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医院是严重的贫富悬殊的地方,内地相当多的医院都是破产或者经营不了的。各省的省级医院或者医科大学的医院会好一些,下到市,县基本上就不行了。在广州有不少内地来的医生和护士来到这里帮私人打工,或者去到按摩院做医生,靠提成过日子。做的好的工资大概有五千元左右,做得差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医院内部的人大概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线医生,二线医生,三线医生,护士,行政和后勤。一线医生是指在门诊工作的医生,二线医生指在病房上班的医生,三线医生是辅助科室的医生,比如X光科,心电图室等等,然后是护士,然后是行政,但是行政又有点不一样的地方, 行政领导基本上都要出诊的,或者在门诊,或者在病房查房。然后就是后勤了。
医院所有的赚钱重担都是由一线医生担任的。其他的医生和护士,后勤全部都是要靠一线门诊医生的一枝笔来决定收入。如果门诊医生不收病人,不开检查单,那么其他所有的人员都没有饭吃了。所以基本上能从医药代表那里拿到回扣的都是门诊一线医生。病房用药的回扣基本上由科主任掌控,科主任愿意大家一起喝点汤就喝点,喝不了,其他医生也无可奈何。不过在省级大医院,有的教授也很牛X,教授虽然不是科主任,但是在大科室一般都会分医疗组,每个组由一个教授带着,各管十几二十张病床,和科主任井水不犯河水,我用的药,我用的治疗方法,我拿的回扣,你别管我,我也不指责你。但是其他的人,就只能靠工资过日子啦。
医院收病人一般也有规定,一定要门诊医生签单才能进入病房住院。医生和护士这个职业是没有什么法定假期的,一年365天的轮班,经常是别人休息你上班,别人上班你休息。如果上夜班的话,医生还可以睡觉,但是护士就完全是坐班,所以很多护士过了三十五岁就不再上病房,而到门诊上班,相当一部分护士过了四十岁基本上就是浑身病。根本没有精力应附夜班。而在最近几年所谓的下岗潮当中,有些黑心的医院就会把目光瞄准这些不能上夜班的护士,逼她们下岗。内地医院不景气,很多医生护士流到沿海地区,护士进入医院做临时工,同工却完全不同酬,前几年甚至是500到600元的工资,加上奖金什么的,也就是1200左右,这几年我以为应该会高一些,找一些医院的朋友问一问,她们那里的临工护士到现在也是这个数,当然这是在区级医院,省级医院会好一些。医生护士没什么法定假期,迟下班就更加是家常便饭了。根本就已经没有什么加班的概念,因为人人都没有准时下班过。
如果你要在大城市做医生,那么大学毕业已经是没有用的啦,至少也要是研究生。医院很难进去,其实不是因为医院是什么高收入高门槛的地方,而是因为医院是一个需要经验的地方。经验越多,医术越精湛意味着找你的病人越多,有病人才有钱赚,医院是不会浪费这种宝贵资源的。大部分退休的教授或者其他医生都会被医院返聘回来工作,有的甚至真的是工作到80岁,90岁。只要生命不熄,真的是工作不止。就算教授退休不占在职指标了,可是占医院位置啊,医院就那么大,总不能为了年青人而得罪老教授吧。所以最近这几年医院是很难进了,其实以医院性质,年青人一直都是波段性难进的。死一批教授,年青人就有希望进一批了。
现在医院也没有什么公有住房了,都是要靠自己买房子住,但是买房子就算有公积金,公积金也是以基本工资计算的,所以如果不拿回扣的医生,公积金少得可怜,很难买到房子。所以才会有医药代表笑言‘医生是离不开我们的啦’,因为医药代表都知道医生台面上的钱不多,如果没有了医药代表的回扣,他们的生活水平会直线下降。九十年代后期,最后一次房改的时候,广州市还专门建了一批解困房,低价卖给广州市区级医院的医生护士呢。不过大多数时候,如果你是护士,没有最惨,只有更惨,房子有限,先给医院领导,再给医生,再给护士长,大多数护士是没有福气分到房子,这一辈子就只有指望能嫁个好人家了。不过,也算是苍天有眼吧,很多护士倒都还嫁的不错的。
医院对医生护士的考核是相当严格的,护士考核要过85分才叫合格,不上95分都不算优秀,医生也差不多,这一行是要做到老学到老的,几年不看书,就没用了。
