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时代和放时代,谁才是“科学春天”?
:深海无尾鱼 文章发于: 点击数:1405 更新时间:2008-4-30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开幕会上,邓小平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宣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起草一份全国科学大会闭幕讲话稿,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科学的春天”。于是,改革开放时代也就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科学春天。
说实话,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很多叫春的都让人不喜欢,比如春运,一个个归心似箭的打工者,被强力浓缩在车厢里,倍偿着与各族人民“团结"的痛苦!坦率地讲,如果不是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巨大的磁场,如今的铁道部这张弓是无论如何承担不了发射任务的;还有春晚,现在的春晚热闹倒是非常,演员们一个个爆发式的大嗓门,只可惜台上的笑声越来越多,台下的人笑得越来越少;更讨厌的是这个所谓的科学春天!因为它完全是虚假的,真正的科学春天是在毛泽东时代,而不是改革开放年代!之所以这么说,是缘于现在有着越来越多的资料佐证,为此,本人特整理以下几条,让朋友们更好地对比毛泽东时代与改革开放年代的科技政策与成就!
1.尊重人才
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接受了专访说:“解放之初,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氛围,吸引了数万名知识分子从海外归来——这些人的回国,不仅仅是因为向往新中国,也是被当时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所吸引。而且,除了周恩来、聂荣臻、陈毅等领导人真心实意地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外,中国政府还对核武器研制进行了战略部署。所以,当我们回顾中国核武器研制的成就时,不可以忘掉这段历史。正是当时整个社会尊重科学和知识的氛围,培养出了一大批新中国自己的技术骨干——参加“两弹一星”研制的一大批人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到了改革开放年代,中国曾先后共派出出国留学人员共达30多万,而学成回国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其中自费留学生学成回国率只有4%左右。
由此可见,在毛泽东时代是非常尊重人才的,连国民党时留学海外的人才都纷纷往家流;到改革开放年代,共产党自己培养的人才都要往外流。
2.学术的民主
周光召:回顾“两弹一星”的研究,那时候团队精神和学术民主的氛围都很好。拿今天的话来说,是软环境很好。当时,我们完全是针对问题本身展开各种讨论甚至争论,根本没有等级和身份方面的顾虑和限制。大家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的想法被大家讨论,早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周光召:“现在,这种情况很难看到了,反倒经常出现两种不开放的情况:一是缺乏学术民主的氛围,往往是院士或领导一讲话,就再没有人敢讲话了;二是实行不必要的封锁,大家都生怕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知道了。”
由此可见,在毛泽东时代的学术界是非常民主的,可以广泛地辩论而没有身份等级限制;到改革开放年代,学霸们垄断了话语权!
3.资金的投入
国际上,通常把科技经费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部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称“R&G/GDP”,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以及这个国家对科技的重视程度。
整个毛泽东时代,我国用于科技研发的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1.28%,达到当时几个初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意大利、西班牙)。毛泽东时代的后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这个指标更是增加到了2.32%,达到同期几个最发达国家英、法、西德的水平,仅比当时的美国、日本低一些(美国长期为2.8-3.0%,日本70年代以前1.6%,进入70年代后与美国接近)。这个数字如果拿到今天,甚至比2003年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还要高,可见毛泽东时代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
