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横扫整个西方世界,殃及很多发展中国家。只有中国表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中国二年四万亿拉动内需的重大举措,也发出了内急的强烈信号。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要求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快、重、准、实”在两年内用掉四万亿,加上货币政策由 “从紧”转为“适当宽松”,无一不体现拉动内需解决内急的紧迫性。
11月11日,国资委紧急召开的中央企业经济分析视频会议,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说,目前央企经营形势总体向好,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利润下降的幅度正在逐步加大,亏损企业正在不断增多。“这是国资委成立五年来第一次面临如此紧迫的局面。”李荣融指出,来自美国的金融海啸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生猛,并且已经开始波及央企。主要表现有:效益急剧下滑,亏损企业增多;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资产流动性下降;销售不畅,库存增大;资金占用的比重加大。
同一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召开会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进一步加深,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在不断显现,而中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加上中国经济自身也在客观上面临着周期性调整,这些因素迭加,使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舆论围绕中国在此次危机中的角色问题的讨论,一直纠缠于中国要拿出多少外汇储备来“救美”、怎样“救美”。国内舆论同样也在热议该不该“救美”、如何“救美”。中国似乎已经陷入别无选择的困境,不“救美”而放任美国的金融市场崩溃,中国的外汇储备会有更大损失,如果“救美”,外汇储备又会大幅贬值。
中国政府迅速推出的4万亿对内投资的方案,尽管出乎外界预料,但是依然好评如潮水。有的说此举对世界的震撼不亚于北京奥运会,有的说此举对遏制全球衰退大幕具有积极作用。
不管怎么说的,这些说法都希望中国承担“救世主”角色。
但是,中国政府放眼世界,并未立足世界。有外媒指出,中国政府拉动内需的做法,显然意味着决策层幷没有被这些议论的狭隘视野所局限,而认为投资国内是更为紧迫、更为重要、也更有效益的事情。决策层试图化危机为转机,借助全球金融危机的时机扩大内需,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培育消费型经济发展方式。中国改革开放的很多成就,都是外部危机“倒逼”出来的,这次通过扩大内需推动发展方式转型,是“倒逼”手法的再次使用。
不管怎样,4万亿投下去,立竿见影是可以肯定的。世界需要中国有所作为,中国做到了。中国的内急需要下“猛药”,中国及时“对症下药”了。能否化危机为转机,就看我们的了。
2008年11月12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