医院,什么科室最赚钱?不是用药最多的科室,而是用药最少的科室。医院常有‘金眼银外’之说。什么意思呢,就是眼科是黄金,外科是白银,这两个科室偏偏都是检查多,手术多,药品少。用药少的科室,如果是骨科,那简直就是找不到几个病人吃药打针的。医院的药品收入有可能百分之三十到四十都要上交给卫生局来统筹安排的,而且为了防止开药过多,医院还有一个‘药处比’,凡是超过这个比例的药品收入,医院一分钱都拿不到,还有可以被卫生局处罚。
现在很多人都说医生开大处方,看一个感冒都要几百块钱。真是这样吗?我想如果你去西医院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是如果是中医院,基本上50到60块钱的药就搞掂了。西医院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最近十几年我们国家推行的是西方的‘循证医疗’方法。所谓‘循证’说白了就是抓医生的证据。因为人体是很复杂的,就算这个病人今天只是一个小小的感冒,明天也可能莫名其妙的死亡,如果这个病人今天来找你看病,你没有把所有能引起这个病的原因都排查出来,明天病人死了,病人家属就有可能告你,而且多数能告赢。那你就肯定倾家荡产了。但是如果你做了所有的检查,即使病人死了,也与你无关。我们中国与外国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国家在医院搞‘循证医疗’,可是却又没有为国人提供保险。国外之所以可以推行‘循证医疗’,因为很多费用保险公司可以报销。所以你如果看一看国外那些医疗电视剧,很多一听医生说要做检查就走的人,差不多都是没有医疗保险的低收入者,露宿街头者。
其实所谓的大处方,就是中医的复方。几种药混在一起吃,这多数也与医生想着回扣无关,纯粹是推行西式医疗教育造成的。有心人可以去查一下何大一教授的‘鸡尾酒疗法’有多少种药配合在一起吃?那简直就跟吃药饭一样夸张。另外由于西医是治标不治本,如果你五脏六腑都有病了,西医是真的可能开11种药给你吃的。但中医就不必了,中医可能会认为虽然你五脏六腑都有病,但实际上是因为心病造成的,那么只在‘心’这一块下药,一了百了。
所以啊,以中国的国情,中国人适合的还是中医中药啊。想一想,老祖宗实践了几千年的东西,难道是开玩笑,随便玩玩的吗?中国自古多难,所以先人们走的都是又能治病又便宜的路,所谓悬壶济世,中医先人的心里,是把患者和一个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的。中医讲究治‘末病’,什么叫治‘末病’?就是病刚起时,就治好它,使它不会发展成大病。扁鹊最崇拜的人是他的哥哥,因为他哥哥就是个治‘末病’的高手。中国人也讲求‘无疾而终’,这些都是预防甚于治疗的结果。但是偏偏中医在中国频临灭亡,偌大的中国,除了广州人比较相信中医外,其他地方的中医都搞不起来,尤其是北方。有一年我随同学一起去北京旅游,住在同学亲戚家里。因为水土不服有点腹泄,想找点什么保济丸吃吃,可是拉开抽屉一看,别说保济丸,连黄连素都没有,全是纯得不能再纯的西药。不知道北方的医疗市场最近几年有没有改善。
有的时候我会想,这么多年医改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其实是不是因为政府有意要把公立医院逼得破产,好让国有资产流失,让私人低价,甚至白白的就拿过去经营,然后再来谈什么医疗保险之类的东东?如果是这样,真是其心可诛。
如果国家真的有心为老百姓办好事,就用钱好好的把区级卫生院建立起来,社会保健中心建立起来,这些建设资金不会比公款吃喝更费国家的钱。
其实九十年代中期,虽然农村的基础卫生院已经完全没有了,但是城市的基层卫生院网点还是很齐全的,但是后来却全给铲掉,卖掉了,让大医院更加有人满为患,让城市的人也渐渐看不起病了。
至于医院内部药品的采购基本上是由药剂科完成的。很多人以为药品招完标之后,医院就自然会有药用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国家的医药政策是很可笑的,允许厂家生产,但是并不允许你马上卖,要通过招标才能卖,所以各家药厂为了保证自己药有中标的机会,一般都会把一个药分几个剂量进行注册,或者同类药注册多个不同的品种以防万一。而且由于一年就一招标,谁也不敢花钱搞科研,科研花个几千万,上亿,如果药品不中标,不能卖,你就死定了。因为迟一年,你的药就有可能被别的厂家仿制。人家一分钱不用就生产,你呢?
