞行器中飞向“泰特”,最终将这个空间站彻底摧毁,为人类换回了自由、幸福、安宁的生活。
该片虽然是一部科幻片,但无论故事情节、场景、音效、视觉冲击力、可观赏性等各方面都具有一流的水平。
约瑟夫·科辛斯基不愧是玩弄悬念的大师,影片一开始就给观众设置了一个悬念,以为外星人真是为了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而入侵地球。当人类被迫使用核武器予以还击后,残存的外星人仍然在地球上与人类对抗。而杰克·哈珀和维多莉亚则是为了保护向人类提供能源的水电平台在与外星人战斗。这个情节一开始就将观众带入了误区。顺着这条思路理解下去,那么杰克·哈珀与“外星人”的争斗就是为人类争取生存空间的正义之举,无人机也是受人类控制的武器,它们在协助人类与“外星人”进行战斗。直到杰克·哈珀发现无人机居然对自己的同胞发动攻击,这个悬念才逐渐露出水面,使观众的思路产生180度的急转,这也是该片导演的画龙点睛之笔。
老夫以为,该片其实还有很多贴进现实生活的地方,理由如下:
一、约瑟夫·科辛斯基的悬念技巧,与我们“改革开放”的搞法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矣!《遗忘星球》只不过将一部份观众的思路带入了误区,而“改革开放”却能将十多亿人带入误区。比如什么 “不管白猫黑猫”、“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摸着石头过河”、“不问姓资姓社”,以及“补课论”、“冰棍论”、“吐痰论”、“烂苹果论”、“腐败合理论”、“国退民进论”等等,无一不是给国人制造的悬念。可当初又有多少人识得庐山真面目?搞这个“改革开放”的才不愧是真正的悬念大师矣!
二,结合当今国际形势,老夫以为,那些移居“泰坦星”和“泰特”空间站的并非什么“外星人”,而是当今的“共济会”大佬。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贪得无厌必将居住环境糟蹋得无法生存,于是不得不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比如将效益差、利润少、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资源消耗量大的产业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这正是他们的高明之处。而我们还在乐此不疲、津津乐道地以引进外资为荣,岂不是在自寻死路?
三、国人大多数都是影片中的杰克·哈珀和维多利亚,在三十余年的“洗脑”过程中,已经“洗”去大脑中所有美好记忆,同时也失去了本能的思考能力,变成了一个个受人支配的挣钱机器,用一句俗话来讲,被人卖了还在帮人家数钱。作为国人,这才是非常可怕的结果。
四、而今,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已达登峰造极,能源危机已经初显端倪,未来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对地球资源的依赖性已经达到了唇亡齿寒的程度。可以预见,今后人类之间所发生的任何战争,无一不是对资源的争夺和控制。美国佬在这方面其实早已领先一步,从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目前的叙利亚和中东乱局可以看出,无一不与石油这个号称世界经济血液的利益争夺有关,这才让俺老汉不得不产生这样的联想。
五、影片的另一成功之处在于,它虽然定位于科幻,但故事情节中对人性的刻画却堪称画龙点睛。主人公杰克·哈珀虽然被外星人洗去记忆,并被外星人所利用,但人性回归的力量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挡的。杰克·哈珀明白事情的真相以后,毅然反戈一击,不惜携带核弹飞往“泰特”空间站与之同归于尽。牺牲自己,解救同胞,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人类的解放,这才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对照现实,也有人千方百计地想“洗去”人民的记忆,不择手段地反毛、反共、丑化社会主义,贬低公有制,抵制共同富裕等,但几十年下来,仍未能将人民的“记忆”彻底清除。人民总会有觉醒的一天,必然会“为了自己信仰的圣殿和祖先的足迹”反戈一击,直至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重建我们的家园。
六、该片故事情节虽然定格在2077年,但离我们似乎并不遥远。镜头中地球表面遭受核打击后呈现出荒无人烟、苍苍凄凉的场景令人惨不忍睹。我们暂且抛开战争或遭受核打击的可能,即使按照人类目前对地球资源无限制掠夺的速度,若干年以后,我们为子孙后代留下的地球是否就是这个模样?那时,我们的子孙后代靠什么来生存、生活和发展,这是一个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美国佬能拍出这样一部影片,说明他们已经具有超越历史的战略眼光,他们已经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一方面希望通过转基因技术消灭世界上大量的“垃圾人口”,另一方面将一切对本国环境不利的因素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让发展中国家去承担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后果,并源源不断地为自己提供所需的利益。若干年后,欧美大陆或许就是“共济会”大佬们的“泰坦星”,中国和亚洲、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则是向他们提供能源的“水电平台”。因为有美国人曾经断言,几十年后,中国将会是世界上最贫困、最落后的国家,那时候,他们的自然资源已经被消耗殆尽,环境已经被彻底污染,劳动力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听了这样的断言,我们不感到触目惊心、不寒而栗吗?这是一种默契,还是一种巧合?
