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体系在引进西方先进工业体系与传承中华文化大规模工业化以来所产生的先进经验等两个历史文化形态之间不断的摸索着,试图在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寻找文明的交汇点,以求得民族工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进而达到有关中华文化工业化的理性设计的结果;在这种相对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石油标准化体系经过艰辛的探索与实践,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政经体制与工艺层面、东方传统人文理念与西方工具理性之间的多层复杂的交汇中得到了有关石油工业标准化体系与RCM系统有效契合的思维模态,这种模态可以将大规模工业化以来建立起来的民族工业制度所产生的先进经验与国际先进标准体系的现代性得到深层次的战略组合,并将产生新的境界。
中国石油战略失误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在与国际惯例接轨过程中,中国石油因内部矛盾与国际外来矛盾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冲击原有制度体系与结构的强大力量,加速了中国石油的改革,同时对中国石油的自主发展带来了冲击,战略失误导致了石油工业制度体系现代化的异化。
1、石油工业"道德基础"文化解构,制约中国石油的理性发展。
2、两大石油公司垂直管理体系尚未发育完善,行政控制系统矛盾丛生;
3、既非传统又非现代的生产经营方式导致石油制度体系异化;
4、企业民主制度严重虚化,干部任用制度混乱;
5、管理与技术两大标准体系长期冲突,过程质量控制低度运行,事故频发;
6、吨油成本、原油综合评价体系与迟滞不能建立,高投入换取高产量;次、多韵律的纷繁
7、科层体系特权化催生既得利益官僚体,导致"石油对抗"与基层不满;
8、薪酬福利贵族化,员工生活艰辛。
当代中国的经济悬案
1998年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分别组建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个特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此前的格局一直是中油集团控制石油生产,而中国石化总公司则控制下游的原油提炼。
1998年年中,两家公司开始互相转让资产。中国石油的母公司中油集团获得注入中石化的部分炼油厂资产,中石化则得以注入部分油田资产。这个安排的目的是要成立两家整合上下游业务的石油公司;使两家公司在国内作有限度的竞争,说不定将来可能会冲出国外,成为两家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石油公司。在进行这个庞大的资产重组过程中,长江便成为划分两家公司资产的分界线。中油集团/中国石油将控制长江以北的资产,而中石化则控制长江以南的资产。
1999.1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家工商局登记注册。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销售等业务,所属成员企业50多家,总资产达4000多亿元人民币。2000年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次日,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2003年4月美国"股神"巴菲特斥资10亿港元四度增持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石油"股份,成为中国石油的第三大股东。由此引发几个延续至今的疑问:
1、到底为何拆分中国石油?
2、拆分中国石油的道德界限在哪里?
3、拆分中国石油要达到什么目的?
4、石油工业出现了经济危机或是政治危机?转制是为了转嫁危机?
5、中国石油的股份制改造是否带有经济上的目的或者政治上的某种企图?
如上问题还没有进行历史的梳理,便发生了延续至今的中国最优良国有资产的巨额流失与行业扩张性垄断;中国石油迅速摒弃大规模工业化以来的先进历史经验,政经相妥协的历史进程中石油工业文化体系迅速解构;导致了6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以石油、石化为中心的产业链条的崩溃。在非核心企业的历史艰辛中,巨额石油利润流向了国际垄断资本集团。
中国石油作为中国最为优良的国有资产的拆分并海外上市,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经济悬案:完全依靠中国国家自己的力量所建立的完整石油工业体系,究竟是什么原因给拆分了?美国高盛财团驻北京办事处的首席代表说:"最令我感到自豪的是能够参与改革整个石油工业。当时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放任中国继续维护一家拥有150万名员的石油公司,目睹这家公司在10年后可能陷入极度的窘境,要么中国也可以把这个公司重组为一个漂亮的巩俐,进而成为有竞争力的国际石油公司"。
这个庞大的石油公司的前途并不像这位幼稚的首席代表所表述的那样令人担忧,它拥有相对独立的油气勘探开发、石油化工、油田建设等系统、生产指挥系统、经营管理系统、科研开发系统、物流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供热系统、通讯系统、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医疗保障与多种经营开发系统、农工商系统、教育系统、房地产开发系统;长期为中国经济提供巨大的经济支持,被称作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基础,更以完备的工业管理体系而向中国民族工业提供了宝贵的先进经验。
仅以大庆油田为例--中国工业化以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工业体系,年产5000万吨以上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成果与"两弹一星"等重大项目共同载入了中国科技发展史册。到2000年底,累计生产原油16.24亿吨,占全国同期总产量的40%以上;出口原油3.55亿吨,创汇494.8亿美元,上缴各种资金3242.08亿元,承担原油价差4190亿元(数据来自大庆油田公司局域网)。大庆油田被世界石油界评价为优质高效油田;我们实在看不出所有制出了什么问题,也看不出中国石油需要国际石油垄断资本参与的任何理由。