中了标,就要靠销售代表进药到医院啦,以一家三甲医院为例,一般进药程序是这样的:先到医院药剂科接待日递资料,然后找专科主任提单,更大的医院,比如医科大的医院等等,还要找药事会成员打点,为了保证能进,有些人可能还要找到管药的院长,给个1000元红包,希望他们手下留情。在这里,科主任的提单费最多,一般是3000元到5000元左右。不不包括请客吃饭的费用。药剂科主任回扣最少,一般代表都是选择送些高级酒啊什么的礼品。一家普通区级医院,一个药进去可能要花个3000元,运气好可以再少些,但是在省级大医院,没个10000元以上真的很难进药。
以前医院一般一个季度会开一次药事会,但是自从前几年开始整顿医药市场后,有的医院一年也开不了一次药事会,这就把从药厂到商业公司,到销售公司的人员都急坏了,不开会,药进不去医院,没有销售,没有钱回收,厂家和商业公司,销售公司都要完蛋。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逼得商业公司和药品销售公司合作,先下手为强,找药剂科勾标。所谓‘勾标’就是别的药品利用去年同类型的药品在今年的召标中没有过关,通过药剂科的后门把这个药踢掉,换上自己的药,这个时候,药剂科主任的用处就大了,收的回扣也就多了。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隐匿,不会像一线科主任那样胃口大。
药品好不容易进了医院,有的药剂科会直接发个通知,让药厂交赞助费,然后其他事情就不用销售代表管了,进药,上架,上电脑,发到门诊,病房的药房,全部搞掂,不用销售代表担心。但是这样的医院都很少,通常进了药,销售代表还得打点药品采购,来来回回折腾二、三个月,药品才正式有得在医院卖。
药有得卖了,销售代表开始做医生的工作,特别的是门诊的医生。因为病房大多只要搞掂科主任或者教授就可以了。但是门诊就要一个一个医生去拜访。不过呢,在医院卖的药还会有监控品种,什么叫监控品种,就是卖得好的药,通常医院会突然出个通知给销售代表,说你的药上了药品销售前三名了,要停掉,不能再卖了,这一下又把人搞死了。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其他的药再上来,再出这一招,那原先停掉的,再给钱,再进。这就是‘龙椅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医院是个浪费的地方。药品有有效期,到期可以换。但是其他物品,比如说医院消毒用品,护士护理病人使用的所有物品,病房医生使用的病历档案,医生开药用的检查单纸,身上穿的白大褂等等,每天每周都要用,但是这些钱都是净支出,都要靠一线医生那只笔从病人身上抢到钱才可以填补支出。而另外的抢救药,抢救仪器,要必备,却不会常用,这些物品到期了,就只有扔掉,再买,再扔掉,再买。特别是小医院,这种浪费就更多,有些药可能几年都用不上,可是到期了就得换掉。能不能不备?不备,万一有一个急救的,你没有药,那你就是一只脚进监狱的啦。因为没有明确的医生职业保护制度,也没有明确的三级转诊责任认定,所以这些物品只能这样浪费掉。
恶性循环,最后苦的就是老百姓,而老百姓之一,也包括大多数不能靠回扣过生活的医生护士。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