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舆论战争

高铁现劣质槽道媒体反攻铁道部解救德企哈芬

宗和 · 2012-06-01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按:沪昆高铁湖南段槽道出现分化现象,产品采购自德国企业哈芬,经查哈芬提供的槽道不是德国原产,而是在中国生产,而且没有达到中国标准。此事,中国某些媒体非但不去指责德国企业,反而攻击所谓的铁道部采购腐败。中国大宗采购本就是崇洋媚外,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最后却肥了外资企业,资本的本质就是追逐利润,市场机制下,所谓的“洋货”一样会唯利是图,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反思检讨的。

  沪昆高铁湖南段槽道采购自德国公司 已出现粉化现象

  来源:重庆晨报

 

  号称德国原产的哈芬槽道竟在北京造,被检出质量不合格,铁路部门已开始调查

 

  一辆奔驰车按照夏利的速度跑,你觉得合理吗?当中国专家为高铁降速鸣不平时,媒体曝光“沪昆高铁使用德国哈芬槽道被检出不合格”。

 

  “原产的哈芬槽道质量不错,材质为不锈钢;但现在中国销售的哈芬槽道并非德国原装产品,在国内为节省成本,哈芬槽道材质用的是碳钢。不锈钢和碳钢价格相差1倍左右,质量更是相差一大截。”参与高铁沪昆线施工的一位技术人员日前表示。目前,此事引起铁路部门高度重视,已开始调查。

 

  业务员承认槽道在国内加工

 

  记者获得的一份举报录像显示,所谓德国原产的哈芬槽道,其镀锌是在中国国内完成的。此前德国哈芬一直强调其产品全部为德国原产。

 

  在北京亦庄、三河都有哈芬国内代加工工厂,在位于北京亦庄的北京金宇通晖有限责任公司内,印有HTA52/34-12标签的槽道正在进行镀锌加工。记者致电北京金宇通晖有限责任公司,一位业务员在电话中承认德国哈芬槽道由金宇通晖加工。

 

  据业内人士称,现在所谓德国进口的哈芬槽道,几乎全部是在国内生产的,并没有按照严格镀锌工序进行。

 

  中国市场让哈芬看到商机

 

  德国哈芬在世界建筑领域享有盛誉。2005年,哈芬预埋槽道首次由中铁第四勘探设计院引入武广高铁使用。同年,哈芬亚洲代理商———香港高维公司授权大陆的北京安客事必达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代理销售。直到2009年,北京安客事必达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演变成了郎联(北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开始销售朗联品牌的预埋槽道。2007年,香港高维又授权深圳方瑞应用材料有限公司,对中国高铁沪昆线湖南段和贵州段销售。2008年后,中国高铁进入高速发展期,拟在2020年实现建成1.8万公里的目标。广阔的中国市场让哈芬看到了巨大商机。哈芬收购了香港高维公司,在中国成立了哈芬北京建筑配件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均是石永信。

 

  哈芬北京建筑配件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石永信还在国内注册了不同类型的贸易代理公司,北京高德维贸易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没达到国内标准,相当危险

 

  在沪昆线湖南段上,记者亲眼目睹哈芬槽道粉化的现象,据工地一位技术人员称,锌层粉化的现象在哈芬槽道频频出现,当粉化率超过50%,锌层防腐的功能就失效了。

 

  记者之前拿到两份检测报告,不约而同指向了同一个结果。第一份是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的疲劳检测报告显示,标有哈芬HTA52/34槽道在经过频率3HZ,载荷大小为22±6.6KN的实验方法下,该槽道在321826次时发生裂纹,完全不满足铁道部设计院在设计标准中50万次的标准要求,检测报告说明此槽道疲劳性能完全不合格。第二份报告为公安部天津国家固定耐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有关耐火高温检测报告,报告显示,针对标有哈芬槽道HTA52/34和T型螺栓进行90分钟耐火测试,按照隧道耐火试验RABT升温曲线进行升温,样品通过了“T”形螺栓承载力4KN,耐火试验进行到59分钟时,槽道承载力丧失,从而未达到90分钟要求并认定样品为不合格产品。针对高铁这么大的工程,没有达到国内相关标准的产品仍被使用,结果是相当危险的。据中新社

 

  关注>

 

  哈芬市场占有率约70%

 

  沪昆线采购金额8000万

 