中国石油总资产约占中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的1/20,利润约占整个国企利润的1/4,在中国民族工业中举足轻重,被誉为"国企航母"。这组数据显示:中国石油在民族工业群体中是优质高效的产业链条。这样优质的民族工业为何要进行股份制改造?是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还是另有隐情?是上层建筑的混乱导致经济基础的混乱?还是这个良好的经济基础妨碍了中国社会巨大的私有化进程?巨大的疑问应当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才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总经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马富才列出的一组数据:根据美国《石油情报周刊》排名,中油集团在世界50家最大的石油公司中居第11位,可总资产占埃克森公司66%的中油集团,其销售收入仅为埃克森的32%,净利润为1.7%,职工人均利润为0.21%。
首先,这组数据是微观经济层面的数据,不能说明中国石油海外上市是由于所有制形式或产权问题达到不可调和的局面而造成的必然结果。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长期依托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进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历届中国政府都将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当作国家与国民经济的象征来经营。如此的优良产业链条是否需要所有制形式发生更替来解决其自身源自微观经济层面所存在的基本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马富才先生的数据对比是错误的,就中国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而言,其国民生产总值仅仅相当于美国的纽约州--那么,中国石油在世界50家大型石油公司中居第11位,直接说明中国石油的总体经济状况是优良的。
其次,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一家石油公司去和美国的跨国垄断资本集团进行微观经济层面的比较进而说明中国石油宏观经济层面的不足是"偷换概念"与缺乏职业道德与良知的行为。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平均每天消耗掉石油近2000万桶,约占世界总需求量的近1/4。石油在美国的总体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2001年高达39%,是美国经济命脉,且一半以上依靠进口。2003年中国进口原油9100万吨,比上一年的6900万吨增加了31%。中国去年石油进口的增长量占世界石油进口增长量的40%,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大,但中国石油进口总量仅为美国的1/6,在世界石油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只有不到3%。用不到石油消耗占世界3%的国家石油公司与占世界石油总需求1/4的超级大国所打造的世界垄断石油资本"怪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进行所谓的"规模对比"、"效益对比"是职业流氓行为。
经济规模、生产规模受市场规模与供求关系的制约,按照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规模来看,不会出现一个与埃克森公司相比肩的石油公司,所谓利润的大小也要看市场的规模。没有美国经济那样庞大的规模,难道要人为搞出一个中国石油的怪异规模而在世界市场上和美国巨型石油公司比富?转制以后中国石油是否达到埃克森公司的经济规模?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是一个典型"洋跃进"的经济案例--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石油"洋跃进"。
客观地说,国际油价上涨存在过度投机的因素,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经济高增长国家石油消费增加,加重了石油供应的紧张,是国际油价上涨的一个因素,但不是重要因素。也就是说:中国石油进口量的增加是世界原油价格上涨的一个因素,但不是世界石油短缺的因素。不到世界石油贸易额的3%--如何可以造成世界石油的短缺?中石油不要用危言耸听的言论来欺骗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
第三、微观经济层面存在的问题一定要在所有制层面上进行整合?它是否应当回到生产运行方式、经营管理、财会审计、物流控制、工艺层面、科技研发去解决才是中国石油最终应当选择的正确道路?现在看来:战略结构性调整之后的中国石油无视价格、成本、投资及其符合国际惯例的财会制度等基本问题,已经引起国际垄断资本集团的极端不满,欧盟不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历史不幸,难道没有中国石油海外上市以后粗放经营、高成本、高投入有关?--这恰恰证明了所有制问题不是中国石油战略结构性调整与海外上市的真正理由,马富才列举的微观经济层面的差距是中国石油与全球最大的石油垄断资本集团进行不切实际的对比而显示出的"人为差距",不能简单显示当年中油集团工业管理模态和运营机制的落后。
那么,中国石油的改制究竟是需要工业制度体系的自我完善?还是所有制的变更?现在看来,国有骨干企业由美国的高盛财团进行所谓的整顿,其政治动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中国石油到底需要美国高盛财团来整顿什么?战略上要达到什么目的?中国政府难道没有能力整顿自己的国有骨干企业?上层建筑领域的混乱是否导致有中国社会经济基础美称的石油工业的混乱?
