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摸了三十年
再谈“摸着石头过河“
20年前我为“摸着石头过河”写过一首诗:
自古越川靠桥舟,如今过河摸石头。
以此比作度事慎,誰料石迷何時休?
子寅年夏
改革开放三十年,才揭开这块石头的谜。“摸着石头过河”是小平同志对中国改革事业指出的道路,那就是改革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要走一步看一步。不管我们从哪个方面来看,这句话是很谨慎的,但是,在理论上是不严谨的。所以,在实践中却出了很多问题,问题在于没有真正把住改革的方向。
许多人打着这句话的幌子贩卖自己的私货。比如说,改革既然要摸着石头过河,那么怎么就能够拿着“私有化”、“市场经济”等作为改革的道路呢?别人说这条路不对就是反对改革。
改革没有道路、没有药方,只有方向,小平同志说的很明白了。我们的方向是“过河”,我们的办法是摸“石头”,这不是很明确的么?既然是摸石头,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前路不通退回来换个地方再摸不是很正常么?这不是很科学的试验方法么?为什么那么多“国际著名”的学者、专家、教授就不明白小平同志的这句话呢?他们在中国摸石头的路上摆上“市场”、“股份制”、“私有化”等石头,要求人们必须摸着他们的石头前进,难道他们比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都伟大?看得更远?小平同志都不敢指出改革开放的具体路线,而让人们去试验,因为他也不知道究竟怎么走能过河,那么“吴市场”、“厉股份”等人就比小平同志强?他们就能保证人们踩着他们的“市场”“股份”等石头就能过河?
现在看来未必,人们踩着他们的石头走了三十年,现在应该停下来看看他们的石头是不是能把自己送过河去,如果能我们就继续走,如果不能我们就应该退回来,换个石头。
“摸石头”是方法,但还有个“过河”的目标,这个“过河”指的是能走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而达到河对岸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去,我们不是为了“摸石头”而去摸石头,我们的目标是“过河”。已经摸了三十年的石头了,我们是离目标远了还是近了,我们应该停下来看看。不让人们停下来看看,不让人们反思,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可能在往河对面摸,也可能是往“上游”或者“下游”摸,如果不抬头看,我们可能一直摸到了太平洋里淹死了都不知道,当然有的人早就渡过了太平洋在美国上岸了。
可悲的是,我们gcd的经济学家到哪里去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没人研究了。其水平只能是如此地摸石头?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