但是从80年代开始,我们的决策者却把R&G/GDP大幅度往下砍,到了80年代中期,我国的R&G/GDP还不到0.7%。而生产企业,1984年以后由于“拨改贷”造成的困境,基本无力进行研发投资,R&G/GDP骤然降到0.6%以下,进入90年代,我国仍然延续了研发经费的低投入,除了1993年之前的几年由于受到国际制裁的影响有了点紧迫感,R&D/GDP略微超过0.70%以外,90年代中期再次回到80年代的水平,其中1995和1996连续两年下跌到0.60%,后来有所抬升,直到2003年才逐渐恢复到毛泽东时代的平均水平。
由此可见,在毛泽东时代,科研经费的投入已接近最发达国家的水平;而改革开放年代,科研经费的投入只能与落后国家相比较!“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产物,难怪袁隆平不久前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说:“我们湖南农科院是一个公益性的单位,国家给我们的人头费是50、60%,还有40、50%我们要自己发展。我们是一个公益性质的研究单位。要靠自己去赚钱,非常难。所以借这个机会,我们希望网友支持一下,要把农业科学单位转变全额拨款单位,免得工资发不出,焦头烂额的跑。”
4.科研成果
a.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比美国晚了12年(美国是1946年,中国是1958年),但经过毛泽东时代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努力,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不是某些人所歪曲的“被拉大了”,而是缩小了,从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中规模集成电路,再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美国是从1960年到1968年,用了8年时间。而中国是从1965年到1972年,用了7年时间,以1972年四川永川半导体研究所(现电子工业部24所)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块PMOS型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标志。也就是说,到文革中期,我们在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上与国外的差距仅有4年,而改革开放后的这一差距已扩大到最低是十年以上。
b.从原子弹、氢弹、导弹到潜艇、大飞机、计算机、人造卫星,还有去年投票产生的新中国四大发明:杂交水稻,激光照排,复方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等,有哪一个不是毛泽东时代的产物?有哪一个不是“大件”高科技产品?!而到了改革开放年代,除了污染、矿难、贪官、GDP数字、高楼大厦等“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高科技?!
由此可见,毛泽东时代基础薄弱,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而快速地缩小,独立研发的“大件”高科技产品非常多;而到了改革开放年代,有了工业化的经济基础,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独立研发的“大件”高科技产品非常少,少到几乎空白!
祖国不会忘记:8届国家科技奖与毛泽东时代的科技红利
云淡水暖
2008-1-11
媒体上常说、经济学精英们常说,中国这些年的大发展得益于“比较优势”,什么“比较优势”呢,就是廉价劳动力“比较”起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是一种“优势”,这种“优势”特别适合大规模做牛仔裤,特别适合在大规模底板上插元件,所以就靠“比较优势”发展起来了,而西方国家的优势是高技术、高科技、高附加值消费品生产,两个“优势”一“互补”,就诞生了一亿条牛仔裤换一架大飞机的“佳话”。
尽管经济学精英们很乐道于这样的发展模式,到处很得意地讲,还有“市场换技术”之类的“理论创新”。但是,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这种“比较优势”支撑不起一个强大的国家和一个有尊严的民族,切实地需要的是所谓“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自主研发的高技术、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等。有识之士着急、国家着急、民众也着急,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平台是独立自主的科学技术,中国之所以今天在航天领域还能够在世界领跑团队中有一席之地,就来源于这个基础。