所有问题没有得到清算的情况下,中国石油的历史性悲剧发生了;美国高盛财团亲自参与了中国石油工人大批量裁员的方案,高盛指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资产,包括雇用的150万个工人,不可能像PTTelkom或香港地铁可以轻易上市。整个重组工作需要近一百万个工时才可完成,时间可能长达两年,期间需不断提供正式与非正式的专业意见,其中包括审查每一项资产,重组整个会计及管理制度,以及对大量物业进行重新估值。油田储量需要由有较高国际声誉的机构来进行评估,工人数目也必须由150万减至48万"。此后,仅几个月时间里,中国石油以账面总资产4000亿人民币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关键的问题是:这150万人到底从事的是石油工业主业还是依托中国石油的相关产业?
重组过程中,某一家庭的其中一个成员可能划为"核心"员工,获中国石油聘用,但另一成员则被划为"非核心"员工,留在重组后的中油集团。然后又有石油钻井作业的问题,高盛指出英国石油公司(BPAMOCO)及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MOBILE)均不负责石油钻探业务,因此钻井工作被划为"非核心"的业务。
于是,中油股份便自动放弃了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钻井队伍,后经大庆钻井工人将这一行为称作"卸磨杀驴"政策,愤怒的人群在大庆石油管理局门前宰杀了一头象征为大庆油田几十年拉磨的驴子,以表达心中的愤怒。中国石油工业为什么要走美国石油的道路?中国石油的结构性调整为什么要由美国人主导未来的方向?
中国石油海外上市赢得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及其代言人的一片喝彩,美国高盛财团一手运作的中国石油海外上市,该公司从欧洲调来重量级人物保罗·申培立(PaulSchapira)当时一语道破天机:"我曾为多个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推行私营化,ENI便是其中一个私营化项目,也有俄国石油公司私营化的经验。聘任书发出前我已参与这个项目的工作。" 2003年度由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举办的并购重组国际高峰论坛在京开幕式上。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发表演讲:企业并购对中国下一轮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国有产业的战略重组意义非常重要。在推进国有企业民营化、重组改革方面全球有两个国家最成功。第一个就是英国撒切尔夫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进行国有产业非国有化非常成功。第二个成功的案例就是中国。二十五年来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国有经济的地位逐步减少,民营经济的兴起还包括很多三资企业、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即使如此我们不能说国有经济的改革在中国已大功告成。国有企业、国有经济还是一个瓶颈的环节,经验表明,在推进国有产业的战略重组,尤其实行产权改革股份制改造方面,能够吸引民营的资本还有国际资本进行参股、投资并购是实现国有经济重组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其中,中国石油就是成功的案例;高盛高级人员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做以上如是说。
按照新的企业架构,附属公司全部取消,改为企业分支部门管理,3000 个的银行账户全部取消,采用一个总公司开设的银行账户,由北京统一管理。所有资本开支均由总公司统一做出决定。1999年夏季300个分支机构经理应邀前往北京得到允诺,可以获得认股权证作为报酬以交出经营权。如此,中国民族工业最优良资产与最为活跃的产业链条便在私有化的政治承诺下,成为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牺牲品。2003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为官员举办企业管理层收购(MBO)与多层级股权激励操作实务培训班。所谓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就是由企业的管理者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通过大量举债或者进行股权交易的方式拥有本企业股权的行为。例如:新的管理层激励计划获得国务院的批准。按照这个计划,国企经理首次获得认股权证。国务院要批准有关计划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公司法并没有就如何配发认股权证做出规定。在中国石油的案例中,300多位高层领导将以期权方式得到75%的报酬(最新的公司法版本及其后来中国石油有关管理层的激励计划、股权交易计划我们尚不清楚,2001年以来,中国石油发生了石油大会战以来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被称作中国共产党的近卫军的石油工人频繁抗议游行示威,重大责任事故频发,或许该计划因此已经终止?)。在国企改制过程中,这样的"感人事例"是很多的:TCL的整体上市使李东生成为个人身价达11亿的一个国有企业家,标志着国有企业改制正在造就所谓的"阳光富豪"。
