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下午5点左右,环球时报官方微博发布题为【要吃米,找万里】的微博,其中选取了新华网2009年发布的一条旧闻中赞扬万里的几句话【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中国人民群众中曾广泛流传着两句话,前一句就是"要吃米,找万里;”】【粉碎"四人帮"以后,万里带头打破"左"的禁锢,大胆支持农民的改革之举,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让农民重新获得生产自主权,粮食增产,很快吃饱肚子。】随后附上了全文链接。据15日消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万里于7月15日12点5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曾被称作大包干的创始人。对于环球时报的这条微博观点,绝大部分网友并不赞同。
环球时报微博截图
著名律师吴法天在自己的微博晒出了安徽省历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统计,用官方数字证明在万里担任安徽省委书记后粮食产量不增反降,有网友在环球时报微博下建议将吴法天的微博同这条微博对比来看。其他网友也纷纷晒出相关数据,对环球时报予以反驳——【安徽粮食产量数据】76年为1684.2万吨,77年,1500.5万吨;78年,1482.6万吨; 79年,1609.6万吨; 80年,1453.9万吨。资料来源:1999年中国统计出版社《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还有网友从亲生经历出发力证【要吃米,找万里】并非是在百姓中流传的民间谚语,【别编行吗?我们还没死绝,那时侯没这一说!】【没听说过】【我爷爷我父亲,从未听说此话,我是安徽六安人】;更有网友指责环球时报作为官媒居然公然传谣,【这种政府媒体造官谣是不是犯罪?】【说谎话是要遭雷劈的!!!!@胡锡进(环球时报总编辑)】后为部分网友评论:
@爱看特种兵的花魂:[哈哈]结合@吴法天 的微博看此条才更真实
@吴法天:万里在1977年担任安徽省委书记后,于1978年推动了由小岗村发起的农业改革,成就显著:安徽省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1482万吨猛增到了1980年的1454万吨。1976年安徽人均粮食产量大约370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以上,而到1980年,安徽人均粮食产量295公斤左右,比全国低10%。要吃米找万里,原来是这意思。
吴法天微博图片
@童怀祖:【安徽粮食产量数据】76年为1684.2万吨,77年,1500.5万吨;78年,1482.6万吨; 79年,1609.6万吨; 80年,1453.9万吨。资料来源:1999年中国统计出版社《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
@司马平邦:许多民间谚语其实是官方媒体造出来的,然后甩给老百姓,说实话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从来没听说哪个民间人士说过这样的话。
@八一八儿:这种政府媒体造官谣是不是犯罪?
@浪里白烟:哪个老百姓流传,你给出证据来,不过是无耻文人的编造,都什么年代了,还玩“大楚兴,陈胜王”那套
@冰山带刀来客:坏球又在扯自己的蛋!
@春播-秋收忙3:中国媒体还有点人格吗?
@mhmd912:先前有个要吃粮找紫阳,现在又来了要吃米,找万里,右派公知们还很会造神呵!
@0081子弟: 真实的历史被投机政客的政治谎言暂时给淹没了。但随着时间的前行,历史定会露出其本来面目的。
@华山真人7:说谎话是要遭雷劈的!!!!@胡锡进
@国旗-工农革命: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资阳!都是资改派小秘书编的故事
@余生已白头: 作为安徽人 ,我也是80年代后期从报纸上看到的,一般老百姓不知省长、书记姓甚名谁!
@wolaiwanwan:别编行吗?我们还没死绝,那时侯没这一说![鄙视][鄙视][鄙视]
@-弓-长-杰-:我爷爷我父亲,从未听说此话,我是安徽六安人
@狼狼我不服:没听说过[挖鼻屎]
@我是蝎蝎蝎:我只知道讨米的基本上都是安徽的
@新京新媒体: 万里在安徽时期的统计数据都是明摆着的,可是最近20多年以来,中国文人根本不去引用最原始数据,而是鼓足腮帮把一个让安徽粮食大幅减产、农业大幅倒退的人吹捧为“要吃米,找万里”,并且吹嘘了几十年,中国文人的品质想让我不鄙视都难。
@云淡水暖被抢注了:普及常识:1974年引进的14套大化肥1976年后相继生产设备投产,197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袁隆平高产杂交水稻和李振声高产小麦,从1958年开始建设了8万座大中小型水库,1976年以前每年冬季农村都在搞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没有这些基础,万就是个传说。编历史要讲点理性和良心。
补充资料:“要吃米找xx”是某些文人的凭空捏造
在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上看到统计数据:
年份 全国产量{万吨) 全国比上年增长(%) 安徽产量{万吨) 安徽比上年增长(%)
1976 28631 1684.2
1977 28273 -1.2 1500.5 -10.1
1978 30477 7.8 1482.6 -1.2
1979 33212 9.0 1609.6 8.6
1980 32056 -3.5 1453.9 -9.7
1980年比1976年增长 12 -13.7
1976年安徽人口4559万,人均产量370公斤,超过全国平均305公斤20%以上,而1980年全国平均325公斤,安徽当时人口4893万,人均297公斤。
另外,同书显示,按照可比价格,1980年安徽农业增加值比1976年下降7%。
这就是万里在安徽推行农业改革的真实情况。
环球时报所传的【万里带头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粮食增产,(农民)很快吃饱肚子】这个谣言也被网友辟谣。据悉,1977年,万里被任命为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在万里的强力推进下,小岗村的大包干经验一夜之间在安徽全境遍地推广。广受媒体称赞的包产到户典型小岗村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网友们给出了答案:
@祝东力:万里讣告仍高调评价小岗村。其实多年来小岗一直靠国家扶持,由省政府直接派干员任村一把手,而且必出自省财政厅,沈浩是,沈死后继任者丁俊还是省财厅干部。分田单干,不过是回到两千年来传统小农状态,明摆着没出路。
@老刘的宅基地:2012年,小岗村3970人,完成固定资产投入6.9亿元(人均:17.38万),村集体经济收入41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0200元。投入产出比是多少?投入的钱来自哪里?如果中国农村都能得到这样投入的百分之一,可能早都脱贫了。小岗村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光靠援助式支持不是典型,不值得吹捧。
@严惩狗患:无论“大包干”的牛皮吹的有多大,小岗村还是沒富起来。有一年,没钱过年,安徽省财政厅拨了5000元:每户发一桶油;当年18家按手印“分田单干”的每户发两桶,再加一条烟;分地时的生产队正、副队长严俊昌、严宏昌两家,再多加一箱酒——您别笑喷,这真事儿。这种二逼典型就是政治笑话。
@贪腐误国:包产到户,三年准富。结果三年后就不做声了,敢情忽悠是从那时开始的。其实单干对家有烈属的家庭是不公平的,壮劳力为国牺牲,家里分了地怎么种好?分田并没有带来产量的提高,胡说单干吃饱饭的人,并不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
@中华勇士小拽帅: 小岗村失败了还在吹捧真心不要脸[吐][吐]
@天荒客:改开三十年,小岗村还是穷,姓万的对错不言自明。
@观弈噵人:一刀切式的包产到户,使不少农村集体经济元气大伤。
@防风人口研究:小岗村就是根耻辱柱!
更多小岗村情况参见:中国改革第一村 凤阳小岗村的凄凉现状
头条新闻15日也发布了万里去世的消息,但却严格控制评论内容。该微博转发六千多,评论被删得只剩下一片蜡烛。
头条新闻微博截图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