试看“特色”以来,我们名曰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加快发展,以外向型出口拉动国内经济,其实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我们正在走向陷阱,自蹈覆辙。我们正在毫无顾忌地消耗自然资源,肆无忌惮地污染自然环境,不计后果地引进转基因食品,不断地打压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为了政绩,为了毫无用处的GDP,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不惜一切代价出口资源,贱卖稀土,砍伐森林,毁灭土地,破坏良田,污染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为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承担巨大的痛苦和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计划经济的合理性、可持续性,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合理的生存空间。
正如影片中杰克·哈珀的一句感叹:“虽然我们赢得了胜利,但我们却失去了地球”。
但愿几十年后,我们的后代不会向我们愤怒地责骂“虽然你们赢得了GDP,却让我们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但愿,这只是俺老汉的杞人忧天!
(2013年9月20日写于都江堰)
(群号:225174960)
赵永健:地球不能没有未来
有时候欧美大片看多了,我总有些自卑,怎么老是他们在拯救地球呢?后来想想也正常,毕竟他们是老板、是老大,有那么一股舍我其谁的感觉,似乎是合乎常理的。而中国人自己的问题好像都应接不暇,还能兼顾拯救地球么?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直追欧美,毫无中国人的影子似乎也只是一种影视幻觉,只能说中国的电影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看了电影《遗忘星球》,给我冲击最大的就是除了帅哥美女是鲜活的,电子机器是鲜活的,就剩那个奄奄一息,满眼苍凉的地球了。
我不知道导演是怎样调和这种落差的,一方面是工业文明提供的可以说是奢侈的生活,游泳池,私人飞机,酷毙的摩托车,悬空的豪宅,然而另一方面是到处毁灭后的废墟,荒凉的地表,没有粮食、森林和动物。帅哥美女倒是也不寂寞,我想这大概就是欧美精英的理想生活模式了。这使我产生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在这种科幻的想象中或者说内在的逻辑里,地球没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呢?
既然当了老大,这个世界当然由他们牵头规划,但是他们就没有准备一个人人都能接受的地球的未来么?新科技一浪高过一浪,克隆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我想人类追求科技进步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的吧?但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却是另外一番场景。克隆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把人当工具,信息技术为人提供了一个模拟的上级,这个上级替代了神的作用,航天技术和新能源不过为外星人吸干地球提供了方便。
那么有人会说,科幻片而已,不用上纲上线吧。
当然,只要是想象,有好的当然有坏的。但是不能不说欧美大片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一个普遍的范式就是地球迟早不被地球人糟蹋了就会被外星人占领或者毁灭。想象虽然是自由的,但是我不相信想象是无缘无故的。这种内在的逻辑,当然在全球的经济体系结构以及内在的发展逻辑之中。当今,环境问题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欧美不但未能从人类全体福祉的角度和保护地球的角度,真心诚意的帮助落后国家提升环保能力,反而以此为要挟,阻止第三世界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向前发展。此外,欧美的消费文化,本身就蕴含着强烈的丛林法则,哪怕这个世界就剩两个人,就剩一个帅哥、一个美女,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不存在着和谐共生的理想。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全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各国人民都在反思,原有的欧美强势文化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已经和人们的美好愿望不相符合,世界等待着新的文化,新的理想展露头角,可以肯定的是新的梦想一定要给地球一个美好的未来。