在西方国家,管理层收购被严格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事后,高盛财团董事总经理徐子望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中国石油工业的所谓"整顿"。至此,当代中国最优良产业的石油工业及其相关产业链条,被上层建筑领域的思维混乱砸烂了,走上了私有化之路。我们认为拆分石油石化行业导致如下的历史后果:
1、完整终结了当代中国最为壮阔的工业化时代,民族工业巨额国有产权与人民产权在广大工人毫不知情的操作中强行瓜分,主人翁沦落为受雇佣员工,特权贵族化的历史选择是中国石油战略性重组的道德标准与情感的底线。
2、彻底砸烂了中国工业化最优良产业链条,核心企业将形成官僚与买办相勾结的跨国垄断集团,非核心企业将在政策性歧视下不断萎缩,其潜在品质将成为社会新贵攫取更大私有财富的目标;
3、有效肢解了中国社会赖以托的经济基础,最终将导致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体之改变;未来的不可琢磨将导致中华民族长久的历史迷茫与国家力量的持续衰弱;
4、坚决摒弃了中国工业化先进文化体系,告别鞍钢宪法、石油工业岗位责任制等工业新文化体系,代之以国际标准体系库,以便彻底切断中华文化之血脉来达到国际垄断资本集团所谓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5、强行推行石油工人买断、下岗政策,一次性买断了国有企业与工人的血肉联系,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泛滥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政策性误导导致的大批产业工人买断、下岗,无辜的人群正在承受人生的羞辱并埋下巨大的社会隐患
希望历史会审判那些卖国贼的!
我们为何要求复工复职恢复人事关系?
今天,我们作为四川石油管理局曾经以欺诈、胁迫手段诱逼“买断工龄”的近4万名“非自愿失业”职工,在经历了七年血雨腥风的维权抗争后,终于逐步觉醒并紧密团结(联合)起来,决心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高举依法维权大旗,坚决抵制企业推行的强权打压政治,理直气壮地要求四川石油管理局依法恢复我们的劳动人事关系,全方位“复工复职”。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全局“非自愿失业”职工延续生活、生存的需要。
复工复职 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讲话时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胡锦涛总书记的上述精辟讲话,恰恰说在我们的心坎上,也正是全局近4万名“非自愿失业”职工艰苦维权七年的主要诉求。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的四川石油管理局,针对数万名“非自愿失业”职工敢于冒坐牢的风险举旗维权且七年不散的事实,本应在深刻反省的基础上,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切实纠正企业在改制重组中严重侵害职工利益的问题,并以失业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际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全局近4万名“非自愿失业”职工就业与生存的突出矛盾,从复工复职恢复人事关系入手,积极妥善解决职工“非自愿失业”后引发的大量遗留问题,让其真正安居乐业。然而,四川石油管理局没有那样做,而是在变本加历制造和增加不和谐因素的同时,在内部疯狂推行歧视和打压政策,不断扩大利益分化,把数万名“非自愿失业”职工继续逼上生活与生存的绝路,不仅完全背离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动摇了职工的社会主义信念,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试想,一个总人数不到10万人的国有企业,竟有近4万名职工“非自愿失业”后,连吃饭的基本问题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管理局领导还有底气大讲所谓构建和谐社会?还有资格大讲所谓维护社会稳定?还有什么颜面鼓吹开创企业所谓稳定新局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求复工复职恢复人事关系,不仅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而且更符合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基本精神。
复工复职 是延续失业职工生活与生存的迫切要求
