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应对毛泽东时代的千千万万劳动者保持敬畏
言川
应对毛泽东时代的千千万万劳动者保持敬畏
——再评吴建民先生讲话
半月前,本人曾在强坛发过一帖文《怎能将“信仰缺失”归咎于毛泽东时代?——评吴建民先生讲话》,对全国政协委员、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先生在全国政协组织的“以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软实力建设”协商会上的讲话表示了不同看法。今晚看到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的一期专谈北大荒精神的节目,觉得对吴先生的讲话还有进一步评论的必要,所以再贴一文。
吴先生在上述讲话中,为今日中国出现“信仰缺失”的情况找到两个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后,外国文化中的糟粕随着好的东西进来了,这里暂且不谈;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但没有把革命战争时期“矫枉过正”的部分纠正过来,反而“继续革命”,直到“文革破四旧,否定中华文化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按此逻辑推论,这一时期的中国人生活在中华文化遭到“登峰造极”的“否定”之后的环境中,是一个被“继续革命”理论鼓动的,没有传统文化教养、没有信仰的,狂热甚至具有破坏性的群体。
事实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让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从垦荒北大荒开始,重温一遍共和国那布满荆棘,撒遍奋斗者血汗,但又开满鲜花、结满硕果的历史:
北大荒。早在建国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部队就开始了在祖国东北边陲的垦荒。建国后又有上百万转业复员官兵、大专院校毕业生和城市知识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先后来到这里,“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啃着冰冻馍,雪花汤泡饭”,硬是用血水、汗水和泪水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变成我国目前最大的现代化商品粮基地。他们的座右铭,或者说北大荒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国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的10.5万官兵集体转业,就地垦荒。50多年中,这些军人及其后代远离繁华、安逸的城市生活,不但在新疆建起170多个现代化农场,让戈壁沙滩向人民献出无穷的物质财富,而且和边防部队一道,戍守着祖国数千公里的边防线,成为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不可逾越的钢铁屏障!
红旗渠。为了改变“雨大冲得粮不收,雨小旱得籽不见”的恶劣自然条件,河南林县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从三年困难时期开始,用了差不多一代人的青春、鲜血和生命,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削平1200多个山头,架设150多座渡槽,凿通200多个隧道,建成了总长1525公里的红旗渠,将相邻的山西省的漳河水引上太行山,解决了农田灌溉和人畜用水难题,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大庆油田。近五十年前,中国石油工人相应党中央号召,来到人迹罕至的千里荒原开始大会战,睡帐篷,啃冷馍,斗冰雪,不但建成了一座已稳产高产五十年,并将继续保持这一产量到一百年的世界性的特大油田,而且建成了一座拥有120多万人口的现代化的大城市。对于这一奇迹,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教授在他的博客中动情地写道:“大庆在我的心目中简直就是一个圣地!”“铁人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英雄。”“铁人精神,代代相传;大庆精神,万古流芳!”
…………
回顾整个毛泽东时代,象这样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这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大力开展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精神教育相结合,已成为一种崭新的文化,那就是忠于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原则,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等等。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人民群众有信心,有信仰,守纪律,乐于奉献,为今日改革开放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物质基础。对他们,今天的人们,尤其是那些比普通人享有更优裕的物质生活、有更多话语权的人们,应怀有更多的感恩与敬畏的心情,这本身就是一个人拥有崇高信仰和情操的体现。
张召忠教授对大庆精神和铁人王进喜的高度评价,以及今天《焦点访谈》编导和主持人对北大荒精神的推崇,既令人感动,又使人佩服。但是,从吴建民先生的讲话中,看不出他对毛泽东时代千千万万劳动者为后人所作奋斗和牺牲的肯定,更看不出感恩和敬畏,真令人遗憾!
怎能将“信仰缺失”归咎于毛泽东时代?
——评吴建民先生讲话
全国政协委员、外交学院院长吴健民先生是本人所尊敬的外家家,但他在最近全国政协组织的“以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软实力建设”协商会的讲话,本人却深不以为然。他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我们本应当把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矫枉过正的部分拉过来,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坚持继续革命,特别是文革中破“四旧”,否定中华文化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改革开放后,我们吸收了外国文化中的好的东西,但是糟粕也进来了,所以今天中出现了信仰缺失的现象。
吴先生说今天的中国的信仰缺失,只是说出了了事实的一部分;现在不仅仅是信仰缺失的问题,而是道德底线是否失守的问题。而吴先生究其原因,一是来自外面的“糟粕”,二是归咎于毛泽东时代、特别是文革时期。
应当明白,所谓“革命战争时期矫枉过正的部分”,就思想文化来说,就是高举“五四”运动倡导的“科学”、“民主”大旗,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等。这些糟粕与现代民主思想没有任何相容之处。不批判并清除这些糟粕,就没有中国人民思想的大解放,没有中国革命的大胜利,也就没有今日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但应继续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而且还有更为艰巨的任务,即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和新型的生产关系相适应。说到“文革”,从来都被定义为“政治动乱”;在思想文化方面, 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红卫兵思维的单纯和幼稚,许多历史文物、古籍,以及某些可以改造、借鉴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但远远谈不上“登峰造极”的破坏。何况“文革”不等于“文革期间”;文革期间,中国的经济、国防、外交和思想文化建设并非一无是处。因此,回顾整个毛泽东时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发展和升华,成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争的事实:
传统文化中的“仁”,被“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所取代,成为全国人民,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座右铭。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是中国有史以来官民关系最好的时期;
传统意义上的“义”,则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应当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思想所取代,助人为乐蔚然成风,雷锋式的英雄模范人物层出不穷;
古人讴歌的“节”,升华成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不畏强暴,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不仅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打破了外国敌对势力的封锁,而且带来了国内稳定和良好的社会治安;
最被历代统治阶级所重视的“忠”,由“忠君”,变成了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战争中,以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安全,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忠贞群体;
古人推崇的“君子以自强不息”,发展成数亿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行动,于是就有了“两弹一星”,有了大庆石油、杂交水稻、有了“既无内债,也无外债”,有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总之,毛泽东时代虽然由于从旧中国走来,底子薄,同时为了巩固国家安全和加速建设,物质生活十分贫乏,但从广大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有信心,有信仰,守纪律,明是非,精神生活极其丰富,至今被人深深怀念,甚至于一些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怀有敌意的人,也不否认。
显然,“信仰缺失”不是毛泽东时代惹的祸,而是源自那之后。具体原因,一是宣传舆论工作出了偏差,宣传“发展是硬道理”时,没有宣传“发展”是社会、思想、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为了矫正这一偏差。二是教育管理松了劲,尤其是对引领社会风气具有重要责任的官员、富人和知识精英教育滞后,管理松弛,好人主义、温情主义盛行。十八年前,邓小平在总结“六四”教训时就指出,改革开放后放松了教育;近些年,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党员干部的文件,即是弥补教育管理的缺失。最近暴露的山西省黑砖窑事件,是一件典型的践踏人类道德底线事件。如果“信仰缺失”是毛泽东时代所致,那么这样的事件应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或中期;但它却出现于目前,恰好以事实证明,上述两个原因导致了“信仰缺失”,某些方面甚至底线失守。
那么,吴建民先生为什么要将“信仰缺失”归咎于毛泽东时代呢?“毛泽东时代是个筐,什么罪过都往里装”,而“改革时代是个坑,一切功劳往里扔”。否定前者,不但没有风险,而且可获得“思想解放”的美誉;而赞美后者,或者为后者粉饰,至少可以得到现在当政者的好感。——吴先生是否也具有某些知识精英的思维定势?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