(2013-9-21成都)
(群号:225174960)
李牧檄:看,英雄又拯救了世界
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观看了《遗忘星球》(又名遗落战境),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遗忘星球》不愧是好莱坞的主旋律大片,唯美的画面,神转折的情节,一流的明星,永恒的爱情,追求正义,反抗邪恶,最后阿汤哥又拯救了世界(我为什么要说“又”呢?因为从相关电影看来,救世主还是蛮多的)。
还是简单说下剧情。
2017年人类发现外太空有一个立方体“泰坦”,后发射“奥德赛”号飞船去探测,杰克(阿汤哥饰)和维卡两个宇航员被立方体“泰坦”吸进去了。后来发现这个“泰坦”是外星人的,人类与外星人发生了战争,杰克被外星人克隆成无数个,成为外星人征服地球的工具,最后人类失败了,外星人开始抽取地球的资源,并用战斗无人机镇压剩下的地球人。杰克和维卡的克隆人被输入了错误的记忆,成外星人维护战斗无人机的工具。60年过去了,地球成为了一个废星,然而克隆人杰克49号的本体记忆并没有全部消失,最终在本体的媳妇和其他人的帮助下发现了世界的真相,找回了自我,成为一个本-拉登式的人物,通过恐怖袭击——自爆,彻底战胜了外星人。最后杰克49号虽然自爆了,但杰克52号接替了他的位置和本体的媳妇安度晚年了,人类从此又繁荣了。
总的来说电影前半段还是蛮好看的,唯美的画面,号称今年电影之最,但是当电影后半截开始推动剧情的时候,情节的硬伤就越来越多了。最让人难受的是,为了满足的阿汤哥拯救世界的愿望,外星人BOSS的智商不断刷新下限,即便如此,阿汤哥仍然只能靠恐怖袭击拯救世界。
我充分理解阿汤哥希望拯救世界的迫切心情,但是,导演,你还是不是美国人?你是高级黑,是吧。的确,弱者反抗强者,恐怖主义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但你怎么就能把它拍成电影呢,这让九泉之下的拉登兄弟情何以堪?我也充分理解你们的救世主情结,两天不拯救世界,心里就痒痒。但是再怎么想拯救世界,第一,首先不能搞恐怖主义,不然就是拯救了世界,也是非正义的;第二,绝对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指望神一样的主角和猪一样的对手,弱智光环最可耻了。每有救世主拯救世界,都总是自带弱智光环,这恰恰是告诉我们,要拯救世界,救世主是靠不住的。
这里,我把一句歌词送给所有需要被拯救的人们,“从来就没有什麽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最后,问一句,英雄,你还要拯救世界么?
(2013-9-24 成都)
(群号:225174960)
田锋: 美国文化的焦虑
——简评美国科幻电影《遗忘星球》
美国的科幻电影是美国工业电影成功走向世界市场的一个重要品种。科幻电影的逼真效果与美国工业制造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正比,正是由于美国计算机工业体系的发展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导致了科幻电影成为美国电影的商业王牌种类,票房吸金的主要形式。同时美国也试图通过附加在这种工业电影内的剧情编排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文化理念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因此这种类型的电影也成为了美国文化符号的一个载体,分析这一类的电影其实也就可以分析出美国的一些文化本质。
《遗忘战境》这部片子的剧情非常简单,但是结构编排很巧妙。以人类和外星人发生战争作为背景,讲诉了外星人抓走地球人并克隆出人类,清洗掉克隆人的记忆,让克隆人为外星人服务,捕杀人类,由于在克隆人的大脑里植入依然是为人类战斗的欺骗记忆,使克隆人不会认识杀敌其实是杀人类。克隆人被地球残存的人类捕获后,向其揭示了真相,复苏了克隆人的人性,最后克隆人牺牲自己捣毁了外星人基地,人类获得解放。其主要的颂扬点就是表达人类在各种冲突中,只要有英雄的人物出现就一定能拯救人类这个群体,而英雄人物的出现则在于其人性的复苏,这么一个逻辑。但是我却认为电影情节想表达的内涵与电影情节内涵的表达方式恰好是矛盾的,简单的说就是用非人性的方式表达人性的内容,导致电影自身成为一个可笑的统一体,大大削弱了电影想要实现的价值传播目标。
美国的科幻电影中一个重要题材就是叙述人类面临灾难和灭亡。这种类型的灾难片成为美国科幻电影的宠儿,全球都比较卖座。在美国科幻电影中含有温情,厚重,开朗,希望的科幻片极少,偶尔有一个都是属于科幻喜剧,不具有对人类未来思考的严肃性。因此在美国科幻电影的主流中,人类的未来都是很暗淡的。这种大面积的科幻剧情雷同,其实就说明了美国文化自身的焦虑。
这种文化焦虑首先体现在美国社会的普遍的消极和迷乱,美国文化很难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未来状态,这与美国国家文化历史太短有关系,也与美国国家文化杂乱相关。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他的国家文化就是各种移民文化的大杂烩,其中基督教文化影响比较大,早期的移民就是一帮清教徒建立起来的殖民地。但是由于基督教没有包容性,排斥其他文化,导致了美国始终没有形成极具凝聚力的文化融合体系,因此美国文化其实是一个很难有生命力的粘合物,一碰就易碎。这种脆弱就体现在美国文化的焦虑性上,对人类的未来走向持悲观的,没落的,消极的文化观念,