四川石油管理局在集团总公司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曾采取极不光彩的误导、欺诈、胁迫和诱逼手段,违法剥夺了石油职工的劳动和生存权,把曾经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全局近4万名石油职工推向灾难深渊:有的因“非自愿失业”导致生活陷入困境而绝望自杀;有的因寻找就业屡屡碰壁而含愤自杀;有的因无钱治病而含怨毒杀;有的因求生心切陷入诈骗圈套而惨遭他杀;有的年轻女工受生活所迫不得已走上卖淫之路;因求职无门导致经济拮据,进而触发夫妻关系恶化使家庭解体者,在四川局内各片区比比皆是,据对重庆片区的调查,全片区八个局属二级单位近一万名“非自愿失业”职工中,除握有高、中级职称的医生、教师、会计和少数护士、律师、记者外,在社会上能找到就业岗位的仅为13.4%,能基本做到自谋职业的仅为5.6%,通过努力找到临时性就业的只有15.9%,真正通过自身努力闯出就业新路并进入小康阶层的仅为1.3%,全片区实际上有65.8%的“非自愿失业”职工,在西部最大城市重庆市的广阔市场,找不到针尖大的就业机会。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06年底,重庆片区因职工“非自愿失业”而引发夫妻战争升级并离婚的,已由2003年的83对上升到170余对;因患重病,无钱住院且享受不到医疗保险而含悲惨死的,由2003年的62名上升约200名;因长期找不到就业门路,或配偶强行离婚,或患病无钱治疗而以服毒、跳楼方式自杀或他杀的,从2003年的8名上升到11名;因就业无门而被迫流浪乞讨靠捡拾破烂维持生计(已知)的失业职工目前仍保持为9名。另外,一批数量不小的青壮年职工靠隔三差四卖血获得的些许收入补贴孩子上学;还有一批从农村迁来企业后因丈夫死亡而留下的的遗孀,如今仅靠吃低保过日子,成为企业的“五无游民”,是“非自愿失业”职工队伍中最惨的一群人。类似情况在全局各片区普遍存在。大量事实证明,四川石油管理局采取以误导、欺诈、胁迫等手段诱逼职工买断工龄,是导致全局近4万名石油职工深陷生活与生存灾难深渊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求企业按照党的“有错必纠”方针,纠正强制职工失业行为并复工复职恢复其人事关系,既是消除企业改制重组失误负面影响的唯一途径,又是当前“非自愿失业”职工延续生活与生存的迫切要求。
复工复职 有利于从根本上确保企业长治久安
纵观全国稳定大好形势之下,人们不难发现四川石油管理局由于领导层的决策错误,导致企业连续七年无一日安宁的现状,完全是管理局一手制造的。以陈应权、廖永远、张书铭相继搭建的三届局领导班子,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虽然没有尺寸之功,但他们在制造和增加不和谐因素方面则是一届强过一届,其中最突出的是每年编发专事打压维权职工,实际毫无价值的所谓“维稳信息”、“维稳信息专报”、“明传发电”、“维稳预案”等达数百期。以管理局名义炮制出笼并上报集团公司和省政府的所谓“维稳工作总结”、新年度“维稳工作安排”,“维稳工作汇报”等材料,除了篇篇充满浓浓的血腥味外,看不到管理局对导制“非自愿失业”职工长年群聚群访、越级上访和赴京上访的根本原因,以及管理局对此应该负什么责任的半个反省之字。让“非自愿失业”职工特别不能容忍的是四川石油管理局,竟然袭用文化大革命的“阶级斗争学说”和对敌斗争的意识形态逻辑,违法将各片区维权职工按照梁山绿林好汉的序列排列了“一百单八将”,其罪恶目的就在于通过这一方式,试图把维权代表暗喻为宋江、李奎之流专事“打家劫舍、劫富济贫”并与“朝庭对抗”的梁山“草寇”,然后再随意编织一个罪名即可请来公安实施镇压,其蛇蝎之心何其毒也。
按照常理,管理局领导本该对这些“事出有因”且自己又十分清楚的群聚群访事件,理当采取“人民内部矛盾”的理性、明智方式加以妥善处置。遗憾的是管理局及其控制的二级单位领导,一开始就错误地把“非自愿失业”职工的“依法维权”行为界定为“无理取闹”,进而又采取了更错误的“对敌斗争”手段(原局党委书记局长廖永远叫嚣要与失业职工“斗争一代人”)进行打压,并动辄雇请地方公安、防爆警察、便衣警察、武警部队对“非自愿失业”职工实施强权打压和监视、跟踪、威胁、恐吓,有目的地把本属失业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内部矛盾,生拉硬扯到与地方政府和公安的对抗之中,想方设法试图用阴谋手段人为改变矛盾性质。七年来的实践证明,管理局试图通过串通地方政府、法院、公安实行强制性打压手段就能迫使“非自愿失业”职工放弃依法维权的如意算盘是根本行不通的。只有正视现实,拿出诚意并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参照兄弟企业的做法,采取积极步骤恢复“非自愿失业职工的劳动人事关系并复工复职,让广大失业职工真正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企业长治久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复工复职 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体现
