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红军》的创作灵感,无疑是来自那首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它悠扬的旋律和诚挚词语,真实表达了老区人民对于红军的热爱和依依不舍的深情。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八十周年,那场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之遥的行军,改变了中国和世界。
在以往的长征题材作品中,表现的多是革命领袖们政治上的高屋建瓴、将领们军事上的指挥若定,小人物故事仅为点缀。而这部电视剧的不同之处在于,自始至终都在表现红军小人物的革命意志和奋斗历程。作品撷取10个普通的红军战士,按照时间顺序,置于于都撤离、湘江血战、抢渡乌江、飞夺泸定、过草地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在我们的眼前徐徐展开史诗般的红军长征画卷。
一条主线,串起十个故事,编剧的巧妙构思给了战争剧一个新的视角。在前一个故事行将结束时,带出下一个故事的人物,犹如火炬接力一般体现出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而且,在每个故事里面,根据表现重点不同,又突出了父子情、兄弟情、战友情和爱情,这种新颖的设计,使得故事更加饱满和精彩。
这些普通人的故事,印证了我一个观点。我对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一直有一个我认为最接近事实的理解。一方面,是中国的精英群体,结合国际局势和中国现实,奋然起来解救中国,领导了这场中国革命。我称之为十万菩萨救中国。那些伟大的政治领袖,伟大的军事将领,以及同样伟大的文化大军,都是觉悟的菩萨。
另一方面,是受压迫的底层老百姓,带着五千年文明赐予的“天下为公”的伟大信念,纷纷起来改变自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对外国的中国的压迫者剥削者,展开了殊死反抗。中国老百姓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他们不是奴隶的后代,他们在任何时代都不愿意做任人宰割的奴隶。一旦有邪恶的力量把他们逼入奴隶的绝境,他们绝对会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们的内在力量爆发出来,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我称之为亿万沙弥换新天。
他们可能不了解国际形势,也不了解中国精英阶层的政治派别。但是他们有文化信念,有人生理想,有尊严诉求,也懂得必须自己起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于是他们纷纷揭竿而起。沙弥的视野没有菩萨那么开阔,但是他们追求理想、承担道义的意志是同样坚不可摧的。
我再强调一遍,那些破衣烂衫的红军战士,那些目不识丁的解放军战士,那些罢工的工人,那些纳鞋底、抬担架支持中国革命的村民,他们从本质上说,不是政治领袖动员来的,更不是被忽悠来的。他们也是真正的觉悟者,是有社会理想和文化信念的沙弥。革命就是修行,革命就是维护自己的生命尊严,成全自己的利益诉求,进而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可想象,一个没有合法地位、只能在血泊中艰难前行的政党,有能力动员千万级甚至亿万级的人口,来参与他们规划的历史运动。完全是觉悟的老百姓,正在决意起来用生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跟共产党领袖的社会理想、政治目标高度一致,两种正能量犹如干柴烈火,一拍即合,相互依存,共同努力,从而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成功。
总结起来,十万菩萨救中国,亿万沙弥换新天。只有从这两方面来理解,才能正确解读中国革命。否则,只会觉得中国革命完全不可理喻,只会永远迷惑,永远惊异。
以前的文艺作品,表现十万菩萨救中国的多一些。《十送红军》,则着意表现亿万沙弥换新天。补上了这个方面,我们就不会觉得中国革命不可思议。相反,我们会觉得,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很自然的,很理所当然的。因为它是跟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信念、社会理想相一致的历史实践,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实践中一个自然而然的环节。
《十送红军》启示我们,中国上流社会玩弄政治,绝不可走得太远。中国的菩萨如果胆敢背离五千年文明锻造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文化信念,胆敢背离亿万沙弥的尊严和利益,他们的末日就不会太远。因为中国的亿万沙弥从来不缺乏改变自己命运的血性和力量。孟老夫子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只是一种理论表述,更是一种历史经验的总结。这个总结跟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是完全一致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