  以沪昆线为例,12个标段的隧道总长度为333公里,每公里隧道使用400米预埋槽道,按照哈芬槽道每米650元售价计算,仅沪昆线槽道采购金额就高达8000多万元。整个中国高铁槽道市场据保守估计约为十几亿元,德国哈芬的市场占有率约为70%。

  梁瑜:“山寨”哈芬事件能否倒逼铁路部门改革?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国高铁广泛采用的德国哈芬原装槽道近日被曝抗疲劳、耐火等性能不符合标准,且在投标时并未送检及出示相关检测报告。除此之外,其“原装进口”的身份也被指实为“Made in China”。“山寨”哈芬槽道在中国占有近50%的市场份额,德国总部是否知情?人民网(603000,股吧)早在去年12月就曾报道过此事,后无下文,哈芬是如何公关的?(5月31日《第一财经日报》)

  哈芬擅长公关,“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会打点到,且出手阔绰,”不知此次劣质槽道事件是不是还会不了了之?就在近日,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透露,“十二五”末,中国高铁列车试验时速将达到500公里左右。重速度不重质量造就高铁爆炸式的发展,不知多少人敢抛却性命乘坐这可能飞奔向“天堂”的列车?

  德国哈芬原是在世界建筑领域享有盛誉的老品牌,为什么一入中国反而成了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是洋品牌水土不服、“南橘北枳”,还是说只能入乡随俗、在质量上打折扣才能有市场竞争力?既然德国总公司并未授权任何一家公司在中国生产哈芬槽道,那这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的代工厂家为什么能毫发无伤地存在?他们又怎么能通过层层质检获得铁路部门的青睐?

  其实,哈芬能屡屡中标,除却顶着“世界知名品牌”的光环外,更多的与铁路部门招标信息不透明、不公开有关。很显然,市场上同类产品不只一家,山寨哈芬能占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无疑是绑定了铁路部门这颗“摇钱树”。铁路作为垄断行业,能获得较为优厚的投资支持,再加上其建设工程浩大、牵连的项目较多,往往成为各种资本、权力的利益博弈点。铁道部又集采购、运营、监管于一身,因而,招标中出现丑闻也不是什么新鲜事。问题是,如今山寨哈芬槽道质量堪忧,一来,山寨版必然凭其价格优势挤压正品,扰乱正常的槽道市场;二来,劣质产品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也会给高铁建设造成隐患。若现有的招标体制不改变,铁路部门依然凭借其垄断地位掌握生杀大权,任由山寨厂家和铁路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暗箱操作,那么“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高铁出行甚至说乘火车出行都将是一件令人心惊胆战的事情,而更为严重的是,铁路建设将会失信于民。

  近日,铁道部公布了准入民间资本细则,让人看到了铁道部的积极改革之态。鼓励民资投入铁路建设,也是引进一种竞争机制,有试图改变一家独大之意,但能从多大程度上带来改变,还尚待观察。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山寨哈芬槽道事件得不到很好解决,铁路系统猫腻颇多的招标体制没有显著改变,铁路政企合一的体制结构仍如铁板一块难以撼动,那么民间资本的引入与否都意义不大,而更有可能的是,民间资本不过成了铁路系统的“提款机”。(梁瑜)

  叶檀:腐败与造假酿造中国高铁豆腐渣工程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要不要造高铁?要!要不要反腐败?要!当高铁一桩桩贪腐案被披露,其否定的并不是高铁,而是高铁的投资与监管模式。腐败与造假正在酿造中国高铁的豆腐渣工程。清算高铁贪腐方兴未艾,因为国际造假者将中国高铁当成唐僧肉。

  一份份曝光报告,使德国老牌企业哈芬公司陷入信用泥淖。这家成立于1929年的百年老店,其生产的预埋槽道在世界铁路领域占有份额为第一,但该产品进入中国仅4年即告“跳水”。目前,哈芬槽道起码面临中国媒体强有力的三项指控。

