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老农民》开播以来,专家们一致叫好。“中国农民的编年史、命运史、心灵史”、“一部气魄大、格局大、气象大的农民史诗”等。编剧高满堂也称自己是“追求大精神、追求大境界、追求大前途”,是“把共和国60年农民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波折、迂回、疼痛、沉重,把历史的光亮、人民的光彩,一切的一切,都浓缩在了黄河岸边的‘麦香村’。”
作为剧作家,高满堂是成功的。他是中国剧作家2013、2014连续两年中国编剧作家富豪榜首富,获提过包括亚洲电视节金奖在内的许多奖项、辽宁省优秀专家称号。
与专家和主流媒体不同的是,这部电视剧从开播以来就饱受民众的垢病,内容的失真被很多人尤其是农民出身或者从农村走出来的过来人批评。
笔者是农村人,喜欢看农村题材的作品。虽然剧中解放前土改的历史没有经历,大跃进以后的事却记忆犹新。
尽管创自己讲是把中国几个省的农民浓缩在“麦香村”,但总体上是以山东农村为原型。作为山东人,家乡感比较厚,从第一集开始就耐心的看下去。看的时候经常发笑,老婆子问我笑什么,只是随口说了句“胡邹八扯!”
笔者对于现代电视剧中的“穿帮”镜头总以理解的态度对待。那些“锄麦子”、“地主子弟当干部”、“经常喝瓶装酒”、“乱搞男女关系”、“男女犯人关在一间房子里”、“上大学要交学费”、“陈宝国一年到头穿着破棉袄扎着裤脚”等等,只能说编剧或者导演不了解那个时代的农村,至少比古装剧演员装着手机出场要好的多。
看不透的是这个故事发生在那里,按编剧高满堂说有原型,而且与主人公原形喝了七天的酒“终于让我把剧中主演的人物形象树立起来”。据说这个原型曾经是农民,现在已经是亿万富翁。
这部电视剧是山东影视集团制作的,导演也是山东人张新建。说的是山东语言,场景是黄河边。拍摄地点在章丘一个小山村朱家峪村拍的,又搭了包括电影院在内的许多场景。
朱家峪这个村曾经拍过《闯关东》,获得好评。
《老农民》终究不是《闯关东》。《闯关东》年代久远,有经历者现在大部分都已作古。
《老农民》横跨60年,遍历土改、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改革开放等历史大事件。现在八十岁以上的农民,五十岁左右农村出来的人都有过部分经历。
历史可以瞎编或者戏说,这个没有问题。《闯关东》尽管把一个老农民编的到东北后发财、开饭店、开媒矿,参加抗日,终究大家没有经历,不能说你完全是瞎编。可别人经历过的事编不得,或者说不能编的出格。
为什么非要瞎编呢?存在的事实已经足够说服力了。农村劳动力的解放和农民的自由流动足以说明新时期政策的成功。为什么非要把过去说的一团漆黑,埋没广大的农民和农村干部几十年辛劳打下的基础所立下的功勋呢?
剧中对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干部极尽侮辱,把他们当作是反面人物来贬损。其实以前的农村干部较之后来是天壤之别,不能说他们个个像雷锋,却可以说大部分农村干部都是忠于职守的。
几年前,笔者回家问哥哥现在的乡党委书记是谁。哥哥说:“你以为还是以前了,现在的乡镇干部轻易不下来。来了的话直奔大队书记家。凑几个人搓麻将,中午饭要拉到饭店吃,拉不了就叫出租车。普通百姓见都见不到”。
笔者在家参加生产队劳动的时候不是这样。乡里的干部经常下乡参加劳动,农忙的时候要包村包队。吃饭派到农民家里,要么喝面条,要么和农民一样吃地瓜玉米饼子,不会超过两个菜。吃完饭还要交半斤粮票和2角钱。天黑了和农民一起收工,然后骑上自行车回到乡里。那有什么张书记、王书记令武装部长去用拖拉机拉吃不饱家的门楼子。借他个胆都不敢。
“二十多年没有为农民说一句话,没有和农民在地里干一天活”。这是退休后的公社书记王万春说的话。这种干部以前有吗?即使有的话能干二十年吗?