西方媒体常说,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借助于中国庞大的劳动力群体,中国是在享用自身的所谓“人口红利”,而发达国家享用的是他们的所谓“科技红利”,中国当然需要奋起追赶,争取把“科技红利”的分量加大。所以,国家力求营造发展科技事业、弘扬科技精神的氛围,自2000年起,设立国家科技奖,是对在中国科技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科学家、专家的肯定和褒扬,如今国家科技奖已历经8年,其中2004年空缺,7年共奖励了12位科学家。2007年的国家科技奖颁奖大会于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总书记为两位老科学家颁奖,一位是吴征镒院士、一位是两院院士闵恩泽。《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说“国家科技奖呼唤年轻人冒尖”,认为是“培养”出了问题,疾呼“怎样才能培养出年轻的大师级人才呢?我想,这需要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反思。”。
显然,《中青报》的论者把焦点对准了学校,但草民以为,培养大师级人才,学校固然是先锋,然决定性的还是“做”,在实践的平台上做出开创性的成果,源于实践,被实践所检验。8届国家科技奖的获奖科学家们就是明证,比如闵恩泽院士,接受的科研任务“与他10多年的专业学习与工作经历根本不沾边儿。”但“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还硬是做出了开创性的成果。草民还发现,8年12位获奖者所进行的开创性工作,均是在毛泽东时代取得的决定性的成果,而这些成果,正是他们获奖的理由。
2000年度————
数学家吴文俊院士:50年代在示性类、示嵌类等研究方面取得吴文俊公式、吴文俊示性类等一系列突出成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70年代创立了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方法”,影响巨大,有重要应用价值,它将引起数学研究方式的变革。
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1964年率先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最先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指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现象,并提出通过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来利用杂种优势的设想。1975年和协作组成员一起攻克了制种技术关,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2001年度————
固体物理学家黄昆院士: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50年代与合首先提出多声子的辐射和无辐射跃迁的量子理论,为此领域的这一奠基性理论。1951年首先提出晶体中声子与电磁波的耦合振动模式,1963年被国际上的喇曼散射实验所证实,当时提出的基本方程在国际上被称为“黄方程”,70年代后期关于无辐射跃迁绝热近似和静态耦合理论等价性的证明,澄清了国际上20多年来在这方面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家王选院士: 50年代参与新中国第一代计算机研制,60年代,与北大许卓群、陈堃銶、朱万森等人一起,进军计算机高级语言编辑系统的研究,这一贡献被载入了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从1975年到89年,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产品占据世界华文出版业的几乎所有江山。
2002年度————
计算机专家金怡濂院士: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末,相继参加了中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和多种通用机、专用机的研制;七十年代初,提出双机并行计算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七十年代后期,金怡濂与其他科学家一起,主持完成多机并行计算机系统研制,取得中国计算机技术的突破。
2003年度————
地球环境科学研究专家刘东生院士;1954年开始从事黄土研究,提出关于黄土—古土壤序列250万年来古气候多旋回学说,开辟了地球上大陆与海洋沉积环境的对比,为全球变化提供依据。1964年起参加和领导了希夏邦马峰、珠穆朗马峰、托木尔峰、南迦巴瓦峰的登山科学考察。60年代末开创我国环境地质研究。