美国文化的焦虑性导致美国人对外族文化的恐惧,体现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害怕被外族文化洗脑,另一方面是积极的洗外族文化的脑。这样就构成了美国文化的偏执人格。反射到现实中,由于害怕被外族文化洗脑导致了美国国内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乱像,如社会刑事案件严重,校园枪杀事件,种族虐待事件;在洗外族文化的脑的时候总是利用极端的手段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导致世界上的某些国家不停的动荡,国际极端主义泛滥,恐怖主义盛行。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情节就是克隆人被洗脑,记忆清零,以便于外星人的操纵。这个逻辑其实就是美国文化对自己的真实描述。这个文化逻辑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清教徒迁徙到美洲建立殖民地,甚至更早期的清教徒在英国反对圣公会,导致的被驱逐和压迫产生的对外族文化的本能排斥和警惕。后来直至发动用暴力消灭曾经友好的、帮助过这些欧洲移民的印第安人的战争,这样美国文化偏执的历史性格正式形成。
美国文化的焦虑性的另一面是非常迷信军事暴力力量。在美国的科幻电影中,普遍的剧情都是制造出更强大的武装力量才能最终击败敌人。这种文化局限是非常明显的,他的脆弱性就更突出,一旦敌人有更强大的武器,美国人就只有束手无策了。这一点在美国人的军事手册中有相关准则,就是当一队成建制的士兵如果减员1/3,就认为失去了战斗力,指挥官如果认为面临绝境,可以在战场上选择投降。这种单纯迷信暴力力量导致的失败的最佳注释就是1950年代的朝鲜战争,美国人过于迷信自己的军事力量,完全藐视当时落后的中国军队,最终导致美国军事史上的第一次不光彩的停战协议签订。朝鲜战争其实就是两种文化的较量,一个只有二百多年的年轻国家操纵着最先进的武器,最终被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用落后的武器阻止在北纬38度战线。然而许多人并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仅仅10年前这个古老的国家还被日本人打得满地找牙。原因就是这个古老国家的文化进化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输入了西方最先进的新鲜的文化血液——马克思主义,而毛泽东就是把这一新鲜外来文化结合传统文化整合成中国强大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伟大的文化导师。中国文化得到提升,使整个国家获得重生。这一点,其实美国人在朝鲜战争后就已经完全弄清楚了。但是由于美国文化和中国新文化是一种完全冲突的文化,一个为私,一个为公,立场的不同就使得中国的新文化基础深厚,难以打倒。美国人也就不得不包装自己的文化,以取得抗衡。其典型的手法就是用人性说来作为美国文化的面具,欺骗世人,目前来看还是颇有效果。
这部电影就是一个用人性包装的美国文化大戏。首先不解释为何人类和外星生物必然发生战争,因为美国人不需要解释。美国文化的一个必然逻辑——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同时由于美国文化又信奉“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一真理,导致——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变成了——没有利益就是敌人。这样的文化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国人在全世界要么寻找利益,要么寻找敌人,全世界都成为美国人逐猎的战场,要么是商业战场要么就是军事战场。在这样的文化逻辑下,战争就是美国文化的主流,这也是美国文化焦虑性的又一个表现形态。其次把人性抽象到能拯救人类灾难的高度,把人性的解释权牢牢的握在手中,用人性这根棍子不断的抽打敌人,瓦解敌人的阵营。电影中的人类领袖(摩根.弗里曼饰)利用人性宽恕了克隆人(汤姆.克鲁斯饰),再引导克隆人看书出现人性反思,然后利用人性的质疑这一特点成功策反克隆人,揭示了真相,最后的高潮是人性的最光辉的一面爆发,为了人类整体的解放,牺牲自己。这个人性阐释其实已经非常接近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了,但是他确是以个人英雄主义的方式来表达。美国文化中的这种人性其实最脆弱的地方就是被抽象化了,我们如果仔细的分析就会看到克隆人和地面人类的利益诉求其实是有差异的。地面人类是为了赢得战争,保护地球资源,毁灭外星人。克隆人是为了寻找自己生命来源,发现真相,克隆人的真实诉求在外星人的基地内,外星人的基地才是克隆人的家,为什么就一定要毁灭掉了呢?
