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秦文 首席记者 解强民 济南报道,10月26日,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丁宝桢》登陆央视八套黄金档。数据显示,开播首日,该剧以0.7219%的实时收视率位居全国黄金档第一位。10月26日晚间,济南文史专家雍坚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简单用四个字来评价丁宝桢:能吏、廉吏。”真的如此吗?
再看这部剧的主要内容:
电视连续剧《丁宝桢》,根据丁宝桢的生平事迹改编,集中表现四件事:一,反腐敢担当:慈禧太后心腹太监安德海,以到苏杭采办名目南下,一路为非作歹,丁宝桢不顾自己安危,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二,水利恤百姓:黄河决口,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各地调来的治河官员纷纷推诿,束手无策。丁宝桢本在贵州家乡养病,不顾病情,赶回山东治水,两个月工竣合龙,治好黄河。其后,又在四川筹集资金,大修都江堰,完成清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复。三,盐政利百姓:改革盐政,打击官商勾结,解决四川省财政赤字,并让贵州等地的食盐价格大幅下降。四,洋务强国家:创办四川机器局,不用洋人,不买洋枪洋炮,用中国人办理洋务,造出大量枪支弹药,强国强军。——这个内容我也是从网上粘贴复制下来的。
但是历史上的丁葆桢究竟如何?我们看清史稿的丁葆桢的传记资料: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服阕,会苗、教蜂起,巡抚蒋霨远奏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复平越、独山诸城。十年,除知岳州府,始罢遣所募兵。亏饷巨万,乃陈五百金案上,语众曰:“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徒手归,奈何?”众泣曰:“公毁家纾难,我等敢他求乎?”遂去。
同治二年,擢山东按察使。会僧格林沁治兵鲁、豫间,令击河北宋景诗。旋劾其擅议招抚,部议降三级。又明年,迁布政使。僧格林沁战殁曹州,坐法再干议,皆得恩旨留任,于是言者复摭他款弹之,事下曾国藩,国藩白其无罪。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之命。时捻①趋海澨,李鸿章建议筑墙胶莱河,宝桢会军蹙之。六年,东捻走濰河,东军王心安筑垒方成,而堤墙未竣,捻长驱渡河,宝桢以闻。上怒,鸿章交部议,宝桢亦褫②职留任。先是东军守濰河,本皖将潘鼎新汛地。皖军甫南移,而北路遽失。诏斩心安,宝桢抗辩,乃宥心安而责鸿章;宝桢复屡疏相诋,于是上益责鸿章忌刻纵寇矣。明年,西捻趋定州,近畿震动。宝桢闻警,即驰至东昌,率骑旅千、精卒三千,赍五日粮,倍道北援,捻遂南溃。是役也,朝廷遣宿卫之旅出国门备寇,统兵诸将帅皆获谴让,而上独以宝桢一军猝出寇前,转战雄、任、深、祁、高、肃间,复饶阳,功最盛,数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
而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安得海者,以奄人侍慈禧太后,颇用事。八年秋,乘楼船缘运河南下,旗缯殊异,称有密遣。所过招纳权贿,无敢发者。至泰安,宝桢先已入告,使骑捕而守之。安得海犹大言,谓:“汝辈自速辜耳!”传送济南,宝桢曰:“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奏上,遂正法。
光绪二年,代吴棠署四川总督。成都将军恒训覈覆堤工,亦摭及盐运病商民、流弊大,宝桢抗辩。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寻予实授。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治蜀凡十年,初莅事时,郭内月有盗劫,至是诛匪几尽,声为道不拾遗。十一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文诚,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
宝桢严刚有威。其初至山东也,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敬铭闻之,大称异,至之日,亲迓于郊。自是事无大小,皆咨宝桢而后行。至今言吏治者,常与沈葆桢并称,尤励清操。丧归,僚属集赙,始克成行云。子五人,体常尤著名,官广东布政使。
丁葆桢的传记,整个算来字数是993个字。而前两段是568个。前两段写的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写丁葆桢镇压苗族人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以及后来的捻军起义。特别是他在镇压捻军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腐朽的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捻军马上打到北京了,全凭丁葆桢抵御,简直就是大清的救驾之臣。我们知道功高莫过于救驾!