航天技术专家王永志院士:参加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火箭的研制工作,参加了多种火箭的设计和研制。先后担任洲际火箭副总设计师、三种新一代地地火箭总设计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拓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2005年度————
气象学家叶笃正院士:中国大气物理研究奠基人,1958年,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1961年,大气中的适应问题研究,1974年,青藏高原加热作用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初步模拟试验研究,1979年,青藏高原气象学研究。
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50年代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新见解;60年代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并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70年代建立起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
2006年度————
遗传学家李振声院士:1956年开始研究小麦新品种,1964年他选育的生选5号、6号已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979年取得取得突破,他培育的集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品质于一身的小偃6号在大面积推广中获得成功。
2007年度————
两院院士闵恩泽:60年代,先后开发成功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磷酸硅藻土叠合催化剂、铂重整催化剂等,解决了新中国在石油炼制方面的燃眉之急;70—80年代先后开发成功钼镍磷加氢催化剂、一氧化碳助燃剂、半合成沸石裂化催化剂等,使我国的炼油催化剂品种更新换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区系学家吴征镒院士:论证了我国植物区系的三大历史来源和15种地理成分,1964年,提出了北纬20—40度间的中国南部、西南部是古南大陆、古北大陆和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地区的观点;历时45年主编200万字《中国植被》。
毛泽东时代正如石钟山创作的电视剧剧名一样,是“激情燃烧的时代”,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时代,与今天的环境相比,毛泽东时代确实苦、确实穷,科学研究的条件确实简陋。运十大飞机的设计师们坐在大包装箱里画图,用报纸包住腿、胳膊抵御蚊子,今年获奖的两院院士闵恩泽,由于“1960年开始,苏联逐步减少以至最后停止了对我国的催化剂供应,当时库存的催化剂只能维持一年,直接威胁到我国航空汽油的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原石油部长余秋里),闵恩泽受命投入催化剂研制,办公室只有几间小平房,实验设备是别处搬来的几件旧设备,试验装置自己动手制备,不折不挠,使我国石油炼制催化剂领域从一片空白到一跃成为世界上能生产各种炼油催化剂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盖因为苦、因为穷、因为简陋,因为被列强抵制封锁,连牛仔裤换飞机的机会都没有,就像一张白纸,毛泽东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唯此,只有干,只有自己写出、画出“最新最美”。历年获奖的科学家们的经历,就是中国人自己写、自己画自己的科学技术发展、腾飞史的经历。
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时代只有27年,其中还有10年是“浩劫”,对科技工作是严重干扰,换句话说就是没干什么事情,那么在短短的27年中,为何能够取得在中国科技史上分量如此重的成就呢,可能与心态有关,王选说过,那个时候干项目,没有名头,没有奖金,可谓不为名、不为利。
与“人口红利”对应,我们今天的科技领域、产业领域,还在享用着有一些正在支撑着我们资助研发、自主制造门面的“科技红利”,国际资本家不赚钱不会来投资,哪怕是出高价,发达国家更不会将科技竞争力卖给你,靠的还是自主研发、自力更生。8届国家科技奖告诉人们,今天正在享用着的,正是毛泽东时代的“科技红利”,尽管还有差距,但毕竟平台已经靠自己搭建起来。
时代没有忘记,祖国不会忘记。
毛主席时代的中国是世界第三科技强国
——谨以此文纪念毛主席逝世31周年
柳鲲鹏
2007-9-8
关键字:毛主席 第三科技强国