美国文化的人性论在本质上就是牺牲掉一部分人的幸福成全另一部分人的快乐,而这本身就已经违背了人伦天理,这种方式是反人性的,因此成了美国文化焦虑性的根源。
(2013-9-27成都)
(群号:225174960)
项 仁:科幻片乎?现实报乎???
《遗忘星球》是美国佬拍摄的一部科幻片,由导演约瑟夫•科辛斯基执导,影星汤姆•克鲁斯领衔主演。带着批判的观点,我这个讨厌美国片的人,耐心地看了三遍。越看越清醒的感觉到美国人控制世界的野心和实践已经成熟甚至完美了,他们已经胸有成竹的找到了掌握这个世界和地球能源的方法了,并且正象电影讲述的那样,他们已经有效地实行了五十多年了。危言耸听吗?非也。呵呵,先看电影吧。
故事讲述的是在21世纪77年。
在五十年前的2017年,某个星球的外星人因其居住环境恶化,为了寻找新的家园,他们选中了地球。攻击地球前,他们首先摧毁了月球。没有了月球的平衡,地球一片混乱。强烈的地震每一个小时发生一次,海啸不停的冲击着劫难后的残垣断壁。面对外星人的侵略,处于劣势的人类做了最后的选择,使用了原子武器。虽然最终赢得了战争,但地球人却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地球。核武的放射性污染,使地球大部分地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生存。人类不得不离开地球,迁往土星最大的一颗卫星“泰坦星”,并在太空建造了一个“泰特”空间任务控制中心。这个空间站负责指挥建在地球上的所有的工作平台上工作的、担负对无人机的维护、防范隐藏在地球上的外星人残部的攻击,保护建在海上的核水电平台正常工作的任务。而这些核水电平台,是利用海水进行热核反应,核反应产生的能源提供给“泰坦星”和“泰特”空间站。这就是电影主角杰克•哈珀(汤姆•克鲁斯饰)与维多莉亚(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饰)这对最佳搭档目前所知道的一切。直到有一天,杰克在寻找一架无人机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书,其中的一句话“对人类来说,怎样才是最好的死亡方式,莫过于为了自己信仰的圣殿和祖先的足迹”。就是这句话,重新唤醒了杰克•哈珀的部分记忆。故事的发生慢慢的接近真相。一次偶然,他发现了人类的飞船残骸和飞船休眠舱,其中一个休眠舱里面躺着的幸存者,竟然是自己的妻子茱莉亚。后来,在妻子的坚持下,杰克•哈珀与妻子茱莉亚去寻找飞船的黑匣子,不幸,遇到外星人的攻击。在两人被俘后,才发现抓他们的原来是地球的幸存者,通过与幸存者交流,才明白,自己以前尽心尽力所做的一切、知道的一切都是骗局。原来外星人为了掠夺地球资源,在建造“泰特”空间站的时候被人类发现。于是,人类发射“奥得赛”飞船前往侦测,而杰克•哈珀与维多莉亚则是飞船的正副驾驶。当飞船正要接近目标时,不幸被外星人控制,杰克•哈珀为了保护飞船上的其他乘员,将休眠舱与飞船分离。失去动力的休眠舱坠毁在地球的某一地。
在被控制的日子里,外星人将杰克•哈珀和维多莉亚大脑中的记忆抹去,复制了成千上万个他们,并使之成为一对对的地球工作平台机器和杀人机器,他们与无人机一起保护核水电平台,把地球能源源源不断地抢劫输送到“泰坦星”和“泰特”空间站。