  第一,哈芬产品质次价高。目前关于哈芬集团产品检测不合格的报告,第一份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的疲劳检测报告;第二份是公安部天津国家固定耐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有关耐火高温检测报告;第三份是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针对哈芬槽道的疲劳试验检测报告以及最小拉力检测报告。上述检测报告显示,其疲劳试验、最小拉力及耐火时效等技术指标,均不符合铁道部设计院有关此类甲控物资招标书的标准。此前有报道称,在尚未完工的沪昆线上,一些尚未安装的哈芬预埋槽道的锌层被发现出现了“粉化”现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哈芬槽道处于垄断地位。据《财经网(博客,微博)》披露,有槽道供应商指出哈芬进入中国市场不到4年,垄断了国内高铁槽道市场90%的份额,一说占比70%。以沪昆线为例,12个标段的隧道总长度为333公里,每公里隧道使用400米预埋槽道,按照哈芬槽道每米650元售价计算,仅沪昆线槽道采购金额就高达8000多万元。整个中国高铁槽道市场保守估计为十几亿元,德国哈芬的市场占有率约为70%。哈芬槽道售价比国内产品高三分之一,国内工程多支付数亿元,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第二,所谓的百分百洋产品可能由中国代工企业制造,在国内镀锌。媒体披露,国内所使用的哈芬槽道并非德国原装产品,在中国使用的材质并非不锈钢,而是碳钢,价格降低一半,哈芬对代工企业压价凶狠。“在北京亦庄、三河都有哈芬国内代加工工厂,在位于北京亦庄的北京金宇通晖有限责任公司内,印有"HTA52/34-12"标签的槽道正在进行镀锌加工。”国内厂家代工,国内镀锌,而中国铁路建设单位支付的是原产地价格。

  第三,这家洋品牌中西合璧,出色的本土公关能力让其他厂商望尘莫及。据报道,哈芬全球各地的办事处大多是代理公司,只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产品由哈芬的三家企业提供。

  代理商是否有可能为获得高额差价以低质产品李代桃僵?很有可能。2005年,哈芬亚洲代理商香港高维公司授权北京安客事必达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代理销售;2009年,北京安客事必达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演变成了郎联(北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开始销售朗联品牌的预埋槽道。

  2008年后,由于商机巨大,哈芬收购了香港高维公司,在中国成立了哈芬北京建筑配件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石永信。据说这位石永信神通广大,中德双方通吃,如果循此线索,相信必然大有收获。哈芬在国内采取经销商代理制,其利润的40%到50%给了经销商,经销商各显神通的好处显而易见。有没有可能是经销商在高差价激励下大举 “公关”?也有可能。

  看来,是德国哈芬不了解中国市场的猫腻,代经销商受过?实在是低估了跨国公司的能力,作为一家近百年的老店,对产能与市场心知肚明。事实上,哈芬北京屡次澄清原产地,5月31日,哈芬(北京)建筑配件销售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在中国销售的所有哈芬品牌预埋槽道全部产自德国,有“原产地证明”和“质量保证书”作为证明。这份声明推翻所有指控,声称媒体的检测不符合规范,而他们自己的检测又得不到公众的信任,对媒体披露的“粉化”现象一字不提。没有独立第三方的罗生门质量事件,再次上演。缺乏有公信力的机构,成为造假者制造罗生门事件的最大庇护伞,洋品牌也难洗三聚氰胺嫌疑。

  笔者绝不是以洋三聚氰胺为国产三聚氰胺辩护,但品牌克隆已经肆无忌惮,上网搜索,许多国内企业都在招揽“哈芬槽”经销商。是的,有一天,也许中国所有的槽道都会被冠名哈芬,就像几乎所有的浙江茶都被冠名龙井一样。

  公司失控的管理,疯狂公关下的产能不足,对山寨产品高差价的追逐,对中国质量监督体系的蔑视,利欲熏心对人命无底线的践踏,没有底线,没有独立的监管,三聚氰胺无处不在,无论土洋。我们有一系列选择产品的严格流程,有详尽的技术标准,却无法摆脱毒素的侵害。也许在30年后,面对高发的事故,我们才会低头,忏悔曾经的疯狂。(全文完)

  发改委拟发文制止4万亿工程采购中歧视国货现象

  2009年06月15日 07:39:5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投向构成(图表)

  我国自去年11月开始逐步实施“4万亿”拉动内需政策以来,全国的基建、道路投资等工程红红火火地展开。而这些工程所需要的物资对中、外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块块“诱人的蛋糕”。参与政府采购的内、外资企业都卯足了劲要从4万亿工程采购中分得一杯羹。

  5月末,由于外企在逾50亿欧元的25台风力涡轮发电机订单竞争中失利,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发表评论称:“中国政府似乎有意将外国供应商排除在其4万亿元人民币财政刺激方案下的合同之外。”

  紧接着,国家发改委6月1日迅速做出回应,在其官方网站《答记者问》一文中指出,目前招标过程中问题较多的并不是“排外”,而恰恰是对国货的非法限制。6月4日,发改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等其他八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管工作意见的通知》,强调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

  国货与外货的博弈,让4万亿工程的政府采购问题第一次暴露天下。

  与此同时,为制止限制国产设备使用做法,国家发改委也在起草有关政策文件。

  中国“排外”了吗?