简介:毛主席时代的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三科技强国:各种高科技综合实力在当时显著的排名第三,是其他国家不能比的;各种高科技在当时条件下具有工业化能力;有大量后备人才可以持续发展高科技。现在成为殖民地经济和世界车间的中国,真是让人痛心!
提起文革,不少人直接就联想到“停滞不前”、“面临崩溃”、“内乱”、“科技落后”等等负面的内容。但是现在问一句,你除了从官方听到这些说法,你真的去了解过这段历史吗?你真的找到数据来支持吗?你知道文革乱了多长时间?你会发现自己其实对那个时代几乎是一无所知。当然,有人会举几个造成错误的例子企图说明问题,但那是个别的少数的,没有普遍意义,不能用来说明是整个时代——比如现在矿难很多,你难道可以说现在全中国人都处于矿难之中吗?今天,我来告诉你,毛主席时代的中国,是世界第三科技强国。
这第三科技强国的帽子,可不能随便戴的。没有强有力的事实,也没人相信。要称得上世界第三科技强国,要有三个关键条件:各种高科技综合实力在当时显著的排名第三,不能勉强;各种高科技在当时条件下具有工业化能力;有大量后备人才可以持续发展高科技。我们一起来看看毛主席时代的中国是否具备这些条件。
先说说毛主席时代的高科技综合实力在当时世界显著排名第三。
毛主席时代的中国比起当年苏、美,高科技不少方面确有不少差距,这是不能否认的。但毛主席时代的中国的高科技,却不是其他国家包括英法德日在内能够比的。这体现在几个方面:
新中国高科技门类齐全。毛主席时代,中国可以制造出世界上所有的高科技产品,掌握了所有的高科技,从核潜艇、核武器、百吨飞机、电子计算机、航天测量船、卫星、火箭导弹等等,这些科技,远远不是除了苏美之外的其他国家能够比的。当然,我们不否认个别国家在个别方面比中国先进,但综合相比,他们远远落后于新中国。比如1970年中国就准备载人航天工作,这对于除了苏美之外的国家来说是不能想象的。
新中国出现了新的四大发明。杂交水稻、激光照排、牛胰岛素、复方青蒿素这四大发明可都是在毛主席时代发明的,其他的小发明那是不计其数。这些发明彻底打破了污蔑中国人没有创新能力和新中国只会模仿的谣言
新中国对科技教育格外重视。一个国家,究竟是把资金优先用来吃喝玩乐,还是优先发展高科技和教育,这就体现了领导的眼光。新中国建立之后,全国人民省吃俭用加超额劳动(现在被学术汉奸们污蔑成中国人民懒、穷),国家领导大力支持,科技人员热火朝天,大力推进各种形式的全民教育,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不强盛?怎么可能不成为科技强国?1976年为研制亿次银河机就投入了7个亿(算到现在相当于上千亿),国家对科技的重视,无以复加。
各种高科技都具有量产化能力。
新中国掌握了喷气式飞机制造技术之后,70年代就有了几千架飞机。
新中国能够制造导弹之后,型号层出不穷,性能不断提高。这不是某些人说的靠手工就能做到的。
新中国遍及全国的工厂,制造能力非常强大,科技攻关能力也是非常厉害的。在广泛的科技民主下,在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有人会说,新中国的科技偏重于军用。第一,请看看新中国打了几次保卫国家的战争;其次,任何高科技都是最先从军用开始的。实际上文革期间开始的大型客机、核电站等等,都已经跟世界潮流同步,开始民用了。可是之后迎来的“科学的春天”,让这一切都中断了。
新中国科技人才后备雄厚。
新中国特别重视培养人才,而且尤其注重科研产生的结合。以电子科学为例,有100多个研究所院,30多个电子院校,2000多个电子企业,100多万职工,400多家集成电路厂。如果这股力量得以保存发展的话,可以肯定现在中国人上网用的电脑从里到外都是中国制造的。文革有点干扰,但仅仅是开头一段时间,之后在“抓革命促革命”的措施之下又走上了正轨,否则卫星、飞机如何上天?
说到这里,任何一个讲道理的人,都应该承认,新中国的确是世界第三科技强国,而且当之无愧。有的人会奇怪的问:为啥中国现在成了组装大国?成了世界车间?除了毛主席时代留下的火箭技术啥什么技术也没有了?
为啥?我相信绝大多数从那个时代过来的科研人员,被这么一问都会伤心欲绝。因为风向变了啊,自信自强变成了崇洋媚外,由“独立自主”变成了“市场换技术”,你说这样的话,怎样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啊?运十大客机的下场就是证明。证明了什么?人亡政息。有人统计,从1979年到1989年,全世界军事科技飞速发展,而中国没有制造一枚远程导弹、一艘导弹驱逐舰、核潜艇;高科技项目下马的命令,成百上千,几乎是秋风扫落叶一样摧枯拉朽;更有人指出,1984年是“鬼门关”,项目不管如何,一律下马。这一刀下去自宫是完成了,练成的“神功”就是世界车间(连世界工厂也没有资格,整个就是殖民地经济)。
你不服?说说改革开放了30年,搞出啥高科技?
由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三科技强国,变成现在的殖民地、世界车间,真是让人痛心!不高举毛泽东主义的思想大旗,中国高科技振兴永远是空话!
在此,向新中国伟大的科技人员和工人致以最崇高的革命敬意!他们不计个人私利,为新中国的强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日本偷中国技术,看谁是世界第三科技强国
柳鲲鹏
2007-12-7
关键字:日本 中国 第三科技强国
