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林文艺讨论会(22-4)
荀图:劳动和美
——看《红高粱模特队》有感
[视频地址:http://my.tv.sohu.com/us/201114895/68377257.shtml ]
十几年前,大约是199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赵本山、范伟有一个小品——《红高粱模特队》。当时没有觉得这个小品有什么特别。又因为赵本山作品颇多,这个15分钟的小品淹没在他的其他作品之中。重新看到这个小品是因为一次长途客车的经历。漫长的旅途百无聊赖,客车电视忽然播放了《红高粱模特队》。熟悉的画面让我觉得有点亲切,没想到当时的赵本山通过一个幽默的小品探讨了一个非常严肃的艺术主题——劳动和美。
小品虚构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大可能出现的故事:某村模特队队长兼裁缝(赵本山饰)带领本村的劳动模范模特队进京表演,临行前请来省城的模特教练(范伟饰)指导。在指导过程中,代表着“美”的模特教练与代表着“劳动”的村长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在艺术的效果上是滑稽幽默的,在思想上却也是尖锐而深刻的。
作为劳动者,能够得到专家的指导,大家是很激动,态度是谦虚的;专家指导农民,则是居高临下、趾高气昂的。模特教练提出请模特队员登场吧,没想到列队欢迎他的那群高矮胖瘦、花花绿绿、样样齐全的村民就是模特队员。教练一下惊呆了,问道,“模特怎么能是这样的造型啊?”队长说,“就是这样的造型才能代表我们村的特点,他们都是专业户,养鸡养鸭的、种粮大户、种西瓜的,可了不得啊!”
教练只好接受,下一步他要指导大家走“猫步”。对于这样专业的术语,队长和村民莫名其妙,“猫步”被大家调侃为“猫在散步”。教练解释道,“不是猫在散步,是猫在走直线。”队长迷惑,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范老师,我认为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教练一时语塞,只好说,我们探讨的不是猫的问题,而是走直线的问题。
队长一听,立刻来了精神,“这个问题就不用和劳模们探讨了,他们一年四季天天走直线,从种到收,天天地垄沟,走歪了踩苗啊!”教练有些气愤,“这走直线和种地有什么关系?”
接下来,教练要指导队员的气质,他的引导和鼓励是“这条通道,就是巴黎时装博览会的天桥,你们是名摸,你们是世界名模,你们是世界名模,克劳馥·辛迪”。对于这种完全不切实际的指导,效果可想而知。队长则做了一番变通,“大家一定要找着这种感觉,这条通道,就是村头的八里墩大桥,记住,你们是劳模,你们是县级劳模,省级劳模,将来会成为世界的名劳模!”
“挺胸抬头,看,前边是一片火红火红的高粱地啊,这是玉米,这是黄豆,丰收了,丰收的农民在收粮食,只看所有的男同志挥舞着镰刀嚓嚓嚓……,割完了一片高粱,看这边,所有的女同志也都嚓嚓嚓……嚓出一片包米,所有人收工了,都在那里嚓嚓……”
对于这种指导,模特教练自然也不认可,且很生气。他的疑问是“你怎么又扯到劳动上去了呢?”他不明白劳动和模特的关系,也不理解农民的思想感情,他只知道自己是懂模特的,而如果你的想法和我不一样,而且只是强调劳动,就认为你根本不懂模特。他问队长,“你看过真正的服装表演吗?”队长说当然看过,“不就是头上包个绸子,漏个肩膀头子,一身玻璃球子,走道还直晃胯胯轴子,你穿这些能劳动吗?”这个回答回应了教练的问题,也表达了自己的艺术观念。即:我们农民不是没有见过所谓时装表演,也不觉得这种时装表演有什么美,更不觉得时装表演非要搞成那个样子。相反,我们不认同那种脱离实际,脱离劳动的艺术观。所以,队长又补充了一句:“我觉得你们那个服装是穿上给别人看的,我们的服装表现的是冲到劳动第一线的!”
教练忍无可忍,问,“你怎么总扯到劳动上呢?”队长则反问,“你怎么这么不热爱劳动呢?”教练干脆直说,“劳动和美是两码事!”队长则郑重其事,“我觉得劳动者是最美的人,没有普天下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吃啥,没有普通者的劳动,穿啥,吃穿都没了,你还臭美啥?”在这里,矛盾终于明朗,也达到了顶点。劳动和美的关系在这种冲突对立之中得到了深刻的阐发。
多年来人们自己不自觉的将美与劳动剥离,甚至将两者直接对立。人们想到美的时候不会想到劳动,想到劳动也不会想到美。对于美和劳动有着几乎刻板的思维定势。在主流价值中,劳动非但失去了美的意义,甚至失去了自信和尊严。也许是因为《红高粱模特队》仅仅是一个幽默小品,它所探讨的主题的严肃性被人们忽视,这也反过来证明劳动的在主流价值中的弱势地位。
(2014-4-29 成都)
群号:225174960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