他双手沾满了被压迫人民的鲜血!
但是,我们的编剧全给屏蔽了。
以至于我们上面引述的那个济南的报纸的记者们也讳莫如深:
丁宝桢在山东做了近10年巡抚,给山东人留下了百年传颂的故事。他两治黄河水患、创办山东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成立尚志书院和山东首家官办书局,推动了山东的近代化进程。
丁宝桢(1820-1886),贵州省平远(今织金)人。咸丰三年(1853),33岁的他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1863年,43岁的他由长沙知府调任山东按察使,次年迁任布政使,1867年3月晋升为山东巡抚。1876年10月调任四川总督,1886年在成都逝世,后返回济南下葬。
记者的本质是追求真实性。我们这二位大记者连历史的真实性都不敢面对,现实他们的报道又能如何?不问可知。
总之,镇压被压迫阶级,镇压穷苦的劳动人民的事情,一笔勾销,仿佛从来不存在。
说真的,清史稿是极为常见的书,网上的电子版很容易找到的,这么回避他双手沾满了劳动人民的鲜血,未免做得也太难看了。历史所去并不遥远!
找这些人看来,曾国藩当然也得大书特书,因为镇压太平军,镇压捻军,曾国藩才是真正的头子。
我写到这里,忽然想到,也许这些为丁葆桢唱赞歌的人就是要暗中给曾国藩平反?毕竟近二十年来,曾国藩已经被相当一大批人树立为圣人了。
为这些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刽子手们翻案,就是我们近三十年来的中国史学界和文艺界的一股臭不可闻的黑暗逆流!这股逆流势力极大,浩浩荡荡。完全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学者几乎死绝了!从来不见发声!
要照这部剧的思路,那么,吴三桂也得翻案,因为吴三桂一方面镇压李自成的起义军,一方面对大清开国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可以向这些孙子们再献上一计,《三国演义》不就是将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曹操,刘备推举为英雄人物吗?你们完全有资格为吴三桂翻案,有资格为曾国藩、李鸿章翻案!按道理,也该为灭唐的朱温翻案,因为朱温也镇压了黄巢起义的!
这部剧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替历史上的统治阶级说话,已经是近些年的历史剧的主流了。
比如前些年的《乔家大院》就完全抹杀了乔治庸和曾国藩的勾搭。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历史虚无主义了,而是反动了。
按照这部剧的编剧和导演来看,北京昌平西关的李自成的雕像就该拆除了。毛主席提出的“进京赶考”的指示也该抛诸脑后,束之高阁。
回避丁葆桢一生中最主要的镇压人民起义的历史事实,这是本剧的重大污点之一,其次是将安得海的事情作为重点。我们看《清史稿》中虽然也提到了杀安得海的事情,但是记述极为简单,并不是主要之点。我们的编剧和导演将次重点作为重点,而将本传中的重点完全删去。二位,做得够黑的!
大臣杀安得海是什么意思?
如果读中国史有点经验的同志们就知道,内廷的宦官从西汉元帝开始就是皇帝的内廷对付外朝地主士大夫们不可离开的工具。打击宦官不过是要为地主士大夫阶级挣得利益而已。
这与前明的文官集团和魏忠贤们斗争有什么不同呢?完全没有什么不同。
而多少了解明史的人都知道,明代的文官集团就是代表既得利益集团的,就是江浙一代的大地主阶级的在朝中的代言人。
宦官都是什么人?
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是最下层的人,都是穷苦到连正常人的身体都不能完全保留的人。这些人的政治立场会站在谁一边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攻击这些凭借残损身体却可以左右朝局和广有土地财富的地主阶级们斗争的宦官、太监,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灭大清的不是孙中山,而是袁世凯。
袁世凯的北洋军出身是什么呢?
