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改革三十年国家的战略缺位
国家战略基本包括政治战略、经济战略、军事战略,政治战略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国家群体价值观的形成、世界观的确立以及个人对理想的追求有着重要的影响,关乎到国家政治稳定。
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我国经历华国锋过渡期后,在战略态势上逐步进入了一个战略缺位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战略缺位。对文革的否定,对毛泽东的评价以及总设计师文革前后的思想矛盾,导致国家群体价值体系的松动,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产生疑虑,理想与信念出现动摇。在思想领域出现 “猫论、摸论”,导致向钱看,金钱成为价值主导,弱化了党的领导。
在文化上,主流失色,社会新闻充斥媒体各角落并成为最大看点。文化创作以才子佳人为主,武打凶杀成为卖点,倡导逆向文化,扰乱了人们对价值取向的判断,《闯关东》、《色戒》、《集结号》成为扰乱人们价值体系的代表作。
第二经济战略缺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国企转让、股改、合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职工大面积下岗失业;二是农村集体合作被扼杀;三是成为世界加工厂,国内品牌被外资扼杀,民族工业面临危机;三是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四是农村集体经济受到根本性的破坏;五是对外依赖增强,风险防范不足。
第三军事战略缺位。八十年代在总设计师的思想下要买一个军事现代化,放慢了自主研制,等经济发展再搞军备现代化,以致延误军事现代化进程。在周边军事战略指导上,忍字当头,在陆路战略上,86年已知印度和研发就绪的情况没有及时给与毁灭性打击;在海洋战略上,89风波以后对越南出现缓和,没在东欧剧变后对越南给予纵深打击,导致其在南海诸国对我国领海的抢夺,同时航母成军一拖再拖,至今未下水;在空空战略上运十下马致使我战略空军至今未成军。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