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只有表现东方黑暗落后的东方作家才能获得诺贝尔奖

关哲 · 2013-10-11 · 来源:观察者网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在那种世代积存的西方主义居高临下,永远以道德优势审视其它社会和文化,包括中国,傲慢地并且随意地凸显它们的缺陷和丑恶,似乎西方永远代表着光明、民主、先进,而东方却摆脱不掉“黑暗、专制、落后”的标签。贝尔文学奖也满载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学梦幻般的的想象。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于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10日13时(北京时间10月10日19时)揭晓。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的获奖,让我们对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谁家倍加关注。最终,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获得殊荣。

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作家门罗

  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作家门罗

  论及数次被提名而未得的作家,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必在其列。东欧作家中,国内读者最熟悉的无疑是米兰•昆德拉。经多次提名后,米兰•昆德拉几乎已被诺奖忘却:20年前他获奖不算冷门;而今年要是获奖,就会是大冷门。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已连续五六年排在诺贝尔文学奖预测名单榜首,但年年与诺奖无缘。根据去年因押中中国作家莫言而名声大震的英国著名博彩公司Ladbrokes公布的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村上春树在诺奖揭晓前已成最大热门。日本《产经新闻》甚至发生乌龙事件,误报村上获奖

  美国作家也未能幸免落入“诺奖荒”。在连续20年无缘诺贝尔文学奖后,Ladbrokes2013年诺奖赔率显示,有三位美国作家进入前十,成为获奖热门。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霍雷斯•恩达尔今年的一个表态应让中国幻想家们猛醒,他说:“有一个事实是无法逃避的,那就是欧洲永远是文学世界的中心。”边芹女士在《荒唐的文学“世界奖”》中指出“西方利益永远是诺贝尔奖的中心,就是这么直白”。村上春树也曾坦言“诺贝尔文学奖政治性比较强”。且让我们管中窥豹,从东欧作家谈开去。

  尽管东欧文学有悠久的传统,但近年来的诺奖的现实告诉我们,要想获奖,就要按“规定”写:要么是诗人,要么是对黑暗时代的深刻批判者,谁能写得更惨,谁就更有希望拿奖。

  被建构出来的东欧

  东欧不完全是一个地理概念,也不完全是一个文化概念,而是一个政治概念,特指冷战时期欧洲社会主义阵营中除苏联之外的国家。

  让米兰•昆德拉愤愤不平的是,因为罗斯福的缘故,作为“欧洲文化之桥”的捷克被划进东方阵营,于是,卡夫卡、德彪西们突然有了一个崭新的祖国,一个崭新的文化身份,那是他们从来未曾梦见到的。

  其实,未必有一个确定的文化意义上的东欧。

  捷克人认为自己继承的是波西米亚文化,既有西方的理性传统,又有东方的抒情底蕴,二者交汇为一种轻松、慵懒、反叛、犀利的风格,从哈谢克(《好兵帅克》的)那“快乐的拆台”的精神中,颇能体会出这种文化的特立独行与才华。

描绘波西米亚银矿业重镇Kutna Hora的15世纪绘画

  描绘波西米亚银矿业重镇Kutna Hora的15世纪绘画

  而罗马尼亚等巴尔干国家则风格迥异,山区与平原构成了两个世界,山区世界贫瘠、残酷、势利,严酷的自然条件逼迫着人们去经商,由于缺乏资本,大家依地缘、血缘等形成互相贷款、互相帮助的组织。而平原世界富庶保守,既歧视山区人,又对他们惊人的团结感到恐惧。

  1920年前,大多数巴尔干人没有国家意识,只有宗教认同,因为历史上这里曾被阿拉伯统治数百年,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中,远远落后于西欧。巴尔干地区也以小农经济为主,在现代化过程中同样遭遇了巨大挫折,在内心深处刻下了伤痕。

  波兰则有辉煌的历史,一度据有基辅,也曾对俄罗斯人挥斥方遒。在宗教信仰上,波兰与法国、意大利相同,文化往来密切。

  东欧文化丰富多元,然而,它们却被强制纳入同一个文化身份中。

  丧失了历史解释权的人们

  东欧各国文化传统相异,但合并为东欧后,情况逆转,大家被强制一体化。

  在文学为现实服务的口号下,作家们必须反映现实,却又不能批判现实,他们不能写身边的“好与坏”的冲突,只能写“好与更好”。为此,“红色东欧”不惜砸烂人们的历史记忆,将曾经的经典归为反动、腐朽,或者进行有利于自己的重新解读。

  对此,真正的作家当然会选择抵抗,然而,就在他们自以为取得胜利时,却意外地发现,在西方的眼中,东欧的伟大传统同样不存在,作家的义务成了扮演“可怜人”和“斗士”, 仿佛他们曾经的努力,不过是为了融入西方的文化传统中

  东欧作家们丧失了历史的解释权,除了苦难,他们没有过去,世界只想消费他们曾经的痛苦,而非他们的思想和创造力。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参议员看见两个孩子在美国的草坪上奔跑,他抒情地说:“看!这就是自由。”仿佛捷克从没有草坪,而草坪上从没有孩子奔跑一样。其实,这不过是自由的符号,并非自由本身。但不幸的是,我们生而媚俗,我们会主动去寻找这样的象征物,以为这样才能获得生命的意义。结果,以符号为借口,一代代人拿起武器,在战场上彼此杀戮!