真正的农民是朴实、智慧、任劳任怨,像剧中牛大胆则属于“二杆子”,或者叫“杠子头”。这种人鲁莽、粗野、轻狂且盲目自大。编剧既反映他在村子里和几个女人纠扯不清,又让他挂上了村长的名头。显然是把现在的村长习气与过去的村干部张冠李戴。那个时候的村干部别说乱搞男女关系,一年参加劳动天数少了都不行。
还有那个蒋欣扮演的乔月来自城市里的唱戏班,包得一手好包子。她除了唱戏就是包包子,仅凭这两样才能,顺利俘获了知书达理的马仁礼和根正苗红的牛大胆。大家给她起了个“包子姐”的称号。城里人可能觉得这个称呼恰如其分,却不知道在农村这种称呼是贬意,通常指作风不正的女人。
当时的农村是不富,要说山东到1978年还穷到电视剧中表现的那个样子得戴着放大镜找。当然安徽的小岗村除外,那是个懒汉村,不能代表勤劳的农民。
剧中对地主儿子马仁礼是既歌颂又同情,这位被管制的对像竟然登上了领导岗位。这种表现是想说明“五类分子”没有受到歧视,而是重点使用。
当时农村确实有不歧视地主成份的地方,也仅仅是不受蔑待,想入党、参军基本没门儿,更况且是当干部。笔者同一生产队有一户地主成分的人家,兄弟四人。老大娶了个哑巴女孩,老二娶了村里最穷家的女儿。老三未结婚前去了东北,老四直到后来才从云南买了个媳妇。这兄弟四人在生产队是很好的劳动力,如果不是因为成分的关系,找媳妇都不成问题。
编剧有意设计了各个历史节点,通过事件来反映这一过程。然而却看不到大跃进大战山河修水利的场面,看不到农业学大寨农民战天斗地的壮丽。看不到三年自然灾害时国家对农民的关怀,看不到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剧中对文化大革命的着墨很多,几乎全是贬的。这样做符合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基调。
牛大胆的老婆韩美丽是麦香村的造反派,对“割资本主义尾巴” “斩尽杀绝”。不知道编剧编的是那儿的事,至少笔者那个地方文化大革命期间有自留地、自留园,从来没有禁止养鸡养鸭或者不能到集市上交易。
笔者少年时几乎每年都有几次到不远的冯家集卖菜苗、芋头、黄烟叶,当然小猪崽是不用赶集卖的,一窝生十几头都被本村人买去了。印象最深的是1967年,家里的老母猪生了十六头小猪,卖了360多元钱,家里用这笔钱盖了“过洞子”(住房的东侧加一间,既可以放东西又可以走路)还剩余许多。
文化大革命期间最典型的是修水库和战山河,都是乡里统一组织劳动力完成的。没有那十年的农村基本建设,改革开放凭什么一下子成功。真是吃了祖宗的遗产还骂娘!
按剧中表现的,这个穷山村1958年就通了电,比笔者的老家进步多了。笔者的老家1970年还点煤油灯,怎么可能到1978年还穷的叮当响!