何谓“人权”?《辞海》的解释是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1776年和1789年,美国和法国相继公布了《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分别提出了“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他们均享有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生存、自由、追求幸福。”“人类生而自由,在权利上生而平等”,主张反抗压迫为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权的定义是:“人和群体在社会关系中应享有的平等权利。它包括人和群体的生存权、人身权、政治权以及在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享有的民主权利”,核心是平等原则,其中,人身权和生存权是最基本的权利。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宣称“个人享有各种基本自由以及劳动权和其他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各方面的权利”。虽然无产阶级从来不把抽象的“人权”作为自己的纲领,认为只有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取消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根除剥削制度,才有实现人民权利,即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社会基础。因此,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人身自由、劳动权利和广泛的民主权利,并采取切实措施,从经济上、政治上保障广大人民享有这些权利。
然而,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四川石油管理局领导在实施改制重组中,公然以误导、欺诈、胁迫、诱逼手段,违法剥夺了近4万名职工的劳动和生存权,构成粗暴践踏和侵犯职工“人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不仅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更重要的是切断了“非自愿失业”职工延续生命和养家糊口的经济来源,其结果必然会把对企业的抱怨迁怒于党和政府,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针对当前绝大多数“非自愿失业”职工已逐步形成“特困群”的现状,管理局领导只有正视问题,拿出真心解决问题的诚意,并从复工复职恢复“非自愿失业”职工人事关系入手,切实解决好失业职工生活与生存的实际问题,既有利于促进企业稳定,而且还可以从认真纠正这项关系4万名失业职工生活与生存的重大决策中,体现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诚意。
复工复职 兄弟企业提供了足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均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前几年由于市场委缩等诸多原因,致两个企业生产不景气,经济效益差,甚至屡屡拖欠职工工资。为了解困,两个企业均在1998年至2002年期间大幅裁减人员,其间免不了与石油企业一样,借口编织了企业将要倒闭、破产等假像,用欺诈、胁迫手段,诱逼和鼓动了一大批职工“自愿申请”辞职或买断工龄。后来,失业职工发现上当受骗,从此便开始走上漫长而艰辛的漫漫维权路。长年不断的个访、群访、越级访和赴京访,也使两个企业从此无一日安宁。值得肯定的是上述两个企业的领导班子,在经历了多年阵痛之后,逐渐冷静下来,并对过去不合国情民意的大裁员行为进行了深刻反思,最终选择了理性、明智的纠错和补救措施,果断地作出了恢复失业职工人事关系的正确决定,其中,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于2006年3月27日以《关于恢复辞职、自愿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人员人事关系的意见》,下发了局劳人发[2006]20号文件。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于2007年4月26日以[关于转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省地勘系统协议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的通知],下发了黑地勘办发[2007]31号文件,并明确规定从2007年5月1日起执行。
由于上述两个兄弟企业理性、明智的纠错决定,为我们提供了足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我们完全有理由要求四川石油管理局参照上述两个兄弟企业的做法,立即恢复我们的劳动人事关系并复工复职。这是因为四川石油管理局和两个兄弟企业同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有企业,同在中国大陆的国土上,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属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兄弟企业敢于正视问题反省纠错,四川石油管理局理当效妨,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向榜样学习并照此办理,同样会赢得民心!我们承诺:四川石油管理局恢复我们劳动人事关系复工复职之日,就是我们罢诉息访之日。
四川石油管理局全体“非自愿失业”职工
二〇〇七年八月十三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