  自由、民主、爱、平等……这些词实在太大,我们为它们激情万丈时,别忘了,它们还会绑架我们!

  诺奖悖论:东欧作家只有符合西方眼光才能得奖

  在诺奖历史上,共产生了7.5个获奖作家(2009年获奖者赫塔•缪勒是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作家,被认为是“半个东欧作家”),其中波兰4人。

20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赫塔•缪勒被认为是“半个东欧作家”

  20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赫塔•缪勒被认为是“半个东欧作家”

  东欧作家获奖情况呈鲜明的马蹄形,1924年之前,波兰的显克维支、莱蒙特获奖,此后是长达37年的空白,1961年南斯拉夫的安德里奇获奖后,又是19年的空白,而1980年后,东欧文学突然热度蹿升,32年中竟有4.5人获奖。

  显然,“冷战”为东欧文学留下了长长的阴影,东欧作家该写什么,已经被事先“规定”好:要么是诗人,要么是对黑暗时代的深刻批判者,谁能写得更惨,谁就更有希望拿奖。

  但事实上,东欧文学远比此丰富得多。当代东欧文学的共性在于延续了欧洲文学的理性传统,对自我与世界有极为深刻的思考,在受挫折和被误会的环境下,这种思考显得尤其沉痛,相比之下,当代西欧作家的批判能力往往显得过于华丽、超然。

  村上春树果然继续“打酱油”

  在漫长的岁月中,东亚及印度文学创造了辉煌的传统,可遗憾的是,它却很少被诺贝尔文学奖所认可。村上春树的诺奖之路最有代表性。在过去的7年中,他始终是超级热门,今年的赔率达到创纪录的5:1。可遗憾的是,他却始终与诺奖擦肩而过。

  在莫言获奖后,今年中国作家再夺诺奖的概率几乎为零。而在东亚其他作家中,村上无疑是最具知名度的。但瑞典学院的评委们没有连续第二年青睐东亚作家吗?

  东西方都有漫长的小说史,但在西方文学中,小说居于主流地位,而在东方文学中,它长期无法与诗歌、散文争锋。当东西方两种不同的叙事传统遭遇时,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初期西方人对东方文学讲故事的才能极为折服,《赵氏孤儿》轰动欧洲,歌德曾感慨:想到中国还有几百个同样优秀的文学作品,老欧洲怎能不惭愧于自己的粗鄙?

1736年法文版《赵氏孤儿》的一页

  1736年法文版《赵氏孤儿》的一页

  然而,随着西方逐渐发现了这些中国作品粗鄙、世俗和因循一面,加之近代化城市的空前繁荣,为文学提供了新的机遇。相形之下,东方文学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作为边境的东方文学

  东方文学曾长期带有中心情结,有自己相对完整的价值观、审美范式等。然而,随着天下体系的崩溃,中国、日本等先后被强行纳入到全球化的体系,在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传统东亚文学显然无法应对时代的挑战。

  在风雨飘摇中,救亡图存成了第一位任务,个体的感受、情怀与苦闷,也必然与时代的紧迫感相呼应。

  因此,在过去的200年中,东方文学没有主动提出荒诞的命题,没有率先向科学主义发难,没有更早预言理性包办一切的风险,没有及时对人的异化进行反思……总之,东方文学一次次错过了时代的热门话题,一次次站在了所谓的时代“主流精神”之外。

  从东方文学的传统精神出发,本有足够的文化资源对现代化进行抵抗和反省。可问题在于,现代化并非东方社会内生出来的,而是被动加入其中,因此,东方文学不得不放弃中心感,自觉地站到了边境的位置上。

  任何边境,都充满恐慌,生怕有朝一日被踢出圈外,所以会主动去迎合中心,奉中心的价值观为圭臬。这就上交了思想的权力,不会从本质上对中心提出质疑

  边境的优点是更善于学习,反应更迅速,缺点是失去自性。其实,不仅是文学,今天东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主动参照西方社会的尺度,我们曾经充满耻感的滥性,今天已处之泰然,而曾经感到无所谓的随地吐痰等,如今却让我们备感羞耻。