笔者觉得《老农民》没有站在历史史实的层面去再现中国农村史,没有从本质上理解农民,没有真实的反映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纯粹是选取个别农村现象来诠释政治概念。
这个政治概念就是彻底否定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一切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人民公社是集体化的一种形式。并非是许多人眼里的大呼噜,而是集中起来力量大。农民并不会因为集体劳动就偷懒,而是比学赶帮争上游。当然,痞子和懒汉除外。
剧中的反面人物韩美丽,她所有的行为都不是为了自己。这种无私的人物只有那个时代才会产生。
共产党执政前三十年有失误,却不似编剧描写的那样不堪。就农村而言,主流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地、战天斗地。农村包括各级干部及广大社员,主要的时间和精力不是在搞政治,或者开展文化大革命。他们既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又通过有限的自由发展私人经济。
作品没有反映农村解放以来的变化,没有表现人民公社的分配制度给农民的惠顾。没有反映农业学大寨的历史功绩,没有反映合作医疗和“普及小学教育、大办中等教育”对农民素质的提高。
笔者觉得《老农民》中的故事和人物特点一定来源于生活,只不过是个别人或个别现象。如果编剧不是把作品拔的太高,妄称是中国农民的“浓缩”或“中国农民的编年史”倒没有什么。正如到处都有偷盗杀人的,如果把这种个别当普遍就错了。
应当说围绕农民、农村、农业创作是个非常好的平台,只不过这种题材最好先让农民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这部片子如果请几个七十岁以上的老农民看的话,他们一定会指出其中许多错误。然而出席座谈会的人物都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出版方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及编剧导演。这帮人凑到一起除了互相吹捧以处,不可能提出有见地的意见。当然,真要如实反映农村农民的话,片子也无法诠释需要的理念了。
在编剧看来,改革开放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下子飞起来的。它给人的直接感觉是共产常执政前三十年是在乱为,没有一点儿成绩。没有脱离前三十年农民穷,农村在穷折腾,改革开放后农民一下子富了起来的俗套。这种观点如果放在xxx时代还属于主流观点,而今天中央已经明确“改革前后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此时出现这种作品不免让人产生唱对台戏的印象。
当然绝对不能说人家是与习同志对着干,否则会被说成是乱扣帽子。况且现在主管宣传工作的是刘同志,不能挑拨高层的关系。
编剧高满堂有言在先,这部片子如果不成功就封笔。如果有人敢向政治上拉的话,人家一娇情说不上以“政治迫害”来个移民美国,又多一个公知式的持不同政见者。
中国农村题材的创都不容易,应当保护这种特立独行者。千万别眼红高满堂一年赚3000万,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剧能出人头地很不容易。
顺便说点笔者最近经历的事。十多年写了几部小说送到出版社想碰碰运气,负责人看过后认为可以,约笔者见面。提了几个问题。
“你想评职称吗?”笔者说不是。
“你想加入书协吗?”笔者摇了摇头。
“你有权力向下摊排个万儿八千册吗?”笔者说现在无职无权。
“你很有钱吗?”笔者问什么意思。他说:“如果你很有钱就出版,别指望着能卖出去,送给朋友当礼物。不过出版号这里是2万元钱,校对等另算。” 。
“如果这些都不存在的话,劝你不要走出版这条路。现在写书的人有的是为了评职称,有的为了加入书协。有权力的人可以出版后向下摊派,有钱的人可以当玩。建议你不要写这些生活题材的东西,要写就写妖魔鬼怪神功侠侣的,或者是裤裆以下的。虽然不能出版,却可以放到网上赚点击率。等你打出名堂来出版社会来找你。”
“如果真的想出版的话我还有办法,只不过需要双方细谈。”这句话回来后想了很久没有琢磨透。后来一位朋友说:“你那么笨,给他点好处兴许给你个出版号或者丛书号,你拿到小印刷厂就能出版了。”
当然,高满堂是广播电视台艺术总监、国家一级编剧,有自己的工作室。按他自己所讲,打字员端端正正地坐在面前,自己从嘴里一个字一个字的向外蹦,打字员负责录。一部优秀的作品就产生了。
笔者觉得《老农民》是一部时空错乱,情节错置,胡编滥造,以偏概全的作品。是用艺术的手段虚无历史。城里人或者不了解情况的年轻人看了容易误解这就是中国农村的历史,而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则对此嗤之一鼻。
不排除是笔者的误读,或者一隅之见。2015.1.27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