简介:今天日本技术领先中国,那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1970年代,中国不仅远远领先于日本,而且是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科技强国。吾第一次提出这个观点,《震惊!日本今天很多现代技术许多是从中国手里偷走的!》正好可以印证吾的看法。
吾前一段时间发表了一篇《毛主席时代的中国是世界第三科技强国》,第一次提出,1970年代的中国是世界第三科技强国,此后在不同文章中强调这个观点。不少人嗤之以鼻,他们认为这完全是胡扯,是放卫星,是脑袋坏掉了,是神经病。为什么他们会这样看呢?吾分析有两个原因:
现实告诉他们,中国现在是全世界的公认的组装产生经济,是殖民地式车间经济,几乎任何有技术含量的东西,都不能生产;难得一点军工科技,也是毛主席时代的底子。说到这里他们又急了,这不是事实难道中国有高科技是事实?在这种情况下,鼓吹中国1970年代是世界第三科技强国,谁相信?这一类人又有一个奇怪的地方,认为1970年代中国的高科技完全搞错了,没有意义,那些科学家们也错了。
有人教育他们,1970年代中国停滞不前,经济要崩溃了,社会一片混乱,人也又懒又蠢。文革中的高科技,是一帮被“迫害”的科学家在牛棚里搞出来的。想象一下,一位科学家流着泪带着伤用锤子在牛棚中打造火箭发动机,这就是某些汉奸们对文革的宣传和某些人对文革高科技的印象。于是他们攻击这是闭门造车,没有跟世界接鬼,搞出来的东西完全是垃圾。如果这样也能搞出火箭和卫星,怎么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没有被迫害反而没有搞出来呢?顺便提一句,污蔑文革的一贯手段,就是把个别现象扩大成全国范围,不论如何的荒谬,比如跟毛主席时代在高科技的巨大成就的矛盾就可以看出来。
在这种先入为主的看法下,要改变他们的观点是不可能的,他们根本不相信毛主席时代有任何的高科技。吾提醒他们一下,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成了崇洋媚外的帮凶和中国人劣等的宣传者。吾近来恰好看到一个帖子《震惊!日本今天很多现代技术许多是从中国手里偷走的!》,正好可以印证吾的看法。
当今世界什么科技最尖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只要谁掌握了计算机技术,谁就是高科技的老大,这一点所有的人都赞成。这个体系非常庞大,几十年才能发展成高科技如此密集的技术体系。也就里说,30年前,谁把握了这个方向,就注定谁在今天成为老大。而30年前,世界上计算机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当然首推美国。第二是谁呢?在中国和苏联中选一家。从吾所知道的材料,即1976年上马的银河机来看,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二。这在帖子中得到印证。为了方便,前面引述一段,后面加上吾之点评:
“中国当时硅半导体科技研发,硅晶元的制造,都是与美国几乎同步的”。
鲲鹏点评:这一点,吾是完全赞成的。比如吾就听说毛主席时候的中国能够拉出单晶硅,现在反而不能拉出了。吾智力不高,忍不住请教那些主流贤达和学术汉奸们:不知道那个时代的科学家是如何的受优待,还是这个时代的科学家受“迫害”少了?
1982年长城2号大型计算机及其重要的技术资料,被那时天真的中国带到了“纽约国际科技博览会”、“东京新技术交流会”。中国人那时第一次“出家门”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技术壁垒,并且采取中国人一贯的“自卑弱点”,低着头走进所谓国际科技殿堂。
鲲鹏点评:众所周知的是,毛主席时代的中国人是以自强著称于世,在国际上谁也不怕,所以也可以叫做“狂妄”,怎么才过了几年,就有了一贯的“自卑弱点”?谁把这群老虎改造成绵羊?找来找去,只有崇洋媚外的先富和改革开放一个原因吧。
在东京,日本专家发现中国计算机技术遥遥领先他们时候,十分丑陋的以所获的美国诸多学术资料,来对中国人进行科技欺诈。所谓“你们的长城早已是十分落后的产品了。”
但是在美国,美国军方对中国大型机算机技术高超,给予了十分高度的关注。在2者几乎同时代将进入亿次计算时代,美国军方感到很大压力。但是,美国人思维不同于亚洲人,直线化,单一化。尤其在科技领域。有点刻意古板。所谓一是一二就是二。因此美国希望与中国秘密制定“高级计算机技术协议”来控制这种技术流入“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这些华约国家。但是,中国没有答应。
鲲鹏点评:啥也不用说了吧?1983年问世的银河机,有许许多多的领先技术创新,连美国都要花高价收买叛徒以获得技术资料。详细情况,请参考柳鲲鹏写的《发明双CPU技术的故事》和《对〈发明双CPU技术的故事〉的说明》。
说美国科技的强大,毫无疑问是指军工科技的强大。因为各项技术的最先开发和应用,都是首先在军事领域中进行的,比如今天的计算机、网络、飞机、卫星等等。所以各国的高科技,都是在军事项目的名义下进行的,这也是一个没有例外的事实。而1970年的中国在所有的军事领域方面,跟美国苏联比有些不足,但是紧紧跟在这二者之后,远远的把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等甩在后面!
