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学习时报》评论员文章
穷乡亲
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向来以改革的理论权威著称。最近他在《学习时报》(8月6日)发表评论员文章,提出要“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对该文中的观点本人不敢苟同 ,因而提出以下看法,以与广大网友共同研讨。
改革开放以来,主流经济学家向来是以“不分姓社姓资”,“不分这主义、那主义,只要能发展经济就是好主义”为其政治主张的。然而,近来年在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之后,沈教授如今又提出要“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既是说:又强调分清什么是社会主义。
沈教授在其文章中特别要求人们,目前要“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中解放出来”。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传统的社会主义存在着质的差别”。然而这种质的差别是什么呢?文章中没有直接回答,但却批评了一种观念,即:把市场经济看成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的东西,企图用计划经济的办法解决目前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这就明确说明:是把实行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看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传统社会主义的质的差别。在这里,人们不免要问:邓小平早就说过“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然而沈教授目前却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说成是“传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质的差别”,这岂不是明确地同邓小平理论相违背吗?在沈教授看来,只有市场经才能解决目前的矛盾和问题,然而人们看到,改革开放近30年了,计划经济早被抛弃,目前的矛盾和问题岂不正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吗?不然目前党中央为什么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如果说计划经济不能解决目前的矛盾和问题,请问:实施宏观调控、“五个统筹”、坚持全面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公平等,难道其中没有计划经济吗?
人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不过是特殊性与共性的区别,前者是后者发展的一种特殊形态,二者并未有实质性差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而沈教授却把二者看成“质的差别”。如果按沈教授的观点,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各有其特色的,那么它们之间也有“质的差别”了!人们知道,同社会主义存在质的差别的只能是资本主义。而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不可能有质的差别的。沈教授之所以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质的差别,那么他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能作 “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理解。其他实在没有别的含意。
评论员文章还特别强调,要“从封建主义思想残余中解放出来”。然而,人们知道: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特权等级、“官本位”现象以及领导制度上的家长制、个人说了算、买官卖官、人与人关系上的不平等、人身依附关系、上尊下卑、宗法观念、尊孔、祭祖、封建迷信活动等等许多封建主义的思想和表现,本来是早在新中国初期就被革命所消灭了的东西,有些在改革前完全绝迹。而大量的是在改革之后恢复发展起来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近30年,封建主义思想和残余不仅没有被进一步消除,却反而空前蔓延起来。很多单位和部门决定重大问题甚至连起码的党委集体研究的形式也没有了,全凭一把手“老爷子”说了算,从中出现大量买官卖官、封亲荫子现象等。因此看,精英们的“解放思想”,究竟是“解放”的什么?是前进还是复旧,是“解放”还是“束缚”?岂不是很值得怀疑吗?
作为中央党校的理论权威,如果是对高墙外广大工农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呼声寡闻少知的话,我想沈教授如对自己身边的党校办学状况和校风应该是熟悉的,更应该进行研究和发表见解吧。目前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关注的党校学员中吃吃喝喝、拉关系、公款旅游、搞腐败等大量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解决?党校工作《条例》中规定的“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办学宗旨贯彻实施得如何?党校乱办班、乱发文凭,包括中央党校在各省地县办的研究生班、本科班、函授班等每年有多少,其中收费、挣钱有多少?党校办学“不学马列学经商”、办民营企业老板班等,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吗?中央党校教授编书、编教材向全国各级党校、干校推销,还有到处讲课、远程教学收费等,这其中赚了多少钱?等等。如此现实问题更应有明确的回答吧。沈教授如果对自己所直接从事的工作、份内的事情也说不清,甚至置若罔闻,而却妄谈全党、全国的“改革发展”、“解放思想”大计,这怎能令全国人民所信服呢?岂不是真正地忽悠人、吓唬人吗!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