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
——经济危机面前对人口问题的反思
中华民族千万年来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除了在与复杂的自然环境斗争的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智慧、勤劳、善良、勇敢的品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对人本身的认识很早达到了一个高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周易》),这样深刻的道理,也不复杂,原因在于它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本质思考中,得出了“天人合一”的正确判断,对人本身的问题理解得非常深刻。如果换成民间语言,就是一句俗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是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只看到“青山”与“柴”,而看不到其中的“人”,更看不清其中“人”与“物”可以相应转换角色的关系,就不能完全理解这句俗语的真义。这句俗语一方面说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青山”成为“人”有“柴烧”的基础,没有“青山”就没有“柴烧”,没有“人”也就根本不需要“青山”作“柴烧”;另一方面又揭示了人本身问题的实质——“人”就是“青山”,“只要有人,就能创造一切人间奇迹”(毛主席语录)——就“不怕没柴烧”。
理解这一点后,就不难理解当初毛主席为什么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之初,对中国的人口问题作了通盘而深刻的思考,并从先赞成到最后没有采纳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反而鼓励生育。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毛主席对生产力、对国家、对民族有更深的认识,他深深地意识到,“只要有人,就能创造一切人间奇迹”。没有人,一切问题都不存在,所有问题,本质上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所有问题,本质上都是人的质量问题。而一旦没有了人,什么生产力、国家、民族……一切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无以依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因此,毛主席并没有完全否定马寅初“新人口论”中的合理内容。而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问题上,他不仅关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这方面论述很多,参见水陆洲《毛泽东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链接http://maobo.7x.com.cn/gushi/lilun/shengchanli.html ),而且非常重视教育、体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关于人的根本问题,通过总结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思考并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论教育革命》人民出版社);思考并提出人民共和国的体育方针“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952年6月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的题词);思考并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确定为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确立“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医疗卫生方针;思考并提出物质无限可分的科学论断,倡导用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来开展科技研究,认为自然科学本身没有阶级性,是人们争取自由的武器,科技事业的发展要重视培养科技人才,要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武装我国的工业、农业和国防,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论毛泽东的科技思想》毛新宇)的科技发展方针;思考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什么叫“以人为本”?这就是以人为本。如果新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一直不断地沿着毛主席所指引的方向前进,那么,中国的今天,一个人民当家作主、个个全面发展的崭新的社会局面必然呈现在世界各国面前。
虽然这些假设今天没有完全变成现实,但是,面对今天正在袭来的经济危机,面对可能来临的一切挑战——无论是社会需求的重新安排与市场目标的重新调整,还是战争的威胁与最后的胜利,让人更能够深切领悟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简直太深刻了。为什么当前的经济危机袭来对我国虽然也是严重的挑战,但更是巨大的机遇?因为毛主席为我们留下了应对危机,解决社会需求的重新安排与市场目标的重新调整问题,以及解决战争的威胁与取得最后的胜利的根本——13亿多中国人民以及遍布全球的爱国华侨。是的,13亿人口的衣食住行是个大问题,但是面对外需衰退的局面,这恰恰是内需扩大的根本条件;是的,13亿人口的消耗是惊人的,但是创造力也是惊人的,尤其是面对需要及时治理的自然环境——江河湖泊、草原沙漠等等,没有人怎么治理?!是的,13亿人口的素质提高是个大问题,但是面对当前经济衰退与未来持续发展的课题,这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论人口密度,日本比我国大多了,但它发展靠的什么?当然是高素质的国民。
至于我国已经遇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并非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如果以资本主义的市场法则去看待,肯定是个巨大的问题;如果以社会主义原则和中国传统文化去看待,就一定能够解决好。况且,“计划生育”本来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最近30年来中国的所有问题中,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的质量的问题,也就是人的素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体育、卫生、科技、文化事业上。
怎么办?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还是从人的质量问题上着手去解决吧。4万亿也好,18万亿也罢,这些投入中,必须着重考虑教育、体育、卫生、科技、文化事业的投入,有计划地逐步加大投入,真正让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获得一个稳定的强大的基础。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日·蓉城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