科技的强大,不外乎材料和加工能力。材料不用多说,比如前面提到的单晶硅,还有运十的发动机,什么样的材料都制造出来了,能够满足各种需要。那么1970年代中国的加工能力先进到什么程度?看看帖子:
1985年日本在“睦邻友好合作”大旗指引下,参观了沈阳某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家再一次在日本“进口”同行面前显示出自己卓越的“自卑”把几乎整个自动化项目都拿出来,叫日本人进行所谓“审定”,但是作为日本此时完整工业自动化还只是一个“雏形”中国是成形的科技项目。只是尚未大规模推广而已。1986年。日本对外宣布首次制造研发成功,整体化工业自动项目。而此时中国才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鲲鹏点评: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无敌了吗?没有。否则技术换市场的荒谬政策是如何推广开来的?到现在也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吸取教训,也可能就是明知故犯。
1988年就是美国和平典范计划刚刚结束。中国国内所谓“美国民主,西化中国”思潮不断上升。那个时代,一切国产科技技术都是垃圾的理论到处都是。上海X船舶制造与日本进行“睦邻友好”把经过自己多年心血研制的“XXX型集约化数字焊接系统”无偿的又一次卖给日本。这套系统,是60年代初中国科学家在秘密条件下利用早期俄国电子机床,自己设计的。可以说80年代亚洲那是最先进的设备。但是,在日本“高度审视下”。被呃令下马。1989年中日签署进口日本大型焊接系统。大约是3亿左右美金。但是由于89事件被停止。1992年通过与法国XX公司交流合作,中国人才如梦方醒。引进的法国12亿美元电子数控设备。其中80%是中国在80年代中期被日本“友好的专家给审视掉了”。
鲲鹏点评:这一点也不夸张。文革时期中国的民用核电站技术已经成熟了(废话,核潜艇都成功了一个核电站能够难到哪里去)。再联想一下中国的运十飞机,也是同样的原因。但是为什么之后就没有进步了呢?就是被骨子里崇洋媚外的邓先富的改革开放政策完蛋的。
至于类似诸如用雅马哈摩托车技术换取中国宇航精确导航技术,之类的愚蠢的所谓合作,中国人那时何止这些。要说日本为何至今民用技术,依旧强大于中国,其结果80%的贡献是来自日本的“友好邻邦”。
鲲鹏点评:看到了吧,吾也不用说什么了,请某些人不要拿一些鸡毛蒜皮的技术来说中国也“偷”日本的技术。如果先富上台之后,能够继续毛主席时代的思想而不是全盘否定,或者基本否定而留下一点点,或者最起码别全盘否定中国人民和科学家的劳动,或者作为中国人的良心别搞崇洋媚外,中国现在理所当然是成为世界第二强国!
这还用多说吗?从1976年开始中国下马的高科技项目数量,现在的中国人想也不敢想——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民是何等的勤奋和伟大啊。现在有人根据事实提出“1970年代中国是世界第三科技强国”,就被认为这是脑袋坏掉!奉劝这些人,有嘲笑的工夫,去了解一个那个伟大的时代,去了解一下1979年之后中国再上马过什么大项目,再来说话较好。
当大厦基础被破坏而倒塌的时候,有些后人因为没见过大厦就不相信。中国的科技向来领先世界,不过从清朝开始落后而已。毛主席时代的不过是世界第三科技强国,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如果不是崇洋媚外的先富搞的改革开放和“市场换技术”,中国现在是第一科技强国也说不定。
在这里,吾以吾最深的感情和忠诚:
向毛主席时代的科技工和各级决策者,以及工人们,致以最崇高的革命敬礼!
向那个伟大的领袖,伟大的人民,和伟大的领袖带领伟大的人民造就的伟大的时代,致以最崇高的革命敬礼!
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万岁!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