袁世凯的北洋军出身是李鸿章的淮军。
淮军出身是什么呢?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率领的湘军。
丁葆桢就是这个序列里的一位要员。
丁葆桢在山东颇有政绩,袁世凯在山东就没有政绩了吗?
反过来看,该死的太监们是大清的掘墓人吗?
当然不是。再看看镇压太平天国的那些后人们的情况,他们的子孙辉煌到了新中国!曾国藩的子孙,李鸿章的子孙,袁世凯的子孙。
试问,有李莲英的子孙吗?哪怕是干孙子呢?
凭借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们发战争财,积累了罄竹难书的罪恶,积累了赛过贾史王薛的财富,以及各种依然存在的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社会力量,可以为他们在人民的共和国时代涂脂抹粉,擦去历史上粘在双手上的人民的鲜血!
而被压迫者的子孙们依然只能傻呵呵的看着他们在舞台上耀武扬威。
从当今舆论斗争看,捧丁葆桢,就是捧大明文官集团的翻版。这是最明显的信号!而为大明文官集团唱赞歌的不就是今天依然在为江浙财阀及其代表的资本家集团唱赞歌的那批人吗?
清史稿的就比我们的导演和编剧更为了解丁葆桢,不仅写了他杀安得海,而且写他在僧格林沁面前争礼节待遇。这两件事都是在说明,晚清时期以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家的汉族地主势力相当强大了。可以和朝廷分庭抗礼了。换言之,两件事是一码事。没有强硬的军功作支撑,没有后面的湘军集团,淮军集团来支持,他一个贵州富二代何以敢和慈禧太后和僧格林沁掰手腕?
我们为了把他塑造为一个廉吏、能吏,就完全不顾历史事实。
历史剧和架空剧完全不同,是具有政治导向和价值观的作用的。
据说当年郭沫若写话剧《武则天》,大将陈赓看完对郭老说:“该让武则天入党。”大将陈赓的话可以送给我们今天的《丁葆桢》中的丁葆桢,丁大人了。
晚清人物不能写吗?
当然可以。
但是你得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来编剧。也就是要按照他的基本的历史轨迹来编剧,细节可以艺术化,但是在他的主要生平上你就不能乱改了。否则,还叫什么历史剧?《三国演义》小说无论怎么吹捧诸葛亮,可是他还是在五丈原死了,还是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如果按照我们今天的编剧和导演的魄力,估计就得是诸葛氏三国归一统了。
一方面,表现了他镇压太平军,捻军和苗族人民起义,而后他又参与洋务运动,这样才能反应他的复杂性。他的反动和历史进步性两个方面都照顾到了。人物的丰富性就出来了。而好的艺术形象,自然是最为复杂的人物形象,是具有多面性的人物形象。我们抹杀了他镇压人民的一面,他的矛盾性就没有了,他内在于人物的精神世界的冲突就没有了。
其次,就是也可以介绍他为什么敢于杀安得海,敢于和慈禧太后作斗争。这就符合逻辑了,我前明说过他是富豪出身,有湘军集团做后盾。否则,上来就是一个廉吏,能吏的好官。似乎只要凭借他的主观意志就可以作好官了。这就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因为你没有介绍他的背景。从艺术表现来说就显得肤浅没有深度了。
晚清的时代是几千年地主阶级灭亡的转折时代,内容极其丰富,但是也极其复杂,其实是非常具有冲突性、戏剧性的。是为编剧提供材料的好阶段。可是由于我们偏离历史唯物主义,陷入了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甚至有为当今资本唱赞歌的立场问题,那么,这么丰富而复杂的历史的历史时代所具有的素材就不能为我们这些肤浅、视野狭窄、缺乏历史唯物主义战斗魄力的腐儒和乡愿们提供他们创作的源泉了。
说真的,如此来表现丁葆桢,真是叫我大吃一惊!
大清真的如此知人善任,还会亡国?脚后跟都能想明白!
这样的剧都能过审!
希望国内有关方面的史学家出来发声,不要在大是大非面前当缩头乌龟!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