那些幸存的地球人为了反击外星人,他们夺取了外星人无人机上的核燃料电池,并摧毁了部分核能水电平台。为了彻底的解放地球,就必须摧毁外星人的指挥平台——“泰特”空间站。于是,他们设想用俘获的一架无人机运载核弹去引爆“泰特”空间站。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先设法破解无人机的扫描识别系统,因此,必须唤醒杰克•哈珀的记忆,恢复其人性,让他来完成这个任务。
恢复记忆的杰克•哈珀决心牺牲自己,拯救地球。他巧妙地利用外星人空间站的指挥者萨莉要求他将茱莉亚带回“泰特”空间站的指示,顺利进入“泰特”空间站。最后,他和黑人领袖一起,勇敢的引爆了核电池,将空间站彻底摧毁。
看完了《遗忘星球》,感觉其整部影片,继承了美国片的大投资、大制作的奢侈传统,更展示了美国片一贯的虚伪的自我英雄主义、地球和人类卫士、道德楷模的形象。同时,美国佬在影片中不遗余力的展示他们的高科技武器。不能不说,他们展示的无人机这个杀人武器,肯定让洋奴们大呼过瘾、让恐美的奴才心惊胆战。而电影中的音乐、动画、特效同样是大量运用了美国电影贯用的成熟的电脑、三维动画技术,可以说是惟妙惟肖、形象逼真。
在我的文章标题不是提出了一个“现实报”的问题吗?那么好吧,看完了电影,现在我们结合一下现实吧。让我们清醒的回顾美国人在世界上的所作所为;回顾现代地球上发生的战争、颠覆和我们自己国家发生的与美国人密切相关的所有问题,细细品味,你就会豁然开朗的明白一个问题,原来影片设计的这些离奇的故事,就是人家美国人每天每年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已经实实在在的上演的一个个的残酷故事的翻版啊。怪不得导演在电影的表现上如此轻车熟路、驾轻就熟呢!
列位,看着影片上的地球,那一片片的焦土和残垣断壁,你想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美国人的汽油弹吗?想到了喷撒在越南森林的落叶剂、投放在南联盟的巡航导弹、击穿中国大使馆的黑洞、轰炸伊拉克的贫铀弹吗?那焦土、那惨象,是不是一模一样呢?看到影片中的杰克•哈珀和维多莉亚这两个主人公,让外星人没收了人的灵魂,被复制成成千上万的行尸走肉,为虎作伥、助桀为虐。在他们没有被唤醒之前,他们疯狂的、并且指挥杀人机器无人机与幸存的奄奄一息的同胞作战时;你想到了美国佬支持的南朝鲜傀儡、阿富汗的傀儡、打内战的国民党反动派,伊拉克被收买的共和国卫队的军官、叙利亚的反对派吗?想到了当今社会被美国人金钱收买了的经济走狗茅于轼、贺卫方、吴敬琏、张维迎、厉以宁们这些丧心病狂的,喝着人民的血,却为美国人服务,私有化、瓦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公知卖国贼吗?当你看到影片中那一台台悬在大海上空,疯狂掠夺地球能源的核水电平台时,你想到了美国人掠夺的、在世界各地的那一口口油井和海上的石油钻井平台吗?想到了中国的三万亿美元的美债、六千亿美元的两房债、国有企业上市白白的送给美国人的那一笔笔巨款吗?还有啊,那个高悬在太空的空间站的形象,是不是能让你看到白宫和五角大楼的影子呢?那个控制“泰特”空间站的萨莉,像不像共济会、华尔街的资本黑手的走狗杜鲁门、布什、奥巴马们呢?那一台台的杀人无人机,像不像美国的航空母舰、巡航导弹、棱镜计划呢?