  诺贝尔文学奖眼中的东方文学是另一回事

  边境地带的种种微妙心态,很难被中心地带深刻领悟。

  每个中心都充满动荡、怀疑和挑战,需要不断去证明自己的权威性。然而,随着西方文学传统在后现代社会的冲击下,影响力、创造力日渐下滑,所以中心特别需要找到新的“亮点”,从而为接续传统寻找新的方向,或者仅仅是为了给自己一个鼓励。

  所以,诺贝尔奖需要东方文学,但它需要的是一个被自己塑造过的东方文学——既满足西方文化的“理想主义”传统,同时又能支撑其对“他者”的想象。换言之,就是要把旧话用异国情调的方式表达出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捆绑进在陌生国度中扩大诺奖影响力的功利性诉求。

  做一个未必恰当的比喻:如果中国人主办绘画大赛,那么我们肯定也会优先奖励画中国画的外国人,如果谁能用油画画出中国画的意境来,那么,他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大师了。

  每种文化都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取自信,因此会重新塑造对方,这个塑造必然以取缔其本质并阉割其创造力为代价。

  诺贝尔文学奖的结果总是出乎东方文学读者的意料之外,其玄机就在这里,因为它理解的东方文学完全是另一件事。

  正如西方在政治层面想象东方,在那种世代积存的西方主义居高临下,永远以道德优势审视其它社会和文化,包括中国,傲慢地并且随意地凸显它们的缺陷和丑恶,似乎西方永远代表着光明、民主、先进,而东方却摆脱不掉“黑暗、专制、落后”的标签(钟雪萍访谈)。诺贝尔文学奖也满载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学梦幻般的的想象。

  被诺贝尔文学奖冷落的美国作家

  话说回来,西方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在诺贝尔文学奖问题上颇多龃龉。

  过去3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科学家中,美国人占了一半以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几乎被美国人垄断,相比之下,美国作家的“表现”却差得多。

  美国共有9位获得诺奖的作家,仅次于法国(共有13人获奖)。但自1993年托尼•莫里森获奖后,美国已近20年两手空空,对此,美国文学界愤愤不平。

  去年,瑞典学院常任秘书贺拉斯•恩格达尔曾指出美国文学“太封闭、太狭隘,作品被翻译得也不够多,又没有涉及重大的文学议题——对这方面的忽视正在抑制美国文学的发展”。对于这样“图样图森破”的批评,著名书评人麦克•德达在《华盛顿邮报》立刻反唇相讥:恩格达尔不过是生活在一个人口和纽约市差不多的岛国,也配批评美国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封闭”?

  麦克•德达认为,欧洲文化对美国文化抱有偏见,无法正确理解美国精神,将其误会为简单、粗鲁和没文化。

  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老欧洲曾长期对美国文学持轻视的态度,认为那不过是欧洲伟大文学传统中的一个支流而已,美国作家只是欧洲原创精神的模仿者,而美国文学内生出来的“南方文学”和“黑色幽默”,却被欧洲人看成是通俗、粗鄙的,始终没有得到主流的认可。

  虽然上世纪初美国便已大国崛起,但直到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才第一次授予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偏偏刘易斯的看家本事是挖苦美国人,说他们粗鄙、庸俗和市侩,他尖刻到如此地步,甚至欧洲人都感到很开心。

  欧洲与美国的这种拧巴,或者可以从对《洛丽塔》的评价中看出来——美国人认为这本小说象征着腐朽的欧洲文化引诱了单纯的美洲,而欧洲人则认为这本小说象征着轻浮的美洲把成年欧洲拉下水。

  而今,世界秩序走向多极化,美国尽管仍占据压倒性优势,但其霸权影响力不再如日中天。欧洲文学界,会因此而换一副眼镜审视美国人吗?

  暂时看来没有,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再度花落美洲,但对不起,是在加拿大。或许门罗的短篇小说“不封闭、不狭隘,作品被翻译得也够多,又涉及重大的文学议题”,因此获得了青睐。反正短篇小说长不了,读者可以自己阅读判断。

  至于美国作家何时再次获奖?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卡罗尔•欧茨、托马斯•品钦、菲利普•罗斯、唐•德里罗、鲍勃•迪伦,他们几乎年年上榜,却年年镜花水月,而更大牌的约翰•厄普代克已于2009年永远退出了竞争者的行列。不知剩下的五位,会不会同样等到死。

  (综合边芹、钟雪萍文章,以及腾讯文化观察2013诺贝尔文学奖系列等)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3.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4.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5. 菲律宾冲撞中国海警船,中国会打吗?
  6.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7.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8. 张志坤|“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将向何处去
  9.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10. 为了歪曲伟人的理想,资产阶级开始选择性的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事业···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朝鲜领导落泪
  7.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8.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9.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0.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关于推出纸质阅读资料的公告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