  伍德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日前发表的言论,让“4万亿的政府采购”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

  5月末,全球领先的风力涡轮发电机制造商维斯塔斯、苏斯兰和通用电气,参与中国逾50亿欧元的25台风力涡轮发电机订单竞争,结果在第一轮竞标结束后都遭淘汰。于是,伍德克发表了上述评论。

  伍德克称,中国政府制定的风力发电项目投标标准,只关注涡轮发电机的单位价格,而排除了其他国家在风电项目招标时考虑的使用寿命、回报率等因素,使外国供应商难以胜出。

  由于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不久前的欧洲“承诺之旅”签下的 130亿美元的采购大单已经让整个欧洲兴奋不已,此时伍德克的另类声音,即刻在国内学者和官方中引起强烈反响。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马海涛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涡轮订单一事,外方是有点太小题大做了。我国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项目中,并未制定有关‘排外’的任何条款和细则,即使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比如基建投资、道路建设等实行招投标,也是让中外企业同台竞争。”

  不仅仅是学者对外方的表态不满,中国官方也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答记者问》尖锐地指出,“目前在装备制造业招标采购活动中,通过在招标文件中设置歧视性条件违法限制国产设备使用的做法比较突出,在一些领域还相当严重,有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反应强烈。”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进出口业务的副会长陆仁琪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外资企业希望4万亿的投资项目也能向他们进行招投标,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把外资关在门外,而是国内的不少用户把中国制造的企业关在了门外。这是现在我们主要应该克服的歧视性心态。”

  国家发改委不经意间所流露出的“歧视国货”说,恰恰反映了眼下政府采购的现状。

  国货在招投标中遭受歧视

  针对国家发改委提出的装备制造业在招标采购中存在的歧视问题,陆仁琪感同身受。

  “这种歧视指的是一些装备制造业的用户在招标的标书中明确写上‘曾经有生产和使用业绩’,也就是要求国内企业不仅有制造能力,而且还有制造的经验和用户的使用经历,这就在客观上给国内装备制造企业设立了一个门槛,把这些国内企业挡在了门外。因为我国的装备制造业领域原来是空白的,并没有这方面的业绩,这样就限制住了国内的自主品牌的使用。” 陆仁琪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这些做法明显违反相关法规,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予以制止。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金融危机以来,机械工业产销情况和发展态势并不乐观。目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管理的汽车、建工设备、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环保机械等13个大行业中,除了个别行业有增长外,总的增速呈下滑趋势,今年1至4月下滑了21%。

  “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减少,外需不够。这就需要用扩大国内需求来转移原来国际上的产能。”陆仁琪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他们寄希望拉动内需的4万亿投入以后,可以让装备制造业在国内进行采购,以改变该行业业绩下滑的趋势。

  但是目前4万亿采购大单中,用户歧视国内装备制造企业的现象,却很让她忧虑。

  “目前装备制造业的用户在国内的一些重大装备跟国外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还是愿意使用国外的产品。这是一个普遍性的现象,包括我们内部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企业内部生产的机床,要是给内部的汽车厂用,汽车厂也是有点疑惑,他们也是希望用进口的国外的成套生产线,甚至汽车上面的磨具,他们也都希望是进口磨具。”陆仁琪说。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政策。” 陆仁琪一针见血地指出,首先,由于人民币升值,从价格上买外货也不见得比国货贵多少,在价格上国内产品并没占多少优势;其次,对于进口的一些设备,有的是符合我国给予鼓励进口目录的,按政策规定可以享受免税。对用户来说,既能享受免税,又能享受政府的进口补贴,当然就选择用国外产品了。这也从客观上造成了歧视国内装备制造业产品的现状。” 陆仁琪副会长告诉记者,要改变这种现状,国家要从政策上进行调整,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对政府采购要进行监督。

  6月4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等9个部委联合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管。

  通知还要求,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的,除需要采购的工程、货物或者服务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等法定情形外,应当采购本国产品。确需采购进口产品的,必须在采购活动开展前,按照国家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

  “发改委发文强调优先购买国货,是非常合适宜的,尤其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利。”陆仁琪说。

  但是,官方文件强调优先购买国货,会不会导致国际上所谓的“贸易保护”嫌疑?

