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精心培养
十、一生的情怀
1964年12月,在三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把大寨和大庆、人民解放军以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并列在一起,提出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伟大口号。大寨的声誉传遍了国内外。就在这次人代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在他的生日这一天,即12月26日特地宴请了陈永贵,并和导弹之父钱学森,大庆奠基人余秋里,大庆铁人王进喜和知识青年董加耕、邢燕子一并坐在毛主席身边,并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学习大寨精神的有关谈话。
这一巨大的消息通过媒体遍迹中华大地,当然也在第一时间里就传到了张怀英的耳里。那时的张怀英已经被调到山西省文水县担任县委书记,并受到“十月事件”那种不公正的对待。这一消息的传来使张怀英热泪盈眶,对他触动之深,这么多年来付出的汗水、心血与委屈总算有了成果。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毛主席对陈永贵的宴请这个消息绝非一件小事,所以他的心情不能不激动。虽然他人在外地,心却一直牵挂着大寨,大寨的粮食产量有没有提高,大寨人的收入是不是增加,大寨社员的口粮够不够吃,这都是张怀英经常关注的事情。在他离别昔阳的时候,大寨己经是山西省的一个先进单位,今天这个结果,张怀英最初可能预测到了,也可能没预测到。因为当时贫穷落后的中国,首要的问题就是粮食,国家需要粮食,昔阳需要大寨这样的生产典型,山西需要大寨这样的生产典型,国家必然也需要这样的生产榜样。因此,大寨这个粮食生产典型走向全国,也是在他设想之中的。
鉴于张怀英对大寨的关注,他同陈永贵的关系也就非同一般。张怀英的工作调动,陈永贵并不情愿,因为张怀英对他的支持他是从心底里感觉到的,再来一个县委书记究竟对他怎么样?他还估计不到。所以,陈永贵说他一生掉过三次泪,其中张怀英调走是他最痛苦的一次掉眼泪。虽然他舍不得让张书记走,但他的胳膊扭不过上级领导的大腿,也只能听天由命。
然而张怀英却是自信的,他知道大寨在社会上的份量。大寨的每一个信息都会随时传递到他的心里。1963年昔阳发生七天七夜下大雨的洪灾,使他更看到了大寨的力量,大寨人“三不要,三不少”的壮举震撼了社会,也震动了张怀英。他从内心里感到大寨还是他心目中的大寨。那一年冬天,昔阳籍的原中南局书记处书记李一清视察大寨,以及李一清在北京和中南局对大寨的宣传影响了好多中共要员,接着又是国家计委副主任张劲夫来到大寨视察,再接着是第二年3月28日至29日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向毛主席汇报大寨,都使张怀英感到大寨精神大力推广的日子到了。
直到1990年4月,张怀英去北京看望闊别多年的老上级陶鲁笳,陶鲁笳又向他回顾了当年向毛主席汇报大寨情况的经过,和毛主席宴请陈永贵的情况。说我前两天还和董加耕打了电话,核实了一下当时的情况,特地纠正了一个细节,说毛主席称陈永贵是“庄稼专家”,不是农业专家,是陈永贵听不懂毛主席的湖南话,回来传错了。他向张怀英安排道:“怀英,你回去以后可以去山西省档案馆查一下省委常委会议的记录,尽力把情况搞准确。”
陶鲁笳是张怀英心目中很佩服的一个领导人,从抗战时在昔阳当中心县委书记开始到省委第一书记,他和陶鲁笳之间都有接触,对于他的指示,张怀英心领神会。
历史是不会忘记的,张怀英更是把这笔历史藏在了他的记忆里。既然新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选择了大寨,张怀英更是那么信心百倍。他希望大寨继续成长,但对大寨也有担心。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出名之后应该再想到什么?这就是对人的考验,也是辩证法。善于博览群书的张怀英自然能想到这些。他到文水县工作以后,和陈永贵打电话也是千叮咛万嘱咐,怎样怎样,如何如何,甚至以古比今,用楚霸王的骄傲自满来说明现实,说刘邦为什么能以弱变强,项羽为什么会被逼在乌江,这些历史经验不能不去研究。陈永贵虽然文化不高,但对张怀英的说古道今却一听就明白,这就是所说的心领神会吧!即使张怀英当时己经身陷囹圄,但他依然是很自信的。可以说,张怀英对大寨的建设与发展,是他一生的情怀,好耗尽了他毕生的精力。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