最后我很高兴的感谢这部美国电影和导演,他成功的让世界人民从这部电影中了解了美国人这几十年来在全球的所作所为,用娱乐的方式让我们领略了美帝国主义的强盗“风采”。遗憾的是,当今世界,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一个觉悟了的杰克•哈珀。但我们坚信,这样的觉悟一定会出现,全世界人民争取解放、争取生存空间的正义斗争,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邪恶的“泰特”——白宫、五角大楼一定会被觉悟了的杰克•哈珀、觉悟了的世界人民砸的粉碎。
美国电影清醒看,
学会揭露与批判。
破洋除奸打奴才,
地球村里红旗乱!
(2013年9月28日 于 重庆)
(群号:225174960)
讨论会综述:
第十五次川渝新左翼文艺讨论会(网下讨论)于2013年9月21日下午在成都白果林举行。这次会议参会人有李楠、赵永健、徐波、韩非、田锋、倪剑雄。六个人因故短信请假未到会。大家围绕本次会议主题(电影《遗忘星球》)谈了各自的思考。
李楠认为,科幻电影所以在中国难以拍摄制作出来,估计在其有投入巨大,市场难以运作起来等阻力之下,还有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国人的科学精神尚且没有形成。当前的中国正流行“玄幻”。由这个反思,当今无论左右翼,对五四运动树立的两面旗帜:科学和民主,都有偏重强调民主而忽略科学的倾向。有中国科幻的“四大天王”之称的童恩正、王晓达、刘兴诗、韩松等都在成都或出生于重庆,据称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也在成都,这么好的科幻产业基础,却缺乏投资者关注。对于新左翼近年大量的反转基因宣传,李楠认为其中也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田锋和赵永健联系美国短暂的历史和文化的特性对电影《遗忘的星球》作了分析。倪剑雄谈了自己对美国科幻模式的一些看法。
对于本群的工作,大家首先对我们群讨论会的名称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其中田锋提的“白果林文艺”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白果林是我们川渝新左翼文艺群成立的地方;白果是银杏树的果子,而银杏是成都的市树;白果又谐音百果,而百果是百花齐放的结果。这非常符合我们改定我们群名称的两个原则:取消地域限制、突出文艺性。白果还隐含了成都的意思,具有纪念意义。大家还明确了各自承担一定发布本群文章工作和其他一些管理上的责任。
这次网上讨论也逐渐活跃起来。许多本地不能参加聚会的朋友和一些外地朋友也针对本次讨论议题作了发言。
其中,福建的余家文认为:民众对科幻不热心,还有一个原因是生活艰辛,不喜欢“地球海外”。记得80年代左翼文艺青年讽刺右派电影曰:“残酷迫害,地球海外”。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那些转移斗争方向,将民众引向虚无的电影宣传,他们心中充满鄙视。由于政府官员带头搞封建迷信,普通民众则有跟风的路。造成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不高。科学幻想是在大量科学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科学活动不兴旺,谈何科学幻想?
本地的陈逸风对我们群改名字的事情提到:是否可以改成工农文艺群。左翼就是要为工农服务,为工农歌唱,脱离这个主线,左翼就不能称之为左翼了。不要提“新左翼”,“新”字不好。首先要回答旧的是什么?旧的是不好的么?不好在哪里?新在哪里,不同在哪里?要么不改,要改就不要让别人可以随意调侃。陈逸风还认为,这个群淡化“倾向”之类的,他觉得很没有意思。全国各地,纯文艺的社群,多如牛毛。这种没有特色的社群,没有重复建设的必要和意义。左怎么了?左代表正义公平,代表人民。如果我们连左这个字都不要了。这个群也没什么意思了。
远在江苏的谭凯鸣表示:从个人感情,我赞成“白果林文艺群”;从“白果林”文艺人的愿望,我赞成改成“工农文艺群”。
河南的马宇翔强调了左翼文艺的性质,他说:左翼文艺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价值观导向文艺,特别重视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在当今阶级社会里,他支持站在广大被剥削阶级立场、有明确的阶级性的文艺。
还有的朋友在网络讨论会上对改名的事情表示热烈的支持。
(完)
(群号:225174960)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