  专家建议:“政府首购国货”

  “对优先采购本国产品要有硬性规定。这是国际惯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贸易保护。” 财政部《中国政府采购》杂志社社长王晓光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王晓光向记者分析,各国的《政府采购法》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向着本国的产品,如《美国购买法》规定政府采购必须至少购买50%国内原材料和产品。澳大利亚对环境产品采购更严格,以国家安全、保护环境为由,禁止或限制外国供应商进入本国政府采购市场。

  “我国政府采购对洋货的必要设限是应该的,而且也是跟《政府采购法》相吻合的。”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马海涛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我国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采购法》第十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其相关配套政策也提出,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中,国产设备采购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总价值的60%。

  然而遗憾的是,从采购活动的现实来看,这些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

  “目前看外货在中国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国内的汽车自主品牌入围政府采购的‘绿色清单’都很难。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采购专拣洋货买,拣贵的买,甚至公开拒绝国货。”王晓光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是:当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初次投放市场时,用户为了保险起见,一般是不会主动购买的。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歧视国货的现象,陆仁琪提出了“政府首购国货”的观点。

  “针对国内的首台首创产品,国家应该建立信用保险的机制,应该通过招投标给予一些勉励机制,比如给予使用首台首创产品的用户以适当补贴,使得用户能够大胆地使用国产的自主品牌装备。”陆仁琪认为,国内首台首创产品,更需要政府采购予以扶持,政府通过优先购进、优先使用的示范效应,可以促进社会消费,否则即便国货再好,也难有市场竞争力。

  《中国经济周刊》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专门研究起草有关政策文件,坚决制止限制国产设备使用做法,维护公平竞争的招投标市场环境。(

  

  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投向构成(图表)

  我国自去年11月开始逐步实施“4万亿”拉动内需政策以来,全国的基建、道路投资等工程红红火火地展开。而这些工程所需要的物资对中、外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块块“诱人的蛋糕”。参与政府采购的内、外资企业都卯足了劲要从4万亿工程采购中分得一杯羹。

  5月末,由于外企在逾50亿欧元的25台风力涡轮发电机订单竞争中失利,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发表评论称:“中国政府似乎有意将外国供应商排除在其4万亿元人民币财政刺激方案下的合同之外。”

  紧接着,国家发改委6月1日迅速做出回应,在其官方网站《答记者问》一文中指出,目前招标过程中问题较多的并不是“排外”,而恰恰是对国货的非法限制。6月4日,发改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等其他八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管工作意见的通知》,强调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

  国货与外货的博弈,让4万亿工程的政府采购问题第一次暴露天下。

  与此同时,为制止限制国产设备使用做法,国家发改委也在起草有关政策文件。

  中国“排外”了吗?

  伍德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日前发表的言论,让“4万亿的政府采购”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

  5月末,全球领先的风力涡轮发电机制造商维斯塔斯、苏斯兰和通用电气,参与中国逾50亿欧元的25台风力涡轮发电机订单竞争,结果在第一轮竞标结束后都遭淘汰。于是,伍德克发表了上述评论。

  伍德克称,中国政府制定的风力发电项目投标标准,只关注涡轮发电机的单位价格,而排除了其他国家在风电项目招标时考虑的使用寿命、回报率等因素,使外国供应商难以胜出。

  由于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不久前的欧洲“承诺之旅”签下的 130亿美元的采购大单已经让整个欧洲兴奋不已,此时伍德克的另类声音,即刻在国内学者和官方中引起强烈反响。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马海涛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涡轮订单一事,外方是有点太小题大做了。我国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项目中,并未制定有关‘排外’的任何条款和细则,即使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比如基建投资、道路建设等实行招投标,也是让中外企业同台竞争。”

  不仅仅是学者对外方的表态不满,中国官方也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答记者问》尖锐地指出,“目前在装备制造业招标采购活动中,通过在招标文件中设置歧视性条件违法限制国产设备使用的做法比较突出,在一些领域还相当严重,有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反应强烈。”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进出口业务的副会长陆仁琪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外资企业希望4万亿的投资项目也能向他们进行招投标,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把外资关在门外,而是国内的不少用户把中国制造的企业关在了门外。这是现在我们主要应该克服的歧视性心态。”

  国家发改委不经意间所流露出的“歧视国货”说,恰恰反映了眼下政府采购的现状。

  国货在招投标中遭受歧视

  针对国家发改委提出的装备制造业在招标采购中存在的歧视问题,陆仁琪感同身受。

  “这种歧视指的是一些装备制造业的用户在招标的标书中明确写上‘曾经有生产和使用业绩’,也就是要求国内企业不仅有制造能力,而且还有制造的经验和用户的使用经历,这就在客观上给国内装备制造企业设立了一个门槛,把这些国内企业挡在了门外。因为我国的装备制造业领域原来是空白的,并没有这方面的业绩,这样就限制住了国内的自主品牌的使用。” 陆仁琪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这些做法明显违反相关法规,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予以制止。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金融危机以来,机械工业产销情况和发展态势并不乐观。目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管理的汽车、建工设备、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环保机械等13个大行业中,除了个别行业有增长外,总的增速呈下滑趋势,今年1至4月下滑了21%。

  “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减少,外需不够。这就需要用扩大国内需求来转移原来国际上的产能。”陆仁琪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他们寄希望拉动内需的4万亿投入以后,可以让装备制造业在国内进行采购,以改变该行业业绩下滑的趋势。

  但是目前4万亿采购大单中,用户歧视国内装备制造企业的现象,却很让她忧虑。

  “目前装备制造业的用户在国内的一些重大装备跟国外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还是愿意使用国外的产品。这是一个普遍性的现象,包括我们内部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企业内部生产的机床,要是给内部的汽车厂用,汽车厂也是有点疑惑,他们也是希望用进口的国外的成套生产线,甚至汽车上面的磨具,他们也都希望是进口磨具。”陆仁琪说。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政策。” 陆仁琪一针见血地指出,首先,由于人民币升值,从价格上买外货也不见得比国货贵多少,在价格上国内产品并没占多少优势;其次,对于进口的一些设备,有的是符合我国给予鼓励进口目录的,按政策规定可以享受免税。对用户来说,既能享受免税,又能享受政府的进口补贴,当然就选择用国外产品了。这也从客观上造成了歧视国内装备制造业产品的现状。” 陆仁琪副会长告诉记者,要改变这种现状,国家要从政策上进行调整,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对政府采购要进行监督。

  6月4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等9个部委联合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管。

  通知还要求,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的,除需要采购的工程、货物或者服务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等法定情形外,应当采购本国产品。确需采购进口产品的,必须在采购活动开展前,按照国家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

  “发改委发文强调优先购买国货,是非常合适宜的,尤其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利。”陆仁琪说。

  但是,官方文件强调优先购买国货,会不会导致国际上所谓的“贸易保护”嫌疑?

  专家建议:“政府首购国货”

  “对优先采购本国产品要有硬性规定。这是国际惯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贸易保护。” 财政部《中国政府采购》杂志社社长王晓光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王晓光向记者分析,各国的《政府采购法》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向着本国的产品,如《美国购买法》规定政府采购必须至少购买50%国内原材料和产品。澳大利亚对环境产品采购更严格,以国家安全、保护环境为由,禁止或限制外国供应商进入本国政府采购市场。

  “我国政府采购对洋货的必要设限是应该的,而且也是跟《政府采购法》相吻合的。”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马海涛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我国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采购法》第十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其相关配套政策也提出,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中,国产设备采购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总价值的60%。

  然而遗憾的是,从采购活动的现实来看,这些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

  “目前看外货在中国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国内的汽车自主品牌入围政府采购的‘绿色清单’都很难。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采购专拣洋货买,拣贵的买,甚至公开拒绝国货。”王晓光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是:当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初次投放市场时,用户为了保险起见,一般是不会主动购买的。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歧视国货的现象,陆仁琪提出了“政府首购国货”的观点。

  “针对国内的首台首创产品,国家应该建立信用保险的机制,应该通过招投标给予一些勉励机制,比如给予使用首台首创产品的用户以适当补贴,使得用户能够大胆地使用国产的自主品牌装备。”陆仁琪认为,国内首台首创产品,更需要政府采购予以扶持,政府通过优先购进、优先使用的示范效应,可以促进社会消费,否则即便国货再好,也难有市场竞争力。

  《中国经济周刊》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专门研究起草有关政策文件,坚决制止限制国产设备使用做法,维护公平竞争的招投标市场环境。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bug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3.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4.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5.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6. 菲律宾冲撞中国海警船,中国会打吗?
  7.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8.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9. 2001年就贪污23亿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国内,也叫认罪悔罪减刑?
  10. 张志坤|“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将向何处去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朝鲜领导落泪
  7.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8.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9.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0.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3.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5.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关于推出纸质阅读资料的公告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